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嶼鎮(貴嶼)

貴嶼鎮

貴嶼一般指本詞條

貴嶼鎮地處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部,東與谷饒鎮銅盂鎮接壤,西與普寧市交界,北與金灶鎮隔小北山相鄰,南臨練江與潮南區陳店鎮司馬浦鎮相望,地處潮陽、潮南、普寧三地交界,是潮陽的“西大門”。鎮域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5萬畝。行政轄8個社區和19個村,總人口約20萬人,外來人口約20萬人,擁有旅外僑胞6萬人,是潮陽著名僑鄉、工業重鎮,也是汕頭市文化強鎮。近年被命名為中國百佳產業集群名鎮、廣東省教育強鎮。貴嶼鎮自古經濟發達,商業繁榮,文教鼎盛,與和平鎮、谷饒鎮並稱拉動潮陽經濟的“三駕馬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貴嶼鎮
  • 外文名稱:Guiyu
  • 別名:桂山都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
  • 下轄地區:8個社區、19個村
  • 政府駐地:華美社區華南大道
  • 電話區號:0754
  • 郵政區碼:515157
  • 地理位置:汕頭市西南部
  • 面積:52平方公里
  • 人口:約20萬
  • 氣候條件: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貴嶼八景
  • 機場揭陽潮汕機場
  • 火車站潮陽站
  • 車牌代碼:粵D
  • 戰略位置:潮陽區的西門戶
  • 名人陳北科
基本信息,歷史沿革,唐宋元,明清時期,民國時期,建國後,行政區劃,功能區,行政區,地理環境,水系,水利設施,戰略位置,人口數據,姓氏,僑鄉,分布,經濟狀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貴嶼人的誠信,生活水平,循環經濟試點,保護核心區,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福利機構,綜合整治,政治,主要領導,機構設定,民俗風情,風景名勝,貴嶼八景,文物古蹟,文化遺產,歷史遺蹟,宗教,先賢名人,古代先賢,近代豪傑,現代俊彥,雙忠信俗,恢復民俗,申遺之路,傳承保護,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貴嶼鎮地處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西部,東與谷饒鎮銅盂鎮接壤,西與普寧市交界,北與金灶鎮隔小北山相鄰,南臨練江與潮南區陳店鎮司馬浦鎮相望,地處潮陽、潮南、普寧三地交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16度20分,北緯23度19分,鎮域面積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15萬畝。轄8個社區和19個村,總人口約20萬人,外來人口約20萬人。

歷史沿革

貴嶼鎮在潮陽西部,練江中游、小北山南麓,西鄰普寧縣。古屬興仁鄉、貴山都。鎮人民政府駐華美社區,境內有一小山,古時是海島,取“珍貴島嶼”之義,雅稱貴嶼,鎮以島名。明嘉靖四十二年,拆潮陽之洋烏、 誡水、黃坑三郡及貴山半都新置普寧縣,縣治遂基植於潮之貴嶼。

唐宋元

潮陽縣舊轄4鄉,即新興、興仁、奉恩、豐歡,統14團,貴嶼屬興仁鄉。

明清時期

明洪武十四年(1381),知縣楊智稽核賦役,將14團改為16都,時新興鄉轄縣廓、峽山、黃隴、洋烏4都;興仁鄉轄舉練、貴山、氵戎水、黃坑4都;奉恩鄉轄直浦、竹山、招收、砂浦4都;豐歡鄉轄隆井、大坭、酉頭、惠來4都。貴嶼屬興仁鄉貴山都;
洪武二十七年(1394)巡檢司衙署移貴山都貴嶼
嘉靖四十二年(1563),新置普寧縣後,貴嶼橋以西屬普寧縣,並設縣治,貴嶼橋以東屬潮陽縣;
清雍正十年(1732),全縣共設13都,貴嶼橋東屬潮陽縣貴山都,橋西屬普寧縣貴江都。

民國時期

民國10年(1921),潮陽縣改都為區,設9區,貴嶼橋以東屬潮陽縣第六區,貴嶼橋以西屬普寧縣第七區(後為第四區)。

建國後

1950年貴嶼橋以西歸屬潮陽縣;
1952年,潮陽縣設17區,屬八區;
1956年撤區改建貴嶼鄉南陽鄉、上練鄉;
1958年合併為貴嶼鄉,同年改上游公社,次年更名貴嶼公社;
1986年建鎮。後雖建制多變,貴嶼仍屬潮陽管轄。

行政區劃

貴嶼鎮現有已獲審批的功能區有3個。行政轄3個單元,共8個居委會和19個村委會,全鎮面積52平方公里,鎮區4.79平方公里。

功能區

貴嶼功能區一覽表
區名品級批准面積成立時間
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
正科級
中國國務院
2500畝
2012年
貴嶼生活污水處理廠
副科級
潮陽區政府
50.3畝
2014年
貴嶼電子市場
未知
潮陽區政府
45畝
2010年
註:本表來源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官網

行政區

貴嶼鎮村居一覽表
轄區轄村、居名稱村居總數
貴嶼單元
華美社區、南安社區、北林社區、貴嶼居委會
共4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
玉窖村、新厝村、後望村、佳安村、湄洲村
上練單元
龍港社區、仙彭社區
共2個居委會、5個村委會
渡頭村、仙馬村、泗美村、鳳港村、鳳新村
南陽單元
聯堤社區、東洋社區
共2個居委會、9個村委會
山力村、下隴村、新鄉村、坑仔村、浮山村、山聯村、山前村、西美村、石夾村
全鎮總計
8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貴嶼鎮北靠小北山,南瀕練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屬小部分丘陵大部分平原地帶。屬南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1.4℃,年均降水量13864毫米。貴嶼鎮地處一片低洼地的中央地帶,屬於嚴重的內澇區,農業生產基本沒有保障。建國以前,由於當地的地理優勢,貴嶼開挖了發達的水上通道,成為潮汕地區的水路樞紐之一,這也是“貴嶼”名稱的由來。
貴嶼山貴嶼山

