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絛蟲

豬絛蟲

Taenia solium,豬帶絛蟲屬人畜共患的寄生蟲。幼蟲也可侵入人體。豬帶絛蟲的成蟲寄生在人的小腸中,中間寄主為豬故得名。被寄生的豬肉通稱“米豬肉”、“豆豬肉”或“珠仔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豬絛蟲
  • 別稱:豬肉絛蟲
  • :動物界
  • :扁形動物門
  • :絛蟲綱
  • 亞綱:多節絛蟲亞綱
  • :圓葉目
  • :帶絛蟲科
  • :帶絛蟲屬
  • :豬肉絛蟲
科目,危害,外部形態,體壁與營養,排泄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診斷要點:,防治方案,

科目

學名 Taenia solium
豬絛蟲
分類地位
扁形動物門、絛蟲綱、多節亞綱、圓葉目、帶絛蟲科

危害

人是該蟲唯一的終宿主。成蟲寄生於人的腸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或者便秘等症狀。如果囊尾蚴寄生於人體,其危害性比成蟲大得多,嚴重者導致死亡。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檳榔驅蟲有效。輕度感染囊尾蚴的豬肉要經無害處理後才能出售,但是肉的質量大大降低;感染嚴重的豬肉必須銷毀。

外部形態

成蟲白色帶狀,全長為2m一4m,有700—1000個節片(Proglottid)。蟲體分頭節(scolex),頸部(neck)和節片3個部分。頭節圓球形,直徑約為lmm,頭節前端中央為頂突(rostellum),頂突上有25~50個小鉤,大小相間或內外兩圈排列,頂突下有4個圓形的吸盤,這些都是適應寄生生活的附著器官。生活的絛蟲以吸盤和小鉤附著於腸黏膜上。頭節之後為頸部,頸部纖細不分節片,與頭節間無明顯的界限,能繼續不斷地以橫分裂方法產生節片,所以也是絛蟲的生長區。節片愈靠近頸部的愈幼小,愈近後端的則愈寬大和老熟。依據節片內生殖器官的成熟情況可分為未成熟節片(Inmmature proglottid)、成熟節片(mature proglottid)和孕卵節片或稱妊娠節片(gravid Proglottid)3種。未成熟節片寬大於長,內部構造尚未發育。成熟節片近於方形,內有雌雄生殖器官。孕卵節片長方形,幾乎全被子宮所充塞。

體壁與營養

絛蟲的體壁與吸蟲的基本相同,不同點是在皮層的表面具有很多微毛(microtriches),能增加表面積。絛蟲沒有消化系統,沒有口及腸,而是通過皮層直接吸收食物,它比吸蟲的更為突出,微毛的存在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積。在皮層內具有大量的線粒體,這表明吸收可能需要能量,可能有主動運輸(active transport)的過程。皮層也可通過寄主的酶促進食物的消化作用。絛蟲吸收的營養物主要以糖原的形式儲存於實質中。通過厭氧呼吸以獲得能量。

排泄系統

排泄器官也屬原腎管型,由焰細胞和許多小分枝匯入身體兩側的兩對側縱排泄管(一對在背面,一對在腹面)組成。在每個節片的後端2條腹排泄管問又有一橫排泄管相連,在成熟節片中背排泄管消失,在頭節2對排泄管間形成一排泄管叢,在最末一個節片的後方左右二腹排泄管會合,並由一總排泄孔通出體外,若該節片斷離身體,則兩條縱排泄管末端與外界相通的孔即為排泄孔,不再形成總排泄孔。

