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觀音寺

新鄭觀音寺

觀音寺位於新鄭、長葛、禹州三市之交,北靠省會鄭州,南近許昌、禹州,東鄰京廣鐵路、107國道、鄭州國際機場及京深高速公路,西有炎黃聖地具茨山風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鄭觀音寺
  • 位置:新鄭、長葛、禹州三市之交
  • 臨近:北靠省會鄭州
  • 寺院歷史:經雲“法不孤起,仗緣方生”
地理位置,寺院歷史,民間流傳,寺院住持,寺院義工,觀音寺建設,觀音寺活動,建築風格,乘車路線,地圖信息,

地理位置

觀音寺位於新鄭長葛禹州三市之交,北靠省會鄭州,南近許昌、禹州,東鄰京廣鐵路、107國道、鄭州國際機場及京深高速公路,西有炎黃聖地具茨山風景區。境內豫01省道南北貫通,觀音寺鎮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26公里、京珠高速公路8公里,107國道擦肩而過,境內鐵路專線與京廣線相接,豫01省道南北貫通,南水北調工程貫穿全境,交通便捷。

寺院歷史

經雲“法不孤起,仗緣方生”。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我國中原地帶,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佛教已遍布全國。據觀音寺破損的佛教造像碑推測,此碑的前後兩面應是各雕出二或三層的佛龕,龕中雕出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龕楣雕有飛天伎樂及天幕等。碑文記載有時間為北齊河清三年,又佛教造像石碑是北魏至唐代這一時期風行的、特有的宗教佛教文化藝術品種,唐以後沒有,因此據碑文推測觀音寺大概始建於我國南北朝時期北齊。又有文記之新鄭人北齊北豫州州都白水府行參軍兼別駕毛義“不惜出千金之貨”,由寺中僧人道政等率當地信徒四十餘人,“在垣澗寺所”,義務修建造像碑林苑。林苑處,樹木蔥蘢,“千叢百果,異色同榮,葉蔽陰連,少知星月。”各地名僧不遠千里而來,眾多信徒捨近求遠而至,“負笈之夫,陟游忘返”。觀音寺必是因觀音菩薩而命名,因此民間亦有傳聞,古有新鄭富貴之家劉善人生了重病,遍請名醫治療無效。因虔誠信仰佛法,得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於眾生,便對觀音菩薩發願,“若虔誠禮拜觀音能治癒己病,願建觀音堂一座,讓世人皆來禮拜、供養觀音菩薩!”自此,劉善人虔誠祈求觀世音菩薩加被。劉善人病癒後依願建觀音堂一座,供世人禮拜供養,後逐漸迎請僧眾住持,乃漸漸發展為寺院。此雖傳聞,但觀音寺鎮的地名確實是因寺而得名,未曾更改過。往事已越千年,具體的事例已無從考證,但觀音菩薩慈悲救度一切眾生的悲心大願從此就駐紮在了這一方土地上,至今依然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來頂禮膜拜觀音菩薩,展示著其神奇的魅力。
