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

讓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

讓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法語: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簡稱“穆旦”(Mudam),俗稱“貝博物館”(Pei-Musée),是盧森堡大公國的國家美術館,展出現代暨當代藝術作品。博物館位於盧森堡市西北郊的基爾希貝格台地,名稱源於1964至2000年間在位的盧森堡大公讓·伯努瓦·紀堯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讓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
  • 外文名稱:Musé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
  • 類別:藝術博物館
  • 地點:盧森堡
  • 竣工時間:2006-07-01
  • 開放時間:11:00-20:00,周末11:00-18:00
  • 館藏精品辛蒂·雪曼作品集
建築布局,成立緣起,建館定位,建築策劃,建造過程,選址,設計,建造,建築師,生平,建築理念,相關博物館建築,建築布局,館藏文物,參觀信息,交通狀況,門票與開放時間,

建築布局

成立緣起

從20世紀80年代起,當盧森堡市成為歐洲政治中心並開始行使經濟首都職能之時,政治家希望借勢推動城市成為文化首都。利用在基希貝格台地發展相對獨立的城市新區、建設歐盟總部的契機,首相雅克·桑特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目標指向流行文化,其中就包含了興建一座新興藝術展館。
博物館標誌:MUDAM博物館標誌:MUDAM

建館定位

出於改變盧森堡在文化領域保守聲名的意願,外加館藏相較其他美術館在經典現代藝術方面客觀上的不足,儘管名為“現代藝術博物館”,實際上定位為以展出當代藝術、特別是前衛藝術為主的美術館。展出內容不限門類、技法,既樂於呈現試驗性質的新手法,也支持在傳統工藝領域探尋,既著力推薦本土藝術家,又歡迎海外來客,尤其偏重介紹新進藝術家或者是藝術家最新的作品。
試驗肖像:盧森堡大公試驗肖像:盧森堡大公

建築策劃

因為決定削減長期陳列部分,以經常要更換展品的特展為主,博物館的流線設計就變得格外重要。而計畫接納所有當代藝術品,不僅要求適用範圍足夠廣的配套技術設備,也要求突破常見的通用展廳模式。展廳在維持通用性的同時,必須有足夠的特色變化,室內空間設計甚至要能夠激發諸如裝置藝術家的現場創作靈感。90年代初,鑒於任務的複雜性,盧森堡政府決定不經過競賽招標,直接委任貝聿銘為建築師。貝聿銘毫不遲疑地接受了委託,作為他退休前在原事務所的告別任務。
專為展廳設計的藝術品專為展廳設計的藝術品

建造過程

選址

讓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決定建在基希貝格台地,具體館址由建築師貝聿銘親自勘察選定,因此當地居民稱其為“貝博物館”(法語:Pei-Musée)。基地位於基希貝格台地的一塊凸起的懸崖上,不僅可以清楚地遠眺盧森堡老城,也構成老城背景天際線的一部分。基地上還保留有同恩要塞(Fort Thüngen)的遺址。同恩要塞建於1732年,因奧地利指揮官馮·同恩男爵(Baron von Thüngen)而得名,是盧森堡防禦工事的重要組成部分。1867年倫敦和會宣布盧森堡為中立國,要塞也被廢棄拆除。
館舍俯瞰老城館舍俯瞰老城

設計

貝聿銘有意選擇了一片剩餘空地很少的地塊,意圖以一座大型博物館容納同恩要塞和現代藝術展,參觀者可以在同一屋檐下欣賞古老遺蹟和新潮作品。這一方案由於太大太貴被推翻了。同時基於團體抗議,議會通過法案規定新館不得破壞遺址現狀。貝聿銘修改為獨立的兩棟館舍,中間以玻璃走廊相連。此時同恩要塞決定要單獨運營,不同意兩館相連,而盧森堡政府為控制預算,縮小了原先劃定的基地面積。貝聿銘調整內部流線和出入口位置,以一座摺尺形石橋橫跨遺址解決交通問題。
周邊環境周邊環境

建造

1997年1月17日文化部長ErnaHennicot-Schoepges和宣傳部長RobertGoebbels宣布工程正式啟動,1999年1月22日奠基。由於建造期間多次修改方案,施工很不順利。在工程細節上,設計與施工雙方也有矛盾。貝聿銘堅持使用法國產石灰石,產生了法律問題。而為了保護遺址,在很狹窄的空間內勉強布置平面,沒有留下足夠施工空隙,很多部件難以安裝。加上盧森堡人因漠視當代藝術而不支持博物館建設,讓貝聿銘對建建停停的過程感觸良多。2006年完工,設計施工近16年。
大廳採光天窗大廳採光天窗

