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嘯伯

奚嘯伯

奚嘯伯(1910--1977),字承桓,滿族,1910年出生於北京。京劇老生,後四大鬚生之一。祖姓喜塔臘氏,滿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興縣。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淵閣大學士,後入閣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長,善於繪畫書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奚嘯伯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日期:1910年
  • 逝世日期:1977年
  • 職業:京劇演員
  • 主要成就:為“四大鬚生”之一。
  • 代表作品:《白帝城》《烏龍院》《蘇武牧羊》
  • 祖籍:北京大興縣
人物簡介,藝術經歷,藝術特點,代表劇目,奚派傳人,活動年表,相關評價,

人物簡介

奚嘯伯
奚嘯伯(1910—1977)北京人。滿族。自幼愛好京劇。青年時代常出入北京票房,唱老生,宗譚派。曾得言菊朋賞識,授以《打鼓罵曹》等劇。二十一歲正式搭班演出,先後輔佐楊小樓尚和玉尚小雲。1935年加入“承華社”,在上海為梅蘭芳配演。經梅等提掖,藝事益精。回京後自組“忠信社”,與張君秋侯玉蘭等合作,在京、津、滬等地演出。他缺乏嚴格幼功訓練,但能刻苦自勵,認真實踐,博採眾長,融會貫通,終享盛名。表演上著重刻畫人物,唱法上長於噴口吐字,講究口勁,特別對京劇老生“衣欺”轍的運用,有系統的研究。代表作有《白帝城》、《寶蓮燈》、《清官冊》、《蘇武牧羊》、《法門寺》等;與筱翠花合演的《烏龍院》一劇,尤為著名。為“四大鬚生”之一。解放後上演新戲《范進中舉》,現代劇《白毛女》、《紅雲崖》等,頗獲好評。歷任北京市京劇四團團長、石家莊地區京劇團副團長。

藝術經歷

奚嘯伯自幼喜愛書法繪畫藝術,並對京劇產生了濃厚興趣。四大鬚生之一言菊朋與奚家素有往來,言的二哥向奚的父親學習繪畫,奚嘯伯也常到言家聽言菊朋調嗓,8歲時從手搖留聲機學會《硃砂痣》、《探母》。
1921年他11歲那年,他參加了一次聚會,即席清唱《斬黃袍》,博得在場的言菊朋的讚許,遂正式拜言為師,學了不少譚派譚鑫培)戲。後又向余叔岩問藝,如《群英會》中的魯肅,就是余叔岩所親授。他還吸收高慶奎時慧寶王鳳卿等各家之長。
奚嘯伯與京劇有不解之緣,在國小、中學期間,堅持學劇,文戲請老生名賈呂正一指點,武戲向楊派楊小樓)名票於冷華求教。平時則在放學後悄悄跑到票房學藝,有時則去姑父關醉禪家串門學劇。每日清晨必到後門(地安門)喊嗓,即使刷牙漱口,也利用點滴時間耗腿。奚嘯伯高中畢業後在故宮博物院當錄士,抄寫白折,熟讀史書,習練書法,積獲酬金,奉獻老師。他還常和票友秦古樂、樊子期等人票演。
1929年正式下海。下海後改乳名“小白”為“嘯伯”,意為愛唱的人,以志夙願實現。
奚嘯伯下海後,廣泛接觸教授、學者、畫家,以增長知識。二十二歲時,在天津先搭尚和玉所組的玉成班唱二牌老生,成為專業演員。1933年後又搭楊小樓、尚和玉、馬德成新艷秋、小翠花、章遏雲李香勻雪艷琴金友琴胡碧蘭等班社唱二路老生。
1933年應尚小雲之約與其合作《御碑亭》,與程硯秋合作《法門寺》,與荀慧生合作《胭脂虎》。
1935年梅蘭芳提攜他進入“承華社”,應梅蘭芳之約以二牌老生身份去武漢、香港與梅蘭芳同台演出《寶蓮燈》、《三娘教子》、《打漁殺家》等劇。
奚嘯伯奚嘯伯
在與“四大名旦”合作的過程中,奚嘯伯深受薰陶,在藝術上頗獲裨益。他喜愛靠把戲,曾對摯友說:“《定軍山》我一輩子不唱也得會。”他真的學會了,並與徐元珊試演,他飾老黃忠,一個轉身上馬、甩髯、倒蹉步,使同仁咋舌不已。
1935年始,自行組班任領銜演員,在春和戲院露演。
翌年梅蘭芳赴津在中國大戲院演出,邀請他合作,演出劇目有《探母回令》、《汾河灣》、《王寶釧》、《三娘教子》、《法門寺》、《 龍鳳呈祥》等。同年,茶商李伯芝家堂會,奚嘯伯代余叔岩在《群英會》中扮演魯肅,由此聲名漸起,與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並稱為“四大鬚生”。
1937年自挑大樑,並拜李洪春為帶道師,當時合作演出的有李洪春、李德彬傅德威、趙德鈺、金少山張君秋張曼君等人,後又邀侯玉蘭高盛麟裘盛戎等加盟。
他不止一次地對人說:“論嗓子我不如譚富英,論扮相我不如馬連良”。但他不甘拜下風,勇於探索,終於積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錯骨不離骨等科學發聲方法,把“衣七”、“人辰”轍升華到新高度,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1940年到上海演出,報紙稱“奚嘯伯吐字是遒而不濁,行腔是新而不俗,戲路是大而不伏,作風是勁而不火,集諸子百家大成,而樹一幟”。
解放後,奚嘯伯曾擔任北京京劇四團團長、石家莊京劇團副團長等職,同時還熱心於現代戲的實踐和創作。
不幸的是,10年內亂中,奚嘯伯因受迫害而半身不遂,於1977年12月10日病逝。