佛法傳入中原興盛於南北朝之時,求法者眾多,紛紛西行求經,令佛經典籍日漸豐富,中原佛教之教義自始完備,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延至唐朝後,唐朝君主多奉佛教,上有所好,下必有甚。如唐太宗詔玄奘在弘福寺翻譯經典,到高宗武后時,佛教益盛。中國唯一女皇帝武后出身於佛教家庭,並利用佛教作為稱帝的理論根據,乃大力提倡佛法,頒《大雲經》於天下,又常請華嚴寺澄觀大師入宮說法,佛教乃大盛。值此時期,觀音寺大興土木,日漸發展宏偉,應為鼎盛時期。在現原址之北,寺院僧眾百餘人,房屋二百餘間,占地數百畝,分前東院西院,後東院西院,四院僧眾恪守“上下均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規,僧眾應飲食隨宜,務於勤儉,各院僧眾各種地一百二十五畝,全體僧眾均出坡勞動。
唐朝時期中國名僧輩出,對佛學的研究遠遠超過了前代,佛教的信仰也深入到了民間。在這個時期,還有大批外國僧侶、學者來我國宣傳佛教和翻譯佛經。因此,唐太宗曾經下詔在全國建立寺剎,並且在大慈恩寺設立了譯經院,延請國內外的名僧來到這裡翻譯佛經,宣化佛教,培養了大批高僧、學者。唐高宗繼位後,在帝都和各州都開設了官寺,祈願國家安泰;武則天更是下令在各州設立大雲寺。在晚唐時期,佛教僧人也備受禮遇,皇帝對他們都賞賜有加。佛教已發展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勢力,寺院和僧尼數量猛增,僧尼從事經濟經營、參預社會事務的現象相當普遍,僧尼偽濫穢雜、違戒犯律的情況日益嚴重。針對這種狀況,唐朝繼續沿襲前朝僧官制度,管理寺院僧尼,觀音寺便有“世襲替代僧官”之始。據傳,新鄭有士子,德才兼備,高中狀元,當朝皇帝下詔封為僧官,駐地觀音寺統管所有大小寺院及違犯國法的僧尼,並派遣少林寺武僧、相國寺文僧輔佐新科狀元一同治理,“重犯者刑於西紅丼”,至今新鄭還有“萬僧崗、和尚坡”之地名。宋朝初期佛教曾再度興盛,北宋末因徽宗崇道抑佛,佛教略受打擊,元代則以喇嘛教(為佛教之支派,即密宗)為國教。這兩個時期但以禪宗獨盛,其餘派別己略衰微。又因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這兩個朝代中觀音寺的歷史銷聲匿跡,是被毀壞?還是默默地存在著?留給後人無盡的想像……
續至明朝佛教復興時代,明太祖因出身和尚,故即位後,振興佛教,對佛教極力保護。太祖親撰《御製護法集》,明言護法之道,又特設僧官管理天下寺院及僧尼。雖整個明代以國家力量倡導和保護佛教,但佛學並不發達,宗派方面,仍以禪宗為主,而天台宗、淨土宗及華嚴宗亦有言奉者。明代弘治十四年(公元1510年)《觀音寺記》碑記(此碑仍立於寺門前,左右各一),得知觀音寺在明代重建的緣由及主持僧眾等,時仍為中原名寺。碑文為,元代新鄭縣有佛寺二十六座,其中“獨邑之南,陘山之北”有觀音寺為名剎。明初洪武年間,新鄭人宋金恩與其妻篤信佛祖,樂善好施,與舊寺廢墟之上重建觀音堂三間,朝暮得祀,喜得一子,“及少年,器宇不凡,聰慧異人,送至佛寺祖庭少林寺披剃修行,取名覺成,法號大用。”大用在少林寺以重振少林,“光大師門為己任”。勵志竟業苦心修行,暑去寒來“不肯少怠”,“議論超卓,出乎群僧”,僧林“老宿,無不嘆服”,孤高名重永樂年間。及年長,大用遷任,住持湖廣襄陽廣德寺,歷二十年,創建岑閣在殿、法堂禪寺等二百餘間,度僧五十於眾。後廣德寺奉敕改命為大承恩寺,遂成為天下名寺。此時大用年老,為報家鄉故土養育之恩,遂命其長弟子後奇“來歸新鄭,重修觀音寺”。後奇住持觀音寺,修建佛殿一朗,方丈一所。天順年間,後奇老,又傳其徒圓慶,圓慶號瑞安,繼承大用遺志,“心勞力瘁”重修大殿、法堂各五間;祖師殿、伽藍殿各三間,以及藏經樓、鐘樓、香積廚、棲禪館等。殿中重塑觀音、菩薩及諸神等像,煥然一新。圓慶勤勞力作,度僧三十餘人,濟世救人、普渡眾生,名聞於世。成化年間,圓慶老,又傳其徒可寶,可寶住持寺院,使“方丈、僧房各倍於昔”,為其師圓慶於寺左修建七級浮屠,植蒼松翠柏。其時,觀音寺及其苑林“儀觀雄偉”,遠近聞名者紛至踏來,社會名流“皆樂游其地”。