水系

貴嶼水 舊名桂江。發源於小北山普寧市南徑蛇仔陵,由西而東至龍門村東側轉南至潮陽區境華美社區附近,匯合區境另一支流蟹窯水(發源於大尖山南坡,東南流經浮山、山力埔折西南經南陽至軍寮),南抵貴嶼玉窖出練江。流程17.4公里,流域面積45.0平方公里。為練江潮陽境內主要支流之一。

水利設施

蟹窯水庫始建於1953年11月,歷時4個月完工,位於貴嶼鎮南陽鄉,集雨面積7.9平方公里,最大壩高23.7米,總庫容658.0萬立方米。
蟹窯水庫蟹窯水庫
貴嶼鎮生活污水處理廠2014年一期建成,並投入運營,擬用地總面積為44.625畝,建設總規模為日處理量3.0萬噸,其中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日處理量1.5萬噸,服務半徑約4.2公里。
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工業污水處理廠建成於2012年,位於園區拆解中心的東南區域,規劃占地30畝,計畫處理規模為6000噸/日。

戰略位置

貴嶼古屬桂山都,與普寧縣相鄰,是潮陽縣的西門戶,自古以來便是水路交通繁華之地,古時是普寧設縣時第一個縣址所在地,民國時陳伯瑜、陳堅夫先後在貴嶼創辦練江火船公司(經營航行於潮陽至汕頭的貨運4艘)、潮汕電船公司(航行於汕頭、揭陽、潮陽、達濠之間的小汽輪客運24艘),直至20世紀60年代,貴嶼仍然是南徑、洪陽一帶的貨物運輸中轉地。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隗芾教授就曾經說過貴嶼無論是文化底蘊還是地理位置在潮陽境內都是僅次於棉城的中心鎮,今後也將在同城化進程中發揮重大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貴嶼的戰略重要性。建國後貴嶼全體劃歸潮陽,戰略位置依然重要,後來潮陽撤市設潮陽區與潮南區,貴嶼鎮劃歸潮陽區,戰略位置明顯加大,一面與潮南區相鄰,另一面與普寧市相接,是汕頭市邊界重鎮。

人口數據

貴嶼鎮現有戶籍人口約2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約19.4萬人,非農人口約6千人,全部為漢族;另有在國內各地經商、工作等約8萬人。

姓氏

貴嶼鎮現有姓氏總數在17~20個之間,其中人口3萬以上姓氏有陳、郭二姓,貴嶼為潮陽區陳姓及郭姓人口最多、最集中的鎮。人口在1.5萬以上姓氏則有彭、馬二姓。

僑鄉

貴嶼是著名僑鄉,全鎮有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6萬人,遍布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華美社區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約2萬人,占總數的30%)從遠昔紅頭船漂洋過海的年代起,海外僑胞心繫故園,熱心家鄉事業的赤子之情便代代相傳,不僅為家鄉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物質支持,也為貴嶼了解世界、走向世界鋪設了虹橋;先後湧現出陳耀衢陳興勤、郭雲山、非馬這樣傑出的華僑領袖及各界知名人士。旅外僑胞中大多業有所成,有大批工商界巨子、政壇人物以及名人學者,他們不僅為僑居之地繁榮做出貢獻,愛國愛鄉之情也源遠流長。

分布

人口村落
2萬以上
1萬至2萬
北林社區、聯堤社區、龍港社區
5千至1萬
貴嶼社區、仙彭社區、東洋社區、仙馬村等8個村
3千5至5千
鳳港村、坑仔村、湄州村、玉窖村等7個村
3千5以下
鳳新村、浮山村、後望村、佳安村、新鄉村等8個村

經濟狀況

第一產業

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相繼完成貴嶼南、北治澇電排工程的建設,南站電排發揮排澇效益,北站工程預計2002年汛期前發揮效益。投資300多萬元,加固了練江北港堤圍,建設“三面光”排灌渠道7公里。大力抓好水稻高產片、淡水養殖、蔬菜種植、優質果種植、三鳥飼養五個生產基地的建設,使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結合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鄉鎮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由於貴嶼經濟的高速發展,各家庭收入的提高,貴嶼人從90年代起大部分人相繼放棄務農,從事農業居民已占極少數,但農田並沒有荒廢,大多數由種植戶承包的形式耕種。
截止2015年,貴嶼有耕地面積2.40萬畝,共有種植戶2139家,早、晚稻種植面積約3.37萬畝,糧食播種總面積3.95萬畝,糧食總產量1.58萬噸,獲種糧補助283萬元。已完成基本農田修復示範工程,著手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今貴嶼農副業已達到相當規模,據統計全鎮現有“三鳥”飼養量36萬隻、水果總產量196噸、蔬菜總產量1.6噸、水產品總產量170噸、生豬飼養量7800頭、牛飼養量24頭。

第二產業

貴嶼鎮以舊五金電器、塑膠為主業,由於獲利豐厚,整個行業規模逐漸擴大。貴嶼商人遍布東南沿海各城市,並逐漸向廣東粵北地區擴展生意經營地域,國外的電子廢物主要通過深圳、廣州和南海的轉運點,開始大規模地進入貴嶼。
傳統的收舊利廢行業發展為貴嶼人的主業,光2016年貴嶼工業產值就達93.42億元。全鎮75%的家庭參與到這個行業中來,利廢行業包括貴重金屬、塑膠、玻璃以及一些能再利用的零部件。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1噸電子板卡,可以分離出286磅、1磅黃金、44磅錫,僅1磅黃金就價值6000美元,貴嶼人通過這個行業迅速積累財富。
因勢利導,限制廢舊回收業的發展,放手發展少污染、無污染企業。大力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生產設備,發展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規模和科技含量,產品適銷對路的實業型、產品型企業,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
全鎮初步形成了上練單元以明絲花、PVC片材、五金為主;貴嶼單元以商貿為主;南陽單元以織、服裝為主的產業良性發展格局。
貴嶼鎮已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並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占地面積2500畝。

