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鎮(遼寧省盤錦市西安鎮)

西安鎮(遼寧省盤錦市西安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西安鎮隸屬於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位於盤錦市東南部,遼河平原下游,大遼河西岸,取大遼河西岸保太平安康之意,取名“西安”。是一個以水稻、漁業養殖以及河蟹養殖為主,物阜民豐、人傑地靈的“魚米之鄉”。

1954年稱西安鄉,1995年撤鄉成立西安鎮,是盤錦市和大窪區東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也是大窪區東南部重要的文化重鎮。2019年1月9日,憑藉高蹺秧歌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安鎮
  • 外文名稱:Xi'an Town
  • 別名:盤錦“魚米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
  • 下轄地區:高坎村、上口子村、王家塘村等12個村
  • 政府駐地:高坎村
  • 電話區號:0427
  • 郵政區碼:124206
  • 地理位置:盤錦市東南部
  • 面積:85.59平方公里
  • 人口:25829人(2017年)
  • 氣候條件: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遼河生態養殖場、上口子村金色農家拍攝基地等
  • 火車站:盤錦站
  • 車牌代碼:遼L
  • GDP:10億元(2014年)
名稱由來,建制沿革,上古時代,秦,漢,三國時期,兩晉時期,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十國時期,遼,金,元,明,清,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人口民族,氣候,降水,氣溫,風,颱風,行政區劃,經濟概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文化,衛生,未來發展趨勢,規劃指導思想與目標,總體布局原則,居住用地布局規劃,綠地系統布局規劃,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布局,遠期規劃,所獲榮譽,

名稱由來

西安農場(鎮)位於遼寧省盤錦大窪區東南,大遼河西岸,駐地高坎屯,距區城17公里。在1937年12月1日以前屬海城縣第五鄉第六區轄界。
西安鎮
海城縣第六區的範圍很大,包括現在的大窪縣西安鎮、東風鎮的全境,新開鎮唐家鎮平安鎮的各一部分,還有盤山縣古城子鎮的大部分,總計93個自然屯,統稱海五鄉六區。位於大遼河西岸,離海城縣城45至60多公里,是海城、盤山、營口三縣的交界地區。人煙稀少,荒地較多,瀕河又多為葦塘,交通閉塞。民國年間,土匪經常在這個地區活動。每當青紗帳起時,更為猖獗。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原為土匪的蔡寶山樹起抗日大旗,號召一些土匪和奮起抗日的人們參加他的隊伍,共同打日本鬼子。隊伍很快就擴大到千餘人,以駕掌寺(今屬東風鎮駕掌寺村)為根據地。
1931年的冬天,襲擊田莊台鎮牛莊城的日本軍,破壞溝營鐵路,攔劫火車,使日寇惶惶不可終日,迫使日寇只得盤據海城、盤山縣城裡,不敢出城下鄉,無力統治這一地區。於是這個地區被海城日寇稱為“匪區”。1932年成立偽滿洲國,到1933年夏,海城縣才開始在駕掌寺設立警察分局(後來改稱警察署),派來分局長以下二三十人,並成立村公所,事變前的6個村仍舊。警察分局和村公所的人員都是中國人,與抗日的隊伍互有聯繫,互通信息。抗日的隊伍,仍不時襲擊日本人。到1935年,隨著日寇統治加強,強化地方治安,派出大批偽軍為對抗日隊伍瘋狂圍剿,殘酷殺害,大批抗日隊伍西進熱河,到1935年才稍微安靜。
1936年初,海城縣將第六區的村公所進行合併。撤銷上口子村,南半部併入高坎灣村,北半部與高坎村合併,改稱窪邊子村。西北古城子村不變,駕掌寺與大八家子村合併成新的村屯,海城縣署向各界征名,不知哪位有識之士給命了個“西安村”的名稱。它的含意是“海城縣遼河西部強化治理,盜匪絕跡,達到字靖了,政府可以正常行使權力了”。經過海城縣當局研究決定,“西安村”這個名稱當選。於是“西安村”載入海城縣(今海城市)地方建制。這在海城縣(今海城市)檔案館是有卷可查的。

