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姓

許姓

許姓,中華姓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許姓在《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約八百九十八萬四千餘,占中國人口總數的0.56%左右,以江蘇、山東、雲南、廣東、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這七個省的許氏約占中國漢族許氏人口的55%。2014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許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據考古及基因研究顯示,中國人的起源存在多地區多起源的趨勢,南方沿海是人類起源地之一,即許氏以及其它姓氏多發源於南方沿海一帶。基因研究表明中國人的祖先先是到達了中國南方,在那裡繁衍,此後再進入黃河流域。這一結論,顛覆了學術界認為史前亞洲人由北往南遷徙的主流觀點。

亦有許姓由北往南遷之說,據說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以後許姓大舉南遷繁衍於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台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台灣遷徙,進而移居海外。遷至四川,湖南、廣東、廣西、福建許氏,有的融入侗、壯、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姓
  • 發源地:南方沿海,河南省許昌東 
  • 得姓始祖許由
  • 郡望:汝南郡、高陽郡、河南郡
  • 名人許慎許世友、許家印、許晴
歷史發展,起源始祖,得姓始祖,遷徙傳播,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家譜文獻,姓氏名望,

歷史發展

起源始祖

許(xǔ)姓相傳源出有:
  • 出自姬姓,為顓頊後裔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長子曰樊,樊為已姓,封於昆吾,即古帝丘顓頊之虛,為昆吾氏,堯舜時期昆吾氏首領許由為當世大賢,死後葬於箕山,後人多以許由為許氏始祖。夏之昆吾為商湯所伐滅,後人遷徙至河南許昌
  • 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許氏與齊氏同祖,為上古四岳伯夷之後。“四岳”(堯舜時四方部落首領)是由姜姓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他們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跟“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為主的盟軍打敗了商紂王,建立了姬姓國--西周。周成王時,大規模地分封諸侯,其中商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姜姓諸侯國,許國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諸侯國之一,其始祖為文叔,也稱為許文叔。春秋時,許國稱為楚國的附庸,戰國初期被楚所滅。許國亡國後,子孫以國為氏,稱許氏,史稱許姓正宗。該支許氏族人以高陽(今河北高陽舊城)為郡望。
  • 源於觀天象定姓,“許”字的主體標誌是天干頂上這部分,這是“午”的標誌,中午的午,這個午是玄鳥的翅膀,下方還是璇璣盤。凡是上古得姓的族,它必須得觀天象,所以在古代,曆法是第一等級的,所以每個姓的後面都有璇璣盤,璇璣盤就是風向標。許姓這半部分與謝的“訁”是一樣的,這個三角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當斧子講,另一個是當帝王的“帝”。那么天子說的話,也就是皇帝代天說的話叫“言”,他這不是自己的說的話,而是代天說的話,午這邊表示天。
  •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①順布魯氏多冠漢姓為許氏;②伊拉哩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許氏
    等。
  • 源於其他各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清朝以後,在廣西泗城府(今廣西凌雲)土司、黎族、瑤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以及北方地區的回族、蒙古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許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許氏。

得姓始祖

許由,字武仲,生於公元前2155年,卒年不詳。堯舜時期的高士賢人,堯帝敬重他的德能,曾有意把帝位讓給他,他固辭不受,隱居箕山,農耕而食。後堯帝又請他作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他死後葬於箕山之巔,堯帝封其為“箕山公神,配食五嶽,後世祀之”,故後人稱箕山為許由山。四千一百多年前,許由活動於潁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當年許國之地,故後世許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許氏先祖許由許氏先祖許由

