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冤釋結

解冤釋結

解冤釋結在科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謂冤結,主要指世間種種人際冤對,引起了陰訟牽連、人鬼牽連,陰鬼受難,陽世受報等,認為須用科儀和符文,解冤釋結,以求陰鬼升仙,陽世平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解冤釋結
  • 地位:在科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出處:《上清靈寶大法》
  • 釋義:指世間人際冤對,引起陰訟牽連等
《上清靈寶大法》釋義
宋代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三稱:
“凡人處世,多因躁心害物,或欠命負財,積諸冤結,以致陰訟牽連,無由托化, 既承天恩開度,得領薦修,但其間怨氣切齒,因邂逅恐生紊亂,當依齋法用符文,隨事 與之解釋,使回心向道,解結和冤,庶可同登樂土矣。” ①在道教科儀中有獨立的解冤 釋結齋儀,也有將解冤釋結的內容包含在某些科儀中,前者如《太上道君說解冤拔度妙 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和《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冤保命玄范誥咒妙經》等,後者 如鍊度儀和施食儀。②不論是獨立的齋儀或是被包含在某些科儀中,解冤釋結都屬於黃 籙類的內容。
《太平經》釋義
早期道教的《太平經》認為,以道德準則為指導思想的社會是無冤結社會,稱“道 興者主生,萬物悉生,德興者主養,萬物人民悉養,無冤結”,認為“君為父,象天  臣為母,象地 民為子,象和。天之命法,凡擾擾之屬,悉當三合相通,並力同心,乃 共治成一事,共成一家,共成一體也,乃天使相須而行,不可無一也。一事有冤結,不 得其處,便三毀三凶矣”。而神仙世界,也是“諸神相愛,有知相教。有奇文異策相與 見,空缺相薦相保,有小有異言相諫正,有珍奇相遺”。③以這樣一種無冤結的太平社 會理想作為追求的目標,反映了兩漢社會絕大多數民眾在被壓迫,被剝削的冤對中尋求 出路的一種美好願望。但是,據現存的史料,早期道教的科儀似乎尚未有解冤釋結的內 容。
《雲笈七籤》釋義
《雲笈七籤》卷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二十二有《道教靈驗記》,記載了許多修道學道 獲驗的故事,其中《赫連寵修黃籙齋解父冤經》《李承嗣解妻兒冤修黃籙齋驗》《公孫 璞修黃籙齋懺悔宿冤驗》《徐翥為父修黃籙齋驗》和《鮮于甫為解冤修黃籙道場驗》等 大都與解冤釋結的內容有關。④這些故事大多發生於隋末唐初,皆稱由於人世的殺戮冤 對,致使生人或後代災疾不斷,經過修建黃籙道場後,永解冤結,生人消災平安,亡人 升登仙界。但在這些記載中,也未見單獨的解冤釋結科儀的內容。
《道藏》釋義
《道藏》收有《太上道君說解冤拔度妙經》,全文僅三百餘字,說太上道君在玉京 山所見眾鬼在地獄受苦,皆因生前不忠、不仁,不慈、不孝,殺害眾生所致。只有專志 入靜,持齋行道,誦念此經,才能解冤拔度,各獲超升。文字古樸,儀式簡便,便於個 人誦念行持;再從其用“太上道君”神號這一點來看,估計此經出於六朝時期。《道藏》 另有《太上說通真高皇解冤經》⑤,經文與《太上道君說解冤拔度妙經》大致相同,當 系重出之誤。但其中神號已改為“天尊”、“太上”,當指道德天尊與太上老君,疑為 唐代以後道教中人所改。
杜光庭編撰《無上黃籙立成儀》等釋義
唐末五代杜光庭編撰的《無上黃籙立成儀》和《道門科範大全集》等收有大量道教 科儀經文範本,雖無獨立的解冤釋結科儀,但在科儀中多包含解冤釋結的內容。如《懺 謝疾病儀》的《清旦行道》祈請眾聖“為弟子某削除死籍,汪上生名,解厄祛災,和冤 釋對,宿瑕清盪,積過銷平,星辰回臨照之文,年運息刑沖之咎”。《午朝行道》稱 “瀝懇披心,立齋祈福,按靈仙品格,開八景壇場,精備香燈,虔伸懺謝”,“伏冀玉 清萬聖,金闕眾真,鑒納丹誠,降流玄佑”,“地無簡對,水絕盟言,鬼斷冤仇,人銷 謀議。星辰行度,無臨照之凶;本命行年,無刑妨之咎”。《晚朝行道》則懺謝“前生 今世,宿罪深尤,或違天地覆載之仁,或虧日月照臨之德,犯二氣五行之性,傷三光六 紀之和,前冤未除,後罪重結,故殺誤傷,肆意任心,不識因緣,罔知忌諱,六情所起, 於犯幽明,三業所犯,負越經訓,成茲報對,構此災危”。⑥所有這些解冤釋結的經文, 都是以道士表白祈奏,請求神靈寬恕,解除冤對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在北宋末年形成而 在南宋時期起廣泛流傳的鍊度祭煉、施食儀中一般都有解冤釋結的內容。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釋義
至今仍在香港地區演習不衰的《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中,將人生的冤對概括為十 種,即“十傷”:殺傷、自縊、溺水、藥死、產死、伏連、冢訟、獄死、邪妖、積生。 ⑦其中“積生”冤對是因為“縱倖免於人間,必縈纏於地下”的人際冤對的延續,只有 “邪妖”冤對是非人際的內容。北宋末年和南宋時期,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織, “累世仇讎,歷推遷而不釋”的人際關係,便成為科儀經文中有關“冤結”的主要內容。 至於解除冤結的方法,除了祈請神靈寬恕以外,還採用符、咒、訣等方術化解冤結。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符簡軌範品》釋義
《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符簡軌範品》有“解諸類冤結”的內容,除了同上述“十傷”相 對應的解殺傷冤符、解縊死冤符、解溺死冤符、解藥死冤符、解產死冤符、解伏連冤符、 解冢訟冤符、解獄死冤符、解妖邪冤符、解三世冤符外,還有解冤釋結符、和冤釋對符、 解咒詛符以及拔罪解冤符等。⑧在《靈寶玉鑒》中也有“解冤符”,全稱靈寶解冤釋結 升度真符,符文包含“解釋冤結”和“升度朱陵”等八個字,稱“神符告下,解冤釋結, 永脫仇讎,執對分別,釁緣俱盡,不生惡業,出離寒庭,罪根消滅,一如告命”。⑨近 代上海道教有獨立的解冤結科儀,形式是兩名道士坐於靈位前,邊念白邊唱贊,旁有樂 隊伴奏,類似說唱。上海道教協會藏有光緒三年(1877)道士康友梅的該科儀抄本,據 抄本附記稱“丁未生人海上閒鷗道作於聽經山房之最華堂”,該科儀可能出於清末。科 儀經文講述了虞舜漢文帝、曾參、丁蘭二十四孝故事,申述齋主以香錢懺之罪愆, “求解冤結,陽上報恩”之意,歷數人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 九十和百歲的追求目標和倫理規範,感慨“人生好似一張弓,終朝每日逞英雄,忽然一 日弓弦斷,兩頭著地一場空。生也空,死也空,生死如同一場夢。生如百花逢春景,死 如黃葉遇秋風。天也空,地也空,天長地久不相同。
日也空,月也空,來來往往各西東。田也空,屋也空,幾番換了主人翁。金也空, 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鬼門關上不相逢。佛教經中空自色,道教 經中色自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世人識得真解悟,到頭終是一場空”。 以生死、財帛、妻兒皆空的思想來化解人生冤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