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桿菌屬

變形桿菌屬

變形桿菌屬是腸桿菌科的一種屬。為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胞、無莢膜、周身鞭毛、運動活潑、兩端鈍圓的小桿菌。菌體大小(0.4~0.6)×(1.0~3.0)微米。兼性厭氧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是我國常見的食物中毒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變形桿菌屬
  • 拉丁學名:Proteus
  • :細菌界
  • :腸桿菌科
  • :變形桿菌屬
  • 特性:厭氧
  • 大小:(0.4~0.6)×(1.0~3.0)微米
物種分類,形態特徵,形態結構,培養特性,生化反應,抗原構造,致病性,污染來源,中毒表現,救治原則,預防措施,檢查防治,變形鑑別,

物種分類

變形桿菌屬(Proteus)也是腸桿菌科成員,現有5個種,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產黏變形桿菌、潘氏變形桿菌和豪氏變形桿菌。其中普通變形桿菌(P. vulgaris)和奇異變形桿菌(P. mirabilis)與臨床關係較為密切。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是我國常見的食物中毒之一,引起食物中毒的變形桿菌主要是普通變形桿菌(P.vulgaris)和奇異變形桿菌(P.mirabikis)。過去,變形桿菌食物中毒還包括普羅威登斯菌屬(Providencid)中的雷氏普羅威登斯菌(P.rettgeri)及摩根菌屬(Morganella)中的摩氏摩根菌(M.morganii)食物中毒。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分別有100多個血清型,雷氏普羅威登斯菌有93個血清型,摩氏摩根菌有75個血清型。變形桿菌屬於腐敗菌,一般不致病,需氧或兼性厭氧,其生長繁殖對營養要求不高,在4~7℃即可繁殖,屬低溫菌。因此,此菌可以在低溫儲存的食品中繁殖。變形桿菌對熱抵抗力不強,加熱55℃持續1h可被殺滅。

形態特徵

形態結構

革蘭陰性桿菌,大小(0.4~0.6)μm×(1.0~3.0)μm,兩端鈍圓,形態呈明顯的多形性,可為桿狀、球桿狀、球形、絲狀等有明顯多形性。無莢膜,不形成芽孢。有周身鞭毛,運動活潑。有菌毛,可粘附於真菌細胞表面

培養特性

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瓊脂上生長良好,在濕潤的固體瓊脂平板上常呈擴散生長,肉湯培養物均勻渾濁且有菌膜。如接種於平板中心部位,培養24小時形成以接種部位為中心的厚薄交替的波紋狀菌苔,稱為遷徙生長現象(swarming growth phenomenon)。為本屬細菌的特徵。此現象可被苯酚膽鹽等抑制。在血瓊脂平板上有溶血現象。

生化反應

具有尿素酶,能迅速分解尿素,是本菌重要生化反應特徵。發酵葡萄糖,產酸產氣,個別菌株發酵乳糖,多數能產生吲哚和H2S。本屬細菌的生化特徵是:硫化氫陽性,苯丙氨酸脫氫酶陽性,脲酶陽性。變形桿菌屬種間鑑別

奇異變形桿菌
產黏變形桿菌
潘氏變形桿菌
普通變形桿菌
豪氏變形桿菌
吲哚



+
+
鳥氨酸脫羧酶
+




七葉苷水解



+

麥芽糖發酵

+
+
+
+
木糖發酵
+

+
+
+
水楊苷水解



+

氯黴素敏感性
S
S
R
V
S
註:S:敏感;R:耐藥;V:不定

抗原構造

變形桿菌屬O抗原有49個,為分群的主要依據;有H抗原,是分型的依據。O抗原和H抗原在本屬不同種間有交叉,O抗原與大腸埃希菌、沙門菌O抗原間也有交叉反應。另外,普通變形桿菌X19、X2和Xk三個菌株的O抗原與斑疹傷寒立克次體等的脂多糖為類屬抗原,根據這一現象,臨床上可用普通變形桿菌OX19、OX2和OXk代替立克次體作為抗原,與病人血清進行凝集試驗,即外斐試驗(Weil-Felix test),以輔助診斷相應立克次體病。

致病性

致病因素有鞭毛、菌毛、內毒素、溶血毒素等。本屬細菌中奇異變形桿菌引起的感染最為常見,其次是普通變形桿菌,為條件致病菌,在引起泌尿系統感染中這兩種菌僅次於大腸埃希菌,醫源性感染較多見,如留置導尿管、尿路堵塞、腸道細菌遷移等。變形桿菌屬的脲酶分解尿素產氨,使尿液pH增高,鹼性環境利於該菌生長,也是重要因素,有氨臭味。此外,腎結石、膀胱結石的形成可能與此也有關,因尿液鹼化可以促進磷酸銨鎂結石的形成。該菌還可引起創口感染、呼吸道、咽部、耳、眼部感染及敗血症等。某些菌株產生耐熱腸毒素,污染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和嬰兒腸炎。產黏變形桿菌尚未從人類感染中分離到。

污染來源

變形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在土壤、污水和垃圾中可檢測出該菌,亦可寄生於人和動物的腸道,食品受其污染的機會很多。生的肉類食品,尤其動物內臟變形桿菌帶菌率較高,在食品烹調加工過程中,處理生、熟食品的工具、容器未嚴格分開,被污染的食品工具、容器則可污染熟製品。受變形桿菌污染的食品在較高溫度下存放較長的時間,細菌大量生長繁殖,食用前未加熱或加熱不徹底,食後即引起中毒。變形桿菌常與其他腐敗菌共同污染生食品,使生食品發生感官上的改變,但熟製品被變形桿菌污染通常無感官性狀的變化,極易被忽視而引起中毒。

中毒表現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12~16h,短者1~3h,長者60h。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發冷、發熱,頭暈、頭痛、乏力,臍周邊陣發性劇烈絞痛。腹瀉為水樣便,常伴有黏液、惡臭,一日數次。體溫一般為37.8~40℃,但多在39℃以下。發病率較高,一般為50%~80%。病程較短,一般1~3天可以恢復,很少有死亡。

救治原則

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患者,病情較輕者,不經治療可自行恢復。患者的治療一般不必用抗生素,僅需補液、解痙等對症處理。重症患者可選用抗生素治療,如氯黴素、諾氟沙星、慶大黴素等抗菌藥物及時對症治療。

預防措施

防止污染、控制繁殖和食用前徹底加熱殺滅病原菌是預防變形桿菌食物中毒的三個主要環節。發現中毒後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注意食品的貯藏衛生條件和個人衛生條件,防止食品污染。

檢查防治

進行細菌學檢查時,採取尿液、膿汁、血液等標本,接種於血瓊脂平板及腸道選擇鑑別培養基,呈現遷徙生長現象較有特點,以生化反應加以鑑定,脲酶試驗呈陽性反應較具特徵。有些菌株產生青黴素酶,對青黴素有抗性,一般菌株對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敏感。但有關資料顯示其耐藥菌株較多,應注意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治療。

變形鑑別

變形桿菌屬與相似菌屬的鑑別

變形桿菌屬
普羅威登斯菌屬
摩根菌屬
遷徙生長
+


H2S
+


明膠液化
+


西蒙枸櫞酸鹽
d
+

鳥氨酸脫羧酶
d

+
註:+:90%以上菌株陽性;-:90%以上菌株陰性;d:25%~75%陽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