遷徙傳播

據考古及基因研究顯示,中國人的起源並非只有一個地區,而是存在多地區多起源的趨勢。中國人有一部分起源於南方沿海一帶,許姓以及其它姓氏最早源於南方沿海一帶。南江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存的發現意味著嶺南人類活動史從“馬壩人”時代(距今約13萬年)推至距今約50萬-70萬年。全基因組基因分型研究表明,距今3萬至4萬年前,亞洲人沿著從南往北的路線遷徙,才形成了如今的東亞人群。這項研究最重要的結論是:東亞人群是從南方起源的,在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的遷徙。眾所周知,在人類文明史上,東亞人是不斷由北往南遷徙的。比如在中國歷史上,大規模的北方人南遷就有三次,分別是:西晉末年開始的“五胡亂華”時期、唐朝的“安史之亂”以及唐、宋之交的“五代十國”。這些歷史給學術界造成了一種“錯覺”,即認為在史前時期,亞洲人也是由北往南遷移的,但“泛亞SNP計畫”的成果顛覆了這個主流觀點。對中國歷史而言,這意味著,北方人的“老家”其實在南方。中國人的祖先先是到達了中國南方,在那裡繁衍,此後再進入黃河流域。
亦有傳說許氏的發源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春秋戰國時期,許國為鄭、楚等國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帶遷都。許國被楚滅後,除部分遷居今湖北荊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數許姓就地繁衍或北上遷徙。許姓北上最初遷徙之地是冀州高陽(今河北高陽),後有許氏復遷回河南寶豐等地。秦漢之際許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兩省的大部分地區。此後,北方許姓主要分布於今河南、河北、安徽、陝西、山西等廣大地區。許姓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有河南許姓將佐隨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戶。唐僖宗時,侍御史許愛鎮守漳州招安,後入晉江石龜。唐代以後,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於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宋末元初,許氏有一支徙居廣東。明代,福建人許沖懷、許申移居台灣,此後許氏又多次向台灣遷徙,進而又有移居海外者。遷至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的許氏,有的融入侗、壯、苗、布依、土家等少數民族。
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鄭、楚等國勢力強大,許國不斷地遭到這些諸侯國的進攻,由於力量弱小,無力抵禦,只能忍辱負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國伐許,許侯無力抵抗,遂肉袒謝罪,楚國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時,又一次進攻許國,許侯只好再次肉袒謝罪,使其退兵。在這種情況下,許國所能做的惟有遷徙,以避其鋒芒。公元前576年,即許靈公時被迫遷到了葉(今河南省葉縣西南);公元前533年,又遷其國於城父(今安徽省亳縣東南);公元前529年,再次遷回葉;公元前524年,又遷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魯山東南)。公元前523年,許悼公患瘧疾,太子止獻藥,悼公飲後非但沒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見闖了大禍,於是便逃到了晉國。此外,楚國有許伯,鄭國有許瑕,晉國有許偃、趙國有許鈞許歷、魏國有許綰,他們都是因各種原因從許國流亡到各國的,由於無法歸國,便定居於當地。後來幾乎每三至五年就遷徙一次,可見當時其所面臨的局勢之險惡。許國遷到容城後,雖然得到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喘息機會,但是當時周王室衰弱,無力阻止諸侯紛爭,許國這樣的小國仍不能避免被吞沒的命運。這一時期分布在各國的許姓人大都是許國滅亡後被迫遷去的,他們通常仍可保留貴族的身份。但在戰國後期由於社會變革加快,社會分化劇烈,有一部分許姓人已經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貴族地位,如趙人許歷,便是一例,所以他們必須以自己的才幹重新博取功勳,以獲得較高的社會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諸國外,齊、韓、燕等國也有許姓分布,所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其中也有處於社會下層的人。通觀這一時期的各國許姓,人數並不很多。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有二:一是許國本來就是小國,人口有限;二是許國滅亡後,許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礎,他們的活動不為史書記載,故今天便很難了解其全部情況了。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除了高陽地區有許姓分布外,在今山東、河北、河南、陝西、遼寧、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陝西、河南、河北的人數為最多,也最為集中。在這些地區也不是均勻分布,而是集中於某一區域,如陝西主要集中在關中,河南則集中在洛陽及豫南一帶,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時期
許姓南遷始於魏晉南北朝之時,唐代以後,許姓已大舉南遷繁衍於今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等省地,故唐代以後的許姓名人也多出於此地。
許道寧作品許道寧作品
宋元時期
遼國地處中國北方,其境內許姓分布較少。金國消滅北宋後,占據了淮河以北廣大地區,這裡主要是漢族聚居區,所以金朝統治時期許姓分布要比遼廣泛得多。元朝的統治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民族複雜,故境內分布有大量的許姓人。此外,這一時期許姓的民族構成也發生了變化,在少數民族中也出現了不少許姓人。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人口遷徙相對比較頻繁,有的是政府行為,也有因躲避戰亂,從而構成了這一時期姓氏分布的又一顯著特點明清以來的許姓狀況。明清時期是許姓人口的大發展時期,見之於記載的許姓人數大大地超過了前代。此外,文化素質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現了一批學者,考中進士的人數也空前增加。還有一個特點,即這一時期在少數民族中湧現了大批許姓,人數之多遠遠超過了以前歷代的總和。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秦末隱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許猗。
高陽郡:東漢桓帝時置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縣東)。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十六國許據的5世孫高陽太守許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漢高帝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市東北)。此支許氏,為文叔直系後裔。
太原郡:戰國時秦莊襄王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許氏,為汝南許氏分支,是東漢末年大名士許劭之後。
會稽郡秦始皇時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此支許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著名文學家許慎之後。
堂號
許姓許姓
“洗耳堂”:堯帝時有一位高士叫許由。堯老時,想把天下禪讓給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腳下去種地;堯又請他出任九州長,他就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朵,認為堯說的話污了他的耳朵。許氏因以“洗耳”為堂號。
“得仁堂”: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孔子誇他“求仁而得仁”。許氏因以“得仁”為堂號。
“訓詁堂”:漢代時有許慎字叔重,博覽經籍,當時人誇他說“五經無雙許叔重”。他著有《說文解字》,集古今經學和訓詁的大成,到如今還是研究文字學必備的工具書。