第三產業

全鎮有電商企業超20家,電商個體戶和網店超千家,入駐的物流快遞公司18家,第三方服務機構20家,電商協會1個,主要銷售為貴嶼當地特產、服裝,現貴嶼各大小商戶都與時俱進,小到街頭小吃攤,菜市場賣菜小販,加油站,大小各類商店商場都可以支持移動支付,2016年名列汕頭市首批12個市級“網際網路+”小鎮。
全鎮有工商登記的各類市場7個,主要為綜合市場、電子市場,其中廢舊物資集散交易市場是粵東地區最大的再生材料交易市場。

貴嶼人的誠信

誠信是當地經商人的一些基本準則,貴嶼人繼承了潮汕的經商傳統:對於誠信原則非常重視,交易談好條件和價格後,期間不管貨物行情如何漲跌,均會按原定條件和價進行交易,買賣雙方基本不會反悔,給外來商人留下很好的印象,因此能長期共同互利,以塑膠貿易為主的仙彭龍港等地,從80年代中期就已經有不少浙商,至如今很多浙商已經貴嶼浙江兩地跑了二十幾年,有些還帶著子女過來,這是對貴嶼人誠信和經商環境的肯定。
在貴嶼,對於工人,只要老闆和工人談定了價格,那么多數情況下,老闆會將工資按時按月付給工人。在當地,可能聽到有人抱怨當地老闆批評外來工,但不可能聽到他們投訴老闆拖欠或剋扣工資。在整個社會普遍存在不講誠信的風氣下,能夠按事先約定領到工資——這一最基本的僱傭準則,已經成為外來工留在貴嶼的最大理由。

生活水平

如今的貴嶼已成為一個富庶的小鎮,轄區內舉目即可以看見成片的新建樓房,路上疾馳著掛本地車牌的各種進口轎車,幾條主街道的繁華程度不亞於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小鎮,此地曾因銀行只有一家而導致每日去銀行的人都是排著長龍(現貴嶼有3家銀行,5個服務點)。幾家頗具規模的超市、酒店、KTV、酒吧、家具中心、健身中心則顯示了貴嶼人的消費能力,比廣州還高的物價水平,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貴嶼人的經濟收入水平,有經濟能力的貴嶼人多數都擁有城區自己的房產,以汕頭市區居多,也包括深圳廣州高房價地區。貴嶼的樓房一般為居民私建房,樓高普通為三至五層,由於氣候問題,夏天酷熱,尾層一般用來隔熱而空置。

循環經濟試點

貴嶼鎮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計畫修建循環經濟產業園(試點)將實行集中拆解、集中治污,該項目也吸引了大型國際化企業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來發展,將與汕頭市德慶合作成立TCL德慶環保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開發建設,這不僅有利於解決園區建設資金、技術和設備上的問題,更有利於高起點高標準謀劃建設產業園區,進一步提升園區的層次和知名度。
循環經濟產業園占地面積2500畝,首期建設項目的500畝土規劃建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廢舊塑膠再生綜合利用、危險廢物處理、綜合廢物處理四大功能區,配套建設國際環保技術研發交流、人才培訓、綜合服務、物流四大中心以及稀有金屬、廢舊物資集散交易市場一個;並將設立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園區管委會。項目按照滾動開發、分期建設的原則,首期建設華美片區,占地面積500畝,全力打造規範、環保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示範項目。TCL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充分藉助在環保行業中先進的人才技術和多年來積累的豐富管理經驗參與貴嶼循環經濟的發展,為貴嶼的健康持續發展、環境的改善作出貢獻,把項目打造成為一個規範、環保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示範項目, 循環經濟產業園一經投入使用,整個貴嶼就不再有非法焚燒電路板, 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雙贏,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2012-1-17 日潮陽區貴嶼循環經濟園區與惠州TCL環保資源有限公司舉行合作拆解項目簽約儀式,這標誌著貴嶼循環經濟園區首期建設項目進入啟動建設階段,將對貴嶼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一期選址位於貴嶼鎮華美、仙馬、聯堤、東洋、西美、南安片區,總占地2500畝,園區規劃建設期限為十年,分兩期建設(近期為2010—2015年,遠期為2016—2020年)。
園區一期於2015年完成,屆時貴嶼電子廢棄物將全面集中於園區內高科技環保化處理。
當前著手首期建設華美片區,占地500畝,預計投資14.6億元。
主要分為三大業務區
1、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集中處理區:
①電子拆解區:利用先進環保拆解技術對電子原件進行拆解,拆解出電阻、電容、二極體、三極體、積體電路板等電子原件。
②火法濕法冶煉區:採用現代化的冶煉技術,提取金、銀、鈀、鉑、鎳、錫、銅、鐵等。
2、塑膠再生綜合利用區:集中開展廢舊塑膠的再生處理,其產生的可利用再生材
料為各種塑膠原料和半成品。
3、環保基礎設施區:
①危險廢物轉運站:集中開展園區及城市危險廢物的收集、無害化處理。
②工業污水處理廠:採用回用水為園區內企業補充冷卻水、綠化及道路沖洗用水;
③廢氣處理中心:對園區內拆解利用企業產生的廢氣進行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進行達標排放。
2016年3月,已成功被認定為廣東省“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和廣東省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並且全面完成各項驗收任務。貴嶼已由電子之都全面轉型為循環經濟示範鎮。
2016年12月,潮陽區第一批“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落戶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將有利於園區企業引入高端技術人才,解決企業的人才需求、技術攻關、技術瓶頸等問題,有效提高企業的技術服務、人才培育和自主創新能力,為貴嶼經濟社會創新驅動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廣東省院士專家企業工作站
2016年全鎮農業產值完成2.11億元,比增6.5%;工業產值完成93.42億元,比增14.5%;工商各稅(含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共9891萬元(其中,國稅收入5525萬元,比增0.4%,地稅收入4366萬元,比增34.0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3億元,比增20.18%;人均純收入11073元,比增10.5%。

