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美德日發展較快,英法發展行對緩慢,俄國發展較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
  • 外文名:The 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t countries to the imperialist countries
  • 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 特點: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 優點:地理環境優越,資源豐富  
時間,特點,概況,,

時間

19世紀末20世紀初

特點

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美德日發展較快,英法發展行對緩慢,俄國發展較慢。

概況,

國家經濟狀況主要原因帝國主義特徵
1.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優越,資源豐富
2.西部領土開發,國內市場廣大和原料產地豐富
3.歐亞移民,使勞動力和技術、經驗充足
4.內戰後結束奴隸制,政治穩定,大量歐洲資本湧入托拉斯帝國主義
德國經濟飛速發展。1871年完成統一後,工業生產飛速發展。19世紀最後30年,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僅次於美國,也居世界領先地位,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1.國家統一的完成,開闢了統一的國內市場
2.法國50億法郎的賠款,提供了資金
3.得自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的礦藏,補充了資源
4.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更易於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
英國經濟發展緩慢,被美、德趕超,失去了19世紀中期以來的世界工業壟斷地位。但造船業和金融業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輸出占世界第一位。
1.擁有廣大殖民地,即使技術水平較低,也可獲得巨大利潤
2.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企業設備陳舊,資本家寧願把資本大量輸出國外殖民帝國主義
法國工業生產有一定發展,但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美、德。19世紀末,工業發展速度降到世界第四位。
1.農民貧困,農業生產落後,國內市場狹窄
2.小企業大量存在,限制了工業新裝備和新技術的採用
3.割地賠款妨礙經濟發展
4.大量資本投在信貸領域和國外,收取巨額利息高利貸帝國主義
俄國資本主義發展十分迅速,但仍落後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封建勢力仍很強大,熱衷於對味侵略擴張。1861年農奴制改革完成,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日本保留大量封建殘餘,更多地依賴軍事手段來奪取殖民地。瘋狂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經濟後來居上,進入迅速發展時期,壟斷組織出現。1885年前後,工業革命出現高潮。甲午中日戰爭起到重要影響。20世紀初,工業革命基本完成。
1.明治維新為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政府大力發展工業
2.通過甲午中日戰爭控制朝鮮,對中國進行勒索
3.20世紀初,日本工業革命基本完成,在政府保護下,日本產生了壟斷組織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
1、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後來者居上,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從而產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貫穿於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了。最為典型的是後起的美國、德國,利用最新的技術和設備,趕上和超過了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英法。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必然導致新老資本足以國家之間矛盾的加劇,最終導致戰爭。
2、美國的帝國主義特徵
隨著美國變為工業國家,資本和生產急劇集中;美國資本主義變為壟斷資本主義。托拉斯是美國壟斷組織最普遍地形式。20世紀初,美國出現八大財團,他們不僅控制國家經濟命脈,而且控制國家政權。其中,組成美國兩大托拉斯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國鋼鐵公司的洛克菲勒和摩根是兩個最大的財團,他們獨占了1/3的全國國民財富。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資本和生產的集中能夠達到美國這樣的程度,所以,美國被稱為“托拉斯帝國主義”。列寧指出:“美國托拉斯是帝國主義經濟或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最高表現。”
3、19世紀末的美國並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
美國內戰,掃除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第二次工業革命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科技、設備的有利條件,再加上勞動力、資源的充足,美國經濟迅速騰飛,1894年工業總產值居世界第一位,小麥源源出口歐洲。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首先,從經濟發展來看,美國19在世紀末發展工業的過程中,藉助了英法等國的“剩餘資本”,是一個債務國,不富。其次,從軍事實力來看,美國當時並不擁有強大的陸海軍,尤其海軍實力遠不如英國,不強。再次,從國際關係來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雖然美國在侵略中國問題上不再追隨西方列強而有了獨立的政策,在美洲推行“大棒”政策和“大棒”“金元”並用的政策,控制了西半球的霸權,但從整個世界來看,當時國際政治舞台的中心依然在歐洲,不硬。確定一個國家富強與否,不是光看它的工業產值,而必須全面考察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4、德國帝國主義的特徵
