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超

許振超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國中畢業。1974年進青島港工作。曾先後榮獲青島市勞動模範,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有突出貢獻工人技師,省自學成才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交通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被譽為新時期產業工人的傑出代表。曾任青島灣貨櫃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許振超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許振超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山東榮成
  • 出生日期:1950年1月
  • 主要成就: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全國勞動模範
    青島市勞動模範
  • 學歷:國中
人物經歷,人物事跡,絕活,人物事跡,初出茅廬,嘗試甜頭,堅持走向成功,成功後的日子,態度,人物故事,用知識創事業,做不了科學家,就做巧匠,做世界最好的,精神,評價,人物榮譽,影響,語錄,奧運,火炬手篇,志願者篇,工友·振超,挖掘·振超,是誰發現了典型許振超,發現典型 偶然中的必然,挖掘典型 文章力求本色,書籍,

人物經歷

許振超,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
1967年12月~1974年06月在山東省青島國棉七廠任工人;
1974年06月~1984年03月在山東省青島港第二作業區機械四隊任工人;
1984年03月~1997年11月在山東省青島港貨櫃公司固機隊任工人、值班隊長、副隊長、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其間:1984年被選為貨櫃公司第一批橋吊司機,1989年被公司評為最佳橋吊司機,1991年擔任橋吊隊副隊長,1992年10月任橋吊隊隊長);
1997年11月~1999年06月任山東省青島港貨櫃公司安全保衛部副經理;
1999年06月~2000年10月任山東省青島港貨櫃公司機械四隊、二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
許振超許振超
2000年10月~2001年10月任山東省青島港貨櫃公司安質部副經理兼黨支部副書記;
2001年10月~2003年12月任山東省青島港明港公司固機隊、橋吊隊隊長兼黨支部書記(工地總指揮);
2003年12月至今任山東省青島前灣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固機經理。
2004年02月被聘為新合資的明港貨櫃公司技術部固機部經理。
2005年04月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2008年03月任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
2013年3月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2013年10月22日當選為全國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8年4月27日,全國人大任命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

人物事跡

許振超所在的青島港前灣貨櫃碼頭是由青島港集團、英國鐵行集團、中遠集團、丹麥馬士基集團總投資8.87億美元合資經營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貨櫃碼頭企業之一。許振超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來,以“乾就乾一流,爭就爭第一”的精神,立足本職,務實創新,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他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淨”、“無聲響操作”等絕活,並模範地帶出了“王嘯飛燕”、“顯新穿針”、“劉洋神繩”等一大批具有社會影響的工作品牌。他帶領團隊按照“泊位、船時、單機”三大效率的標準要求,深入開展比安全質量、比效率、比管理、比作風的“四比”活動,先後六次打破貨櫃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讚嘆,將“振超精神”名揚四海。“10小時保班”服務品牌為顧客提供了超值服務,吸引了全球各大船運公司紛紛在青島港上航線、換大船,2006年青島港貨櫃達到770.2萬標準箱,位列世界第11強。
許振超許振超

絕活

許振超的“無聲響操作”,偌大的貨櫃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這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其實他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貨櫃、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船主和貨主都趕到了碼頭。為確保全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候把"絕活"亮出來了,只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貨櫃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面對這輕鬆如"行雲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籍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里的"絕活"愈來愈多了。
"一鉤準"是許振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門機時的創造。貨櫃上有4個鎖孔,從幾十米高的橋吊上看下去,很難分辨,更別說用在空中擺盪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瑣眼都對齊,把貨櫃抓牢靠了。但是,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就是做到了。許振超煉成"一鉤準"的訣竅是,鉤頭起吊平穩,鋼絲繩走"一條線"。他的大徒弟趙顯新操作起來,輕鬆自如,一鉤一個準。他笑著說:"我練了1年才練出來的。"
許振超許振超
"一鉤淨"是許振超的又一項發明。在青島港開弔車的司機,都知道一個"四穩"的口訣:就是在艙內起鉤要穩,旋轉時要穩,落鉤時要穩和變幅時要穩。但要協調做到這四個方面很不容易。特別是落鉤,操作不好就會造成貨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讓貨物撒出來?許振超開始練習,練了半年後,做到了吊具一鉤下去,一點不撒,他把這種技術起名為"一鉤淨"。抓糧食時,吊具一抓鬥重10噸。要準確地把抓起來的10噸糧食裝入長12.5米,寬2.7米的車廂,很不容易。因為吊車的抓鬥伸張開有3.4米,比車廂要寬。許振超就反覆練習,琢磨抓鬥的嘴張多大正合適,終於找出了恰當尺寸。鐵路運糧食時,對裝車的標準要求很嚴格,糧食要在車廂內打個尖,高出車廂80公分,碼頭工人叫起"龍骨"。打這個"龍骨"很難,坡度要合適,坡面要平滑,蓋上蓬布後,才能不存雨水。許振超用他的"一鉤淨",把這些問題給解決了。
許振超發明的"二次停鉤"如今已經被橋吊司機們廣泛套用。他經過統計發現,橋吊作業中最容易出安全問題的環節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時候。為避免發生類似問題,他要求橋吊隊每名司機在吊箱時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鉤",就是箱子剛離地和快落地的一剎那,放慢速度,先觀察後起落,這樣做雖然使每次操作時間多了幾秒鐘,但杜絕了事故隱患,最終提高了生產效率。
許振超的另一個"絕活"叫"無故障運行"。結合青島港口的實際,許振超提出了一個核心班輪保班作業"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個目標":橋吊呈現無故障運行;"二"就是"兩個制度":凡是保班作業,一要技術主管晝夜值班制,二是出現突發故障15分鐘排除制度;三是"三個事先":對橋吊,保班作業前要技術主管事先檢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術資料、作業箱量,事先動員。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實現了保班作業無故障運行的目標。之後,他們又在全國沿海港口率先實現了"核心班輪保班全部100%"的目標。

