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阿吉伊-伊龍西

詹森·阿吉伊-伊龍西

詹森·托馬斯·烏穆納奎·阿吉伊-伊龍西少將(Major General Johnson Thomas Umunnakwe Aguiyi-Ironsi)(1924年3月2日,烏穆阿希亞,——1966年7月29日,拉魯蓬。)奈及利亞前國家元首兼聯邦軍政府首腦、軍事將領。伊博族人。基督教徒。1966年1月16日,東區的伊博族青年軍官發動軍事政變後上台,7月29日被北區的豪薩族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並殺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詹森·托馬斯·烏穆納奎·阿吉伊-伊龍西
  • 外文名:Johnson Thomas Umunnakwe Aguiyi-Ironsi
  • 國籍奈及利亞
  • 民族伊博族
  • 出生地奈及利亞東區阿比亞州烏穆阿希亞
  • 出生日期:1924年3月2日
  • 逝世日期:1966年7月29日
  • 職業:軍人、政治家
  • 畢業院校:英國帝國國防大學
  • 信仰泛非主義非洲民族主義
  • 主要成就:奈及利亞陸軍總司令
    奈及利亞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
  • 配偶:維多利亞·阿吉伊-伊龍西
  • 子女:托馬斯·阿吉伊-伊龍西
  • 服役:奈及利亞武裝部隊
  • 軍銜少將
  • 宗教基督教
人物簡介,人物傳記,早年生活,軍旅生涯,國家元首,奈及利亞亂局,部族衝突和族閥主義,血腥的一月政變,伊龍西乘亂奪權,為政舉措,具體措施,中央集權,前景難料,血雨腥風,危機四伏,伊龍西之死,將門虎子,

人物簡介

詹森·阿吉伊-伊龍西(Johnson Aguiyi-Ironsi,1924年3月2日——1966年7月29日)
奈及利亞前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聯邦軍政府執行委員會主席(政府首腦)、武裝部隊總司令。陸軍少將。
詹森·阿吉伊-伊龍西少將詹森·阿吉伊-伊龍西少將

人物傳記

早年生活

1924年3月2日生於奈及利亞東部阿比亞州烏穆阿希亞伊博族人。八歲時與姐姐埃尼亞瑪同住,其姐嫁給了獅子山駐烏穆阿希亞的外交官特奧菲勒斯·詹森。阿吉伊-伊龍西對詹森有著父親般的感覺,後來將詹森當作自己的名字。早年在家鄉和卡諾市上國小和中學,18歲的時候在他的姐姐的希望下進入奈及利亞軍隊。

軍旅生涯

1942年2月2日,阿吉伊-伊龍西被奈及利亞軍隊錄取,後被送到英格蘭柴郡伊頓廳的一所參謀學校接受軍事訓練,還參加了英國陸軍皇家軍械兵團。1949年6月12日被授予中尉軍銜,成為一名陸軍軍官。不久回到奈及利亞在皇家西非邊防軍服役,1953年晉升上尉。1955年晉升為少校,擔任奈及利亞總督約翰·麥克弗森的副官。1956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訪問奈及利亞時,被指定為她的侍從武官。
1960年晉升為中校,任陸軍第五營營長。1960年代的剛果危機期間,奈及利亞政府應聯合國秘書長達格·哈馬舍爾德的要求出兵剛果進行維和,伊龍西率軍進入剛果的基伍省和利奧波德維爾省(今金夏沙)。在此期間,他曾通過談判一手促成奧地利醫務人員和奈及利亞部隊順利通過加丹加省叛軍盤踞地區,為此被授予一等“利塔·克羅伊茨”勳章。他還憑藉一己之力遣散了利奧波德維爾的一群憤怒的抗議示威者。由於他表現出色,為他贏得了“約翰尼·艾恩賽德”之名,並很快就被任命為在剛果的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奈及利亞軍隊指揮官。
1961——1962年任奈及利亞駐英國高級專員公署武官。1962年升任陸軍第二旅旅長,晉升為準將,後又在英國帝國國防大學進修。1964年再次被任命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奈及利亞軍隊指揮官,同年返回奈及利亞。當時,奈及利亞陸軍總司令、英國人克里斯托弗·韋爾比-埃維拉爾德爵士少將(1960年3月奈及利亞獨立後留任)即將退役,奈及利亞政府決定任命一位土著黑人將領接任。根據北方人民大會黨和奈及利亞-喀麥隆全國公民大會黨組成的聯合政府內部經過協商一致達成的共識,伊龍西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1965年2月9日晉升為陸軍少將,任奈及利亞陸軍總司令。

