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培

譚小培

譚小培(1883年-1953年)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老生表演藝術家,譚門第三代嫡傳人,“同光十三絕”之一的譚志道之孫,京劇大師譚鑫培之子,譚富英之父。

字嘉賓。其常演劇目有:傳統京劇《二進宮》、《黃鶴樓》、《黃金台》、《碰碑》、《問樵鬧府》、《賣馬》、《失街亭》、《戰蒲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小培
  • 別名:嘉賓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53年
  • 職業: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 代表作品:《二進宮》、《黃鶴樓》、《黃金台》、《碰碑》、《問樵鬧府》
  • 主要成就:譚派第一人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譚派第一人,明事理的智慧老人,挖苦漫畫,京劇世家,父親,兒子,孫子,主要作品,藝術特色,活動年表,

人物簡介

譚小培:京劇老生,湖北江夏(今屬武漢市江夏區)人。幼入小榮椿班習老生,後該班報散,轉入小洪奎社。他長期為名角挎刀,與尚小雲程硯秋等合作多年。1917 年,譚小培與其父在吉祥園父子同台演出《碰碑》,台上台下兩父子,傳為佳話。中年後在家課子傳藝,與其父商定送子譚富英富連成學藝。富英享名時,小培傍其子演出《捉放曹》,飾呂伯奢,新一代父子同台。後為其子組社搭班充任管事。因嗓音條件,高亢不足,但蒼涼渾樸韻味醇厚,所演劇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戲,繼承其父風格。
譚小培譚小培

人物經歷

譚派第一人

譚小培有文化,懂外語,會開車,思想活躍新潮,可謂當時的“新人類”,他一方面要管家裡面上百口,46間房的生活開銷和衣食住行,還得為譚富英演出去談戲碼,定包銀,安排劇目和日程。每次譚富英演出他是必親自陪同,為其把場,並且善於根據劇場情況變化而變化,有時這個戲效果好,多演幾場,小培並不讓其一下子沒完沒了地演,見好就收,留下好念想,下次來包銀會更多。有一次到上海演出,小培感到政治氣候不好,下令馬上返京,果然,剛剛回到北京,從上海到北京的交通就中斷了,由此可見,譚小培不但是一位藝術家還是位頭腦靈活的經營管理人才,難怪世人對其羨慕不已,稱其為上吃老,下吃小,是譚派最風光第一人。
譚小培與兒子譚富英、孫子譚元壽譚小培與兒子譚富英、孫子譚元壽

明事理的智慧老人

“上世紀30年代之初,北平報紙上發表過一幅譚門祖孫三代的漫畫,風趣幽默,曾轟動一時。畫面上中間為譚小培,上首為其父譚鑫培,下首為其子譚富英,譚小培口中吐出二行言語。小培對鑫培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又回過頭來對富英說:‘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大家一望而知,小培說來說去,就是說自己不如父親,也不如兒子,這的確是公認的事實,不過說穿了未免對譚小培有點挖苦。”據說有人把這幅漫畫拿給他看時,譚小培自己卻毫不介意,不但未怒、反而呵呵大笑,說畫家把他在譚門想起的作用給畫出來了。張詒和書中記錄的一件“往事”:譚小培先生意欲高抬一下自己的愛婿葉盛長先生,書中記錄說“1944年的一個夏天,岳父譚小培對這位姑爺說:‘你出科以後,陪著三哥、四哥唱這么多年了,也該自己闖蕩闖蕩了。’‘怎么個闖蕩法呀?’姑爺問。‘得自己挑班掛頭牌。’葉盛長嚇了一跳:‘我行嗎?’‘怎么不成?事在人為嘛。你看你三哥、四哥都能挑班,你為什麼就不行?即使不能長期挑下去,也得短期挑些日子,往後人家提起你來,也得說你不光是陪人家唱過,自己也挑過班兒。’葉盛長真動了心,可這班兒怎么個挑法?單憑自己行嗎?岳父見他面有難色,就說:‘我替你想辦法,你就聽我的信兒!’說罷,譚小培就大包大攬幹起來。衝著譚家、葉家的人情和面子,誰都答應幫忙。葉盛蘭當即表示心甘情願為弟弟掛二牌。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在陰曆初七,北京前門外的中和戲院貼出了以葉盛長為頭牌老生的廣告。戲碼是《群英會》,‘富連成’的師兄都來幫襯,湊成一個強大的陣容,戲院也賣了個滿座。所有的演員都使勁兒,要把這個新主演托起來。演了幾場,覺得姑爺的嗓子畢竟不是挑大樑的人,聰明機靈的譚小培當機立斷,就此打住。葉盛長挑班掛頭牌的演藝生涯,搞了一個多星期便“歇菜”了。散攤兒的時候,葉盛蘭對比自己小八歲的弟弟說:‘只要你願意,我還能陪著。’
兒子譚富英兒子譚富英
前一件事說明:譚小培先生自己十分清楚處在自己的父親和自己的兒子兩座京劇藝術高峰之間的相對是低谷的狀態和位置,他也十分清楚自己應該要些什麼?以及能夠得到些什麼?後一件事則說明:譚小培先生很明智,當他終於知道了自己的愛婿“畢竟不是挑大樑的人”以後,便不再強求。他不是那種自欺欺人、把自己的頭扎在沙堆里的鴕鳥式的顢頇人物,而是一位深明事理的智慧長者。他的長者之風令後人可欽可敬!