建制沿革

西安鎮自1914年海城縣自治停辦鄉村遂無統系,勢若散沙,迨十一年(1923年)施行區村制,化散為整,本境屬海城縣第六區,1935年合併村公所時任海城縣縣長陳蔭翹把海城六區劃為3個村,即高坎村、高坎灣村。另一個命名為西安村(地址在今東風鎮前西安屯),取大遼河西岸永遠安定之意。1958年撤區並鄉,把高坎、高坎灣、西安、上口子並為一個鄉,命名為西安鄉,鄉政府駐地遷址高坎村,此後政區雖經多次變革,名稱終未改變,沿用至今。

上古時代

傳說上古時代,神州大地分九州,該境屬幽州

秦屬遼東郡

東漢遼東屬國,別領昌黎賓徒徒河無慮險瀆房縣六城,房縣就在該境。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屬魏之平州

兩晉時期

南北朝時期

唐朝屬營州,後建渤海國,屬顯德府。

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後期及宋地屬契丹

時北部屬顯州奉先軍,南部歸海州南海軍。

屬北京路廣寧府。

分屬廣寧路和遼陽路

南部屬海州衛,北部屬廣寧衛

順治十年(1653年)屬海城正西第一鄉管轄,光緒末葉(1908年)屬海城正西第三鄉管轄,宣統二年(1910年)屬海城正西第五鄉管轄

民國時期

1915年至1923年屬海城正西第六區管轄,1923年至1937年12月1日屬海城縣第五鄉第六區管轄。
西安鎮(遼寧省盤錦市西安鎮)
1937年9月18日抗戰爆發,19日夜淪陷,屬偽滿洲國奉天省海城縣第五鄉第六區管轄。
1937年12月,偽滿洲國政府進行省區域調整,以大遼河為界劃分奉天省與錦州省,海城縣第六區駕掌寺警察署轄界劃歸錦州省盤山縣。仍沿用“西安村”這個村名。
1939年,盤山縣撤銷駕掌寺警察署,進行村公所合併,西安村又吸收了窪邊子村、高坎灣村,成為盤山縣東南部的一個最大的行政村。
1941年,西安村公所遷到駕掌寺,在原駕掌寺新民國小校的遺址上辦公。

新中國時期

1948年解放後,盤山縣人民政府在西安村的範圍內建立盤山縣西安區政府。區政府設在距離駕掌寺一公里的欒家堡子(今東風鎮欒家村)。
1951年2月,西安區改稱第八區。
1954年,又恢復西安區,區轄範圍向南擴展到新屯(今平安鎮新屯村)、白家(今田莊台鎮白家村)、高家屯(今田莊台鎮高家村),行政區劃易名,改區為鄉時,駕掌寺一帶稱西安鄉。
1958年11月,西安鄉劃入盤錦農墾局,在人民公社化中稱為“西安人民公社”,盤錦農墾局改稱紅旗人民公社時,西安人民公社改稱西安管理區,建立西安鄉屬盤山縣大窪地區辦事處,轄10個管理區,84個自然村。同年3月改西安鄉為西安公社,屬盤錦人民公社,轄未變。
1959年4月,恢復盤錦農墾局,組建西安農場,場部設在高坎(即今西安鎮高坎村),轄今西安鎮、東風鎮、平安鄉。
1962年初,盤錦農墾局把西安農場劃分為三個國營農場;南部恢復平安農場,場部駐平安屯;北部新設東風農場,場部駐駕掌寺;中部仍稱西安農場,場部駐高坎屯。從此人們就約定俗成地稱高坎為“西安”了。
1975年11月9日,國務院批准設西安鄉,屬遼寧省營口市
1982年屬營口市大窪縣,轄14個管理區,26個自然村。
1984年,成立盤錦市,大窪縣又歸盤錦市轄。同年恢復西安鄉。
1995年,改鄉設鎮。總人口為25251人。下轄高坎、王家塘、上口子、窪邊子、小窪、韓家、七家子、八家子、西安堡、桃園、劉家、桑樹林子、高坎灣、小亮溝、三家子。15個村。
2002年,合併為12個村(分場),下轄高坎、王家塘、上口子、窪邊子、小窪、韓家、八家子、桃園、劉家、桑樹林子、高坎灣、小亮溝至今未變。
2016年,國務院(國函〔2016〕53號)同意撤銷大窪縣,設立大窪區,西安鎮屬大窪區,轄未變。
“西安”這個名字,使用了將近一個世紀,歷經了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它的原義,早已不復存在,只能作為一段歷史的記錄。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西安鎮位於盤錦市大窪區東南部,大遼河西岸,是大窪區所轄的一個鄉鎮。其東部與鞍山市以大遼河作為天然分界線、南部與營口市以大遼河作為天然分界線,西部與大窪區唐家鎮、平安鎮交界、北部與大窪區東風鎮交界。
西安鎮行政區劃圖西安鎮行政區劃圖

