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珠鎮

觀珠鎮

觀珠鎮位於廣東茂名電白區中部,東經111°06′~111°19′,北緯21°36′~21°45′,北接沙瑯鎮,東與望夫鎮馬踏鎮交界,西連霞洞鎮林頭鎮,南部以大雲腦等分水嶺麻崗鎮樹仔鎮相隔,是林頭鎮大衙鎮合併前原電白縣中面積最大的鎮(現面積僅次於林頭鎮)。地勢東高西低,地處沙瑯江流域支流,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是電白中部的一顆閃亮的明珠。

觀珠鎮交通便捷,省道281、縣道640及各鄉道組成的公路網四通八達,有瀋海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博賀疏港支線經過;深茂鐵路橫穿該鎮,並在和平村境內設電白站。經濟以農業為主,以小耳花豬、沉香等為代表的產業逐步興起;在瀋海高速公路觀珠出口處籌建工業區,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基本介紹

自然地理,歷史,名稱來源,沿革,行政區劃,概況,詳情,交通,人口,經濟,綜述,農業產業,工業產業,沉香產業,城鎮建設,綜述,文化廣場,黨建主題廣場,教育,國小,中學,文化,語言,風俗,風景名勝,五一尖山熱水溫泉,錦蓋山,沉香山,旱平水庫,汪氏宗祠,著名人物,

自然地理

觀珠鎮位於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中部山區,地處電白縣腹地,總面積155.5平方公里,為電白最大的鄉鎮之一。
觀珠圩鎮航拍圖觀珠圩鎮航拍圖
該鎮為低山丘陵地區,地勢為東高西低,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山區農業大鎮,素有“電白糧倉”的美譽。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北運菜、荔枝、龍眼、黃皮以及名貴藥材沉香等。可供開採的礦產資源有錳、鎢等,花崗岩和竹木資源尤為豐富。
電白區地圖電白區地圖

歷史

名稱來源

歷史上,由謝氏建立牛墟,後再成為豬的生產經銷之地,所以稱關豬嶺,後因為古音中“觀珠”與“關豬”諧音,所以改為觀珠。
另據民俗專家郭建輝觀點,觀珠得名於扛豬嶺。之所以叫扛豬嶺,原因是周邊的大衙、林頭、霞洞、沙瑯、馬踏都沒有豬行,村民養的豬都扛來觀珠賣,於是得名扛豬嶺。後來為了好聽,就將扛豬改為觀珠。
無論是關豬嶺還是扛豬嶺,觀珠的得名都與豬產生了關聯。如今,觀珠圩建成了小耳花豬交易市場,觀珠鎮是茂名地區小耳花豬產業重點發展地區。

沿革

觀珠鎮在隋唐時為電白縣南境。
明時招韶州流民耕墾,置得善鄉一、二圖,時為該鄉一圖的觀珠、東埇、西埇,二圖的簕勾、嚴坑等小鄉。明崇禎十四年(1641),從上保寧鄉、得善鄉分立得善鄉三、四圖,時為得善鄉四圖的塘頭、觀珠、新村、嚴坑、大塘等小鄉。
清朝為沙瑯巡檢司所轄的大榕樹堡、黃牛垌堡、觀珠嶺堡、筋勾閘。光緒年間,觀珠嶺堡析置尖山甲堡。
民國時為第七區簕勾鄉的嚴坑、磻坑、磻坑下、元坑,觀山鄉的觀南、觀北、觀西、尖山,石塘鄉的石尤塘、黃山、塘蓮,棠芾鄉的棠芾、新歐、昌業、和堂,南化鄉的河垌、大坡等小鄉;30年(1941),為第二區的筋勾、觀珠(觀山改稱)、石塘、棠芾、南化等鄉。
1949年11月,為五區(觀珠)棠鄉的新棠、大陂、磻坑、嚴坑、沙垌、江夏、旱平、河垌,觀石鄉的溶水坪、樓腳、石塘、觀珠和六區(沙瑯)大榕鄉的大榕等小鄉。
1953年3月,全縣進行區鄉調整,由原6區劃為14個區、1個區級鎮。觀珠為第十二區。
1957年2月3日,撤銷區一級編制,現觀珠鎮範圍內為觀珠、大陂、佛子樓、磻坑、河垌等中鄉;年末,為觀珠、佛子樓、河垌等大鄉。
1958年9月屬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6月,析躍進人民公社,置觀珠人民公社,轄觀珠、大陂、新華、棠芾、河垌、旱平、大水坡、沙垌、合利、江下、樟木垌、佛子樓、嚴坑、木師、太榕、磻坑、北田、五一、紅光、和平、石塘(灣)、晨光、葛山、背嶺等24個大隊,437個生產隊。
1960年6月,析觀珠人民公社置佛子樓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恢復區級建制,電白縣有六個區,其中觀珠屬第五區,轄觀珠、霞洞、下嶺(石頂)、大衙、佛仔樓等5個人民公社。
1963年2月至3月,撤銷區級建制。佛仔樓人民公社併入觀珠人民公社。
1983年12月20日,實行政社分權,恢復區鄉建制,撤觀珠人民公社建觀珠區,轄24個鄉,485個生產隊。
1987年9月撤觀珠區置觀珠鎮,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
1989年10月,村民委員會改稱管理區。1990年,觀珠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24個管理區、365條自然村。
1999年1月,管理區改回稱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委會,觀珠鎮轄區不變,轄1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