挖苦漫畫

上世紀30年代之初,北平報紙上發表過一幅譚門祖孫三代的漫畫,風趣幽默,曾轟動一時。畫面上中間為譚小培,上首為其父譚鑫培,下首為其子譚富英,譚小培口中吐出二行言語。小培對鑫培說:"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又回過頭來對富英說:"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大家一望而知,小培說來說去,就是說自己不如父親,也不如兒子,這的確是公認的事實,不過說穿了未免對譚小培有點挖苦。據說譚小培自己看到了這幅漫畫毫不介意,反而呵呵大笑,說畫家把他在譚門想起的作用給畫出來了。承繼了全部家學的譚小培在家族史上更多的是“承上啟下”,培育下一代。譚小培出生時父親譚鑫培早已成名,在他壯年時兒子譚富英又已成名,他夾在兩頭紅的中間,京劇界對他素有“少年公子老封翁”之稱,認為譚小培是很有福氣的人,不僅培養了孫子譚元壽,還懷抱過曾孫譚孝曾
譚小培作品譚小培作品

京劇世家

父親

譚鑫培,男,京劇老生。名金福,藝名小叫天。湖北江夏(今武漢市)人。先工武生,後改老生。幼年隨父譚志道進北京,入金奎科班學老生,因其父有叫天之稱,故其藝名小叫天。出科後搭永勝奎班和三慶班演出,並向程長庚余三勝王九齡盧勝奎馮瑞祥等學藝。1880年(光緒六年)轉入四喜班,不久即自組同春班。1890年任踦平署外學民籍教習,專演老生戲。1900年後,演技愈趨成熟,被京滬兩稱伶界大王。1917年被北洋軍閥逼演堂會後心情抑鬱,不久病逝。
父親譚鑫培父親譚鑫培

兒子

譚富英(1906 1977),名豫升。祖籍湖北江夏(今武昌),生於北京。出身梨園世家。曾祖父譚志道是與程長庚同時期的老旦演員,嗓音高亢,人稱“叫天兒”。祖父譚鑫培,父親譚小培。譚富英幼承家學,十二歲入富連成科班,向蕭長華王喜秀雷喜福等老師學習,習老生。譚小培對兒子學戲要求甚嚴厲,譚富英出科後拜余叔岩為師。譚富英在演唱和武功方面均有深厚根基,尤其擅演靠把老生戲。後來,他在繼承譚鑫培和余叔岩的基礎上,經過不斷揣摩、研究,又根據自身優長,加以豐富發展,形成了一種酣暢淋漓,樸實大方的風格,成為一名文武俱佳,以精湛的演唱藝術及精到的武工身段聞名於世的、全面發展的表演藝術家。在四十年代初期,他曾與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被譽為新四大鬚生,世稱“馬、譚、楊、奚”。為了區別乃祖“老譚派”,一般則譽稱譚富英為“新譚派”。
譚小培與兒子譚富英譚小培與兒子譚富英

孫子

譚元壽(1928年——)譚派老生,譚派藝術第五代掌門人,出生北京,祖籍湖北江夏(今屬武漢市)。出身梨園世家,家學淵源,曾祖父譚鑫培為譚派創始人,祖父譚小培、父親譚富英均繼承譚派,均是京劇發展史上劃時代的表演藝術家。1938年,入富連成社科班,從雷喜福張連福劉盛通學老生,從王連平茹富蘭學武生,文武兼備,擅演各類老生戲併兼演武生。1945年出科後,曾為荀慧生"挎刀"、參加裘盛戎的班社。1949年自行挑班。1954年加盟北京京劇團,在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等流派藝術大師領銜的藝術氛圍中,演技逐年走向精到嫻熟、漸成大家氣候,嗓音高亢嘹亮,扮相清秀疏朗,颱風古樸蒼勁,一派國粹本色。對於譚門本派的經典戲《戰太平》、《失空斬》、《打棍出箱》、《黑水國》、《定軍山》等,唱、念、做、打、舞無不駕輕馭熟,深得國粹精髓,至於象《打金磚》、《野豬林》、《連環套》這樣亦文亦武極見功夫的劇目,更是他久演不衰的拿手傑作。他不僅在繼承傳統戲方面卓有成就,還排演了一些現代戲,尤其《沙家浜》中郭建光一角,不論唱念還是表演,都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探索,其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其子譚孝曾、其孫譚正岩均承襲祖業,為京劇觀眾所熟知。
孫子譚元壽孫子譚元壽

主要作品

其常演劇目有:《二進宮》、《黃鶴樓》、《黃金台》、《碰碑》、《問樵鬧府》、《賣馬》、《失街亭》、《戰蒲關》等。

藝術特色

因嗓音條件,高亢不足,但蒼涼渾樸韻味醇厚,所演劇目亦系其父常演之戲,繼承其父風格。

活動年表

1917年3月5日,農曆丁巳年二月十二日:譚富英入富連成科班
1918年2月2日,農曆丁巳年十二月廿一日:尚富霞富連成科班 1919年9月9日,農曆己未年閏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錯打炮
1922年,農曆壬戌年馬連良尚小雲的玉華社
1925年12月3日,農曆乙丑年十月十八日:言菊朋自協慶社辭班
1929年2月21日,農曆己巳年正月十二日:程硯秋二次赴武漢演出
1931年6月9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一天
1931年6月10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二天
1931年6月11日,農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時:上海杜氏祠堂落成會演第三天
1938年10月19日,農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余叔岩為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