保護核心區

根據潮汕文化生態的基本特點、潮陽文化生態發展現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潮陽的分布情況,潮汕文化(潮陽)生態文化保護實驗區分區保護將重點分為:“一核一網一廊帶”三個保護區域。“一核”實為潮汕文化(潮陽)生態保護核心區,由文光、城南、棉北、貴嶼四個鎮街組成。首先,該區域民俗事項豐富,分別有四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其次,該區域是潮陽中心城區,基礎設施較好,有潮陽博物館新館、文光公園等公共文化空間,利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踐傳播。另外,該區具有豐富的自然文化遺產。如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光塔、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岩摩崖石刻、四序堂石刻、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貴嶼陳氏祖祠等數十處文物保護單位,是該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的依託。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37省道洪和公路穿過貴嶼鎮北部,縣道草南路、陳貴路、谷貴路在鎮境交匯,汕湛高速、揭惠高速過境,均設有出入口,揭惠高速還設有貴嶼服務區,交通較為便利。
公交線路
307路(新宮郵政 - 貴嶼汽車客運站),分段計費,全程8元。
508路(大宅 - 貴嶼鎮),分段計費,全程6元。
513路(陳店電子城 - 廈深鐵路潮陽站),分段計費,全程6元。
123路(汕頭火車站-貴嶼汽車客運站),分段計費,全程18元。
活動場所
貴嶼鎮有四大村辦公園,龍港公園、華美桂園、渡頭文化公園、華美桂山生態公園。為了能讓居民有更好的活動場地,貴嶼鎮在北港河南北兩岸照河坎生態化、河岸景觀化要求進行建設,建成了集防洪排澇、綠化美化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長廊,為下一步練江河涌整治提供示範。各村也都有各自的活動場地,使當地居民茶餘飯後有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醫療設施
本鎮現有兩所醫院,一所為貴嶼衛生院(分為住院部和門診部),一所為耀輝醫院,耀輝醫院於2013年與汕頭市中心醫院合作,醫療條件得到加強,是貴嶼鎮的二甲醫院。各村都配備有鄉村衛生站。
耀輝醫院耀輝醫院
供水系統
全鎮自來水廠一間:貴嶼蟹窯自來水廠,綜合生產能力2萬噸/日,為滿足了全鎮居民用水,貴嶼鎮向潮南金溪水廠、普寧湯坑水廠調水以緩解供水需求。2015年潮陽區引韓供水工程貴嶼境內的管道以全部鋪設完畢,屆時能大大緩解貴嶼鎮的用水需求。
通訊金融
全鎮現代化通訊設施比較發達,2003年全鎮擁有電話 2.6 萬部,裝機數和電信業收入走在潮陽區前列。金融方面2003年底,貴嶼農行、郵政的儲蓄存款餘額達到 5.7 億元,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信用社、郵政銀行等多家金融網點遍布全鎮,可為客戶開展外匯存款、貸款、貿易、非貿易結算、外匯買賣、短期貿易融資等多種業務。

教育事業

貴嶼鎮教育歷史悠久,在宋代就辦有鄉學私塾,清末潮陽三學士陳秀升倡辦新式學堂——界河學堂;民國以來有泰國僑領陳耀衢捐資擴建的界河中學及養正、桂山、篤光三所學校,抗日時期六都中學、潮陽一中相繼遷入貴嶼,成立聯合中學,為貴嶼留下了嚴謹治學、重視實踐的優良傳統;新中國成立後,眾多旅外僑胞及本地鄉賢紛紛出資興辦教育,現有貴嶼中學(完全中學)、華美中學、東洋中學、聯堤中學、龍港中學(97年建成開學)、北林中學等6所公立中學,共有27所國小實現各村居基本都覆蓋,現今貴嶼在讀中小學生人數為26618人。各村都有村辦和私辦幼稚園。市一級學校:貴嶼中學,區一級學校:華美國小。其中貴嶼中學在歷年高考升學率節節攀升,辦學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貴嶼鎮通過廣東省教育廳驗收,獲評為“廣東省教育強鎮”。

福利機構

貴嶼人的慈善事業自古有之,各村都設有善堂這一潮汕古老慈善機構,近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貴嶼人的慈善事業也蓬勃發展,先後成立了貴嶼慈善基金會、和樂慈善會等機構,存心善堂也在貴嶼設立辦事處(存心善堂潮陽辦事處)和分會(汕頭存心慈善會潮普分會)。這些慈善機構秉著扶危濟困、大愛無疆的理念,為貴嶼的慈善貢獻巨大力量。