概況

截至2016年,該鎮共轄24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觀珠社區)。
列舉下轄行政村如下:
嚴坑村
樟木垌村
大榕村
大水坡村
石灣村
沙垌村
江下村
背嶺村
河垌村
大陂村
葛山村
北田村
木師村
旱坪村
佛子樓村
棠芾村
磻坑村
合利村
其中在觀珠社區上建立觀珠居委會,在24個行政村上分別建立相應的村委會。

詳情

  • 觀珠居委會
    轄西街、南街、東街、上北街、下北街、新街正街等6街(1990年代資料,現已擴大很多)。
  • 觀珠村委會
    轄上屯村、姓鐘村、書房屋村、坎頭卡村、明塘村、鶴園村、牛營坡村、大垌坡村、糖寮村、馬路頭村、大園村、竹園塘村、帶坡村、雅仕陂村、大水山村、林福子村、半垌村、流東嶺村、禾塘仔村、西邊塘村、黃球村等21村。
  • 大陂村委會
    轄大陂村、沙羅根村、南埇村、大塘面村、山瑤村、利六山村、青山村、石碑村、黃甲坡村、塘園村、大圳口村、鳳義營村等12村。
  • 新華村委會
    轄新村、嶺下村、麻崗圳村、角木劈村、業村、壩尾垌村、洋水背、元嶺子村、牛頭湖村、木頸河村、昌仕村、書房園村等12村。
  • 棠芾村委會
    轄嶺背村、雙關村、東埇村、棠芾村、歐村塘村、歐村、埇村、寨腳村、山塘村、雙美尾村、牛角龍村、新屋村、上塘下村、龍泉村、下塘下村、坡尾村、河背村、硬骨埇村等18村。
  • 河垌村委會
    轄上村、荔枝角村、長山仔村、巷村、大村、大長馬村、古龍塘村、石碇坡村、打醮坡村、河垌鋪村、軍屯坡村、烏石塘村、秀垌村、高坡村、陳埇村、洋陸塘村、下村、地村、大塘村、羅竹等20村。
  • 早坪村委會
    轄山仔尾村、大訛角村、大元村、大元坡村、企石坡村、大坡村、東海屋村、榕木坡村、才九坡村、白墳腳村、車坪村、黃金埇村、屋背垌村、瓦窯角村、大訛坡村、前埇,口村、水雞垌村、公山村、曬穀石村、近陂村、曲水村等21村。
  • 大水坡村委會
    轄大水坡村、程大昌村、長水坑村、高澗村、遼高墳村、大坡村等6村。
  • 沙垌村委會
    轄秧地腳村、田背村、榕木根村、糖寮地村、深勿村、坪山村、大芒村、客魚湖村、中坡村、照鏡村、沙羅坡村、黃欖坡村、屋背山村、寨下村、深垌村、鋪坡村、東江村白墳田村、沙垌街村、秧地坡村、連塘村、屋背塘村等22村。
  • 合利村委會
    轄楊梅塘村、石利村、坳子村、深水村、深水角村、牛角坑村、下羅村、好角村、合田村、秧地坡村等10村。
  • 江下村委會
    轄上村、盧屋村、長山尾村、江下鋪村、光嶺村、馬長垌村、車子角村、西邊坑村、中屯村、雞母山村、開口石村、羅傘村等12村。
  • 樟木垌村委會
    轄塘尾村、水浸垌村、河水坪村、澤仁角村、長逕村、塘子村、塘面村、下江屋村、上江屋村、元統子村、新屋村、麻竹頭村等12村。
  • 佛子樓村委會
    轄赤竹山村、佛子樓村、雅樓湖樹、水垌村、馬黃垌村、得田屋村等6村。
  • 嚴坑村委會