宗祠對聯

四言通用聯
  • 萬卷畢覽;五經無雙
上聯典指隋朝時期的許善心,少年時聰明,被稱為神童。在南朝陳曾任散騎常侍,入隋官至通議大夫。博學多聞,家中藏書萬卷,無不遍覽。接替父親許亨未完成的《梁史》續修。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許慎,跟從賈逵學習,曾任太尉南閣祭酒等職。博通經籍,時人評論他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稱。著有《說文解字》,集古文經學訓詁之大成,為後代研究文字及編輯字書最重要的根據。又著《五經異義》,專主古文經學。
  • 汝南世澤;二龍家聲
全聯典指漢朝時期的許劭與兄許虔齊名,時稱“二龍”。
  • 孝宣求劍;飛瓊鼓簧
上聯典出西漢宣帝皇后許後,名平君。宣帝劉詢出生數月,其父母便因“巫蠱之禍”同時遇害,他被寄養在祖母史良娣家,生活在民間,而許平君也是民間女。當朝中公卿商議立皇后時,宣帝下詔要尋找原來舞過的劍。大臣了解他的意思,便奏請立許後。下聯典出傳說中的古代仙人許飛瓊,為西王母侍女,西王母常令她鼓震靈之簧。
  • 系承炎帝;源出許昌
全聯典指許氏的出處和源流。
  • 評推月旦;緒衍箕山
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許劭,字子將,與從兄許靖並有名。好評論鄉黨人物,每月更換其品題,俗稱“月旦評”。曾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大喜。下聯典出堯讓位於許由,相傳堯把君位讓給他,他逃到箕山下,耕鑿而食;堯又請他為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意聽到。
  • 徹鐘泰岱;緒衍箕山
全聯典指堯高士許由耕於箕山。
  • 忠孝世澤;節義家聲
全聯典指唐朝時期的許遠,與張巡合力拒賊,血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兵糧俱盡,城陷被執,不屈死。
  • 魯齋道學;旌邑仙傳
上聯典指宋、元朝時期的許衡,與姚樞、竇默等人講程朱理學。曾任京兆提學,在關中大興學校。元朝建立,他與劉秉忠等制定朝儀官制,後主持國學,以儒家六藝(六經)為教學內容,對漢、蒙文化的融合及交流,起過一定作用。官至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著作有《魯齋遺書》等。下聯典指東晉道士許遜,向吳猛學道。後舉孝廉,曾拜旌陽令,有感於皇室紛亂,棄官週遊江湖,傳說寧康年間在南昌西山,精修成仙,並且全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雞犬也隨之升天。宋代封為“神功妙濟真君”,世稱“許真君”。
  • 繩其祖式;世澤綿長
不詳
  • 孫支挺秀;祖德流芳
台灣省金門縣許氏家廟聯。
五言通用聯
  • 出岫且從龍;縈空寧觸石
此聯採用唐朝禮部尚書許康佐《日暮碧雲合》詩句聯。
六言通用聯
  • 兄弟六登科甲;父子四為尚書
全聯典指明朝巡撫許進,上聯說許進八子六登科甲。下聯說許進及子許誥許論許贊等四人,皆為尚書。
七言通用聯
  • 寶樹春回雙月旦;錦江瑞靄百花潭
上聯典出東漢末汝南平輿人許靖及從弟許劭。下聯典出許靖,舉孝廉,任尚書郎。後入蜀漢,歷官廣漢太守、太傅。“錦江”,地名,在四川,流經成都市。“百花潭”,地名,在成都西郊錦江岸邊。
  • 化日光天新氣象;清風明月舊襟懷
全聯典指晉代文學家許詢,幼年聰慧出眾,人稱神童。後司徒府召為掾屬,不就。曾為道士,隱居永興。早卒。有才藻,善為文。精名理,善清談。好游山水,身體矯健,曾與王羲遍游會稽名山。與孫倬同為東晉著名玄言詩人。簡文帝稱“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實際上則是以玄言哲理敷衍成篇,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對當時東晉詩壇影響極大。今存《竹扇詩》一首及《白塵尾銘》、《墨塵尾銘》等文。
  • 掬泉洗耳辭堯禪;解字成文費段箋
上聯典出堯予許由天下不受,又授其為九州長,憤而洗耳於穎水之濱。下聯典出東漢經學家、文學家許慎著《說文解字》,清朝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為其注釋,有《說文解字注》。