清朝後佛教受重視之程度不及明朝,佛教雖盛,然僧侶多為迷信游食之徒,對於佛教經義之研究甚少,故正統之佛學在清代日漸式微。據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新鄭縣誌》記載,新鄭有佛寺十六所,其中以觀音寺建寺最早,最負勝名。但清朝各帝皇在一定程度上信仰佛教,禮待高僧,但對於廣泛建築佛寺,及剃度之風則有限制。清一面提倡,一面整肅,由順治開始已對天下寺院嚴加稽查,再由國家給予度牒予僧人,無度牒者不得為僧。未得政府許可,民間百姓不得任意私建寺廟,更不可私自募捐及化緣。初雖有種種限制,然民間寺廟之香火,民間信奉之風則日盛一日。據寺院康熙十五年“觀音寺重修大雄寶殿記”石碑記載,當時的觀音寺歷明朝興盛之後,因明清交替之際,受戰亂毀壞、風雨侵蝕,殿宇破落,故重修等字樣,後又有乾隆、鹹豐年間重修大雄寶殿、金剛殿、伽藍殿等記載,甚為詳細。據鹹豐年間石碑記載,奉官府之命,當時住持元泰及新鄭駐防海門張步雲共同監工,在寺中加蓋後東院一處,創辦“潩陽學”,義務教授聖賢教育及佛學。清末民國時期,中國社會從原有的封建制走向共和制的轉折點,整個社會不管是在社會思潮,還是行為觀念,乃至人們的家庭生活等各個方面,都經歷了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但是人們對佛菩薩的信仰從未改變。
今觀音寺遺留石碑數十之多,明、清兩代的碑文皆有“僧會司”字樣,據史料記載,明朝的僧官制雖延續歷朝,但僧官制度更為嚴密、更系統化。其中央、府、州、縣的僧司分別稱為僧錄司、僧綱司、僧正司、僧會司;中央僧官有善世、闡教、講經、覺義;府、州、縣僧官分別為都綱、僧正、僧會。清朝的僧官制度大體沿襲明制,略有損益。由此可見,觀音寺自唐朝起就一直沿襲著“僧官”這一制度,雖逾越千年,但這一制度並未因歷史的變遷而廢除,可知觀音寺在中原佛教史上的舉足輕重之位。總之,僧官制度作為中國歷史上一種特殊的職官制度,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至中華民國1923年,觀音寺最後一位僧官往生後,這一制度被廢除。1930年左右,時河南督軍府驅散僧眾,將寺院土地全部納入官府,後經遠近信眾發心,寺院雖有修有毀,僧尼有增有減,但香火從未間斷,至此觀音寺歷朝歷代所經歷的輝煌都成為了歷史。
觀音寺在歷史的長河中浮沉了千年之久,輝煌也好,敗落也罷,唯有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精神,隨著“觀音寺”這一從未變更的名稱永久的流傳下來。“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今的觀音寺在住持恆傳法師的帶領下,在十方善眾的護持下,必將開啟新的紀年!讓我們世世奉行觀音菩薩悲願度眾的大愛之舉,行六度般若羅密、行菩薩道,自利利他,普渡十方眾!