    轄大發坡村、大村村、禾塘屋村、山後坡村、低村、沙田村、上坡尾村、上大坪村、石排村、坪山村、垌心坡村、豆坡村、大水坑村、白墳腳村、黃泥坎村、新村、埇表村、中村村、塘底山村、香芽村、下坡尾村、下大坪村、香菜村、大發坡村、塘角村、老屋角村、中間村、方田村、橋垌村等29村。
  • 木師村委會
    轄木師村、棉園村、對門村、塘坳村、儒仔山村、牛子田村、鄒屋村、邵屋村、李屋村、大塘下村、麻子嶺村、禾塘尾村、更歌嶺村、擔水嶺村、邦塘角村、塘子尾村、鴨腳樹村等17村。
  • 大榕村委會
    轄坳子村、石坎村、山尾村、河背崗村、元墩嶺村、白葉垌村、合發村、大角村、木坑垌村、黃竹塘村、大榕村、新屋村、佛子坪村、大塘村、牛路頭村等15村。
  • 磻坑村委會
    轄四方角村、山窯角村、田頭屋村、仙桃園村、富屋村、友園村、芋子角村、瓦窯角村、南子坪村、南田村、田心村、羅屋村、紅水江村、元豐村、社下坡村等15村。
  • 北田村委會
    轄東書堂村、排仔山村、老祠堂村、上北坑村、下北坑村、田仔陂地、蘇大角村、尖山村、球坑村、對門村、大坪村等11村。
  • 五一村委會
    轄黃欖樹村、新名塘村、樓腳堡村、馬頭嶺村、河村子村、塘背村、更古嶺村、梅子塘村、禾塘下村、外背坡村、荔枝山村、秧地下村、塘面村、大塘村、埇角村、坑尾頭村、尖山腳村、兵營嶺村、螞頭嶺村、崗尾村、角子塘村、崗尾園村、碗廠村等23村。
  • 紅光村委會
    轄火燒崗村、九比角村、竹子山村、大良陂村、塘坑村、下背坡村、禾塘屋村、大坪村、茅咀嶺村、茅坪村、赤泥嶺村等11村。
  • 和平村委會
    轄上廣園村、老屋地村、金竹元村、東邊頭村、門口坡上村、上高坡村、九連陂村、高寨嶺村、半嶺崗村、河坑村、白古嶺村等11村。
  • 石灣村委會
    轄企舍坡村、水鴨嶺村、曲嶺村、大元村、平甫村、姓羅村、上坡元村、東元村、西元村、石灣村、秧地坡村、河子晨村、嶺子村、糖寮坡村、壩心村、凼陂頭村、姓丁村、邁歷村等18村。
  • 晨光村委會
    轄赤嶺頭村、江腰村、樓下村、後塘村、下坡村、坡子村、下坡仔村、連塘山村、塘尾村、大塘嶺村、新屋村、大塘面村、大塘村、石古塘村、上塘劈村、下塘劈村、黃龍埇村、嶺背村、水擁坑村、腰基塘村、大頭嶺村等21村。
  • 葛山村委會
    轄葛山村、梘頭村、合車村、龍俄村、且面村、瑞山村、仔田村、車路面村、姓鐘村、黃垌村、坡尾村等11村。
  • 背嶺村委會
    轄上背嶺村、石陂面村、新屋村、犁頭嶺村、面前坡村、窩子村、中段村、蛤姆窩村、下背嶺村、石仔嶺村、社下角村等11村。

交通

觀珠鎮交通較為便捷。
陽茂高速公路觀珠出口陽茂高速公路觀珠出口
公路方面:
瀋海高速公路在該鎮設有出口(涉及路段:陽茂高速公路茂湛高速公路),距離墟鎮不足4公里;省道湛江陽春線(S281)和縣道觀(珠)馬(踏)路(X640)、觀(珠)水(東)路橫貫全境。每天有多次班車發往珠三角各地和廣西、雲南等省份。另外,經過幾年的鄉道建設,二十一世紀初後,全鎮基本上村村通水泥路,村民出入方便。
鐵路方面:
深茂鐵路建設中(截至2016年9月),該鐵路直達珠三角地區,在觀珠境內設電白站(原擬名為觀珠站),2-3小時可達廣州、深圳。