國家元首

1966年1月15日,東區伊博族青年軍官在楚庫馬·卡杜納·恩澤古少校的率領下發動一場血腥的軍事政變,推翻了執政的巴勒瓦政府,聯邦總理阿布巴卡爾·塔法瓦·巴勒瓦、北區政府總理貝洛和西區政府總理阿金托拉等人被殺。在動盪的政局中,以伊龍西為首的奈及利亞軍部首腦接管了政權,鎮壓了政變。伊龍西被推舉為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聯邦軍政府首腦。伊龍西執政後在奈及利亞實行中央集權,頒布改聯邦制單一制國家的法令,削弱北方勢力,解散議會和禁止政黨活動。但同時也侵犯到地區部族政治家的權益,不滿情緒急劇積累,奈及利亞民族分裂教派衝突越來越嚴重。
1966年7月29日凌晨,奈及利亞西部地區發生了兵變,正在全國視察的伊龍西在伊巴丹被政變軍人武力綁架並慘遭殺害,卒年42歲。兵變隨後蔓延至其他地區,出現了部族間仇殺的悲慘事件,並導致比夫拉戰爭的爆發。

奈及利亞亂局

部族衝突和族閥主義

西非大國奈及利亞是一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國家,全國原由三個地區組成,即北區、西區和東區,西區和東區位於沿海地區,經濟和文化較發達,北區地處內陸,比較落後。其中北區最大,面積等於東、西兩區面積總和的3倍以上,人口略多於全國人口的一半。奈及利亞部族林立,全國有大小部族250個,其中豪薩-富拉尼族伊博族和約魯巴族為三大部族,分別占全國人口的27%、16%和14.4%。豪薩-富拉尼族居北區,信奉伊斯蘭教;伊博族在東區,大多是基督教徒,善於經商,伊博族商人遍布全國;約魯巴族為西區主要居民集團,信奉基督教拜物教,隨著石油工業興起,使約魯巴人聚居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採取挑撥離間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三個地區、三大部族和三大宗教之間出現嚴重的矛盾。
三個地區各自成立了以部族勢力為基礎政黨,即北區的北方人民大會黨,代表豪薩-富拉尼族封建勢力,首領是北區勢力最強大的艾哈邁德·貝洛酋長。西區的行動派,代表約魯巴族的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主席是奧巴菲米·阿沃羅瓦酋長。東區的全國公民大會黨,代表伊博族買辦資產階級勢力,創建人是班傑明·納姆迪·阿齊克韋,他是早期奈及利亞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
1960年10月10日,奈及利亞正式宣告獨立,實行聯邦制,各地區都擁有相當大的實權。北方人民大會黨和全國公民大會黨組成聯合政府,伊博族的政治領袖阿齊克韋任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首任總統,豪薩族政治領袖、北方人民大會黨副主席巴勒瓦任聯邦政府總理。奈及利亞政權實行責任內閣制,總理握有實權,總統僅具有禮儀性質。三大部族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過程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伊博族和約魯巴族對豪薩-富拉尼族獨攬政府大權表示不滿。
1964年12月舉行奈及利亞獨立後的第一屆大選,北方人民大會黨和西區的民族民主黨組成的全國聯盟占據明顯優勢,全國公民大會黨與行動派組成的聯合進步大聯盟抵制大選。大選後,巴勒瓦控制了全國的實權,代表西區親英勢力的民族民主黨在西區執政,該黨主席阿金托拉酋長任西區總理,行動派領袖阿沃羅瓦被指控陰謀推翻聯邦政府判處10年徒刑。因此,由部族教派地區問題相互交織的矛盾進一步擴大,是奈及利亞政局陷於動盪,聯邦制度受到威脅,族閥主義和地方主義日益高漲。

