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椿

貢椿

貢椿,源於安徽太和。太和香椿歷史悠久,中國唐代曾用此物作貢禮,清朝時被御封為“貢椿”,名揚天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貢椿
  • 源於:安徽太和
  • 盛行時間:清朝
  • 品種:9個
  • 自然條件:適生土壤豐富
  • 用處:作貢品
簡介,椿芽採收,自然條件,

簡介

據《太和縣誌》記載:“太和椿芽肥嫩、香味濃、油汁厚、葉柄無木質,清脆可口”。尤以穀雨前椿芽品質優良,芽頭鮮嫩,色澤油光,肉質肥厚,清脆無渣而被稱為“太和椿芽”,佳譽馳名中外。
太和香椿資源豐富,有9個品種,分為黑油椿紅油椿青油椿等3個優質品種和永椿、黃羅傘、柴狗子、米兒紅、紅毛椿、青毛椿等6個品種。尤以黑油椿最為珍貴。香椿常用作涼拌菜,如香椿芽拌豆腐等。也可做熱菜,如椿芽炯雞旦等。烹調前須將洗淨的香椿用熱水燙俯十分鐘左右,做出的菜昧美可口,香氣撲鼻。香椿還可加工成腋製品,腿制的乾椿芽,只要用開水一泡,立即可恢復原鮮芽狀,誠為廣大人民生活中喜吃之佳品。

椿芽採收

採摘椿芽宜早不宜遲,太和民眾有"穀雨前芽嫩無絲,穀雨後椿芽生木質"的說法。太和縣誌就有"春初芽發,早采者貴,晚則質老味淡,尤以穀雨前後為佳"的記載。成年香椿樹一年可採收兩次,第一次在穀雨前2~5大採摘,為頭茬椿芽,品質最佳;第二次在穀雨後5~7天採摘,為二茬椿芽,品質次之,幼樹只能一年采一次。民眾採摘椿芽多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椿芽可吃鮮的,但新鮮椿芽不易保存,多採用醃製加工。

自然條件

1.適生土壤豐富。太和香椿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潁河沿岸的河床漫灘沖積的沙淤兩合土和少量沙土的鄉鎮,實踐證明:青沙土、兩合土為香椿適生土壤,淤土次之,黑土生長較差。太和縣沿潁河兩岸的兩合土、沙土計1.2萬公頃,可以滿足以生產基地為主帶動其他沿潁河的鄉鎮香椿生產的發展。
2.氣候優越:太和縣潁河沿岸年降水量825毫米,高於全縣年平均降水量797.2毫米的3.49%,椿芽生長期的3、4、5月份,分別降水量為51.1、69.2、74.1毫米,可以滿足香椿生長所需水分。年總輻射量為127.94千卡/平方厘米,3~5月份為35.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2444.3小時,可以滿足香椿生長所需的熱和光。
醃製後的椿芽經歲不變質,暢銷國內外,最受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人們的喜愛。太和椿芽營養含量極為豐富,所含有的營養物質都為人體所需要,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