人物事跡

初出茅廬

1974年,許振超國中畢業後到青島港當了一名碼頭工人。他操作的是當時最先進的起重機械—門機。許振超勤學苦練,7天就學會,在一起學習的工人中第一個獨立操作。然而,會開容易開好難。師傅開門機,鉤頭起吊平穩,鋼絲繩走的是“一條線”;到了許振超手裡,鉤頭穩不住,鋼絲繩直打晃。特別是礦石裝火車作業,一鉤貨放下,灑在車外的比進車內的還多。看到工人們忙著拿鐵杴清理,許振超十分內疚。還有,礦石裝火車裝多了,工人要費不少勁扒去多的;裝少了,虧噸,貨主不乾。為了早日掌握這項技術,每次作業完畢,別人歇著了,許振超還留在車上,練習停鉤、穩鉤。四五個月後,他開的門機鋼絲繩走起來也一條線了,一鉤礦石吊起,穩穩落下,不多不少,正好裝滿一車皮。這手“一鉤準”的絕活,很快就被大家傳開了。一次,許振超乾散糧裝火車作業,發現糧食顆粒小,更易撒漏。他便在工作之餘,吊起滿滿一桶水,練習走鉤頭,直至練到鉤頭行進過程中滴水不灑。再去裝散糧,一抓鬥下去,從艙內到車內,平平穩穩,又一個絕活———“一鉤清”。許振超的活乾淨利索,裝卸工人們二次勞動強度大大減輕,誰都願意跟他搭班。
許振超許振超

嘗試甜頭

1984年,青島港組建貨櫃公司,許振超當上了第一批橋吊司機。許振超又鑽研上了。橋吊作業有一個高、低速減速區,減速早了裝卸效率下降,減速太遲又影響貨物安全。於是,他帶上測試表反覆測試,終於成功地將減速區調到最佳位置。以前一台橋吊一小時吊十四五個箱子,改革後能吊近20個箱子,使作業效率提高1/4。
一次,一場大霧使整個碼頭的裝卸作業被迫停下,直到中午霧仍不散。貨輪的船長急火火地找到許振超,請求馬上把貨櫃卸下來。原來,該輪裝載的全是冷藏箱,不料供電電源發生故障,如不搶卸,一旦箱裡溫度升高貨物變質,損失就是好幾百萬元。一台橋吊有十幾層樓那么高,而貨櫃上起吊用的4個鎖孔,每個不過一塊香皂大小。司機在40多米高的橋吊上,要讓重達十幾噸的吊具的4個爪準確插入貨櫃的鎖孔中,好天氣操作起來都不那么容易,何況大霧瀰漫。藝高人膽大。許振超一咬牙答應了。他在船上、岸邊各安排兩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通過對講機隨時報告貨櫃位置,自己登上橋吊,精心操作。隨著船上、岸邊清晰的報告聲,一個個箱子一鉤到位,順順利利全卸了下來。許振超憑著過硬的功夫、嫻熟的技巧,闖過了霧天作業禁區,為客戶挽回了巨額損失。
1991年,許振超當上了橋吊隊隊長。他在工作中發現,橋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於起吊和落下時速度太快,吊具與貨櫃碰撞造成的。他提出,這么操作不僅橋吊容易出故障,貨物也不安全,必須做到無聲響操作。司機們一聽炸了窩。“貨櫃是鐵的,船是鐵的,拖車也是鐵的,這貨櫃裝卸就是鐵碰鐵,怎么能不響呢?”說出口的道理很硬,沒有說出口的道理更硬:橋吊隊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多吊一箱就多掙一份錢。搞無聲響操作,輕拿輕放,不明擺著要降低速度,減少收入么?許振超沒多解釋,自己動手練起來。他通過控制小車水平運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間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掃貨櫃邊角,下瞄船上裝箱位置一點,手握操縱桿變速跟進找垂線。打眼一瞄,就能準確定位,又輕又穩。然後,他專門編寫了操作要領,親自培訓骨幹並在全隊推廣,以事實說服人。
就這樣,“無聲響操作”又成了許振超的傑作、青島港的獨創。
許振超許振超