人口

2011年,該鎮總人口10.6萬人。全鎮有謝、劉、廖、汪、陳等大姓。無論姓什麼,生活在觀珠的人們都為觀珠,甚至整個電白乃至其他地區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謝氏宗祠謝氏宗祠
人口結構方面,以下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73862
39777
34085
家庭戶戶數
17394
家庭戶總人口(總)
73386
家庭戶男
39433
家庭戶女
33953
0-14歲(總)
26530
0-14歲男
14975
0-14歲女
11555
15-64歲(總)
42068
15-64歲男
22093
15-64歲女
19975
65歲及以上(總)
5264
65歲及以上男
2709
65歲及以上女
255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57732

經濟

綜述

觀珠物產豐富,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本地人稱之為泥豆)、蔬菜(包含外銷冬運菜,如四季豆、辣椒、茄瓜等)、荔枝、龍眼黃欖以及各貴藥材沉香、巴戟等,素有“電白糧倉”的美譽,是廣東水果、南藥貿易集散地。養殖業蓬勃發展,歷來是粵桂12縣市小耳花豬(本地豬)貿易集散地,年銷售有藥材市場、小耳花豬市場、水果批發市場等10個,淡水魚(主要是塘魚、水庫魚)也有發展。旅遊資源豐富,有旱平水庫、磻坑錦蓋山等80多個景點,另有觀珠溫泉(位於五一根竹園附近),水溫89.8℃,泉水清澈,含有多種礦物質,是療養健身的好去處,到2013年,也在籌劃發展中。
到2011年,全鎮生產總產值9.6億元,比上年增長6.2%,農民人均純收入3291元。

農業產業

該鎮的農業產業頗為特色。觀珠鎮一直致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
一、發展特色北運菜,提高農民收入。北運蔬菜種植是該鎮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經濟作物。截至2009年底,全鎮種植外運菜的農戶有1.4萬戶,全鎮種植外運菜的品種有:西葫蘆、茄瓜、尖椒、四季豆、芥菜、蕃茄等十多個品種,年面積2.6萬畝,年產值0.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1%。深圳嘉農現代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09年落戶於該鎮,發展了3000多畝蔬菜基地,種植西葫蘆、以色列蕃茄、進口五彩番薯、本地芥菜等,產值達0.16億元,該公司產值占我鎮農業總產值的4.2%,產品直銷深圳、出口香港。
二、南藥種植,促進了該鎮藥材業的持續發展。以磻坑沉香山為基地,在山區村委會種植白木香2萬多畝;在平原村委會種植益智、胡椒、八角、文且、藿香等十多個品種。
三、小耳花豬的養殖,推動了畜牧業健康發展。該鎮的小耳花豬聞名全國。該鎮歷來是粵、桂等市縣小耳花豬貿易集散地,全年銷售小耳花豬30多萬頭,產值7000多萬。

工業產業

該鎮在穩定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堅持“以工業強鎮”的發展道路。由於該鎮具有便利的交通優勢,在廣湛高速公路觀珠入口處,政府規劃了一個工業園區。截至2009年底,已吸引了茂名市大森林木業有限公司(首期投資3500萬元),農產品蔬菜加工廠(投資500萬元)和茂名市美味佳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前來投資辦廠(但暫未建廠),其中茂名市大森林木業有限公司年創稅收800多萬元。

沉香產業

以沉香為例介紹觀珠經濟: 
沉香沉香
自古電白觀珠鎮就有人自產自銷沉香。沉香藥材遍布這裡的山地丘陵,一年四季鬱鬱蔥蔥。到2001年,觀珠經營沉香的專業戶不下1000個,每天都有大量沉香從外地運來銷售,使觀珠成為聞名全國的沉香集散地,還吸引大批國內外客商前來採購。
據相關報導,觀珠一位汪姓老闆於二十世紀末開始就承包開發3000畝荒地,截至2001年,已種下30萬棵沉香木。
到2014年,觀珠鎮內沉香種植十分流行。不少家庭家前屋後均種植了一定數量的沉香樹;以家庭為單位的沉香鏈等衍生行業正在悄然興起。

城鎮建設

綜述

觀珠鎮具有優越的生活、投資、發展環境。改革開放以來,觀珠城鎮面積由1995年不足1平方公里,到2011年已擴展到2.5平方公里,還先後開發了三個小區。觀珠的鎮街道寬敞,暢通無阻,商住樓房錯落有致,鎮居住人口達2萬多人。該鎮於2005年投入48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占地30畝,建設面積達32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該多功能文化大廣場,集學習、娛樂、休閒、健身於一體。