地形地貌

西安鎮位於遼河平原下游,地形很單一,以平原為主,多灘涂濕地。地勢低洼平坦,平均海拔2.7米,由東北向西南以二萬分之一的坡度,傾斜於渤海遼東灣。全鎮境內系沉積性退海平原,無山多水。
西安鎮地處華北陸台,燕遼沉降帶東南端、遼河斷陷南部。在漫長地質演變過程中,西安鎮經歷多次地殼升降,海陸交替變化。在距今6億~9億年的元古代薊縣運動使西安鎮下降為淺海,沉積淺海相灰岩、泥灰岩頁岩等地層。早古生代中期至晚古生代中期(距今3.2億~5.0億年間),西安鎮全部上升為陸地,在1億多年的漫長時期,地層處於風化剝蝕環境中,晚古生代末期(距今2.3億~3.2億年間),西安鎮受華力西期構造運動影響,地面下降,是一片淺海或濱海水域。沉積物多為灰色、灰綠色、綠色頁岩和砂岩及夾薄煤層等。在距今0.8億~2.3億年的中生代由於受印支運動及燕山運動的影響,中生代初期(1.75億~2.30億年)上升為陸地,處於風化剝蝕環境。
中生代中期以後,西安鎮發生多次升降運動,並伴有火山噴發活動,沉積環境為內陸湖泊及湖沼相的陸相礫岩、砂礫岩砂岩、頁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岩等。在新生代距今0.8億年以後,西安鎮一直處於整體下降階段,沉積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層,由於地殼下降,變為內陸、湖泊、沼澤,生態環境有利於生物繁衍。沉積了厚層的砂礫岩及生物碎屑岩。因此,地層中含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進入新生代第四紀以後,由於受新構造運動影響,下遼河平原的海陸輪廓的變化異常頻繁,中更新世以前,遼東灣的海岸岸邊距現今的陸地還很遠。
中更新世以後,下遼河平原發生三次海浸,其中第三次海浸的盤山海浸,高潮時期較現在的遼東灣的範圍大得多,最遠達到今雙台子區以北。12世紀時,海岸線位置在右衛、閭陽、沙嶺牛莊一線,盤山、營口還尚未成陸。17世紀時大遼河口距牛莊不遠,而牛莊現在已遠離海岸50多公里,後期由於平原不斷下降、東西兩側低山丘陵相對不斷上升剝蝕,陸相碎屑物質不斷向海岸河口堆積,海岸線不斷南移,沿海灘涂相繼成陸。

人口民族

常住人口25829人(2017年)。
西安鎮總人口約3.2萬人,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8.8%,滿族占總人口的0.09%,回族占總人口的0.01%,其他民族占總人口的0.01%。詳情見下表(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就普查西安鎮社會人口情況)
西安鎮人口及性別詳圖西安鎮人口及性別詳圖
西安鎮人口性別占比圖西安鎮人口性別占比圖
西安鎮人口分布占比圖西安鎮人口分布占比圖
總人口
32346
17982
14364
家庭戶戶數
9841
家庭戶總人口(總)
31258
家庭戶男
15887
家庭戶女
15371
0-14歲(總)
8823
0-14歲男
4529
0-14歲女
4294
15-64歲(總)
21561
15-64歲男
9144
15-64歲女
8507
65歲及以上(總)
1872
65歲及以上男
1004
65歲及以上女
86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9101

氣候

西安鎮位於中國東北的南部中高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半濕潤地區,形成溫帶季風氣候,但南鄰渤海中的遼東灣,受海洋影響下,形成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其特徵: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達175天,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雨熱同期。
春季,多西南風,氣溫回升快;
夏季,氣溫高,但無酷熱;
秋季,多晴朗天氣,氣溫明顯下降,雨量驟減,北風漸多;
冬季,嚴寒季節,多西北風。

降水

西安鎮年平均降水量為800毫米,極端年最高降水量出現在1973年,全年達到1400mm,極端年最低降水量出現在2015年,全年僅達到459mm;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份,7月份最高平均可達到200mm左右,極端天氣在1973年7月曾出現降水達383mm極值,最大降水量出現在1973年7月23日,曾達到216mm的極值;1月份最低平均可達到50mm左右,極端天氣在1998年12月一整月曾出現滴雨(雪)未下的極值。詳見下表。
西安鎮年降水量表西安鎮年降水量表