民間流傳

新鄭觀音寺是地方政府批准的合法佛教開放道場。始建的開端,就有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真實的故事。
公元645年,新鄭有名的富貴人家劉先生得了重病,所有名醫郎中治療無效。後來他得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就對菩薩叩拜發下大願:“如果觀音菩薩顯靈讓病好了,發願建所觀音堂,讓世世代代的人都來供養叩拜觀音菩薩,自從劉先生以虔誠心發願祈求觀世音菩薩。果不其然,劉先生的病痊癒了。後劉先生還願於公元646年建起了觀音堂。至此新的地名,也就因此而起。
這個真實的故事傳遍人間,觀音堂的香火日日增長,香客盈門,香菸繚繞,佛教信徒紛紛從千里之外來叩拜觀世音菩薩,用一顆顆真誠的心、感受佛力不可思議的加持。
到宋、元、明、清幾朝代觀音堂改為觀音寺並融入了儒教、道教,成為儒釋道三教的教學課堂。弘揚佛法叢林教育,學員多達二千多人當時觀音寺名震國內,在文革期間遭到破壞,至今仍是破舊不堪,過去那種興盛的景象再也看不到了。
為恢復古剎原貌,將觀音寺建成莊嚴古樸、優美清淨、利於信眾共同修學佛法、弘法利生的清淨道場。恆傳法師發心重建觀音道場,在宗教領導的支持下,觀音寺住持恆傳法師引資將寺院整穎一新,逐漸收回部分寺院土地,為寺院圍起了圍牆。大雄寶殿中三聖佛,文殊,普賢,觀音菩薩等聖像煥然一新。寮房已全部完工,即將投入使用。
由於觀音寺牆體、屋頂因年久失修,又經過多年的雨水侵蝕,屋面嚴重漏水,椽望80%腐朽,牆體劈裂,閃斜嚴重,後牆西部牆面相差達10多公分,室內牆面因牆體變形而脫落,牆體鹼化、剝落,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了正常的佛事活動,千年古寺,笈笈可危。整修牆壁,反換屋頂,成為佛子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
但由於工程耗資巨大,非少力能成,仰賴社會賢達,十方信眾,見聞隨喜,廣種福田,共襄善舉,所謂滴水合池,聚沙成塔,寸木片瓦,皆系佛緣,成就古寺重建功德。
修繕寺院,功德無量。
合十祈願:正法久住,佛日增輝。

寺院住持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的集成者釋恆傳法師,字正法。
2002年4月初八在嵩山大法王寺方丈上延下佛大和尚座下剃度為僧,得賜法名恆傳。
2005年6月於黑龍江鐘靈寺上覺下悟大和尚受具足戒。
2007年元月創辦了《緣苑圓》佛學刊物,並親任主編;在釋恆傳法師悲、智、願、行之力的感召下,出版的《緣苑圓》開示期刊受到全國各地善眾的一致好評。
2011年2月19(觀音菩薩成道日)釋恆傳法師承擔觀音寺的修復工作,並任觀音寺主持。並發大願:一定要建好觀音寺院,恢復觀音寺過去那種興盛景象,恢復寺院叢林教育,弘法利生,為莊嚴釋迦如來家業,並設計了寺院籌建宏偉藍圖,為他的大願默默餞行著。

寺院義工

新鄭寺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省、市宗教局批准合法佛教開放道場,本寺住持釋恆傳法師,為紹降佛種,續佛慧命,願建觀音寺為十方叢林寺院,十方叢林是造就僧才,培養佛子,燃佛慧燈,轉妙法輪,開示人天正道的舟航,是眾所皈依處。
義工是出於奉獻、友愛、互助和社會責任,經過登記,自願無償地發心於自己的時間、技能等資源開展社會服務和公益活動的人員。義工不分年齡、性別、民族、不分職業、身份。能付出,便有福,更何況“三寶是大福田”,能奉獻自己的身體、精力、時間,放下自我執著,融入到義工團這個大集體當中,以團體的需要為需要,盡力去做,便是“無我”,身體做利益一切眾生的事,口裡說的是柔和、讚嘆、感恩的話語,讓聽者心生歡喜心生智慧;心裡想的是三寶的恩德、眾生的恩德,念念想的是如何利益一切眾生,這就“身、口、意”的清淨,自然能消業障,身心健康。
量大福大,心心念的是團體的需要,為義工團而做義工,為社會而做義工,為護持佛教,弘揚佛法而做義工,為世界和平,眾生安樂而做義工,這就是我們的“身、口、意”大做供養、大行布施,不求回報也自然增長無量無邊的福報和功德。
開智慧,通過做義工學習奉獻,既增長自己的見識和各種工作能力,又使自己體會義工團體與社會上的其他團體所經歷的工作過程的不同,義工們和合增上、快樂的工作心態與世俗工作中各種勾心鬥角、爭權奪利的心態的不同,使自已懂得如何選擇人生道路、照顧心態,健康快樂地生活;有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知道面對問題發生時,不該抱怨、煩惱,可就是習氣在那裡,陷在那裡跳不出來,這就是我們的資糧不足,無法轉變業報,如法做義工的功德很大,資糧積累夠了,面對問題時自然心態就不一樣了。
佛是“福、慧”兩足尊,是福德與智慧都圓滿的人,我們用心向佛陀學習,實踐佛陀的教法,就能積累成佛度眾生的資糧,要度眾生也要有緣才行,做義工就是廣結善緣。若將做義工的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則功德更大更殊勝,“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學習佛菩薩“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大慈大悲精神,量大福大,成就道業更快。
歡迎十方佛子,有緣善信,前到觀音寺,沐浴佛光,親身體悟佛法的微妙、殊勝。