文化廣場

電白區觀珠文化廣場,是當地民眾休閒健身的好去處。這個氣派的文化廣場是觀珠鎮投資480萬元興建並於2005年春節前竣工啟用的。
觀珠名片·文化廣場觀珠名片·文化廣場
這個粵西地區鎮級文化廣場占地60多畝,功能齊全,設有文化站、圖書館、曲藝社、電子閱覽室(曾用作網咖,已撤)、老人活動室、棋牌室、桌球室等。廣場設計新穎,視野開闊,整體呈燈籠狀,入口正中央為標誌性建築物,中間部分為下沉區,有噴泉、燈光球場。圓形的舞台大約有2000平方米,階梯式的座位可容納2萬觀眾觀看演出。東面是文化功能室,功能室兩邊則是極具歐洲風格的羅馬柱廊。如茵的草地上種植著各種錯落有致的植物,還安裝了高桿燈、椰樹燈、禮花燈等燈飾。每當夜幕降臨,霓虹閃爍,五光十色,煞是迷人。
因為缺乏必要的維護,文化廣場已經部分受損,顯得有些殘舊。“觀珠文化廣場”題字上的標誌,於2008年被強颱風“黑格比”摧毀。2017年在上面新建LED廣告牌,2018年正式投入。
廣場一角廣場一角

黨建主題廣場

位於觀珠鎮政府大樓外,與觀珠文化廣場只有281省道相隔,原名健身廣場,先期由觀珠昆明商會資助建成;後來鎮政府增加設施,建成黨建主題廣場。該廣場配有露天健身器材,吸引了觀珠圩內民眾前來健身、休閒、娛樂。黨建主題廣場與文化廣場融為一體,成了觀珠城鎮發展的標誌之一。
黨建主題廣場黨建主題廣場

教育

國小

觀珠鎮各村均有國小,解決村中小孩上學的問題。其中在鎮中心的是觀珠鎮中心國小平標學校
  • 觀珠鎮中心國小
1913年成立,當時叫電白縣第七區第一國小(第七區即後來的觀珠),解放後一度稱電白縣第五國小(即電白五小),後改現名。
觀珠鎮中心國小(新校區)觀珠鎮中心國小(新校區)
該校舊址位於西街的原址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建築總面積8500平方米,原擁有教學樓3幢(部分已拆除),教室39間(未拆前數據),電腦室、語音室、圖書閱覽室等功能室齊全。由於汪氏宗祠建設的需要,該校已整體遷入搬遷到原觀珠技校。在觀珠技校原址的基礎上,新建了若干新教學樓,滿足該校國小全年級的教學需求。僅在舊校區保留幼稚園。
該校嚴謹治校,健全規章制度40多項,建立教代會、家長會,實行民主管理,對教師工作實施目標量化考評,從而大大提升了該校的科學管理水平。該校注重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理念,以“愉快教學”、“創新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推動和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歌詠、作文比賽等各項文體活動,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
該校先後被評為縣“文明單位”,縣“衛生先進單位”,連續十年被評為縣“先進學校”和“安全事故為零”學校。在鎮內每次主科競賽中,該校各級各科均名居榜首。
  • 平標學校
該校是一座民辦國小,成立於世紀之交,地處新政府對面。辦學之初管理嚴格,教學秩序比較好,取得不少好成績,因此吸引不少周邊學生前來就讀。後來設施較以前更為完善。但是,二十一世紀初開始公辦學校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在收費上,平標學校陷入比較被動的境地。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經濟等原因,把子女轉到附近的觀珠鎮中心國小就讀。在競爭上,平標當年的優勢已經大減了。但是,平標繼續突出民辦學校嚴抓嚴管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還具有不錯的影響力。
平標學校平標學校