堅持走向成功

1997年11月,老港區承運一批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一旦出現碰撞,就有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為了確保全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上了武警和消防員,身著防化服全線戒嚴。船靠岸後,在許振超的指揮下,練就一手“無聲響操作”的橋吊司機們個個精心操作,一個半小時,40個貨櫃被悄然無聲卸下,又悄然無聲裝上火車。船東代表感慨地說:“你們的作業簡直是‘行雲流水’,太神奇了!”“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做個能工巧匠。”當了隊長的許振超,除了開好自己的橋吊,還想做更多的事。一次,隊里的一台橋吊控制系統發生了故障,請外國廠家的工程師來修。專家幹了12天,一下子掙走4.3萬元。這件事深深刺痛了許振超。他想,如果自己會修,這筆錢不就省了嗎?
然而,橋吊的構造很複雜,涉及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等6門學科,就是學起重機械專業的大學生也至少得兩三年才能夠處理一般性故障。許振超只有國中文化,可為了攻克這門技術,他著了魔似的鑽研,終於發現,所有的技術難點都集中在一塊塊控制系統模板上,而這正是外國廠家全力保護的尖端技術———不僅沒提供電路模板圖紙,就連最基本的數據也沒有。
許振超不信。每天下了班,他拿著借來的備用模板,一頭扎進自己的小屋裡。一塊書本大的模板,一面是密密麻麻鑲嵌的上千個電子元件,另一面是彎彎曲曲的印刷電路,這樣的模板在橋吊上一共有20塊。為了分辨細如髮絲、若隱若現的線路,許振超專門用玻璃做了個支架,將模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燈泡,通過強光使模板上隱身的線路顯現出來,然後一筆一筆繪製成圖。光分辨這2000多個焊點,已夠麻煩了,要弄明白它們之間的連線更麻煩。一個點前後左右可能有4條連線,而且每一條連線又延伸出兩條連線,兩條再變成4條,最多的變成20、30條連線,每個點、每條線,許振超都要用萬用表試了又試,一條線路常常要測試上百個電子元件,直到最終試出一條通路來。這樣精細的活,特別累眼,累得看不清了,許振超就到冰櫃里取出冰塊,敷上一會兒。接著再乾,每天晚上堅持乾3個多小時。
就這樣,許振超用了整整4年時間,一共倒推了12塊電路模板,畫了兩尺多厚的電路圖紙,終於攻克了技術難點。這套模板圖紙後來便成了橋吊司機的技術手冊,成了青島港貨櫃橋吊排障、提效的“利器”。一次,一台橋吊上的一塊核心模板壞了,許振超跑到電器商店花8元錢買了一個運控器,回來換上後橋吊就正常運作了。而這要是在以前,換一塊模板得花3萬塊錢!2000年,隊里的6台輪胎吊發動機又到了大修的時候。許振超找到公司領導主動要求,把這個項目交給他組織技術骨幹來完成,一來鍛鍊隊伍,二來節約資金。面對複雜的維修工藝,他與攻關小組一起邊琢磨邊實踐,加班加點,提前完成了輪胎吊發動機的大修。近幾年來,經他主持修理的項目累計為青島港節約800多萬元。

成功後的日子

許振超的維修技術出了名,公司獎勵了他一台傳呼機,許振超的傳呼機一天24小時都開機,只要橋吊有故障,隨叫隨到,隨到隨修。掌握了修橋吊的技術,許振超仍不滿足。因為作
業中橋吊一旦發生突發故障,如果不能及時排除,將對裝卸效率和船東利益造成嚴重影響。許振超又提出了一個新目標———“15分鐘排障”。他從解剖每一個運行單元入手,不斷探索,終於做到心中有數,手到“病”除。目前,橋吊隊從接到故障信息,到主管工程師到場排除,已縮短到15分鐘以內。“現代化大生產說到底最需要團隊協作。僅憑我一個人,就是一身鐵又能打幾個釘。” 2001年,青島市和青島港集團實施外貿貨櫃西移戰略,啟動前灣貨櫃碼頭建設。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1月下旬,橋吊安裝仍然沒有大的進展。關鍵時刻,青島港集團總裁常德傳現場發布任命:許振超任橋吊安裝總指揮,年底前完成橋吊安裝。許振超辦了兩件事:一是打電話告訴愛人,從現在到年底一個多月不能回去,讓她放心;二是買了10箱速食麵,往現場一扔。
許振超許振超
前灣碼頭當時還是一片荒地,現場辦公就在工地上一個貨櫃里。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貨櫃里里外外一樣冷。每天早晨臉盆里的水都凍成冰坨,穿上工作鞋先要跺幾分鐘。吃飯要到三里地以外,錯過點只能幹啃速食麵、涼饅頭;睡覺就在貨櫃一角鋪上硬紙殼加大衣。有一次許振超發燒,幾天不退,身子像散了架一樣,走路都發飄。但晚上給家裡打電話仍是那句話:“工程進展順利,我一切都好。”
妻子許金文和女兒小雪放心不下,乘輪渡到碼頭上看望許振超。只見他眼裡布滿血絲,嘴上裂著口子。荒涼的前灣碼頭空地上,只有兩個鐵皮貨櫃。其中一個,就是許振超的辦公室兼臥室,裡面的“家當”有三件:一把電水壺,一件軍大衣,一張硬紙殼。妻子含著眼淚說:“這么苦,你的身體怎么受得了?”許振超笑笑說:“做心裡喜歡的事,就不覺得苦。”經過40多天的奮戰,重1300噸、長150米、高達75米的超大型橋吊,終於矗立在前灣寬闊的碼頭上。許振超和工友們激動得流下了熱淚。而許振超的風濕病又加重了,走起路來左腿常常不敢吃勁。直到現在,每天晚上睡覺時,都得穿上厚厚的毛襪子。隨著港口西移戰略的順利推進,一個念頭在許振超腦海里越來越強烈:提高裝卸效率,創造貨櫃裝卸船世界紀錄!
2003年4月27日,青島港新碼頭燈火通明,許振超和他的工友們在“地中海阿萊西亞”輪上開始了向世界裝卸紀錄的衝刺。20時20分,320米長的巨輪邊,8台橋吊一字排開,幾乎同時,船上8個貨櫃被橋吊輕輕抓起放上拖車,大型拖車載著貨櫃在碼頭上穿梭奔跑。安裝在橋吊上的大鐘,記錄了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4月28日凌晨2時47分,經過6小時27分鐘的艱苦奮戰,全船3400個貨櫃全部裝卸完畢。許振超和他的工友們創下了每小時單機效率70.3自然箱和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紀錄。5個月後,他率領團隊又把每小時單船339自然箱這個紀錄提高到每小時單船381自然箱。
青島港貨櫃“10小時完船保班”這塊品牌,讓這項紀錄擦得更加金光閃閃,“振超效率”揚名國際航運界!
而許振超總是謙虛地說:“裝卸效率是集體協作的結晶,現代化大生產說到底最需要團隊協作。僅憑我一個人,就是一身鐵又能打幾個釘。”幾十年來,許振超創出了許多絕活兒,也帶出了一支會幹絕活又能創新的團隊。現在,隊里湧現出了許多像他一樣的裝卸專家,不少技術主管成功地主
持了許多橋吊的電控改造,橋吊隊維修班還改進了橋吊鋼絲繩更換方式,大大縮短了換鋼絲的時間———這個時間又為全國沿海港口最短。更令許振超和他的橋吊隊振奮的是,“振超效率”產生了巨大的名牌效應,青島港在世界航運市場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一年來,海內外,世界許多知名航運公司,主動尋求與青島港合作,紛紛上航線、增航班、加箱量,僅短短8個月時間,青島港就淨增了13條國際航線,實現了全球通。2003年完成貨櫃吞吐量420萬標準箱,實現了24.3%的高速增長。在熱火朝天、一派繁忙的青島港碼頭採訪許振逾時,這位樸實的“老碼頭”指著海上熙來攘往的貨船,說了一句很樸素的話:“貨走得快,走得好,咱心裡就踏實。”
許振超許振超

