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隴燈籠

西隴燈籠

廣東省普寧市西隴村傳統手工業。相傳編制的技術是明朝初年何野云為西隴建寨門時所傳授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隴燈籠
  • 來源地:廣東省普寧市西隴村傳統手工業
  • 歷史悠久:早在西漢就有了
  • 種類:枋燈、石珠燈、凹肚燈、荷苞燈等
西隴燈籠,日出千丁的傳說,

西隴燈籠

廣東省普寧市西隴村傳統手工業。西隴燈籠的來源悠久,據《辭源》注述:相傳西漢時民間藝人就用各地所產的竹、木、葛草、麥秸獸角、金屬等材料製作彩燈,到了唐代,已形成元宵觀燈的風俗,並形成購銷元宵燈的燈市。唐玄宗年間,曾頒布農曆正月十五日前後三夜為元宵燈節。西隴用竹編制的燈籠,除了少數屬於平時祠堂或富家所用之外,主要是屬於慶元宵的彩燈類,相傳編制的技術是明朝初年何野雲(道教名師,俗稱虱母仙)為西隴建寨門時所傳授的。
西隴燈籠多種多樣,多姿多彩:
(一)枋燈。長圓筒形而頭尾齊平,高度從八寸到一尺八寸。  (二)荷苞燈。橢圓形,像含苞待放的蓮花一樣,高度從八寸到一尺八寸。
西隴燈籠西隴燈籠
(三)石珠燈。有純圓如球的,也有扁圓的,高度從一尺到一尺二寸。
(四)凹肚燈。首尾寬大腰間較為縮小,高度一尺二寸到一尺四寸,是專供官署懸掛於衙門或司官夜巡時用的。
(五)葫蘆燈、花瓶燈。這是專供工藝品展覽時用的。
(六)魚鰾燈、蓮子燈。這些小巧玲瓏的彩燈,是傳供兒童中秋賞月時系風箏尾以比賽其高低的,當風箏凌風飛起時,它即宛如增添了銀河的星星,增添了玉宇的光輝。
綜上所述,西隴燈籠具有三個特點:第一,因為它是以竹為原料的,在潮汕方言中“竹”和“德”是同音字,所以老輩人常說:道德高尚的人,才能享受到彩燈上所寫的“財丁興旺”的祝語。第二,因為它都是圓形的,象徵團聚和圓滿。第三,因為燈籠的光是金黃而又通明柔和的,它反映了人們追求幸福光明和祥和的願望。
由於西隴燈籠具有工藝精緻的特點,又有日產萬燈之譽,所以深受潮汕地區、興梅地區、惠陽地區人們的喜愛,也受到南洋群島各國的歡迎。

日出千丁的傳說

在西隴還有個日出千丁的傳說,元末明初,虱母仙雲遊至赤寮時,為鄉赤寮賢達士聘請為地師,建造北門,據虱母仙考察地形,必有玄機,問及主人,是否要日出千丁或年出千丁。主人答要日出千丁。虱母仙應主人心意。按艮坤乾巽之卦法造北門。並於橫粱上刻下“乾美門”三字。永保赤寮為埠頭集市,與日俱增。時移世易已六佰餘年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