綜合整治

2013年4月6日,省環保廳印發了經國家環保部認可、省政府同意的《汕頭市貴嶼地區電子廢物污染綜合整治方案》,汕頭市環保局八大措施貫徹省政府關於貴嶼污染整治工作,協同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推進貴嶼土壤修複試點工程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儘快啟動貴嶼污染農田等污染跡地的土壤修復示範工程,以點帶面推進貴嶼生態修復工作,不斷改善貴嶼環境質量。
2016年起貴嶼鎮從嚴從重追究園外非法電子拆解、塑膠造粒污染行為“法律責任”、“堅決打擊園外非法塑膠沉浮清洗污染行為”等等有害環境的行為。
2016年農田土壤修複方面,渡頭、龍港村96畝農田,完成第三次修復性種植,修復企業種了麻葉、玉米。
2016年3月29至31日貴嶼環境綜合整治通過廣東省驗收。完成24項驗收任務,並於8月正式摘牌。
2016年9月汕頭市環保局近期的監測結果也表明,貴嶼空氣各項指標均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年平均濃度的二級標準,當地北港河道水質基本扭轉酸性污染狀況,鉛、銅、鎳濃度同比顯著下降,土壤重金屬污染勢頭得到遏制且好轉。
2016年9月26日,為表彰當地政府在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廣東省政府將“廣東省環境保護先進集體”這一榮譽稱號授予了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管委會。
2017年止,貴嶼鎮已基本取締所有非法從事拆解廢棄電子產品,從業者必須進入循環經濟產業園進行環保無害化集中拆解處理。
河溝治污疏浚生態環境呈現新面貌2015年12月完工的北港河修復底泥示範工程,2016年近30條河涌、長約20公里的溝渠溪段全面清淤清障,21個村的垃圾堆跡地全面清理平整復綠。2017年練江流域綜合整治成效顯著,仙彭社區轄區內的河道總長6000多米,已基本完成疏通,部分溝渠恢復了灌溉功能。渡頭村老寨前河已得到整治,在疏通河道的同時,渡頭村還將老寨前河附近一處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垃圾場改造為籃球場,既避免了垃圾污染水環境,也為村民提供了健身鍛鍊的新場所。

政治

主要領導

現任貴嶼鎮主要領導一覽表
職務姓名
人大
人大主席
徐獻明
鎮委
鎮委書記
專職副書記
陳少齊
副書記
林秋榮
政府
鎮長
常務副鎮長
李暉武
副鎮長
陳新文
紀委
紀委書記
鄭海松
註:本表資料來源潮陽區政府網

機構設定

主要機構
機構地址
貴嶼鎮政府
貴嶼鎮華美社區華南大道5號
貴嶼司法所
貴嶼社保辦
貴嶼居民組
貴嶼派出所
貴嶼鎮華美社區貴谷公路515號
貴嶼工商所
貴嶼鎮華美社區貴谷公路513號