態度

許振超是一名普通的碼頭工人,但他勤奮好學,成了一名“橋吊專家”;許振超只上過一年多的國中,可他憑藉苦學苦練,成了碼頭上人人知曉的“許大拿”。許振超的脫穎而出,沒有什麼秘訣,用他的話說就是要學習。許振超
許振超許振超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他剛進港口的時候,別人上班包里只拎個飯盒,他的包里卻多一本書。到上海港學橋吊,別人周末去逛上海灘,而他一門心思地泡在碼頭上鼓搗圖紙。許多人感到“老搬”不會有什麼大作為,可許振超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崗位能夠成就事業!他說過一句令工友們感到震撼的話: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知識;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
學習使人進步。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不斷繼承創新、不斷加快發展的過程。只有不斷用新的知識武裝頭腦,我們才能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才能夠不斷地接納新事物和新觀念。青島港鼓勵工人們掌握新知識,學習新技術,一個勞動密集型企業就逐漸實現了向技術密集型人才企業的轉變。青島港基層的一些幹部都說,不學習就沒有辦法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和科技含量更高的競爭要求。
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是句老話,許振超品出了這話的“箇中三昧”。他用一種嚴謹的求學態度鞭策自己,警醒自己不能滿足一知半解。他注意知識的更新,也注重不斷地進取。基於這樣的一種認識和百折不撓的鑽研精神,許振超入港30年,實現了年年有創新。可貴的是他除了自己學,還帶領著工友們一起學,他將自己多年來的駕駛、維修橋吊技術總結編制了一本《裝卸橋司機操作手冊》,把成才的經驗教給大夥。在他的帶動下,全隊工人把學習的風氣攪濃了,一批“橋吊專家”冒了出來。
應該提倡崗位成才。許振超的學習與實際聯繫很緊,他用學來的知識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問題。每條戰線上的職工,如果都能像許振超這樣,認認真真地學,踏踏實實地乾,從本單位、本部門的“小事”著眼,提幾條合理化建議,搞幾項小改小革,彰顯知識的力量,那么大批技術能手的出現將是自然而然的。

人物故事

用知識創事業

許振超是1967年的國中畢業生。繁重的體力勞動、艱苦的工作環境,使我的理想與現實產生了強烈的反差。他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知識;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發奮學習才能成就未來。
志向好立,決心好下,對於這個只有國中文化的碼頭工人來說,學什麼、怎么學,難度確實很大。剛開始乾皮帶機電工時,他利用休息時間學習電工知識,看設備圖紙,掌握了電工技術。領導看他好學,就調他去操作當時最先進的起重機械———門機。那時,他把隊里的幾本技術書都看遍了,覺得還不行,就到處借書看。但光借書總不是辦法,他就從生活費中省錢買書看。新書貴就買舊書,有一次下了夜班,他騎腳踏車跑了40多里路,到李村集書攤上買了幾本舊書,回到家顧不上休息,先過足書癮。工作中遇到不懂的事情,他就向身邊的技術人員請教;學習中有好的體會和想法,他就趕快記下來。多年來,他堅持工作需要什麼就學習什麼,帶著問題去學,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由於他肯鑽研、技術好,1984年青島港組建貨櫃公司,被選為第一批橋吊司機,開上了當時青島港最先進、造價最高的大型裝卸設備。
許振超許振超