血腥的一月政變

由於歷史沿革及文化較高諸因素,伊博族在奈及利亞武裝部隊軍官中的人數較多。長期以來,伊博族軍人集團對豪薩-富拉尼族控制聯邦政權十分不滿。以楚庫馬·卡杜納·恩澤古少校為首的伊博族年輕軍官集團發動軍事政變,在北區,政變部隊殺死北區總理貝洛和北區最高軍事長官、陸軍第一旅旅長山姆·阿德穆拉貢準將。在首都拉各斯,聯邦總理巴勒瓦和財政部長歐科提-埃博赫酋長被逮捕。在西區,西區總理阿金托拉全家被殺,只有他的孫女幸免於難。東區總理米切爾·克帕臘和中西區(1964年從西區劃出,三大行政區變成四大行政區)總理迪尼斯·奧薩德貝也被拘捕。
政變領導人原計畫在肉體上消滅北區總理貝洛酋長和西區總理阿金托拉酋長以及忠誠於貝洛的豪薩-富拉尼族軍官,釋放被囚禁的伊博族的政治盟友、前西區總理阿沃羅瓦酋長,迫使聯邦總理巴勒瓦與阿沃羅瓦組織伊博族軍人集團“監管”下的新的聯邦政府。不料巴勒瓦、埃博赫等人在押解途中就被政變士兵擅自槍決,原先的計畫安排被完全打亂。
政變者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由於明顯的以伊博族為標誌的“族閥主義”,使他們沒能獲得駐紮在首都拉各斯地區的多數部隊的支持,更無法獲得武裝部隊領導機構以及各軍兵種司令部的支持。以部族為標誌的政變行動,更無法獲得其他部族的支持。此外,政變者劫持聯邦總理、財政部長等人去東區,表明他們沒有在首都拉各斯建立新政權的計畫,巴勒瓦等人被士兵無故殺害,則說明政變領導人缺乏約束部下的能力。人數很少的政變部隊成了一群流竄者,使大多數奈及利亞軍人和人民對政變的目的及其力量的懷疑。這些情況注定了一月政變必然失敗的命運。這使以陸軍總司令伊龍西將軍為首的聯邦武裝部隊領導集團有時間考慮分析整個國家的局勢後作出決定,也有時間集結忠誠于軍部的軍事力量對付政變部隊。

伊龍西乘亂奪權

詹森·托馬斯·烏穆納奎·阿吉伊-伊龍西將軍在獲悉伊博族青年將校發動政變的訊息後,靜觀了一段時間,發現回響伊博族軍官政變號召的部隊甚少,立即與陸、海、空三軍參謀長、警察總監組成武裝部隊“五人委員會”,商討因政變出現的局勢,最後決定製止政變,軍部接管政權,保持奈及利亞聯邦。軍部首腦發布公報,宣布武裝部隊領導層和大部分部隊仍忠於聯邦政府,並調集部隊對叛軍採取軍事行動。西區的叛軍在彈盡糧絕後向聯邦軍隊投降,東區最高軍事長官奧朱古中校宣布解散東區政府和議會,接管東區的行政權,並在政變中採取中立立場。至此,以恩澤古為首的伊博族年輕軍官發動的政變,僅僅持續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實際上已經失敗。經過談判,政變軍人宣布效忠軍政府。1966年1月16日,伊龍西將軍接管聯邦政府職權。
武裝部隊五人委員會接管聯邦政府以及軍政府平定“叛亂”的措施,得到了多數奈及利亞人的支持。奈及利亞各主要政黨紛紛發表聲明,宣布支持軍政府。奈及利亞工會保證忠於軍政府,並表示願意與軍政府進行合作。奈及利亞全國學聯發表聲明說:“公民們長期受到政客們不公正的迫害和欺騙,長期以來就盼望陸軍的拯救。”奈及利亞的全國輿論大多支持軍方接管政權,這有利於聯邦軍政府的施政。