經濟的飛速發展,引起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德國是壟斷組織發展程度僅次於美國的國家。德國之所以被稱為“容克資產階級帝國主義”,是因為:德國完成統一後,國記憶體在這濃厚的封建殘餘。容克地主階級在經濟上,占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土地,在保持半封建剝削的同時,採用資本主義方式經營農業,並投資於工廠、銀行,同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漸趨一致;在政治上,他們獨占了德國的軍政要職,在國家政權中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壟斷資產階級進一步倚靠容克地主階級專政,以便對內鎮壓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對外爭奪市場和世界霸權。這種容克地主階級和壟斷資產階級在經濟、政治上的結合,便形成了德國帝國主義的特徵。
5、英國帝國主義特徵
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隨著英國的世界工業壟斷地位的喪失,英國加強阿對外擴張和掠奪。英國是最兇惡的殖民主義者,在是世界各大洲搶占了廣大的殖民地,從殖民地劫掠各種原料,向殖民地傾銷商品、輸出資本。英國壟斷組織首先就是從剝削殖民地的企業中開始出現和發展起來的。殖民地對英國的興衰具有極大的意義,英國因此被稱為“殖民帝國主義”。
6、英國工業壟斷地位喪失的原因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業生產發展速度緩慢下來,被美國和德國先後趕上和超過。究其原因,主要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的結果。具體來說,一是所建立的基礎不同。19世紀70年代後,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美國和德國的工業,大量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裝備,許多部門從一開始就建立在電氣的基礎上,從而出現跳躍式的發展。而老牌資本主義的英國,其工業的主要基礎卻是建立在蒸汽工業之上。二是物化的程度不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但是,科學技術本身必須經過物化的過程,才能轉化為生產力。美德兩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將科學技術轉化為新的生產裝備,使之直接產生效益。而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早期工業革命留下的大量陳舊落後的設備,成為沉重的包袱,嚴重阻礙著技術改革和設備更新。而且,英國的大資本家不願放棄舊的設備去另外花費大筆資金採用新的設施。三是貿易政策不同。英國貨由於相對質低價高,在國際市場上競爭不過美德兩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同時,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工業革命的完成,壓縮了英國的國際市場。最後,占有廣大殖民地的優勢,反成了阻礙英國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殖民地的存在,英國擁有殖民地廉價的原料和廣大的市場,成本低,即使不更新設備,資本家同樣能獲得高額利潤,導致英國工業生產力能力下降。19世紀末,英國不可避免地喪失了工業壟斷地位。
7、法國的帝國主義特徵
法國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時,雖然經濟發展速度比較緩慢,但是它的工業生產業出現集中的趨勢。相比之下,在法國經濟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工作,而是銀行信貸。法國銀行資本比工業資本發展和集中的速度更為迅速。法國壟斷資本家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與英國主要把資本投到它的殖民地工業中相比,不同的是法國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把資本借給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赫殖民地,首先是俄國等歐洲國家。法國因此成了歐洲的高利貸者,每年收取巨額利息,所以被稱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8、俄國的帝國主義特徵
雖然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落後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但在20世紀初,也繼其他國家之後進入帝國主義。一方面,由於1861年改革很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俄國壟斷資本同這些大量的封建殘餘緊密結合,錯綜交織。封建殘餘主要表現為:經濟上,大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貴族地主占有大部分的私有土地,廣大農民繼續遭受殘酷的封建剝削和壓迫;政治上,貴族地主把持著從中央到地方的政權,沙皇仍然擁有不受任何限制的絕對權力,對人民實行專制、野蠻的統治。另一方面,到20世紀初,俄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國內市場狹小,資金缺乏,工業的發展日益倚靠軍事侵略手段,占領殖民地市場,力圖通過殖民地掠奪彌補其財政資本的不足。因此,俄國帝國主義帶有濃厚的封建行和軍事性,被稱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
9、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日本
(1)經濟方面:向帝國主義過渡及“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特徵
*(2)政治方面: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建立
(3)外交方面:日本積極對外侵略擴張,主要針對亞洲鄰國朝鮮和中國的侵略
①日本天皇政府制定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中國台灣→朝鮮→中國滿蒙地區→中國內地→世界)
A.1876年,以武力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取得了一系列特權
B.1894年,挑起中日甲午戰爭,打敗中國,增強控制朝鮮的勢力
②對朝鮮的侵略C.1904年,發動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日俄戰爭,打敗俄國,簽訂《朴茨茅斯和約》,迫使俄國讓出一些權利,1905年,把朝鮮變成其保護國