中學

觀珠鎮21世紀初有中學三間,分別為電白區第六中學、觀東中學和觀西中學;2006年,觀東觀西兩校合併,稱觀珠中學。不久,觀西原校址廢棄,僅留作教師宿舍。
  • 電白區第六中學
簡稱電白六中或者電六中,建校初期原名觀珠中學,位於西街,是一所茂名市一級學校。曾經是完全中學(招收國中和高中),因政策調整,從2002年秋開始,停止高中招生,2005年起成為初級中學。21世紀以來,教學硬體設施不斷完善。2002年冬開始動工的科學樓,在2005年建成並投入使用。2005年11月,成功通過茂名市教育局的評估,成為茂名市一級學校。2014年底,電白六中通過茂名市標準化學校驗收。
電白六中電白六中
  • 觀珠中學
觀珠中學,是2006年由原觀東中學和觀珠中學合併(以觀東中學為主體)的一所初級中學,位於電白區觀珠鎮觀珠村委會牛營坡村旁。該校成立的歷史並不久,但是在師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最佳化育人環境,狠抓教學管理,確保完成“普九”任務,取得較好的成績,受到上級教育部門和廣大民眾的好評。
觀珠中學觀珠中學

文化

語言

一、涯話
全鎮通行涯話,即粵西客家語,或歸屬為漢藏語系-漢語-客家語-粵西片,分布於圩鎮中心以及24條行政村莊。觀珠的涯話,整體上與電白其他各鎮的涯話相同,但又有自己的特色。
二、黎話(或海話)
作為同一方言體系(閩語系)的黎話海話,外人實在難以區分,黎話(或海話)分布在石灣(位於觀珠西部)、河垌(位於觀珠中東部),以兩行政村的楊、梁姓等為代表(兩行政村謝姓等使用涯話,但與其交流要使用黎話(或海話))。他們只有到了鎮上涯話強勢明顯時才使用涯話。
三、白話
應該和高州白話類似,分布在明塘村(姓朱)等地,木師也有分布。本地白話在涯話的夾擊下已經不多少,在觀珠講白的大多來自觀珠以外的地區,並以廣州白話為準,部分伴有粵西口音。

風俗

與粵西其他地方差不多,也有做年例等風俗。
過年
一般大年廿四請灶君並掃屋,準備迎接新年。從廿五開始,正式進入“年界”,每天要燒香敬神,直到年初五出年界。年廿八左右,傳統家庭會做年糕(如壽桃籺、松糕等)。年三十(小月廿九),上午還神,辭舊;隨後貼新春聯,迎新;下午,奉神。大家沐浴換新裝,吃年夜飯。
初一當日不殺生,奉神所用三牲在前一天備好,部分地方甚至初一不奉神,到初二才進行,俗稱“做初二”。初一初二不掃地,初三早上集中清理,並借清掃為一年祈求風調雨順。另外,年三十、初一、初二共三夜要在廳堂點火通宵,後改點電燈,希望過個平安年。
初五“出年界”,除年例之外,逐漸恢復日常生活。
年例
參考詞條:年例。觀珠年例與電白沿海年例略有區別:部分村年例定在年節(如重陽節、冬至),且活動較簡單,一般不請戲班做戲;部分人家因生活改善,原本不做年例的,也漸漸做起“年例”,實為借年例之名聯絡朋友、親戚感情。
打春
一年的立春,又稱交春,要打春,具體做法是用春花木(後來則多用蔥)與雞蛋一起做湯喝。春與雞春(即雞蛋)的“春”諧音,寓意一年有個好開頭。
過五月節
五月節,即端午節。每逢五月初一,老人們會用艾葉、桃葉、風茅葉等一塊煮水,給小孩洗身,一邊洗還一邊哼唱歌謠(大意音為:洗瘡洗pug6,推到梅碌……肯高肯大),寓意於去邪保平安。到初五時,再洗一次。另外,還有五月節放紙鷂的風俗,這成了小孩子過五月節一大樂事。
做“田了”
田,即耕種,了(liǎo),即完成、結束;田了,即耕種結束,可以休息了。每年夏季的農忙,是農家最辛苦的時途,因為要在烈日炎炎下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除了收割之外,還要播種、插田等等。而立秋之前要完成的插田,則是田了之前的最後衝刺。老古話教訓農家人,立秋後太陽斜照,此後再插田,禾苗就長不正。當最後一塊田插完後,全家如釋重負,會在當天或次日隆重地吃上一頓並美其名曰“做田了”。
過七月十四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又州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根據古書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由於種種原因,觀珠及周邊地區一般提前一日,即七月十四過鬼節,絕少數地區則推遲一日(七月十六)。七月十四當日,要殺雞擺三牲敬神,以敬畏鬼神。七月十四期間,通常有吃粉皮的習俗,另有老古話:七月十四鴨嫲圓,汝圓涯也圓。在吃著鴨嫲圓(應該是湯圓的一種,無餡),享受團圓的幸福。另外,大人會對小孩子說:七月十四鬼子曬衣,無好撿菇稔(崗稔);莫去搞水;等,大意是告誡孩子在鬼節中不要貪玩。
過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即中秋節。八月十五晚,全家聚一塊,備好柚子和香蕉等水果還有檀香,準備“敬”月光。一般在“敬”月光時,大人會向小孩講關於月光的傳說。如果當晚見不到月光,全家都會顯得很失望。