觀音寺建設

2011年在眾多善士的呼籲下,宗教領導支持下,鄭州市宗教局委派,新鄭市宗教局任命恆傳法師為觀音寺住持,並承擔觀音寺的修復工作。為擔當起釋迦如來家業,建設世間一方淨土,恆傳法師義不容辭地接受了這個艱巨的任務。法師以其廣大的悲心切願和精深的佛學造詣,感召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無數善信前來護持。法師帶領四眾弟子以戒為師,精進修行,廣宣佛法,救度眾生,自法師接管寺院以來,寺院逐步恢復,道風日益清正,十方善信,頂禮膜拜者絡繹不絕,四維賢達上門求法者門庭若市,寺院也不斷舉行各種法會、組織放生、傳授三皈五戒等,令無數有緣眾生得入正法之門,離苦得樂,成為當地的宗教界典範。同時,恆傳法師以“吃十方飯,做十方事,行十方路,渡十方眾”為理念建寺弘法,歷經四年新鄭觀音寺的主體工程在諸佛菩薩加持,當地宗教部門及十方善士善信、護法居士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完善,相繼完成了第一期至第四期工程:大雄寶殿、山門、寮房、文殊殿、普賢菩薩殿相繼竣工,現第五期工程五百羅漢殿、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殿及兩邊偏殿即將竣工,現進行內飾和佛像定製階段,殿內五百羅漢、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毗盧遮那佛需迎請安置,工程耗資巨大,非一人一力所能成就。伏翼十方檀越、護法善信廣勸善化,信心布施,認捐供養,積沙成塔,共襄盛舉,續佛慧命,莊嚴道場。
眾善之緣,緣起千秋,意義重大,功德無量。佛氏門中,寸木片瓦,皆系佛緣,行善一千,得福一萬,功不唐捐,護教護法者之善舉,必獲佛祖讚嘆,龍天護佑,其功德利益與梵剎共千秋,與十方虛空同壽量,其現世諸難皆離,福德受用不衰,生世皆為莊嚴端正諸相,善願無不滿願,冤親眷屬依此,功德皆轉慈心善侶,護持諸行,萬佛護佑。伏望十方佛子、善信大眾,輾轉遞告,秉一念至誠,累計微妙功德。以期冥陽兩利、福慧雙增。