  • 說文解字古經典;山雨滿樓唐律詩
全聯典指唐朝詩人許渾,其詩作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名句。
  • 知人其能九德貴;聞過則喜百世師
此聯採用清道光進士許信臣撰書聯。
  • 訓詁傳經千古業;說文解字萬世師
此聯採用河南省偃城許慎祠聯。
  • 但有餘閒惟學帖;即逢佳客莫談天
此聯採用清朝書法家許庚自題聯。許庚,字文恪。
其他通用聯
  •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應侯順德,貽厥孫謀
此聯為福建省詔安縣南詔鎮許氏家廟聯。廟祀開漳功臣、昭應侯許天正。
  • 摸索賢才,自明幽暗可識;品題才物,鹹惟月旦公評
上聯典出唐朝大臣許敬宗陰附武后,謀逐褚遂良,殺長孫無忌等。下聯典出東漢名士許劭初為郡功曹,深受敬重。他好評論人物,每月更換一名,時稱汝南“月旦評”。曾評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閩海敉平,翊黃宣威昭聖德;漳州建制,弘揚教化應民心
此聯為福建省詔安縣南詔鎮許氏家廟聯。
  • 入潁陽、守睢陽、令旌陽,赫赫神仙之府;漢太傅、唐右傅、明少傅,堂堂宰相之家
此聯為安徽省績溪縣家朋村許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許由許遠許遜。下聯典指許靖許敬宗許存仁
  • 萃子姓於一堂,緬先人祖有德宗有功,為烈為光,春露秋霜明祀典;衍雲礽播諸代,願吾輩孫也賢兒也肖,能文能武,鴛班鷺序集南洋
此聯為許氏南洋宗祠聯。

家譜文獻

譜名編者與編撰方式藏地備註
湖南湘潭顏家壩許氏五修族譜十六卷,首一卷
許維梧等主修,民國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站
/
浙江餘姚勒賜餘姚潘許同宗濟美寶堂譜牒八卷,首一卷
潘傳林等續編,清光緒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
上海青浦許氏家乘
許玄谷箸,民國二十二年手寫本四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
江蘇南京許氏宗譜總譜兩卷分譜三卷副本一卷
許定基纂修,民國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
江蘇泗陽許氏家譜四卷
許祥珍等重修,民國二十五年說文堂石印本四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江蘇淮安淮山許氏宗譜十卷
著者待考,清光緒十六年純安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寶應縣圖書館
/
安徽績溪許氏族譜
著者待考,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
湖南瀏陽許氏族譜八卷,首四卷
許光蔭等纂,清光緒七年高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
中國家譜網站
僅存第七~八卷、卷首第一~四冊
許氏族譜
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一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僅存卷首第二冊
許氏宗譜
著者待考,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僅存第二卷
許氏家譜
許嘉德纂,清光緒十二年石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僅存第五卷
許氏族譜
著者待考,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僅存第三十五~三十七卷
許氏族譜
著者待考,清朝時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家譜網站
僅存第一卷