為政舉措

以伊龍西將軍為首的軍政府在評定政變後發表的施政綱領,強調軍政府最根本的目的是保持奈及利亞的統一、政局的穩定和民族經濟的發展,還特彆強調軍政府將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

具體措施

  1. 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削弱地方分裂勢力,保持國家的統一;
  2. 禁止政黨活動,消除派系鬥爭,加強全國的團結;
  3. 懲辦貪污,制止浪費,建立廉潔政府;
  4. 改善經濟狀況,增加就業機會,改善人民生活。

中央集權

為了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和鞏固奈及利亞的統一,武裝部隊五人委員會決定新的奈及利亞權力機構由兩個部分組成,即最高軍事委員會和聯邦執行委員會,取消了總統和總理內閣制。最高軍事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由主席伊龍西、武裝部隊三軍參謀長和四個區的軍事長官組成。聯邦執行委員會替代過去的內閣,行使政府的行政職能,但是它是在最高軍事委員會領導下工作。聯邦執行委員會由主席伊龍西、武裝部隊三軍參謀長、警察總監和副總監組成。事實上,在軍政府初期,聯邦執行委員會的日常行政工作由前文官政府各部的副部長或常任秘書擔任。這一奈及利亞新政權的結構,一是表明它的軍政權的性質,二是實行單一權力機構以加強中央集權。
最高軍事委員會核心成員
姓名職務軍銜地區部族
詹森·阿吉伊-伊龍西
國家元首兼聯邦軍政府首腦
少將
東區
伊博族
巴巴費米·奧古迪佩
武裝部隊國防參謀長
準將
西區
約魯巴族
陸軍參謀長
中校
北區
安加族
楚克沃梅卡·奧杜梅格伍·奧朱古
東區最高軍事長官
中校
東區
伊博族
弗朗西斯·阿德昆勒·法朱伊
西區最高軍事長官
中校
西區
約魯巴族
戴維·阿克頗德·埃喬爾
中西區最高軍事長官
中校
西區
約魯巴族
哈桑·烏斯曼·卡齊納
北區最高軍事長官
中校
北區
豪薩族

前景難料

伊博族軍人集團發動反對豪薩-富拉尼族控制的聯邦政府政變,最後導致以陸軍總司令伊龍西為首的軍部接管政權,成立了獨立後的第一屆軍政府,它對奈及利亞政局的發展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軍政府的前途仍處於難以預測之中。
  1. 從此打開了奈及利亞武裝部隊走上了政治舞台的大門,最主要的特點是武裝部隊成為奈及利亞社會各種力量之間的仲裁者,也成為聯邦政府的監督者,具有“太上皇”的地位。一方面,每當各派政治力量爭權奪利的鬥爭出現不可開交之時,武裝部隊就出面以勒令的方式實施強行的調解,以穩定政局和社會安定。另一方面,每當社會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程度,而使整個國家處於危急之時,武裝部隊就會發動政變收拾局面,接管聯邦政府,直接管理國家。其後果是軍政府與人民要求恢復文官政府的矛盾成為奈及利亞政局動盪的主要因素之一。
  2. 事實上,以恩澤古少校為首的伊博族軍人集團發動的政變,具有分裂奈及利亞聯邦的性質,但遭到失敗,最後導致堅持奈及利亞統一的軍部接管政權。這表明維持聯邦制的主張占了上風,分裂主義受到抑制。這在部族、教派、地區矛盾紛爭不休的奈及利亞,是一件關係到國家的生存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3. 新的軍政府以最高軍事委員會作為唯一的直接掌握政權的最高權力機構,替代總統與總理相互制約的制度,以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但這一權力結構的弊端是,易出現軍政府首腦和軍人領導階層的獨斷專行貪贓枉法