觀音寺活動

時下,墮胎之風日盛,令人驚顫,墮胎乃殺生,對男女雙方來講,不僅造下極重惡業,未來機緣成熟,必會受報,且在今世形成諸多障礙:身心受困,遇事不順,夫妻親子之間關係不好。同時也會對已生孩子產生影響,受到嬰靈干擾,進而影響學習、身體、工作、婚姻等。兒女與父母有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人身難得如百年盲龜穿木磯孔,因此,若嬰孩是來報恩,墮胎後恩變成仇;如果是來報怨的,仇上加仇;討債、還債再加上命債,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無窮無盡。
恆傳法師悲憫眾生,發心救度無量眾生,綜合運用五大法門憑佛菩薩加持之力已於2013年五一期間和2014年十一期間舉行了兩屆專場墮胎法會,法會莊嚴殊勝,來自全國各地的善眾皆蒙受益,在佛菩薩加持下,發露懺悔,身心得到淨化,也更堅固修學信心,道心增長。然亦有越來越多善士受佛力感召,為往昔所做諸業懺悔,欲洗滌惡因,禮佛報德,回向發願,希望通過法會,讓墮胎的嬰靈憑佛加持,發願修行,早生蓮邦。為圓滿諸善士所願,新鄭觀音寺定於2015年5月1日——7日(農曆三月十三至十九)再次舉行為期七天的專場“保胎、護子、祛病、滅罪”墮胎法會,此次墮胎法會恆傳法師將綜合五大法門之精髓融合併用,祈請十方諸佛臨壇場加被、攝受道場的各界眾生和寫牌位的眾生。法會寓意滅罪、保胎、護子、祛病、超拔嬰靈。在十方諸佛的神威力加被下,與會善眾真誠發心懺悔並做功德回向解冤釋結,讓嬰靈往生西方或快速轉生善道,讓冤親債主離苦得樂,解決眾生因墮胎而產生的身心兩大病痛!法會還將在圓滿之日舉行大型放生活動,望廣大信眾速生慈悲之心,解冤釋結,利他利己,速為身心、生活、修行蠲除障礙違緣。

建築風格

觀音寺將採用古現代相結合的建築風格,既有古代建築的雄偉莊嚴,又有現代建築的藝術特色。整體設計分三條軸線: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修建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閣,佛塔,僧眾塔,居士塔;東軸線建文殊殿,普賢殿,伽藍殿,方丈室,西軸線建接引殿,地藏殿,祖師殿,建築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殊特聖舉。
新鄭觀音寺
新鄭觀音寺
修建十方叢林是我們廣種福田,培植善根的殊勝機緣。建寺物資,隨緣樂助,望大德居士,社會各界人士,虔誠發心,歡喜布施,廣修供養,造福子孫,留名千古,功德無量。
願眾緣和合助發心,圓滿觀音寺興建工程,莊嚴佛土,利樂有情。

乘車路線

從鄭州到新鄭觀音寺院自駕車路線:
1、鄭州市內上S1機場高速,直達新鄭出口下高速,右轉至炎黃大道,直行至新鄭監獄處左轉至老107國道,繼續沿G107行駛,到達途經點滹陀村右轉行駛4.2公里,到達終點觀音寺院。
2、鄭州市區內進入京廣快速路,沿京廣快速路行駛約7.8公里,朝新鄭/許昌方向,左前方轉彎進入S10行駛2.5公里,直行進入G107行駛約33公里, 到達途經點(滹陀村)右轉行駛4.2公里,到達終點觀音寺院。
3、外地善士可走京港澳高速公路至新鄭出口下高速,右轉至炎黃大道,直行至新鄭監獄處左轉至老107國道,繼續沿G107行駛約4.6公里,到達途經點(滹陀村)右轉行駛4.2公里,到達終點觀音寺院。
從鄭州到新鄭觀音寺乘車路線:
1、鄭州市內乘坐:111路、113路、126路、203路、212路、215路、268路、326路、519路、62路、B16路、K906路;
從火車站乘坐81路、K81路、36路,乘坐以上公交皆到到京廣路南環路或南環路京廣路站(即萬客來)下車,在客運汽車南站(萬客來)內乘坐鄭州至新鄭的城際公交,到終點站下車(新鄭汽車站),站內換乘7路公車即可到觀音寺院。
2、從新鄭機場乘10路公交至新鄭市內,換乘7路公交即可到觀音寺院。
3、乘坐高鐵在鄭州東站下,在鄭州東站乘坐165路公交(票價1元), 在南環路碧雲路站下車,步行約760米至汽車客運南站,在汽車客運南站坐鄭州至新鄭的城際公交(票價10元),在新鄭終點站下,下來之後在站內坐7路公交到觀音寺門口下(票價3元)。
自駕路線
自駕路線圖自駕路線圖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103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