做不了科學家,就做巧匠

1990年,一台橋吊出了故障,因為國內修不了,就請來外國廠家的工程師。外方專家的維修費特別昂貴,他在青島港僅幹了12天,就一下子捲走了四萬三千元人民幣。而當時公司上百人,幾十台機械,忙活一天一夜,也不過掙個三四萬塊錢。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許振超,心裡總是在琢磨,能不能自己修橋吊?當他試著向外方專家請教點“真經”時,人家聳聳肩,不屑一顧。他明白外國人瞧不起我們,對我們搞技術封鎖,永遠把我們當“門外漢”。
為了攻下這門技術,他著魔似地鑽研。可每次碰到控制電路板時,就束手無策了,因為所有的技術難點都在電路板上。忽然他想起沒有電路圖修理進口錄音機的過程,腦海中一個大膽的構想跳了出來:用橋吊的控制板倒推電路圖。為什麼要這樣做?原因很簡單。當時,橋吊上最神秘的就是電力拖動系統,掌握這個系統必須要有完整的電路圖。有了這張圖,就等於解剖了橋吊的全身電路神經,處理起故障來,就輕鬆多了。可是外國公司為了保護自己的尖端技術,不提供控制板資料,提供的只是一般常識,沒有實用價值。
為了“解剖麻雀”,那段日子,每天下班,他帶著借來的備用控制板(橋吊上共有兩套模板,一套在用,一套備用),一頭扎進自己的小屋裡反覆揣摩。一塊書本大的模板,上面是密密麻麻嵌入的幾百個電子元件,下面是彎彎曲曲的印刷電路,這樣的控制板在橋吊上一共有20塊!盯著模板正反兩面小的像螞蟻一樣的2000多個焊點,再仔細觀察各種不足半個厘米長的電子元件,他認真地進行模擬勾畫。為了分辨細如髮絲、若隱若現的線路,他用玻璃板製作了一個簡易支架,將電路板放在玻璃上,下面安上100瓦的燈泡,通過強光使模板上的線路清楚地顯現出來,然後再一筆一筆地繪製草圖。這樣,一晚上要連續乾幾個小時,眼睛累得看不清了,就到冰櫃里取出事先準備的毛巾,捂上清涼一
會兒。這2000多個焊點,已經夠麻煩了,它們之間怎樣連線,學問更大,一個點前後左右可能有4條連線,每一條連線可能又延伸出兩條,兩條再變成4條,最多的要連線二三十個點。每個點、每條線,我都要用萬用表試了再試,一根線路多的要測試上百個電子元件,才能確定它的來龍去脈。 後來,青島港又上了新橋吊,技術升級了,它用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電力拖動系統,這次倒推模板更困難,因為它使用了帶夾層的印刷電路板。為了一根信號線,他苦苦地查了一個多星期,那段時間,他就連在為老岳父陪床時,也都一直把模板揣在懷裡。晚上,老人睡了,他就跑到病房的走廊里,站在燈下看板子,苦思冥想。
許振超許振超
瑞典BBC美國GE,我前後用了整整4年的時間,一共倒推了不同型號的12塊電路模板,繪製、標註了厚厚的兩本圖紙,作為橋吊的技術手冊,成了橋吊排查故障、提高效率的得力“助手”,同時這也為我們在機器故障時尋找價格便宜的替代零部件提供了方便,為企業節省了不小的維修費用。
儘管如此,他對自己的技術水平仍不滿足,除了掌握現有的套用技能外,他又買了清華大學等高校的教材進行學習。看著他常常回家一學就是大半夜,妻子經常勸他:“睡吧,差不多就行了。”他理解她的心意,又搖了搖頭:這是沒有法子的辦法,誰讓咱底子薄呢!電子技術變化太快,不學怎么能跟得上?他還時常想: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兒”,做個能工巧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港口的培養。

做世界最好的

許振超常說: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工作崗位上,乾就乾一流,爭就爭第一,拚命也要創出世界貨櫃裝卸名牌,為企業增效,為國家爭光。在這種精神支撐和鼓舞下,“振超效率”誕生了。
隨著港口西移戰略的順利進行,現代化橋吊一台台增加,帶領職工創造貨櫃裝卸船世界紀錄這個念頭在我腦海中越來越強烈,也越來越自信!
2003年1月,集團領導對他說:“打破世界紀錄,就用你振超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港口品牌。”同年4月27日夜,他們在“地中海阿萊西亞”輪上打響了創造新紀錄的攻堅戰。而就在作業前10小時我拿到船舶資料時卻發現,在這條船上要破世界紀錄非常困難。船上的重箱占60%以上,配載又不均衡。但我想,紀錄是人創造的,他們就是要用真槍實彈創出新的世界紀錄。戰鬥於晚上20時20分打響,在320米長的巨輪船邊,8台橋吊一字排開。八個貨櫃幾乎同時帶著呼嘯聲落下船來。當時,現場燈火
通明,氣勢磅礴。船上、船下相互聯繫、密切配合,大型拖車在碼頭上穿梭不停,安裝在橋吊上的大型鐘錶指針在一秒一秒地划過,記錄著這次不同凡響的作業。到次日凌晨2時47分,在準確計算的時間內,他們以6小時27分鐘的高速度,完成了全船3400個標準箱的裝卸,創出了每小時單機效率70.3自然箱和單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紀錄。“振超效率”由此誕生。當時,他的心中充滿了自豪,激動的心情猶如體育健兒奪得金牌一樣。人群漸漸散去,他呆在現場久久捨不得離開,盯著橋吊上“工人偉大,勞動光榮”8個大字,他的眼睛濕潤了,他們用事實證明:中國的碼頭工人不比別人差,別人能幹的,我們也能幹,別人不能幹的,我們照樣能幹!5個月後,他率領團隊又把每小時單船339自然箱這個紀錄提高到了每小時381自然箱,再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許振超許振超