風景名勝

五一尖山熱水溫泉

觀珠五一尖山熱水溫泉,又稱尖山熱水湖(因溫泉在泉眼上形成一個小湖泊而得名),位於五一根竹園村小河床,電白黃羅乾渠(即新河)旁邊,距觀珠圩約3公里,離瀋海高速公路觀珠出口約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其地理位置優越。水質符合醫療熱礦水標準,可用於醫療保健、旅遊、水產養殖、農業等,前景十分廣闊。該溫泉常年有水,溫度有89.8°C,接近開水,很多時候小朋友們會拿花生、雞蛋、蕃薯到這裡煮熟來吃,是電白境內最熱的溫泉之一。
熱水溫泉熱水溫泉

錦蓋山

錦蓋山又稱鍋蓋頂,位於觀珠鎮東南8公里處,是海拔460米大雲腦嶺(當地稱之為“大人佬”嶺)的一座山峰。不可多得的旅遊處女地方圓達三十里,地處電白腹地,即將開通的廣湛高速公路觀珠路口就在西向山腳600米處,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洗太夫人當年行軍用師的古戰場之一,60年代曾出土俚人銅鼓。錦蓋山山勢磅礴,山石秀麗,形狀各異,又有多處洞穴、寺廟,其景點有無底洞、出煙洞庭湖、出水洞、塔石廳、金龜窺浴石、醉仙望月石、飛鷹擒蛇石、皇帝印石、石船、姐妹石、武力石、趙子龍戰跡,還有地下河、磻仙湖、萬年老松等,是茂名乃至粵西地區不可多得的尚未完全開發的很有價值和潛質的旅遊處女地。
錦蓋山錦蓋山

沉香山

沉香山,原名叫磻坑山。這座山怪石嶙峋。汪姓老闆為發展沉香,在山上種上白木香,從此以“沉香山”之名聞名於世。隨著“沉香山”的開發,修築盤山公路,挖掘人工湖,鋪設地下管道。如今,磻坑山樣貌有了很大的改變。早期種下的白木香已長得比人高,亭亭玉立,成行成林。每逢初夏開花時節,四周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沉香山沉香山

旱平水庫

美麗的旱平水庫美麗的旱平水庫
旱平水庫,位於大水坡村附近。集雨面積28平方公里,水庫建設經歷初建、擴建和除險加固階段。在1956年5月由鑒江流域資源開發組進行查勘,1957年9月由省水利廳、湛江地區水利局和電白水利局共同規劃設計,1958年1月動工,同年12月建成,庫容991萬立方米,1972年9月由電白縣水利局設計擴建,1974年6月完工,庫容達2930萬立方米,運行後發現溢洪道條形山等存在安全及效益問題。1992年3月由電白縣水利局設計進行除險加固,1994年7月竣工。
經加固後,水庫主壩高27.1米,長160米,副壩高6.5米,長162米。溢洪道寬12米,框架式進水口,壩後電站裝機容量500千瓦。
旱平水庫與河角水庫並聯運行,組成河角水系灌區,灌溉電白區東部觀珠、馬踏、嶺門、電城、樹仔、爵山和國營新華農場等六鎮一場近10萬畝農田,沿海5.5萬人(截至1996年)的生活用水任務,是該地工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