民俗風情

如今,當人們來到貴嶼時,除感受到古樸的民風和欣欣向榮的時代氣息外,留下深刻印象的當是耕山務農的民眾學書畫、喜收藏的雅韻。貴嶼鎮政府近些年來重視民眾文化工作,鎮裡出版了一《潮陽桂嶼文學社季征》、《貴嶼書畫選刊》、《貴嶼古今墨跡擷英》等書刊和專集,發表民眾的文學、書畫作品,整理和重印古畫、古今書法,還舉辦民眾書畫展覽。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貴嶼彩街書畫展”,素有“天下第一街”的美譽。
節日習俗
在貴嶼,一年中較為重要的節日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冬節(即冬至)。民俗活動有:龍舟賽,中秋燒塔,戲台唱戲,猜燈謎等。逢年過節當地居民都會舉行各種祭拜神明的活動。每月之中,初一、十五和初七,都是比較重要的日子,往往也會要拜神祈福。
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約在農曆二月,貴嶼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彩街藝術書畫展”,為期三天,俗謂“街路棚”。貴嶼街路棚是一項很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相傳始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四百餘載,素有“中華一絕”之稱。清《潮陽縣誌》對“街路棚”有這樣一個生動寫照:“藝苑迷離眼欲盲,萬方貨物列縱橫。舉頭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 最盛時展出書畫作品競達上千幅之多、綿延二三里,真謂琳琅滿目,別有一番墨韻文情。歷代曾展出著名書畫家李子長的活畫,還有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禇遂良、鄭板橋等書畫。晚清時各商號更不惜重金購買流失各地的先賢手跡,以參展競相炫耀。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彩街棚“的形式和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和改進。這種以”彩街棚‘為主體的鄉間文藝形式連同祭奠、游神和花街遊行活動,一般情況下每年都在貴嶼的華美、南安與北林(門)同時進行,直到解放初期由於種種原因而停止,特別是文革期間的浩劫,當地民眾家中保存的書畫作品大量被毀滅和流失,保存下來的書畫作品僅剩五六十幅。
為了傳承這一悠久民俗文化,時任省政協主席的吳南生親筆為“彩街”題寫了“發展潮汕經濟,建設文明僑鄉”的字幅,支持彩街活動的恢復。得知這一喜訊,當地商鋪民眾自籌資金,重新恢復了彩街布景,徵集到650幅書畫作品。
1999年,鑒於原來布展的老街路面過於狹窄破舊,當地政府拓展了老街以東的數百米路段,這樣便形成了長達1.8公里的規模。
傳統的“街路棚”原僅在貴嶼老街布展,街長約有三里之遙,橫跨三個自然村。由於街道比較狹窄,且布展期間各家商鋪還得繼續營業,布展之後人員往來顯得較為擁擠。儘管如此,布展還是年年進行,從不停息。一九九八年七月,在原有的基礎上,增闢華美東段布展區。該區的籌建工作,自那時以來,在省、市、鎮、管區等有關部門的支持幫助下,當地民眾和在外鄉親紛紛解囊捐資。當年,僅新區展出的書畫工藝品有640餘件,爾後每年均有新增展品。在眾多的展品中除有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古幅外,還有來自全國三十個省市的佳作,有中央、省、市領導的題詞,有其他黨派與知名人士的墨寶。美術作品的作者中有眾多教授,其間不乏國寶級書丹青大師,還有省市級書畫協會會員;既有北派、嶺南派,又有西派、海派的代表作,風格各異,手法不同;既有本地書畫作者、民間藝人富有鄉土風情的作品,更有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寄來的書畫精品。“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各具特色,各顯千秋。此外,還有攝影、剪紙、雕刻、(報紙)報頭、郵票、購物證、古今錢幣、世界各國錢幣、各類磁卡、紀念章、刺繡、活景、燈飾畫等等,應有盡有。從這色彩繽紛,流光溢金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窺見歷史留下的印痕,感悟時代風雲的變遷;有時令你忍俊不禁,有時可以讓你沉思遐想。
每年的農曆二月,與“彩街棚”同時舉行的花街遊行活動更是為其增添了熱鬧喜慶的場面,朝看花街遊行,暮觀“彩街棚”!
參加花街遊行的男男女女,都必須經過精心的化妝。準備完畢,只見鏗鏘鑼鼓開道,遊行開始。緊跟大鑼鼓的是由36名頭扎彩色布巾臉譜有文有武的男子組成的英歌隊。英歌隊以一名身著黃色八卦衣、手持黃色八卦旗飾“師公”的青年為前導。身後是一位手舞金蛇飾“時遷”的小伙子,其他人的衣服,顏色不同,圖案迥異。小伙子舞動手中的金蛇,穿行在同伴中間,手中的金蛇時高時低,或左或右。按著金蛇的示意,隊伍中不時發出整齊粗獷的吆喝聲,小伙子用力敲擊著手中的木棍,或上或下,或前或後,隊伍或聚或散,忽現長蛇挺進之狀,忽呈雙龍出海之勢,用剛勁、奔放、雄渾來形容並不一點為過;更有那裝扮成“伯公”“伯婆”(儺公儺婆)的兩個小矮人,擺動著手中的塵拂和葵扇,詼諧而滑稽,逗得圍觀者陣陣發笑。
如果說,男性英歌舞以其豪邁的氣勢,給觀者以力和美的震撼。那么,女性英歌舞給人們帶來的又是什麼呢?你瞧,取代男子英歌舞中“時遷”位置的是一位手舞黃色令旗的俊俏姑娘。隨著令旗的指向,服飾華麗的姑娘們,也整齊劃一地敲擊著手中的木棒,騰躍之舉,聚散之間,一會兒恰似粉蝶採花,一會兒又宛若孔雀開屏,真令觀者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絢麗的衣裳,柔中帶剛,剛柔相濟的舞姿,給予觀眾的何曾不是美的享受!
英歌隊之後,是男女鑼鼓隊、樂隊,手持標旗肩挑花籃的少女和兒童組成的化妝隊。雖然裝束不同,形式不同,年齡不同,但從每個人的臉上都可看到一種相同的表情:喜悅和自信!
2009年初由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組評審推薦,經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評定通過的貴嶼街路棚,已與鰲魚舞、潮州歌冊、陶瓷微書等8個項目入選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政府、潮俗文化的專家學者和民間藝人正致力於收集、保護“彩街”的相關資料和民俗文化,2009年入選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家庭和宗親關係
貴嶼人和潮汕大部分地區一樣,是個很重視同姓同鄉的宗親社會,每家如果有紅(喜事)白事,都要叫上同祠(同姓同鄉祖宗的分支後代)的親人幫忙,每鄉的慈善和節日大小事務由村理事會和鄉“老大”(鄉里德高望重的男性老人)組織安排,後輩一般也會很尊重他們的安排,這種宗親關係使得鄉親很團結,對家鄉產生的感情十分深厚,許多老華僑身在他鄉還是會經常關心家鄉的一草一木,有些民國時期隨軍去台灣的老人,在兩岸關係放寬後,放棄台灣戶口移回貴嶼老家,回家鄉安享晚年。
貴嶼年輕人結婚後一般不會和父母分居,除非有特殊情況或父母要求才分居,否則會被鄉親們責備和排斥,起到監督教育的作用,兒子多的一般會實行輪流制照顧父母。
女英歌
華美社區英歌隊在鄰近鄉里是很有名的。他們經常配合各個節日走鄉串里進行表演,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一九五七年,華美英歌隊的青年導演陳漢隆,試圖對這種民間藝術進行改革,突破只有男人唱英歌的傳統,他在村里挑選了十幾名女青年進行訓練。這年春節,一支男女混合的英歌隊首次在節日的遊行隊伍中出現,轟動了四鄉六里。一九五八年,一支由四男四女組成的華美英歌隊參加了汕頭專區民眾業餘文藝會演,並榮獲第一名的榮譽。 一九六二年,陳漢隆設計出一套女英歌的動作,訓練了幾十名女青年,一支女英歌隊正式成立起來了,並參加了當年的春節遊行。
男英歌的特點是威武雄壯,豪放粗獷,而女英歌卻矯健優美,柔中帶剛,它吸取了男英歌的一些基本步法和動作,揉合進戲劇舞蹈的一些舞步造型,表演起來輕盈活潑,颯爽多姿,表現了喜悅歡樂的心境和熱烈的情緒,適合於喜慶的遊行。這種舞蹈動作不受固定形式的限制,它可以視表演者的基本功和接受能力由導演靈活增減,因而培訓隊員也不很難。 而男英歌表演用的小木槌長約一尺四寸,女英歌用的木槌較短而細,長約一尺二寸。男英歌大都化裝成梁山泊好漢,女英歌化裝簡樸而略具古色:表演者頭髮梳成鬃髻、插紅花、身穿紅、黃、綠各種鮮艷顏色的束袖斜襟綢衫,腰扎綢帶,腳穿繡鞋,顯得端莊大方,滿溢喜氣。
據了解,女英歌隊在潮汕地區是寥寥無幾的,尤其象華美社區這樣的一支女英歌隊。前幾年,廣東省舞蹈協會特為華美女英歌錄了像,作為民間藝術資料收集起來。可以相信,隨著僑鄉民眾文化生活的進一步活躍,女英歌這朵民間藝術的新花,定然會放出清郁的芳香。

