資產市場理論

資產市場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起來的一種重要的外匯決定理論。

該理論是在國際資本流動不斷增加的背景下產生的,因此特別重視金融資產市場均衡匯率變動的影響。資產市場說的一個重要分析方法是一般均衡分析,它較之傳統理論的最大突破在於它將商品市場、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結合起來進行匯率決定的分析。在這些市場中,國內外市場有一個替代程度的問題。而在一國的三種市場之間,則有一個受到衝擊後均衡調整的速度問題,由此引出了各種資產市場說的模型。資產市場說包括貨幣論和資產組合平衡論。
資產市場理論有助於補充利率平價理論購買力平價理論的缺陷。此理論的基本假定是:資本流入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即購買該國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將會增加該國貨幣需求量。此理論的支持者們指出,投放於投資產品(如股票、債券)的資金已經遠遠超過進出口商品和服務所需的貨幣兌換量。這有助於解釋20世紀90年代的貨幣現象,即日本股市和日元同時下跌,而美元和美國股市同時獲利,與根據利率平價理論預測的結論恰恰相反。在該理論中,利率並非最關鍵的因素,商品間的相對價格也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流入投資產品市場的淨資金量,它直接影響貨幣需求,帶動貨幣的買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