氣溫

西安鎮年平均氣溫為9℃,一年當中7月最炎熱,1月最寒冷;七月平均氣溫24.6℃,一月平均氣溫-11.3℃,歷史最高氣溫36.3℃,出現在2015年7月4日,歷史最低氣溫-33.3℃,出現在1969年1月16日。詳見下表。
西安鎮年氣溫變化表西安鎮年氣溫變化表

西安鎮瀕臨渤海,春季回暖,副熱帶高氣壓帶迅速北抬,氣壓線密集,盛行西南大風,平均4~6級;夏季炎熱,副熱帶高氣壓帶達到最北端,盛行西南風和東南風但風力較小几乎無風,秋季冬季副熱帶高氣壓帶迅速南下撤回,北方大部受蒙古—西伯利亞高氣壓帶控制,盛行西北風,風力較大,平均4~6級。

颱風

同時西安鎮夏季偶爾受颱風影響,風力加大,比如1997年的第11號颱風溫妮,2005年第5號颱風海棠,2011年第9號颱風梅花,2012年第10號颱風達維,2012年第15號颱風布拉萬等影響。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西安鎮下轄高坎、王家塘、上口子、窪邊子、小窪、韓家、八家子、桃園、劉家、桑樹林子、高坎灣、小亮溝12個自然村行政單位。

經濟概況

西安鎮經濟產業主要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第三產業為輔,相輔相成的概況。2001年,在農業生產上,瞄準國際農產品發展最新趨勢,在國家環保部分的監控下,按照有機食品生產技術規範標準,實施了5000畝水稻及生豬的有機生產方式,2001年12月,5000畝水稻,2300頭生豬通過了國家環保局南京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的認證。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企業的生態養殖場成為國內首家通過有機豬認證的單位。2002年我們在上一年有機水稻(轉換期)有機豬生產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生產技術,擴大生產規模及品種。對35000畝水稻,10000畝玉米,7800畝大豆,2萬頭豬實施有機生產方式,並在2002年12月通過OFDC的認證。2006年,被遼寧省農墾局認證為“有機食品示範基地”,有機農業產業化發展速度進一步提升。

第一產業

投放魚苗投放魚苗
一、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依託,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集約化生態農業
① 提高種植業的規模化水平。堅持以政策扶持、良種良法推廣和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為切入點,努力提高糧食單產和質量。全鎮水稻優質品種種植面積4589.65公頃,已實現100%,其中有機水稻3.5萬畝,總產量45093噸;蔬菜產業完成36棟舊棚改造,棚菜面積5100畝;造林作業面積750畝。
② 提高養殖業的集約化水平。我鎮堅持市鎮導向和“效益優先”的原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有機豬、有機米、鴨業、淡水漁業等主導產業,目前全鎮形成了以鴨、豬、魚、蟹、泥鰍魚、皮毛動物為代表的6個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全鎮建立養豬、養狐、養雞小區6個,蘭建臣養雞鎮、上口子村肉食雞養殖小區和桑林子村特種皮毛動物養殖小區的建設也不斷加強,為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基地保證。實現生豬飼養13萬頭,其中有機豬3萬頭;家禽飼養量130萬隻;淡水魚養殖面積12100畝,養殖戶675戶,產量15100噸;河蟹養殖面積3.2萬畝;皮毛動物4.2萬隻。
③ 提高農產品安全化水平。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糧食優質品率達到100%,綠色、有機、無公害生產基地面積進一步擴大。以科技進步為支撐,通過防疫、滅病、消毒等手段,大力推廣無公害化養殖、綠色養殖生產模式。建立種養植(殖)產品質量監控體系,全面提高本地產品的美譽度。
二、以遼河三角洲綠色食品工業園為依託,大力發展規模化的綠色食品出口加工業
遼河三角洲綠色食品工業園坐落在被省政府批准的盤錦西安現代園區之內,它是現代農業園區的加工區,主要依託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500佳”殊榮的西安生態養殖場,重點發展綠色食品加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位於盤海營高速公路及“庫二線”公路兩側。高速公里南側為園區的起步區,占地500畝,省土地部門已批准為建設用地。
到目前為止,基礎設施累計投入400萬元,基本實現了“三縱三橫”、“七通一平”。在今後3年裡還要陸續基礎設施投資100萬元,用於園區兩縱兩橫路的基礎建設工程。探索和開發了綠色食品及生物工程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子,逐步已經成為大窪縣綠色食品研究開發及生產加工基地、綠色食品集散地、農副產品批發中心。
截至2006年,全鎮共引進大小企業17家,已有5家企業入駐園區,總投資額達142600萬元,實現26040萬元。分別是遼寧振興生態發展有限公司、中日合資遼寧盤寶食品有限公司、遼寧天一化工農藥有限公司、盤錦達洋貿易有限公司、盤錦海燕食品有限公司。
西安鎮稻田河蟹西安鎮稻田河蟹