精神

許振超同志是敢想敢幹、能幹會幹、苦幹實幹的優秀代表,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
一、愛崗敬業、為國奉獻的主人翁精神,做到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許振超同志認為,愛崗就要敬業,敬業就要精業。他參加工作30年來,對待工作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甘於奉獻。只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一定會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要牢固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觀念,熱愛本職工作。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步的基礎,離開勞動,人類一天也不能存在下去。對於我們新時期的廣大職工來說,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每項勞動都是光榮的,每個勞動者都是偉大的,每個工作崗位都是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愛崗敬業,反映一個人的人格。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推委扯皮,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就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我們工人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主力軍,必須萬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職盡責地乾好本職工作。
對待工作要精益求精,努力做崗位的行家裡手。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特點,每項工作都有自己的規律,每個任務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
二、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拼搏精神,做民族振興的脊樑
許振超在工作中,經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貨船打交道,他始終抱定了“爭就要爭世界第一”的雄心壯志。許振超認為,中國工人階級是有志氣、有骨氣的,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能夠做到;外國人做不到的,我們也能夠做到。
要有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艱苦奮鬥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方式,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和品質,是我們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艱苦奮鬥,可以使人有百折不撓的頑強鬥志,有自
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有埋頭苦幹的工作作風。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風險和困難。我們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決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任何艱難困苦面前毫不動搖,在攻艱破難中開拓前進。 要發揚奮勇拼搏的實幹精神。許振超同志的成績是靠實幹乾出來的。實幹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會有風險,要承擔責任,需要我們既要有真抓實幹的態度,又要有真抓實幹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人為了省力或者是因為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實幹變成了“虛乾”,嚴重損害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敗壞了黨的形象。我們要以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不畏艱難,不計個人得失,以科學的態度和紮實的作風,真抓實幹,務求實效。
許振超許振超
三、與時俱進、爭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做知識型的現代產業工人
許振超是老三屆的國中畢業生,十年“文革”使他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但他始終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可以不進大學,但不能不學習。”他是富有創造性的現代知識型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
要勤於學習。學習是前進的基礎,是創新的前提。過去常說“咱們工人有力量”,從許振超身上我們看到,掌握了知識的工人更有力量。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現端倪。要獲得知識,就要像許振超同志那樣堅持不懈地學習。
要善於創新。我們廣大職工在生產第一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也是科技創新的實踐者。要有大膽創新的勇氣。勇於突破傳統經驗的束縛,不要怕冒風險,不要墨守成規。要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盲目崇拜和迷信外國,在虛心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樹立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的勇氣和決心。要有科學的創新方法。創新不是蠻幹,而是遵循客觀規律,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就是創新的起點,要在解決難題中,探索出新的辦法,總結出新的規律。要鼓勵創新,對於成功的創新成果,要充分利用;對於創新者的事跡,要大力宣揚。對於失敗的探索嘗試,也要寬容對待,努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良好環境。
四、團結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
在工作中,許振超同志對於個人的“絕活”,從不保守;在生活中,他像個老大哥,不管誰有困難,都會無私幫助。許振超同志的言行,模範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贏得了廣大職工民眾的衷心愛戴。
他關心民眾疾苦。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傾聽民眾意見,了解民眾心聲。把民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解決民眾的疾苦作為工作的第一目標,以民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標準。要帶著問題調研,帶著感情做工作,帶著責任抓落實。為廣大職工民眾盡心竭力解難事,扎紮實實做好事。
以身作則,團結帶領大家共同前進。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幹部,在民眾中間,直接與民眾打交道,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形象。要注意發揮好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時,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大家一道前進。

評價

創新是許振超始終不渝的追求。他認為,創新要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最近兩三年,隊里新來的大學生越來越多,許振超總是讓他們從擦橋梯、注潤滑油、換鋼絲這些橋吊工作中最苦最累的活乾起。有的大學生不願幹這些又苦又累的基礎性工作,許振超就邊進行說服教育,邊親自登上70多米的橋吊做示範。
他每周兩次學習,一次學習交流會,雷打不動。交流會上,不管是技術員還是橋吊司機,都要把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和解決辦法整理出來在隊里交流。隊里專門創建了“網路學習和交流”網頁,把技術資料、技術信息都搬到了網頁上,人人都能學得到。用許振超的話來說,就是要做到“經驗互補、資源共享”。
他積極回響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按照青島港“管理挖潛年”的要求,多方試驗在冷藏貨櫃上加裝節電器,僅2005年就節約電費600萬元,投資回報率達到60%。自2006年以
來,他積極回響國家節能減排的號召,領銜組織實施了輪胎吊“油改電”技術改造,填補了這一技術的國際空白,在全部77台輪胎吊投入使用後,年節約資金3000萬元以上,噪音和尾氣污染大為降低,接近於零。 許振超同志,勤學苦練,刻苦鑽研,不僅要求過得去,而且要求過得硬。以科學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積極探索各項工作的內在規律。以為國爭光的主人翁精神,自我加壓,不斷超越已取得的成績,追求更高目標,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國工人階級的風采。
許振超許振超
許振超堅持青島港“一心為民,造福職工”的好政策,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倍加關心愛護,始終把保障下屬員工安全作為自己第一位的責任,為員工製作和發放了“安全卡”、“愛心卡”。他還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帶動同事們為身患骨癌的沂蒙山小姑娘捐款3萬元,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使小姑娘得以康復。
2005年4月,許振超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勞動模範。中央主要媒體把他作為重要先進典型進行集中宣傳。
他立足本職,乾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淨”“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先後七次刷新貨櫃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享譽全球。勇於創新,敢於開拓,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科技攻關,持續破解安全生產難題,填補國際技術空白,為國家節約巨額成本。在工作中創造出“振超工作法”,為青島港提速建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人物榮譽

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2018年11月,許振超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許振超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影響

全國近千萬青年職工在許振超精神的激勵下廣泛開展了立足崗位,學習技能的熱潮。在上海寶鋼股份公司,5000多名青年職工制定了學習目標和具體計畫,參與技能培訓和小發明、小製作等“五小”科技創新活動。五一期間,在邯鄲、青島等地的紡織企業,在哈爾濱鍋爐有限公司、大慶油田等國有大中型企業,許多青年職工利用休息時間開展了斷經、電焊等技能競賽,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
“振超精神”、“振超效率”是一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把這筆財富送到全國,必將對全國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力實現“兩個率先”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學習許振超、弘揚“振超精神”,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率先發展之志,堅定爭創一流的決心,塑造以“創業、創新、創優”為核心的新時代精神,為實現“兩個率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學習“振超精神”,爭創“振超效率”的三點要求,各行各業都制定了學習考核標準,特別是全國各個文明行業創建單位,都結合實際、找準載體、學出特色、學出實效。

