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加:論相對剩餘價值的秘密

資本加:論相對剩餘價值的秘密

《資本加:論相對剩餘價值的秘密》是2012年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軍。本書闡述了相對剩餘價值源於公司無形(知識)資產積累的觀點。

基本介紹

  • 書名:資本加:論相對剩餘價值的秘密
  • 作者朱軍 
  • ISBN:9787508056739
  • 頁數:223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1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資本加:論相對剩餘價值的秘密》是作者近八年來工作和思考相結合的結晶,理論上融合7馬克思的相對剩餘價值論、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和經濟學家熊彼特的創新發展論,透過對“耐克公司單個本土職員創造的利潤等於1644箇中國打工妹創造的利潤”這種現象,抽絲剝繭地分析了從產品價值組成到商品價值實現的全過程,並模仿馬克思的《資本論》分析方法,提出了相對剩餘價值的來源是公司的知識增量這一觀點。
為了說明上述抽象的理論,筆者用DNA仿生樹、光合作用、年輪、根系、知識能等生物學概念對公司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進一步闡述相對剩餘價值源於公司無形(知識)資產積累的觀點,這種知識積累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以商業模式為框架的,用一種類似於年輪增長的方式,逐步隱性或者顯性地沉積在公司組織中。

作者簡介

朱軍,資深律師、專利代理人,主攻智慧財產權與股權法律事務,入律師行前有十餘年企業管理與投資實踐,對知識(創新)資本化有深度研究,擅長智慧財產權訴訟與代理、無形資產結構設計、戰略隱患診斷、公司轉型與繼承、公司創設、風險投資、收購兼併、融資擴股等。有關本書問題探討,請發

目錄

序言
第1章 為什麼1個美國職員相當於1644箇中國打工者
一、概念的提出--耐克鞋案例
二、倍數勞動與微笑曲線
三、幾個次生概念
四、從個別到廣義的推導
五、智慧財產權保護是倍數勞動的前提
六、服務類倍數勞動
七、藝術類倍數勞動
第2章 富裕的真諦?--相對剩餘價值論
一、知識經濟起源於相對剩餘價值
二、《資本論》前提的幾大變化
三、相對剩餘價值的定量推導
四、中國巨觀政策選擇:向上還是向下的競爭
第3章 相對剩餘價值源於知識積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