第二產業

西安鎮以石化、化工作為第二產業,生產農藥、化肥等銷往市內各地。

第三產業

以小城鎮建設和勞務輸出為依託,大力繁榮第三產業。
全鎮個體攤點、聯戶創辦的“家庭五小”及餐飲娛樂網點500餘家,大小客貨運輸車輛600餘台。通訊、信息、中介等服務業發展迅速。民間資本參與的旅遊業發興未艾,整合了一批優秀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形成了以蘭豐綠水灣、小林島、大遼河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觀光業。西安鎮自2006年以來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依託境內獨特的自然風景資源,為西安鎮帶來巨大的收益和回報。
西安鎮稻田西安鎮稻田

交通

西安鎮交通十分便利,庫二線305國道從鎮中心穿過,貫穿西安鎮南北,盤海營高速東西橫穿西安鎮,並在鎮中心設立西安鎮收費站出入口(西安鎮站),境內交通幹道發達,距區城大窪25公里,驅車25分鐘即可到達縣城,距盤錦市37.5公里,驅車40分鐘即可到達市內,此外西安鎮位於盤錦市東南部中心區域帶,交通緊緊聯繫鞍山市、營口市,可謂是盤錦市東南地區交通心臟。
西安鎮(遼寧省盤錦市西安鎮)

社會事業

教育

西安鎮境內的西安鎮學校,盤錦市大窪區西安學校坐落於大窪區西安鎮中心,與全球生態500佳之稱的西安生態養殖場毗鄰,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一校二址。學校始建於1958年,2008年合併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占地面積83204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4500平方米,綠化面積達17000平方米。現有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總數1513名,教職工152人,有50餘名教師先後榮獲市、縣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
學校環境優美,辦學條件先進,中學部建成了塑膠操場和少年宮,中國小實現了班班多媒體,國小15個班級新增了電子黑板,各種專用教室齊全。
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廉政、務實、高效”,富於開拓進取和吃苦精神,培養造就了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湛、奮發向上的教師隊伍。
學校一直以“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為辦學宗旨,圍繞質量抓管理,圍繞目標抓質量,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更新辦學理念,堅持“和諧、務實、愛生、向上”的校風和“民主、嚴謹、敬業、善導”的教風,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重校園環境藝術化建設,校容校貌有了較大的改變,尤其走廊文化別具風格,已經成為大窪縣環境建設的示範校。
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堅持每天抓好早操、大課間,體育課和業餘體育訓練,田徑隊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曾連續十三年代表大窪縣中國小參加盤錦市每年一度學生運動會,並多次在市比賽中獲一、二等獎。
學校在幾十年的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現已成為大窪縣有自己特色的名校之一,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先後獲得國家教育部“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學校,遼寧省電化教育先進學校、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教委“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盤錦市先進學校、市德育示範校、市環境友好型學校,傳統體育項目特色學校、市校園環境藝術化先進學校,大窪縣模範學校、縣素質教育示範學校、縣先進學校、縣控輟保學先進學校、縣安全工作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優美的教學環境、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諧的幹群關係,積極探索、樂於奉獻的教師團隊,西安學校學校一定會在大窪的教育史上書寫壯麗的篇章!