風景名勝

貴嶼八景

貴嶼在改革開放前也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小鎮,也曾以貴嶼八景聞名於潮陽諸鎮。只是後來,隨著焚燒回收產業的興起,環境污染逐步加劇,貴嶼八景漸漸大不如前,直至如今面臨消逝的邊緣。撫今追昔,令人不勝感慨。以下是“貴嶼八景”:
1、東山曉色(位於貴嶼山東北)
2、西寺夜鐘(位於西尾外西興寺)
3、南海漁歌(位於南安南門頭橋西側)
4、北埔晴煙(位於北林北宮外附近)
5、桂江春漲(位於貴嶼大橋至進賢橋)
6、仙園夏雨(位於華美仙景園至清游洞)
7、玉板秋風(位於玉窖五洲橋)
8、石塔冬溪(位於北林東隴一帶)

文物古蹟

鳳港虱母仙
潮汕人的風水神-虱母仙修建的“欹寨門”,明朝已六百多年(已損壞)
華美黃門第
黃門第世稱國舅府,是明朝國舅陳北科之御賜府第,總建築面積3829平方米,府邸的屋頂是琉璃黃瓦,大門是棗紅色銅釘門,府內金壁輝煌,美輪美奐
華美陳氏祖祠"鐵地木"
"鐵地木"源自大興安嶺,已有四百多年,此木異常堅硬,鐵釘釘不下,火燒不掉,為明朝嘉靖皇帝御賜給陳北科的,存在華美社區陳氏祖祠
雙忠行祠供奉衛國將領張巡、許遠二神,行祠建於元朝,祠內古色古香,現存明朝香爐、石獅,大門左右石獅為清朝時期的。

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類別項目名稱保護類別
民俗
國家級
傳統技藝
廣東省級
貴嶼鎮現擁有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處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

歷史遺蹟

貴嶼鎮是潮陽境內有名的古鎮,最早在唐朝就有人到此定居創鄉,宋代在貴嶼創鄉定居者最為多,直到明朝就已經形成一個熱鬧的商業地區,現今華美社區的華美大街還保留有明朝潮陽縣桂山都的都衙和驛站,華美社區境內的桂山都出現自明洪武二年,已有六百多年歷史,桂山都是潮陽縣下轄的一個地區,(面積包括的貴嶼、銅盂、谷饒及普寧南徑、麒麟),屬興仁鄉。而在與華美社區隔江相望的南安社區則保留著普寧縣首個縣治的遺址,據《普寧縣誌》載:明嘉靖四十五年,拆洋烏、誡水、黃坑及貴山半都設普寧縣,縣治遂基於貴嶼。由此看見明朝南安社區的烏門樓就是普寧縣治所在地,現今在南安社區和北林社區還保留了普寧縣城的城牆和護城河。

宗教

貴嶼人以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為主,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在貴嶼均有分布,三教信眾約占總數的8%,其中以佛教信眾最為多。佛教以華美六通庵、西興寺為主,基督教、天主教則在貴嶼分別建有兩個教堂,如南安基督教堂。而貴嶼的主流是以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為主,幾乎每個村子甚至每個家庭都能看到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的影子,如華美天地亭是潮汕自然崇拜最典型的例子,貴嶼的多神崇拜主要分為對古代忠義將士、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祖先神靈的崇拜,如貴嶼雙忠行祠是對古代忠義將士張巡、許遠的崇拜、華美黃石廟是對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赤松子的崇拜、各鄉村的祠堂則是對祖先神靈的崇拜。

先賢名人

貴嶼鎮,是一座有近千年歷史的古鎮。歷史上,這裡曾誕生了南宋漕貢進武校尉陳震之、民族英雄吳應辰、大理寺少卿陳北科、明代學者陳南科、清朝將領陳嘉年潮陽三學士中的陳秀升郭經、愛國僑領陳耀衢、抗日名將郭漢庭、海軍少將郭開峰、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莊根南、科學家郭培宣、石雕工藝大師莊榮業、音樂家陳佐輝等的名人。

古代先賢

陳震之華美社區人,宋進士陳仲徽之孫,宋理宗紹定二年(1229)舉漕貢,授進武校尉。
吳應辰南安社區人,唐潮陽縣令吳駒的裔孫,宋鹹淳元年(1265)登進士,任江西南康州錄事參軍。
陳北科華美社區人,字世傑,號東石,世稱陳國舅,明正德六年(1511)登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黃門侍郎,封號“紫閣名臣
陳南科:華美社區人,字世殷,洸之從兄,明正德九年(1514)登進士,官任戶科給事中、黃門侍郎,贈予征仕郎,封號“立朝風載
陳欽宸:華美社區人,字國學,明萬曆元年(1573)中舉人,光化縣知縣當地士紳立碑表彰他“廉介第一”
楊夢得南安社區人,字若益,號箕余。明萬曆二十三年舉歲貢,授通州同知,後代理浙江海門、江蘇如皋等縣知縣。
陳必勤華美社區人,字淑震,清代乾隆年間郎中。始終保持懸壺行醫,遇貧困者不收費且施醫贈藥。
陳應時:華美社區人,字汝霖,號雨香,清道光元年(1821)中舉人香山縣教諭。
陳嘉年華美社區人,清嘉慶十四年己巳科(1809)登武進士,授武德將軍,後升直隸參將