神經系統

頭節上的神經節不發達,由此發出的神經索貫串整個節片,最大的一對神經索是在兩縱行排泄管的外側,節片邊緣之內側。沒有特殊的感覺器官。

生殖系統

十分發達。雌雄同體。在每個成熟節片內,都有成套的雌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在成熟節片的背側有150~200個泡狀的精巢散布在實質中,每個精巢都連有輸出管(輸精小管),輸出管匯合成輸精管,輸精管稍膨大盤旋曲折,成為儲精囊(有人仍稱為輸精管),其後為陰莖,被包在陰莖囊內,開口於生植腔。由生殖腔孔與體外相通。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分為左右兩大葉,在靠近生殖腔的一側有一小副葉(此為該種特徵之一),由卵巢發出的輸卵管通入成卵腔,成卵腔之周圍有梅氏腺。由成卵腔向上伸出一直囊狀的子宮,向下通過卵黃管與卵黃腺相連、並由成卵腔伸出一管稱為陰道(或稱膣),通至生殖腔,可以接受精子。
受精可以是同一節片,或不同節片,或2個個體互相受精。精子從陰道到成卵腔,一般在成卵腔或陰道內受精,並在成卵腔內由卵黃細胞分泌成外殼。梅氏腺的分泌物對卵起滑潤作用。受精卵由成卵腔到子宮,子它逐漸長大,節片中的其他部分逐漸消失,最後子官分成許多支,其中儲存很多卵,此時的節片稱為孕卵節片。孕卵節片的子宮分支,豬帶線蟲一般每側分成約9支(7-13支)。蟲體後端的孕卵節片,常數節連在一起,逐漸地和蟲體脫離,隨寄生糞便排出體外。被排出體外的節片,其子宮內的卵已發育成六鉤蚴(oncoospere或 hexacanth ermbryo)具 3對小鉤,卵為圓形。直徑約3lum~43um,其外殼在卵排出時已消失。但在卵外包有較厚的具放射狀紋的胚膜。
生活史
蟲體後端的孕卵節片、隨寄主糞便排出或自動從寄主肛門爬出的節片有明顯的活動力。節片內之蟲卵隨著節片之破壞,散落於糞便中。蟲卵在外界可活數周之久。當孕卵節片或蟲卵被中間寄主豬吞食後,在其小腸內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釣蚴孵出,利用其小鉤鑽入腸壁,經血流或淋巴流帶至全身各部,一般多在肌肉中約經60~70天發育為囊尾蚴(cysticercus)。囊尾蚴為卵圓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頭節凹陷在泡內,可見有小鉤及吸盤。此種具囊尾蚴的肉俗稱為米粒肉或豆肉。這種豬肉被人吃了後,如果囊尾蚴未被殺死,在12指腸中其頭節自囊內翻出,借小鉤及吸盤附著於腸壁上,經2~3個月後發育成熟。成蟲壽命較長,據稱有的可活25年以上。
此外,人誤食豬帶絛蟲蟲卵,也可在肌肉、皮下、腦、眼等部位發育成囊尾蚴。其感染的方式有:經口誤食被蟲卵污染的食物、水及蔬菜等,或已有該蟲寄生,經被污染的手傳入口中,或由於腸之逆蠕動(噁心嘔吐)將脫落的孕卵節片返入胃中,其情形與食入大量蟲卵一樣。由此可知.人不僅是豬帶絛蟲的終寄主也可為其中間寄主。豬帶絛蟲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瀉、失眠、乏力、頭痛,兒童可影響發育。豬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腦的部位,可引起癲痛、陣發性昏迷、嘔吐、循環與呼吸紊亂;寄生在肌肉與皮下組織,可出現局部肌肉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視力障礙,甚至失明。此蟲為世界性分布,但感染率不高,我國也有分布。

診斷要點:

為豬絛蟲寄生於豬的小腸內,也可寄生於人體,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蟲病。
(1)流行特點:其中間宿主為食糞性甲蟲,因此,本病多存於農村結構豬圈和可能吃到食糞性甲蟲的情
況下;
(2)豬只毛長瘦弱,死後在小腸內找到扁平乳白色帶狀蟲體,全長100-150毫米,分頭節、頸節和體節

防治方案

(1)清除豬糞並堆糞發酵殺死蟲卵後再作肥料;
(2)吡喹酮20-40毫克/公斤體重,內服或皮下注射;
(3)硫雙二氯酚80-100毫克/公斤體重,內服。
三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