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名著文庫03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譯文名著文庫03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練成的》系奧斯特洛夫斯基作品。列入譯文名著系列。

基本介紹

  • 書名:譯文名著文庫03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 譯者:王志沖
  • 出版日期:2011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740017
  • 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頁數:439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譯文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譯文·名著文庫03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俄國)尼·奧斯特洛夫斯基 譯者:王志沖

序言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是俄羅斯人,不過他的出生地在烏克蘭的維里亞村。父親是釀酒廠的制曲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裡打零工,還當過五年郵差。他到過彼得堡,服過兵役,接觸過進步的大學生,知道一些革命者與沙皇作鬥爭的故事。母親出身貧寒,從小就不得不去給人家幹活,放鵝、種菜、照看孩子。他們婚後生下六個兒女,夭折了兩個。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奧斯特洛夫斯基十歲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全家為逃避戰火,輾轉到達合佩托夫卡定居。
奧斯特洛夫斯基十一歲就進當地的火車站食堂當小夥計,十四歲進、發電廠,給司爐工、電工打下手,也乾過鋸木柴、卸煤等雜活。他從小具有極強的求知慾,渴望念書,斷斷續續地、艱難地讀完中學(1921年畢業)。在學校里,他不僅成績優秀,而且十分活躍,是老師的好助手。他試寫過童話、短篇小說和詩歌,在學生自編手寫的“雜誌”《青春的色彩》上發表過習作。他還喜歡演話劇,最愛扮演具有英雄氣概的角色。他幾度輟學,大都是由於貧窮,有一次則是因為觸犯了教神學課的神父。此後他想盡辦法借書閱讀,甚至把午飯讓給報販吃,換取報刊來看。他在十二歲時就讀過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從此,牛虻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現實生活的艱難與沉重,書中人物的堅毅與光輝,使這個男孩懂事、早熟。他曾幫助布爾什維克地下組織張貼傳單、刺探情報。十五歲時,他走在街上,突然發現地下革命委員會的一位成員被一名全副武裝的匪兵押著迎面過來。他不顧一切,猛地朝匪兵撲去。革命者意外獲救,他卻因此被捕,受到嚴刑拷打。
紅軍和起義者擊潰匪軍那年七月,奧斯特洛夫斯基參加共青團;八月,志願加入紅軍,隨部隊上前線,經受戰爭烈火的考驗。
他當過騎兵,當過偵察員,因作戰英勇得到書面嘉獎。他善於激勵戰友,顯示出宣傳鼓動的才能。次年八月,奧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頭部受重傷,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度過了經常處於昏迷狀態的兩個月。出院後,右眼只保留了五分之二的視力。於是轉業來到地方。
他參加過肅反委員會的工作,在鐵路總廠擔任電工助理,並被選為團支部書記,同時進電工技校學習。十七歲時,帶頭參加修建一條鐵路支線的艱巨工作。在鐵路工地上,不少人被惡劣的條件、疾病和匪幫的偷襲奪去生命。奧斯特洛夫斯基咬緊牙關,拚命幹活。但在即將竣工時,他雙膝紅腫,並且感染了傷寒,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親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強活了過來。重返工廠後,他一邊勞動,一邊在技校學習。傷病之身經不起過度的辛勞,健康狀況越來越糟,他被送進療養院進行泥療。病情稍有好轉,他又返回基輔,並和許多共青團員一起,在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搶救木材。他再次病倒了。十八歲時,醫療鑑定委員會為他簽發了一等殘廢證明。
他藏起證明,要求安排工作。此後,當過團區委書記、全民軍訓營政委、地區團委委員、團省委候補委員。二十歲入黨,並一度擔任團省委書記。不幸的是,他又遇上一場車禍,右膝受傷,引發了痼疾,關節紅腫脹痛,活動困難。才二十三歲,他就癱瘓了,而且雙目逐漸失明。
從此,他往返於各地醫院,進行治療,但病情不見好轉。後來,他斷然拒絕任何手術,說:“我已經為科學獻出了一部分鮮血,剩下的讓我留著乾點別的事吧。”