近代豪傑

陳秀升:華美社區人,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貢生,授福建長樂縣令,後因朝廷腐敗辭官還鄉。民國時任潮陽勸學所所長、六都總教習等職。
郭殿寶:聯堤社區人,曼谷《國民日報》記者,曼谷新民中學教務主任、校長,金邊端華學校校長,曼谷著名教師。
郭經坑仔村人光緒三十二年派任湖南省會同縣縣令。民國時期,出任汕頭市檢察廳廳長,後棄官從教,任潮陽東山中學校長、潮陽文獻委員會主任,主編潮陽文史。
陳耀衢:華美社區人,民主革命先驅,泰國著名僑領,歷任國民黨駐暹總支部執行委員、監察委員、評議委員、旅暹廣東同鄉會副理事長、國民政府簡任官等職。
陳堅夫:華美社區人,民國潮陽縣首任民選縣長;替全縣“田產黑戶”納稅。
陳伯瑜:華美社區人,民國時創辦練江火船公司,並擔任總理,1931年先後倡辦貴嶼平民學校、女子學校,後在潮陽東山中學、六都中學執教。修《潮陽縣誌》時任校勘,並資助出版費用。1947年創辦潮普聯立界河中學,任校董主席。
陳鴻藻:華美社區人,汕頭市政府社會科長、上海市華僑聯合會秘書長、潮陽農運先軀。
郭漢庭山聯村人,抗日英雄,空軍少將,武漢空軍司令官。

現代俊彥

陳興勤:華美社區人,泰國第二大企業-波·乍侖攀集團董事長、泰國鮮雞出口商會理事長、泰國土產同業公會副理事長、泰國土產福利公會名譽理事長,泰國養殖業、飼料業大王。
陳濱:華美社區人,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
陳應明:華美社區人,廣州光學套用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廣東省光學協會秘書長。
陳茵:華美社區人,廣東省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
吳靜:南安社區人,北京醫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
郭雲山聯堤社區人,著名的泥塑藝術家,以泥塑技藝高超響譽海內外。
非馬渡頭村人,本名馬為義,美籍華人科技工作者、國際著名詩人。
彭少麟:貴嶼人,中山大學生態與進化研究所所長。
陳如竹 :華美社區人,協聯集團董事長,泰國最具實力的工業家之一。
陳亨廷:華美社區人,泰國中華總商會副財政、泰國潮州會館常務稽核、泰華進出口商會名譽理事長、中華贈醫所名譽理事長、GFPT集團董事長、江西丙申飼料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泰國著名僑領、慈善家、企業家。
李賽和北林社區人,潮劇演員,是潮劇“活五”的佼佼者,而且是當今潮劇界僅有兩位能唱顫舌者之一。
郭偉川南陽鄉人,作家,文學評論之創作及古典文學、史學之研究。
陳學希:華美社區人,國家一級演員、戲劇大師,1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潮劇院院長、省戲協副主席
莊根南新厝村人,解放軍少將,廣東省軍區原副司令員、深圳潮人海外經濟促進會會長。
陳佐輝:華美社區人,中國著名鼓樂演奏家、中國民族打擊樂學會副會長、中國音協打擊樂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廣東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奏員、廣東省民族樂團團長,被譽為“南國鼓王”。

雙忠信俗

恢復民俗

貴嶼雙忠信俗始於明嘉靖十二年,為華美鄉進士陳北科所創,後相沿成習。至1950年因種種原因而停辦,1989年,在各級部門關心支持以及海內外鄉親共同努力下,貴嶼成立貴嶼彩街路棚籌辦理事會,經各界人士及沿街商戶的踴躍捐資,“街路棚”得以恢復。1999年起,增擴布展範圍及遊藝活動,內容進一步創新。至2008年就展出楹聯210對,書畫、攝影展品約2008件,另有收藏品2800件,整條街布展總長1.8公里。

申遺之路

2005年貴嶼雙忠信俗理事會開始了申遺之路,於2006年由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審專家組評審推薦,經汕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評定通過的貴嶼雙忠信俗(街路棚)入選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又經廣東省文化廳批准,入選了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貴嶼鎮(貴嶼)
2013年貴嶼雙忠信俗期間,國務院專家、國家級非遺保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魁立教授帶領評審團一行對貴嶼雙忠信俗的組織活動進行考察,隨行的專家委員會祁慶富委員認為,貴嶼雙忠信俗是全民參與、社團主動、各家各戶爭相捐資、集體傳承而形成規模的。它是粵東歷史悠久、廣大民眾崇奉的民眾性活動,它對增強社會凝聚力,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評審團一行對貴嶼雙忠信俗的舉辦工作表示肯定,並表示將全力支持貴嶼雙忠信俗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14年11月,國務院公布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名錄,貴嶼雙忠信俗成功入選。貴嶼雙忠信俗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填補了汕頭市在民俗方面的空白,也是中國第一個入選國家非遺的雙忠信俗。

傳承保護

2015年初,華美社區居委會出資110多萬元,在當地修建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貴嶼雙忠信俗國家級“非遺”傳承基地。共有陳民陳漢昭陳宏佳三位廣東省級非遺傳承人及多位市級傳承人。
2015年11月,由陳學宏任總策劃的《圖說貴嶼雙忠信俗》成功出版,該圖書的出版將向人們更好的介紹和推廣貴嶼雙忠信俗。
2016年3月汕頭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廣新局局長黃煜生等領導到貴嶼調研“雙忠信俗”民俗活動,並對非遺保護工作給予肯定,認為非遺保護和傳承應讓年輕一代多參與,實行階梯式傳承。

榮譽稱號

貴嶼鎮榮譽一覽表
序號榮譽稱號
1
廣東省“糧食創高產噸谷鎮”
2
“中國循環經濟示範鎮”
3
“汕頭市民族民間藝術之鄉(街路棚)”
4
“貴嶼雙忠信俗”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5
“廣東省教育強鎮”
6
“汕頭市首批網際網路+培育小鎮”
7
“貴嶼雙忠信俗傳承基地”
8
“中國百佳產業集群名鎮”
9
廣東省“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