語錄

1、改革是手段,發展是目標。改革要觸及一部分人的利益,能者上,平者下,庸人下。
2、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要解決思想狀態,不能說得多幹得少。必須加大思想工作力度,堂堂正正,無愧於黨。人人算賬對比,算算切身利益。
3、人的素質、能力和企業發展生存有很大關係。要弄清究竟是為誰乾,給誰學,保證自己的崗位。工人為誰扛槍?為誰打仗?為自己扛槍!要愛崗,有責任感,有危機感,有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在青島港,要把個人命運和企業命運聯繫在一起。企業不行了,個人才能就無用武之地。某個港口前幾年膨脹,後來萎縮,一下子下崗6000人。想一想,我們應該怎么做。職工要關心公司,把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與公司的生存、發展綁在一塊兒,成為真正的碼頭主人。
4、工作上要有責任心,心繫裝卸橋,有故障吃不香,睡不好,眼珠子發直。整天覺得不放心,工作才能搞上去。
5、人沒有了,要東西、錢物還有何用?擁有安全就擁有生命,熱愛安全就是熱愛生命。保護職工生命健康,就是最大的為民謀利益。
許振超許振超
6、安全是人類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一切生活、生產活動都源於生命的存在。隨著現代化大生產的增加,發生事故更具有突發性、災難性和社會性,保護人類自身是21世紀最重要的課題。
7、安全生產靠先進的技術、健全的制度、嚴格的管理。不研究管理的領導不是稱職的領導。不抓安全工作的領導不能當幹部,不深入現場的領導不能當幹部,對單位違章違紀屢禁不止的不能當幹部。安全工作乾不好,幹部當得沒必要。在勞動過程中,必須盡一切可能為勞動者創造安全、衛生的勞動條件。積極克服生產中的不安全、不衛生因素,防止傷亡。
8、錢培養不出職工隊伍,培育不出正確的思想。錢買不來職工的精神狀態,千萬別把職工引到錢眼裡去。
9、有些同志思想上滑坡,生活上向高水平比,越比越沒勁,越泄氣。國企不可能無限制發錢,要看看社會上大多數人是什麼情況。人活著不完全是為了錢,要這樣就太狹隘了。精神生活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裕將越來越重要。不能腰包凸了,腦子空了。精神要充實一些。
10、千難萬難,不能說難。餓死不彎腰,凍死迎風站,人不能沒有傲骨,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11、團結一致,才能打勝仗。國企幹部,就是給職工打工和服務。好的風氣帶出好人,差的風氣,好人變壞。
12、共產黨員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要實實在在做人。

奧運

火炬手篇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青島港橋吊隊隊長許振超手舉奧運火炬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會場工地傳遞。
雅典2004年奧運會火炬接力北京傳遞的火炬手。青島港前灣貨櫃碼頭公司橋吊隊隊長。
許振超在吊橋工的崗位上始終刻苦鑽研,不斷追求卓越。他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令世界航運界敬佩的一流橋吊專家。以許振超為隊長的橋吊隊,創造出每小時381自然箱的碼頭裝卸效率。
許振超許振超
2004年,雅典奧運會火炬接力北京傳遞期間,54歲的許振超說:“我已經到了不容易激動的年紀。但從摸到火炬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一種神聖,一種力量。”
2008年,許振超作為一名火炬手參加了北京奧運會聖火青島站的傳遞

志願者篇

2005年4月9日,青島港團委隆重舉行“志願者註冊日”活動,許振超同志作為青島港第一名註冊志願者,現場進行登記註冊,用先模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宣揚了"服務社會,奉獻愛心"的志願者精神。

工友·振超

2004年,振超精神成為新時代工人精神的強音,許振超的工友們因許振超而無上光榮與自豪,在弘揚和學習振超精神的同時,也親眼目睹了許振超在榮譽面前的追求,感受到振超精神新的時代內涵。
始終不懈的刻苦鑽研是振超精神的重要內涵。去年許振超又把鑽研的目標放到了“摩聖”技術上。“摩聖”技術是能夠實現設備自愈和節能的國外新技術,國家作為重點項目大力推廣,但一直沒得到有效利用。許振超得知這個信息後,馬上意識到,這是個節能的好機會。就虛心拜師學藝,研究資料,同技術人員一起反覆探討,在2台輪胎吊上投入使用,僅3個月降低燃油費3萬多元,成為唯一一家成功運用這項高新技術的企業。在全國用電相當緊張的情況下,為國家省電,為港口省錢,是碼頭工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冷藏箱堆場是公司用電第一大戶,占到總量的77%,電費支出4600多萬元。許振超決心在冷藏箱節電項目上大幹一場。從去年8月份開始,他選擇了幾個先進的節能產品進行了上百次測試,發現某產品在確保冷藏箱製冷指標不變的情況下,節電率達13%,這樣下來,一年能節省電費近600萬元,投資回報率達60%以上。當他把可行性方案上報後,董事會當即決定投入使用。
有一天,許振超看到一篇報導:我國GDP僅占世界的4%,但消耗的原油、原煤、鐵礦石、鋼鐵分別占全球消耗量的7.4%、31%、30%和40%,他心裡就很不服氣,就對我們說:在我們的碼頭上一定要實現低成本運行,低排放生產。
輪胎吊採用柴油發電機組供電,由於生產系統要求司機必須隨時查詢、接收系統指令,因此,只要有生產任務,無論作不作業,整個柴油發電機組都得處於運行狀態。去年,輪胎吊平均每月運行508小時,空載運行近300個小時,高達58.5%,空轉油耗4500升,既造成了大量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又污染了環境。許振超就抓住輪胎吊省油這個項目不放,反覆研究,全面論證,採取了加裝輔助小型柴油發電機組的方法,一個月下來,在效益上收到了三個明顯效果。一是減少空轉76小時,同期下降15%,節支燃油費3200多元。二是按發動機運行500小時更換一次機油來算,節省機油更換費用420元。三是節約保養材料費、大修費230多元。這樣一台輪胎吊一年可節約費用46000多元。按平均每天55台輪胎吊算,全年節省支出256萬元,減少廢氣生成量高達1800噸。用實際行動證明,青島港不僅是“效率快港”,也是負責任的“環保綠港”,我們的世界效率不僅是“金牌效率”,更是“綠色效率”。