藝術特點

奚嘯伯在40年藝術生涯中,以委婉細膩、清新高雅的唱念藝術,氣質文靜、感情深沉的表演才華,深受觀眾的喜愛。奚嘯伯知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歷史、文學、書法諸方面都有很高的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舞台表演氣質脫俗、清新典雅、文靜深沉、委婉細膩,世稱奚派。奚派風格著重體現在“唱”上,他的演唱講究聲韻,他用畢生心血積累了一整套“唱”的法則,如“以字定腔”、耍腔耍板,“以情行腔”、“錯骨不離骨”、“唱胡琴、讓胡琴”、“趕板奪字”、 “唱戲唱氣口”等等,可以說他的唱是法度嚴謹、系統規則的一套學問。他的嗓音音量並不大,但清晰悅耳,韻味醇厚,著名戲曲學家徐慕雲先生,形容奚嘯伯的演唱有“洞簫之美”。如他在《哭靈牌》、《白帝城》、《李陵碑》、《范進中舉》等戲中的演唱,如泣如訴,悲愴悽惻,直如鶴唳九霄,感人肺腑,可謂是“奚派”絕唱。
奚嘯伯奚嘯伯

代表劇目

代表劇目有《范進中舉》、《白帝城》、《失空斬》、《楊家將》、《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計》、《上天台》、《擊鼓罵曹》、《法門寺》、《白蟒台》、《蘇武牧羊》、《二堂舍子》、《紅鬃烈馬》、《二進宮》、《烏盆記》、《三娘教子》、《白毛女》、《霓虹燈下的哨兵》、《奇襲白虎團》等。

奚派傳人

入室弟子有:刁元禮、韓治安、蘇承龍、歐陽中石、孟筱伯、張宗南、張榮培、孫寶成、章共鳴、趙菊揚、王韻聲、趙履中、朋菊庵、金福田等
奚派傳人有:李伯培楊志剛張建國、張建峰、王小嬋等。
奚嘯伯奚嘯伯

活動年表

1921年,農曆辛酉年:言菊朋收奚嘯伯為徒
1936年,農曆丙子年,秋:1936年李伯芝夫人壽辰堂會
1936年5月28日,農曆丙子年四月初八日:梅蘭芳三次赴武漢演出
1937年,農曆丁丑年:奚嘯伯自組忠信社
1937年,農曆丁丑年:奚嘯伯拜李洪春為師
1949年4月,農曆己丑年:天津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部文藝處召開梨園界座談會
1956年9月1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一天
1956年9月2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二天
1956年9月3日,農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三天
1956年9月4日,農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劇界為成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舉行義演第四天
1962年12月1日,農曆壬寅年十一月初五日:石家莊專區京劇團
1962年赴滬演出
1963年,農曆癸卯年:石家莊專區京劇團
1963年赴武漢演出

相關評價

奚嘯伯藝術風格的重點是“唱”,他用畢生心血積累了一整套“唱”的系統法則,如“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錯骨不離骨”、“唱胡琴、讓胡琴”、“趕板奪字”、“唱戲唱氣口”等等,可以說,他的“唱”是法度嚴謹、有系統、有規則的一套學問。他在轍口的運用上,也下了極深的苦功,“衣齊”轍是老生演唱的一個難點,他經過努力,對“衣齊”轍發音的運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後來“衣齊”轍幾乎成了他專擅的轍口。他嗓音音量並不大,但清晰悅耳,韻味醇厚,著名戲曲音韻學家徐慕雲先生形容奚嘯伯的演唱有“洞簫之美”。
奚嘯伯奚嘯伯
奚嘯伯對字的四聲音韻,吞吐收放,能準確、適度地進行藝術處理,對於“吐字”的“噴”、“擦”、“彈”、“切”各有法度,既細緻又講究。所以他的念白不僅清楚明晰,字字入耳,而且鏗鏘成節、入情入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