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洞文化遺址

當多情的貴州以她獨特的風韻,秀美的山川,神奇的美景和多彩的民風,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當我們行走於貴州的小河山澗、洞谷高原,不斷的欣賞著她的神秘絢爛時,我們可知道她曾經歷了幾千年歷史變遷和文化演繹,經歷了脫離沉疴的陣痛和幾千年歷史的翻雲覆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觀音洞文化遺址
  • 屬性:天然溶洞
  • 海拔:1450米
  • 位置黔西縣沙井鄉井山村
簡介,發現,意義,評價,

簡介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句。因為他的名氣大,文章又很動人,這“不毛之地”便深深印入人們的腦海,把莽莽的雲貴高原想像成一片荒漠。一陣陣“蠻煙瘴雨”,把雲貴漫長的歷史湮沒,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找回這“失落的文明”。
黔西沙井觀音洞黔西沙井觀音洞
在此之前,人們研究貴州歷史,翻遍了浩繁的史書,好不容易才尋找到幾條關於牂牁、夜郎的史料。可是,仔細算來,也不過兩三千年的歷史。1964年,著名考古學家裴文中試掘了黔西觀音洞遺址,揭開了貴州“史前文化”的帷幕。“史前文化”是一部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它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無字碑,碑上雖然沒有鐫刻文字,但那點點斑痕,卻依稀可見人類童年時代的足跡。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的發現,把人們的目光引向了極其邈遠的太古,使貴州的歷史線索突然向前延伸了24萬年。

發現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黔西縣城南約30公里的沙井鄉井山村打開了一座舉世矚目的文化寶庫。遺址在一片封閉窪地的小山坡上,它是一個長約90米的天然溶洞,海拔1450米。經過幾次發掘,在這裡出土了3000多件石製品和大量哺乳動物化石。石製品分為石核、石片和石器三大類,石核、石片是加工過程中留下的遺物,石器多用石片製成,以刮削器居多,其次是端刮器、砍砸器、尖狀器,還有幾件凹缺刮器和雕刻器。毫無疑問,這是人類早期的活動遺蹟,屬舊石器時代早期。這時的人類還處在“晚期直立人”階段,人類已經能夠直立行走。
那時的古人類以採集和狩獵為生,洞裡留下了25種哺乳動物化石。這些動物稀奇古怪,有柯氏熊、大熊貓、最後鬣狗嵌齒象、貴州劍齒象、似東方劍齒象、巨獏、中國犀等,大抵屬於“南方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它們當中,有8種動物已經滅絕,根據這些動物遺骸,地質學家們判斷正處在地殼演變的“更新世中晚期”。遺憾的是,在這裡並沒有發現古人類化石。古人不知何處去,文化依舊閃光芒。考古學家根據這些豐富的文化遺物,把它命名為“黔西觀音洞文化”。

意義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它不僅展示了貴州遠古時期的開發情景,而且是我國南方最典型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裴文中先生認為,這是“我國最重要的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它的文化面貌獨特,“對於研究我國舊石器的起源和發展,研究華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活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以白壽彝先生為總編的《中國通史》,對黔西觀音洞文化有幾句很有分量的話。其一是說:“在我國南方,屬於更新世中期的遺址,首推貴州黔西觀音洞。”其二是說:觀音洞石器“加工之細緻和方法之多樣,為同期各地石器之冠”。這幾句中肯的評語,充分體現了黔西觀音洞文化在南方和中國的重要地位和科學價值。

評價

觀音洞以其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引人注目,在全國與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專家們經過大量比較,認為黔西觀音洞文化是有別於其他文化系統的另一種類型。不但是“與歐洲大陸的舊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種新文化系統”,而且“與中國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處”。《中國通史》把我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分為三種類型或三個古文化區:第一個文化區是以山西的西侯度和河文化為代表,第二個文化區是以北京周口店為代表,第三個文化區則以貴州黔西觀音洞為代表。這就是說,在中華大地上,文化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類分別在不同地區創造文化,以後才漸漸合“多元”為“一體”,黔西觀音洞文化就是這“多元”中的“一元”。
正是這個原因,人們在談論中國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時,常說“北有周口店,南有觀音洞”。也正是這個原因,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黔西觀音洞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進入“國保檔案”。這是貴州“史前文化”的“第一樂章”,是貴州悠久文化的源頭,在此之後,古人類在貴州這塊土地上的活動更廣,創造更多,已發現的古人類、古文化遺址將近百處,在全國占有重要一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