挖掘·振超

是誰發現了典型許振超

《振超效率:趕超世界第一》,是辛梅為報導許振超的事跡寫的第一篇通訊,正是這篇文章,使許振超的名字開始傳遍青島,傳遍全國。

發現典型 偶然中的必然

許多人都不知道,青島日報是從一則訊息里“挖”出許振超這個典型的。2003年3月,青島日報記者辛梅采寫了一篇題為《青島港刷新中國貨櫃裝卸效率》的訊息,其中提到了青島港許振超的名字,命名貨櫃服務名牌為“振超效率”。這則看似“很一般”的訊息,卻隱藏著一個很重要的新聞線索,“為什麼要用一個人的名字命名這個效率呢”,帶著這個問題,辛梅第二天又跑到碼頭採訪。據辛梅回憶,“一見面,就感到這個隊長與眾不同。”也正是在這次採訪中,辛梅掌握了許多關於許振超感人事跡的第一手材料,而今天,這些事跡已經家喻戶曉。
“收穫”的喜悅讓辛梅帶著興奮跑回報社,當即向報社領導做了匯報。第二天,社領導在例會上明確提出,“這是難得的當代產業工人的典型。”“要舉全編輯部之力將它做好,要做成系列。”半個月後,辛梅十易其稿,精心采寫出了關於許振超先進事跡的第一篇通訊《振超效率:趕超世界第一》。交稿後,社長譚澤、總編輯蔡曉濱親自改稿,之後,又將此稿送交市委有關領導親自審閱,市領導充分肯定了這一典型報導。2003年4月2日,這篇經過反覆錘鍊的人物通訊在青島日報頭版頭題刊發,報社為了處理好這篇報導,做了精心設計,一版配評論,配照片。報導見報,一夜間,青島人知道了許振超這個名字。
對於青島日報發現了這個先進典型,許多人認為是幸運的、偶然的。而青島日報社社長譚澤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是偶然中的必然。據譚社長介紹,青島日報一直注重培養記者的“典型意識”。長期負責海爾、青島港等大型企業報導的記者辛梅,腦子裡就時時繃著“典型意識”這根弦。辛梅也告訴記者,社長譚澤曾經對她說過這樣一句話,“你這裡容易出典型,一旦發現,就要抓住不放。”

挖掘典型 文章力求本色

在青島港,辛梅儼然成了“名譽職工”。這個跑了6年交通口的女記者,對青島港已經相當熟悉。這為發現、寫好許振超提供了有利的先決條件。但是,她並不滿足,為了寫好許振超,她簡直挖空了心思。
為了挖細節,她先後20多次在各種天氣下,爬上17層樓高的橋吊;為了寫好許振超修理張緊液壓裝置的畫面,她越過護欄,一直爬到探到海里的橋吊前大樑上,親手去實驗兩個油閥的溫度;為了寫出橋吊司機工作的單調,她反覆計算出了一天一個司機要做近萬個重複動作的次數……這些還不算,對於辛梅而言,最難的是怎樣從內斂的許振超口中和不善表達的工人口中挖出想要的素材。當時,許振超就像一張白紙,連青島港自己的港報都沒有宣傳過許振超,更談不上有什麼相關資料。面對沉默的許振超,她的採訪往往很難進行。於是,在最初一段時間裡,她只有從“外圍”入手,儘量多地掌握一手資料。那時,她只要聽說誰是許振超的好朋友,就纏住人家不放,硬拉著人家講講老許的事;她還和許振超的妻子女兒成了好朋友,說起許振超的事,她們一塊大笑,一塊流淚;一個人和十幾個工人座談,一談就是大半天;晚上十一二點還“泡”在碼頭上……
就這樣,在寫完最初的幾篇通訊之後,辛梅的採訪筆記就有了一尺多厚。而每次寫作,她都要從上百個事例和細節中選取最為合適的素材。因為她知道,典型人物容易留給大家“似曾相識”的印象,就是因為記者在對典型人物宣傳時容易“為了宣傳而寫作”、“為了宣傳而拔高”。同時,青島日報從最開始就給這次宣傳定了基調:讓典型人物可親、可敬、可信、可學。辛梅也回憶到,“我的目的是要寫一個本色的許振超,既要寫出一個具有時代特徵的許振超,又要寫出一個唯一的許振超。”
推廣典型 追求動態效果
從去年4月第一篇通訊見報到現在,青島日報關於先進典型許振超的報導從沒停止過。青島日報在這次典型報導中突出表現出“不搞一陣風”的報導特點。2003年,青島日報共發表文章十餘篇對許振超的先進事跡進行了跟蹤報導,其中包括《一個人和他的團隊》、《告訴你一個生動的許振超》等6篇主打通訊。進入2004年,青島日報仍然對其進行跟蹤採訪,寫出長達1.3萬字的通訊《許振超和他的振超效率》,並打破常規,用2/3個一版轉1/2個6版的形式進行了一次性刊發。這對於報社而言,是個“破天荒”的舉動。
最近,許振超已經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先進典型,辛梅又采寫了《還是那個許振超》、《不是那個許振超》等一批新的報導,當然,還是用事實說話,寫平常事,反映許振超在北京做完事跡報告會後的變化。總之,“典型是動態的。一個成功的報導也應該是動態的,讓報導與典型共同成長,這就是我們的追求。”青島日報的記者們如是說。

書籍

《當代工人的傑出代表——許振超》
《金牌工人——許振超》
2009年9月14日,他作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受到中共中央全體常委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