血雨腥風

危機四伏

以伊龍西將軍為首的軍政府認為,奈及利亞的地區自治制度是產生部族和教派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決定取消東部、西部、中西部和北部原四個大區政府和議會,建立以為單位的地方行政機構。認為取消地區自治,建立單一的中央直接領導的方式,將增強國家統一的意識。軍政府還採取了一項稱之為“在地方建立軍事統治”的措施,伊龍西認為“從軍官中任命州長,他們將在地方上負責執行中央政府的政策,這是鞏固奈及利亞統一的保證”。
但是,伊龍西政府準備廢除地區自治的做法,並沒有與各地區的有關人士商量,特別是忽視北區豪薩-富拉尼族的意見,這引起勢力強大的豪薩-富拉尼族人和伊斯蘭教宗教集團的強烈反對,認為身為伊博族基督徒的伊龍西將軍企圖建立一個以南部伊博—約魯巴族為主體的中央政權,壓迫和剝削其他部族,因此,出現了反對伊龍西軍政府和仇視伊博族的浪潮。1966年6月,北區的部落酋長在首府卡杜納舉行會議,他們一致反對建立單一的、加強集權的中央政權,要求建立一個鬆散的邦聯制,各地區將享有充分的自由。同時,北區的部族和教派衝突愈演愈烈,出現了屠殺和驅逐伊博族人的騷亂。騷亂得到北區軍事長官哈桑·烏斯曼·卡齊納中校的私下支持。短時間內,有數千伊博族人被殺,上百萬伊博族人逃離北區,他們大多是零售商企業家公務員教師和技術工人。北區的伊博族人達300萬之眾。這一部族間的衝突和屠殺,震驚了全國,部族之間的仇恨擴大。在軍政府派遣了大批軍警前往北區之後,才將騷亂暫時抑制下去。
軍政府,特別是伊龍西將軍為了保持武裝部隊的統一以及防止新的軍事政變,對地區軍事長官和駐防部隊進行輪換制度。伊龍西宣布,根據新制訂的地區軍事長官輪換計畫,每位軍事長官將不允許在一個地區工作6個月以上。此外,地區軍事長官不得在原籍工作,顯然是為了防止地區軍事長官與部族勢力勾結而獨霸一方,形成地方割據。該措施首當其衝將被調動的是北部地區的軍事長官卡齊納(北部卡齊納酋長之子)。軍政府還開始將北部地區的駐軍(大多是豪薩-富拉尼族人)與其他地區部隊換防。軍政府這一地區軍事長官和地區駐軍的輪換制度,引起豪薩-富拉尼族和其他北部部族軍人的不滿,認為伊博—約魯巴族集團企圖藉此打擊他們,發誓採取對抗行動。
另一個新的矛盾是,發動“一·一五”政變的伊博族年輕軍官始終耿耿於懷,認為他們冒險發動的兵變,不但被伊龍西等高級軍官奪取了勝利果實,而且他們還受到拘禁、開除、降級等處分。這部分伊博族少壯派軍人仍繼續進行秘密活動,並開始與約魯巴族的年輕軍官接觸,準備重新發動軍事政變。這一活動跡象,也引起豪薩-富拉尼族軍人集團的注意,認為必須先下手為強。
伊龍西為首的軍政府只成立了幾個月,還未能在社會—政治改革、民族經濟重新發展等方面獲得顯著成績,就遇到了部族、宗教和地區矛盾引發的衝擊,因此始終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伊龍西之死