在各地的醫院和療養院,他結識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些是老一輩的革命家。他在治病間隙,利用僅剩的視力,大量閱讀國內外優秀的文學著作,參加函授大學的學習。期間他寫了一部反映戰鬥生活的中篇小說,可惜小說唯一的手稿在外地戰友閱後寄回途中丟失了。 二十六歲,他著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十七歲完成第一部,次年得到發表和出版。三十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二部問世。三十一歲榮獲列寧勳章。三十二歲時,也就是一九三六年的十二月十四日,完成了另一部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的校訂工作,八天后他就與世長辭了。
小說主人公帕維爾·科爾恰金和作者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經歷何其相似!作家正是以親身經歷、以目睹耳聞的種種事實為素材進行創作的,而且做了長期而多方面的準備。除了讀函授大學,研究各國名家名作外,早在到各地做團工作時,他就有意識地給年輕人講戰鬥故事。有些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但他換了人物的名字,以便更自然地觀察反應,聽取意見。
開始進行創作時,他家狹長的居屋不滿二十平方米,最多時擠住著九個人,只有到晚上,別人入睡了,他才能開始寫作。起初是自己摸索著在特製的板上寫。後來,他主要是在頭腦中安排段落,想像細節,設計對話,塑造人物,然後逐字逐句口授。當過他志願秘書的,除了親屬,還有鄰家女青年、退休老太太、書店出納員和普通家庭婦女等。他一晝夜往往工作十八至二十小時。而且,除了癱瘓和雙目失明,多種疾病輪番向他猛攻:他患有肺結核、腎結石、胃炎、尿毒症、支氣管炎和大量骨刺。但只要症狀減輕,高燒一退,他便又全力以赴,投入創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不是作者的自傳,而是一部成功地運用現實主義方法創作的長篇小說。許多人物和事件在生活中確有其人其事,但已經過作者的精心提煉和藝術加工,也有不少是作者根據表現主題的需要而虛構的。比如帕維爾少年時代的女友東尼婭主要是虛構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十四歲時,確實曾和一個女孩在池塘邊的柳樹旁偶然相遇,當時也確實有兩個“少爺”嘲弄他,其中一個被他揍了一頓。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曾穿上用掙得的工錢買的衣服上她家去,還把自己偷到德國人手槍的秘密告訴這個女孩。因救助革命者被捕,逃出後,他還到她家的養蜂場裡躲了兩天。這個女孩也確實去給他的哥哥送過信。不過,女孩名叫柳芭·鮑利索維契,父親不是林務官,而是鐵路車站值班員。她和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同學,非常友好、親密,從來沒有發生什麼爭執,當然,更未出現小說中車站重逢的場面。當地是有一位林務官,但他的女兒叫卡里婭。看來,東尼婭是作家以這兩個女孩為原型塑造的一個血肉豐滿的人物。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發表後,受到全國乃至國外讀者的熱烈歡迎。一九三六年,作家逝世時,該書已再版六十二次,印數達兩百萬冊,帕維爾·科爾恰金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目中的英雄。在蘇聯時期,該書的總印數超過三千萬冊。第一位太空人尤里·加加林曾這樣評價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樣的人,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在國外,也不斷有譯本面世。在一九三七年,從日文轉譯的中文本便在上海潮鋒出版社出版;一九四二年,梅益先生根據英文譯出的中文本在上海新知書店出版。中國有幾代人從書中受到教益,汲取力量。尼·奧斯特洛夫斯基被視為與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等英雄一樣的學習榜樣。
桑田滄海,世事巨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經歷了七十多年的時間考驗,至今依然閃耀著不滅的光輝。它和其他世界文學名著一樣,思想和藝術的魅力是永恆的。主人公帕維爾·科爾恰金的崇高理想、鋼鐵意志、無私奉獻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都能從中獲取豐美的養料。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猶如長卷繪畫,藝術地呈示著一個特定時代的戰鬥烽煙、建設場景、思想方式、感情波瀾、生活畫面和社會風貌,因而具有獨特的歷史認識作用。
時至今日,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仍然是機遇與挑戰並存,激勵與誘惑同在。要獲得成功和成就,必須有面對挫折、身處逆境而毫不動搖、頑強前行的充分思想準備。《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在這方面依舊具有啟迪與激勵的作用。
主人公的姓名,從日文轉譯時曾譯為巴瓦爾·可卻金,從英文轉譯時則譯為保爾·柯察金。後者已約定俗成。本書譯為帕維爾·科爾恰金,似更規範,發音更接近於原文。有讀者提出這個問題,故在這裡作一說明。
王志沖
二○○六年二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