汪氏宗祠

觀珠汪氏宗祠,位於廣東省茂名電白觀珠鎮觀珠社區居委會的觀珠鎮中心幼稚園(中心國小已整體遷出)內,始建於公元1828年(清道光八年)。廢科舉興學校後,1913年起,該祠堂一度闢為國小,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為止。1998年,汪氏族人對該祠維修時翻新了瓦面。2009年9月,電白縣文化主管部門公布其為電白縣文物保護單位。
觀珠汪氏宗祠觀珠汪氏宗祠
為了挖掘和保護汪氏宗祠其獨特的歷史、藝術價值,2011年6月,汪氏宗祠被評為茂名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人傑地靈的觀珠,走出過許多響噹噹的人物,如著名土壤學家謝申(已故),原深圳市龍崗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深圳電白鄉親聯誼會會長廖壽倫,著名書法家、原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汪銘珊,中共電白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梁小江,哈佛商學院廣東第一人汪澤其,“沉香山“創建者、廣東君元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電白縣南藥藥業公司總經理汪科元,等等。他們在經濟、政治、文化或科學教育等領域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重修後的汪氏宗祠重修後的汪氏宗祠
  • 謝申
謝申,廣東電白縣觀珠人,男,教授,我國土壤科學奠基人之一。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廣東省人大代表,第四屆廣東省政協常委。1927年中山大學農業化學系首屆畢業生,1937年獲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土壤學碩士學位。1937年後,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華南農學院農業化學系教授、系主任,中山大學土壤研究所所長等職。長期從事土壤學研究和教育工作,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就參加了中山大學土壤調查工作,先後主持完成廣東省東莞、高要、大蒲、蕉嶺、增城、寶安等縣的土壤調查,撰寫並發表了相應的土壤調查報告。50年代初親率學生參加國家戰略任務——橡膠宜林地土壤勘測,足跡遍及整個粵西及海南島,為我國發展橡膠事業作出貢獻。還積極指導廣東省土壤普查工作,研究熱帶亞熱帶土壤,為紅壤利用改良工作貢獻了畢生精力。發表論著40餘篇,涉及土壤肥力、作物生長障礙因素的土壤環境、農業生產布局等許多方面。曾任中國土壤學會第一至第四屆理事,廣東省土壤學會理事長。
謝申謝申
  • 廖壽倫
廖壽倫,男,1936年出生,電白觀珠人。他的童年和國小時期均在戰爭和飢餓歲月中度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韓戰爆發,正準備上高中的他,毅然放棄繼續讀書的機會,投筆從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3年,其所在部隊編入鐵道兵部隊轉戰南北,參與祖國建設。期間,廖壽倫當過團部文化教官、師部宣傳幹事、理論教員、副主任和主任等職務,先後榮立兩次三等功,並評 “學習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1958年,廖壽倫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觀珠人之廖壽倫觀珠人之廖壽倫
1983年廖壽倫轉業,被分配到深圳市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歷任分行辦公室主任、紀檢組長、黨委書記等職,多次被評為“先進金融工作者”,1989年調入深圳市口岸辦擔任副主任一職。1992年8月,當選為龍崗區第一屆人大主任,至2000年7月退休。隨後組建龍崗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並擔任主任。
深圳市電白商會組建後,廖壽倫當任會長。
  • 汪科元
汪科元,電白觀珠人,商人。1997年,時任茂名市政協委員、廣東君元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電白縣南藥藥業公司總經理的汪科元,大力發動電白縣沙瑯鎮和他的家鄉電白縣觀珠鎮的父老鄉親加盟沉香種植,率先在觀珠鎮磻坑村境內的一個荒山上創辦了“沉香山”,幾年後“沉香山”已種上面積6000多畝超過100萬株沉香,成為二十一世紀國中國面積最大的白木香(沉香)規範化種植研究示範基地。2005年該基地已被列為國家星火計畫項目。
汪科元(左前)汪科元(左前)
  • 王樹佳
王樹佳,觀珠人。統計學博士後,副教授,民建會員,深圳市南山區人大副主任。8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88年碩士畢業於東南大學數學力學系,95年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統計系,96-97年香港中文大學統計系博士後。1988年到深圳大學任教,1997年留學回來後被評為副教授。主講課程有統計學、貝葉斯統計、商務決策模型等。在《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數學年刊》等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十多篇,合作編寫教材2部,主編完成教材《商務決策模型》。主要研究興趣是數量經濟、結構方程模型、貝葉斯統計等。
王樹佳王樹佳
  • 汪澤其
汪澤其,1975年出生,電白觀珠人,幹部二代,在縣城水東鎮長大。1994年,汪澤其以政治、化學單科茂名市第一,全縣總分第二(734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全國重點大學浙江大學,就讀工業外貿專業。在四年大學生涯中,汪澤其學習刻苦,成績突出,曾二次獲得學校獎學金。
汪澤其汪澤其
1998年6月,汪澤其大學畢業,取得工業外貿學士學位。1998年7月,汪澤其到深圳市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任過市場科科長、部門經理。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公司派其到孟加拉國任代表處總代表。2003年秋,汪澤其被派往馬來西亞,組建馬來西亞有限公司,出任董事總經理。2003年,汪澤其通過管理類(GMAD)研究生入學統考。2005年3月,他考上哈佛大學商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