D.1910年,簽訂《日韓合併條約》,正式吞併朝鮮,邁出了向亞洲大陸擴張的第一步
③對中國的侵略A.19世紀70年代在美國支持下入侵中國台灣
B.1894—1895年挑起中日甲午戰爭
10、日本的帝國主義特徵
明治維新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保留著大量的封建殘餘勢力。明治維新後,在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並不是以消滅封建殘餘為前提,而是同國內的封建殘餘勢力緊密結合。由於日本政府實行保護地主的土地政策,農村中半封建的地主剝削制度不僅繼續保留,而且有所發展。日本壟斷資本大多帶有濃厚的封建性,並與大地主階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壟斷資本家有的友封建特權商人脫胎而來,有的本身兼為大地主,以皇族為代表的貴族階級,不僅繼續占有大量土地,而且投資金融業,擁有巨額的股票。在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生產集中程度都遠不及歐美列強。這樣,實力不足的壟斷資本家便與擁有極大權力的軍閥集團勾結起來,大力推行侵略擴張政策,發動侵略戰爭,藉以加速壟斷資本的發展,從而日本被稱為“帶有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11、日本帝國主義具有強烈的侵略性和擴張性
侵略擴張是帝國主義的本性。日本除具有一般帝國主義的侵略共性外,以下幾個特別因素使它具有特彆強烈的侵略性和擴張性。
(1)日本明治維新是一次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改革,保留濃厚的封建殘餘。許多武士出身的改革派成了新官僚集團的重要成員。封建的“武士道”精神和資本主義侵略要求結合起來,形成了窮兵黷武的擴張特徵。
(2)日本作為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作為一個地域狹窄的島國,在發展資本主義方面由三個嚴重不足:一是資源極度缺乏;二是工業技術相對落後,三是國內市場極其狹窄,從而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因此日本統治者從一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就強烈意識到,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對外擴張,掠奪鄰國的土地和資源,建立獨立的銷售市場。
12、比較日本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
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實質上有極大的不同:
(1)在英國,君主的權利受到憲法的很大制約,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而日本,根據1889年憲法,天皇不僅掌握著很大的政治權力,而且帶有神權的色彩。
(2)在英國,議會擁有立法權和財政權,議會的權力超過國王;而日本,天皇有權解散議會,議會的立法必須經過天皇的批准才能生效,天皇凌駕於議會之上。
(3)在英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資產階級;而日本,權力重心在以天皇為代表的官僚、軍閥集團手中。
13、各帝國主義國家的特點
從經濟上看,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在19世紀晚期的經濟發展有三種類型:
(1)美國和德國。兩國由於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科技發明的成果較多,又套用及時;大量的外部資本或資金的獲得,經濟長足發展。
(2)英國和法國。兩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較好,海外市場發達。但也正因為如此,兩國在機器更新、採用第二次革命的成果、擴大投資規模上不夠迫切,導致本國企業設備陳舊;還有,大量的資本偷盜國外或非生產部門,導致本國工業資金不足。英法經濟發展的速度落後於美德兩國。
(3)俄國和日本。兩國經濟發展的基礎都較薄弱。都同時在19世紀60年代通過改革實現了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沒,使資本主義發展獲得了統一的市場,大量的資金和勞動力,再加上它們的擴張和工業革命的開展,基礎雖較弱,工業生產發展的速度卻十分迅速。
從政治上看,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治發展表現為兩類不同的趨勢。
(1)一類使美英法等國,資產階級民主制較為充分發展。這些國家都經過十分激烈的資產階級革命,對封建制度、傳統習慣等打擊得比較徹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充分,因此確立了一種較為健全且穩固的代議制民主政治。
(2)另一類使德俄日等國,封建專制色彩較濃厚。這些國家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政權並未易手,這就決定了其政治上必然保留濃厚德封建主義、專制主義的殘餘。所以,德俄日雖施行代議制(君主立憲制),但很不健全且較脆弱,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傾向是這三國政治的主要特徵。
14、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發展趨勢問題
第二次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對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政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表現出兩類不同的趨勢。
一類是美英法等國,資產階級民主製得到較為充分的發展。這些國家都經過激烈的資產階級革命,對封建主義制度和傳統習慣,打擊和消滅得比較徹底,使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化進程得到順利發展的條件。美英使典型的兩黨制國家,法國維護了共和政體,這有效地保持了資本主義的政治上的穩定。
另一類使封建專制色彩較濃的德俄日等國,在政治上較多地保留了舊的封建殘餘,奉行專制主義和高壓政策,並逐漸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德國具有軍國主義傳統的容克階級使帝國政權中的主導力量,軍國主義精神滲透到各個政治領域。俄國以沙皇專制為特徵的整個官僚機構和官吏隊伍一直完整保留,成為專制主義政治的中樞。對內的專制主義和對外的軍國主義使19世紀末俄國政策的主要特徵,表現出濃厚的軍事封建性。日本在進入帝國主義時期的特點,可以簡單概括為:壟斷、專制、侵略三位一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