關於伊龍西之死有幾個版本,至今在奈及利亞仍存在巨大爭議:
版本一:1966年7月29日,當時正在進行全國視察的阿吉伊-伊龍西,停留在伊巴丹政府大廈,凌晨,北部出身的特奧菲勒斯·丹朱馬中校發動軍事政變,丹朱馬率領一批士兵衝進阿吉伊-伊龍西居住的禮賓府,逮捕了阿吉伊-伊龍西和西部地區軍事長官阿德昆勒·法朱伊中校,並就是否涉嫌共謀“一·一五”政變和巴勒瓦、貝洛等人被殺事件對伊龍西進行了訊問,後來兩人的屍體被發現在附近的一個森林中,屍身彈痕累累。關於這一事件的始末,丹朱馬等人給出了不同的說法,丹朱馬稱他們是在獲悉伊博族青年軍人政變後採取的反政變行動,他們只是希望對伊龍西進行“審問”。至於法朱伊,有人認為他並不是行動的目標。照此說法,是那些不受上級約束的極端部族主義官兵在押解途中擅自槍殺了伊龍西,就像巴勒瓦等人被殺事件一樣。
版本二:1966年7月29日凌晨,駐紮在西部地區距離首都拉各斯80公里的阿貝奧庫塔的第二營的官兵突然爆發兵變。這是1966年1月曾發動兵變的同一支軍隊,那次兵變導致了以伊龍西將軍為首的高級將領接管了聯邦政府,最後參與兵變的軍官多數受懲罰或遭逮捕,一些士兵被打死,因此他們十分憎恨伊龍西及其軍政府。當時,伊龍西將軍正在西部地區進行視察,7月28日晚下榻於西部地區的軍事長官法朱伊中校的官邸。兵變官兵衝進軍事長官官邸要帶走伊龍西,表示將把他作為實現他們要求的人質。富於責任感和忠誠于軍政府首腦的法朱伊中校拒絕士兵的要求。在士兵表示要以武力綁架伊龍西時,法朱伊堅持他有責任保護軍政府首腦,願意護送伊龍西。法朱伊的要求遭到拒絕,因為一部分士兵不希望他們的長官捲入到這場將發生的流血事件之中。最後在法朱伊以自殺相威脅後,士兵們挾持伊龍西和法朱伊而去。在押送的汽車駛到距離伊巴丹郊區一個村莊後,按照預定的安排,處決了伊龍西,也將法朱伊殺害了。法朱伊在軍中素有威望,人們都為這位正直而忠誠於國家元首的法朱伊中校之死感到惋惜。
版本三:軍政府內部策劃了政變。法朱伊曾預感到可能出現軍事政變,並多次提醒伊龍西採取措施加強防範。政變發生後,伊龍西試圖聯繫戈翁調兵救駕,但因通訊不暢而未果。事後有人懷疑戈翁是在故意迴避,一方面坐觀事變發展,一方面為自己開脫罪責,撇清與政變的關係。人們據此認為總參謀長奧古迪佩和陸軍參謀長戈翁是幕後黑手,通訊兵司令默塔拉·拉馬特·穆罕默德做了手腳,切斷了通訊聯繫,默塔拉是北方豪薩族分離主義軍人的代表。伊龍西被殺後,戈翁接管政權,成為新的國家元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九年之後,默塔拉又發動政變取戈翁而代之,半年後,默塔拉又被戈翁殘餘勢力暗殺,此為後話。

將門虎子

托馬斯·湯姆·阿吉伊-伊龍西,詹森·阿吉伊-伊龍西將軍之子,奈及利亞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曾任奈及利亞駐多哥大使,2006年8月30日——2007年7月26日任奧盧塞貢·奧巴桑喬政府國防部長。曾於2007年4月訪華。2007年1月24日,托馬斯·阿吉伊-伊龍西宣布,奈及利亞將在未來2周內向索馬里派出一支維和部隊,參加非盟在當地的維和任務。國際線上報導(記者 汪渝):“阿吉伊-伊龍西當天向媒體表示,目前一個營的奈及利亞士兵正在接受相關的訓練,希望這個營能在未來2周內動身前往索馬里執行維和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