姓氏名望

朝代姓名生卒年籍貫經歷/成就
戰國
約前372-289
楚國
最早出現於史籍的許姓著名人物
西漢
前88-前71
昌邑(今山東)
皇后,漢宣帝劉詢結髮夫妻,漢元帝母,被毒死。
?—前8
昌邑
漢成帝皇后,許平君的侄女,被逼服毒自殺。
許揚
不詳
不詳
水利專家,曾修復鴻隙坡
東漢
約58-147
汝南
經學家、文字學家,著《說文解字》。
三國魏
約150-約195
汝南
名士。好評論人物,每月更換一名,時稱汝南“月旦評”
不詳
毫州
萬歲亭侯,遷武衛將軍故號曰虎痴
?~204
南陽
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
592-672
杭州
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
649—718
豫州汝陽
漳州第一任別駕,官至泉漳團練使兼翊府記室
不詳
詩人。其詩作中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句為世人傳唱。
北宋
不詳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狀元,潮州八賢之一。著《高陽集》
不詳
長安
畫家。以擅寫林木、平遠、野水三景聞名。
1209~1281
懷洲河內
中國十三世紀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學家
南宋
1252-1282
莆田
元初畲民起義女英雄。
元朝
1286-1364
湯陰
政治家。歷官七朝,官至中書參知政事、集賢殿大學士
明朝
 不詳
閩縣
弘治年間進士,為官剛直不阿,著有《黃門集》
1535-1604
浙江德清
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1578-1623
吳縣
好奇文異書,作傳奇《水滸記》、《靈犀佩》等
1527年-1596
明代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清朝
1551-1628
山東聊城
文章高古,力尤工書。
1700~1784
湖南巴陵
歷擢山東道監察御史
 不詳
山東濟寧
歷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有《方輿考證》等。
 不詳
廣西
太平軍將領。隨韋昌輝楊秀清,後不詳
1845-1900
浙江嘉興
出使法、德、意、奧、荷等,後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1890-1990
台灣
實業家,世界許氏宗親總會發起者、理事長
1875-1912
廣東海陽
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職中華革命軍東江都督
中華民國
1897-1943
四川成都
國民黨追贈陸軍中將
1894-1941
揭陽
作家、學者,散文《落花生》,散文集《空山靈雨》等
現代
1898-1968
廣東
魯迅夫人
1905-1985
信陽
革命家、軍事家,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1908-1969
長沙
革命家,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大大將之一
1909-1999
美國
美籍華裔學者、美國人類學博士。
1915-1994
海寧
英語教育專家、語言學家。
1922-1982
美國
學者、作家。
1926-
台灣
實業家、社會活動家
1928-
台灣
企業家,奇美企業集團創辦人。
1934-
江西樂平
表演藝術家
1937-
江蘇淮安
語言學家,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
1941-
台灣桃園
台灣新興民族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民進黨前主席,已退黨。
1942-
香港
編劇、導演、演員。
1943-
香港
幕後製作,編導。
1946-2011
香港
影視演員、歌星。
1947-
香港
女導演
1948-
香港
歌神”、“香港流行音樂祖師”和“廣東歌鼻祖”。
1948-
東莞
香港政務司司長。
1950-
山東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0-
山東
金牌工人,全國勞模。
1952-
福建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感動中國經濟30人”
1953-
福建泉州
恆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執行長。
1957-
安徽和縣
國家射擊隊教練,中國奧運會冠軍第一人。
1958-
河南周口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等
1964-
高州
香港國際投資商會會長,被評為全國十大扶貧狀元
1967-
廣東
歌手、演員
1968-1999
江蘇丹陽
光明日報駐貝爾格勒記者,1999年殉職。
1968-
北京
鳳凰衛視主持人。
1968-
西安
歌手
1969-
北京
土家族,女演員
1974-
台灣
女歌手
1974-
新加坡
女歌手
1976-
浙江金華
中國象棋棋手。
1978-
湖南常德
女演員
1979-
美國德州
女歌手
1985-
吉林四平
女歌手
1986-
合肥
歌手
1991-
廣州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1992-
南京
運動員,2012倫敦奧運冠軍。
註:部分資料來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