建築師

生平

貝聿銘,著名建築師,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1917年4月26日生於廣州,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1942年進入哈佛大學研究生院跟隨瓦爾特·格羅皮烏斯馬塞爾·布勞耶學習,隨即在軍中志願服役兩年半,1946年獲碩士學位。1954年加入美籍,1955年創辦事務所。他的職業生涯很長,作品很多,論著較少。代表作品包括:科羅拉多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961-1967),波士頓約翰·甘迺迪圖書館(1965-1979),華盛頓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1968-1978),北京香山飯店(1979-1982),香港中銀大廈(1982-1990),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1983-1993)。

建築理念

貝聿銘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作品以公共及文教建築為主。早期作品深受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影響,強調幾何形體、通用空間及空間流動,同時揚棄“方盒子”,吸收TAC事務所以幾何形體的組合來劃分空間的手法。70年代以來在後現代主義建築的衝擊下依然堅持抽象形式設計,但是從凸顯純粹的“大空間”轉向強調內部空間變化。晚期作品注重形式變化,以簡單幾何形體組合形成內外空間序列。終生只使用石材混凝土玻璃等堅硬挺拔、長於表現幾何形體的建材。

相關博物館建築

博物館堪稱貝聿銘最重要的設計領域,他擁有無可匹敵的聲譽。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是他早期引起關注的作品,同時也形成了設計上的個人標誌:整體維持簡單幾何形體,局部進一步切割劃分;入口的採光大廳與廣場相連,使室內外貫通;大廳規模超出一般要求,因此可以舉辦其他大型活動;展廳造型簡潔,只通過採光照明方式改變室內氣氛;凸顯樓梯和休息廳,成為活躍空間的節點。曾經爭議不斷的羅浮宮擴建工程最終使貝聿銘成為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建築師。因為絕大部分工程位於地下,新建部分立面幾乎不可見。他堅持把地下大廳的採光頂棚擴大為一座玻璃金字塔,以表明始終不變的現代主義建築理念。日本滋賀縣美秀美術館則說明晚年設計由集中式平面轉向線性迴廊式布局。2006年有3件新作面世,分別是:蘇州博物館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以及讓大公現代藝術博物館

建築布局

館舍建築完美地呼應了自然和歷史環境。貝聿銘秉持現代主義建築傳統,在規整的幾何形體中發展空間變化。由於緊鄰遺址,博物館一側的平面輪廓已經被殘留的圍牆限定,所以建築師沿著圍牆的直角順勢擴展出一個摺尺形平面,利用伸展的兩翼去圍合堡壘。接著以其慣用的45度設計手法繼續切割平面,使其最終呈現出箭頭形狀。反覆切割既豐富了造型,又避開殘存的圍牆,最大程度地保持遺址現狀。在主體之外又另立了3座各不相同的正方形塔樓,作為空間節點。
軸測圖軸測圖
博物館緊鄰要塞,部分房間甚至要直接構築在遺址上,進一步彰顯了歷史的發展進程,也喚醒了久已廢棄的同恩要塞。建築師利用高差組織路線,形成正反不同的借景以及兩種不同的建築體驗:從老城遠眺,可見經過修復而完整的碉堡和基本完整的工事圍牆,要塞遺址與岩石融為一體,僅僅有高聳於岩石之上的採光天窗暗示博物館的存在;而面對基希貝格台地的城市新區則展現出館舍完整的立面,要塞遺址成為下沉式景觀。
建築面積1萬2千平方米,實用面積1萬平方米,最高點檐口高度33米。

館藏文物

展覽以當代藝術為主,兼顧現代藝術。現有藏品包括: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攝像等等。截至2010年1月,已經收藏將近300位國際藝術家的逾400件作品。
Daniel BurenDaniel Buren
藝術品收藏涵蓋下列藝術家:芬蘭建築大師阿爾瓦·阿爾托,塞爾維亞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德國雕塑家史蒂芬·巴爾肯霍爾,比利時畫家暨導演揚·法布爾,中國電影導演賈樟柯,比利時服裝設計師Maison Martin Margiela,美國電影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美國攝影師辛蒂·雪曼

參觀信息

交通狀況

公車
公交線路站點
1, 13, 16以及Eurobus
Philharmonie/Mudam
出租腳踏車
Vel'oh站點:Philharmonie
自駕車
附近有停車場(Parking Trois Glands),GPS坐標 : X 49.62 - Y 6.14

門票與開放時間

新館與遺址的對比新館與遺址的對比
門票
5歐元,優惠價3歐元,18歲一下周三18:00-20:00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
周二閉館,周一、周三至周五11:00-20:00開館,周六、日11:00-18:00開館,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售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