文化

西安鎮文化資源豐厚,截至2015年,全鎮有中心文化站一處;民間文化活動團體8個(上口子高蹺隊、上口子快樂農家院老年文藝宣傳隊、窪邊子小劇團、高坎灣高蹺隊、高坎秧歌隊、高坎交際舞隊、夕陽紅演出隊、電影放映隊);文化宣傳陣地2個(廣播站、《魚鄉小報》);大型文化娛樂廣場2個(鎮內休閒娛樂廣場、窪邊子娛樂廣場);文藝創作基地2個(縣攝影家協會西安創作基地、縣電視台繽紛娛樂場創作基地);民間文學活動團體一個(綠島詩社)。2006年,素有“遼南一枝花”美譽的上口子村的“上口子高蹺秧歌”又申報“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今後的發展方向為:一是實現文化設施健全化;二是實現文化隊伍專業化;三是實現文化活動經常化;四是實現文化事業產業化。其中最具著名的“上口子”高蹺是西安鎮乃至遼南的一枝花,1992年9月28日,中國天津友好城市藝術節即“南開懷”民間藝術邀請賽正式開幕。上口子高蹺隊以“遼南高蹺隊”的名義代表遼寧省參加。技壓群芳,一鳴驚人,榮茯最佳表演獎和2000元獎金。同時有4人榮獲最佳組織獎,有2人榮獲最佳編導獎。10月1日晚上,在號稱亞洲第一塔的天津電視塔下舉辦的“天塔之夜焰火晚會”上,繼羅馬尼亞藝術團表演之後,上口子高蹺隊第三個登台獻藝。精湛的高蹺藝術傾斛了在場的中外觀眾。12月,上口子高蹺隊又應國家文化部邀請參加全國“群星杯”賽,榮獲銅牌獎。2013年8月參加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枝壓群芳。
傳統的高蹺藝術,終於從民間的“下里巴人”登上“陽春白雪”的大雅之堂,不僅聲震神州大地,而且衝進圖際文化交流的百花園,成為一朵藝術奇葩,實乃源遠流長。
此外,2008年電視連續劇《金色農家》在上口子村開機,上口子村從此一炮打響成為了全國聞名村,也成為了盤錦市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衛生

西安鎮鎮中心設有西安鎮中心醫院,能夠獨立自主為患者治療並採取手術,醫院醫療設施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健全,為西安鎮人民看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此外,西安鎮下轄的12個自然村也開通了村村衛生院,完善的醫療配套體系建設為西安鎮百姓醫療保障更佳保駕護航。

未來發展趨勢

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西安鎮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促進西安鎮社會經濟與環境建設協調發展,以及有效落實上位規劃,正確指導城鎮建設有序、持續、科學發展,特編制西安鎮總體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有關審批程式要求,現將《西安鎮總體規劃》方案成果予以公示。

規劃指導思想與目標

整合城鎮功能,完善空間結構,提升城鎮品質,增強整體實力,重點是增強城鎮中心的核心帶動作用。城鎮發展道路由依賴土地外延擴張轉向強化內聚集約、由關注中心鎮區轉向城鄉統籌、由經濟指標為主轉向經濟社會協調並可持續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綠色食品加工基地、休閒旅遊度假勝地,生態宜居福地、文明和諧境地”的“四大品牌”,建設一個具有強烈特色與魅力的特色城鎮。在人口規模方面,綜合考慮外地來此打工的人口、旅遊人口及測算中不確定因素影響,本次規劃確定2015年城鎮總人口3.3萬人,其中鎮區規劃人口1.1萬人。遠期2030年總人口9.5萬人,其中,中心鎮區規劃人口8.5萬人。城鎮化水平2015年40%,2030年89%。用地規模規劃2015年城鎮建設總用地2.9平方公里,2020年城鎮建設總用地10.14平方公里,2030年人均建設用地119平方米。對西安鎮的城鎮性質定位為:國內知名綠色食品加工基地、遼西南休閒旅遊度假地、盤錦濱河生態型宜居城鎮。
西安鎮未來區域規劃圖西安鎮未來區域規劃圖

總體布局原則

一、因地制宜,尊重自然環境,節約利用土地,突出城鎮風貌;
二、保護生態環境,引導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三、城鎮空間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兼顧經濟、合理、宜居;
四、整合現有資源、完善空間結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疏散與緊密相結合。 總體布局結構規劃基本思路:北連南集、適度擴大、綜合發展、旅遊強化。
“北連” 指向北方進入空間連線發展階段,通過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的建設與振興生態農場的擴大,實現鎮區空間框架的連線;
“南集”指鎮區南部的集約發展;“適度擴大”指城鎮規模合理增長;
“綜合發展”指西安鎮在經濟、產業、文化、社會、生態環境建設等各方面均衡全面發展;
旅遊強化指功能布局、城鎮結構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對旅遊職能的落實,充分體現城鎮性質以及城鎮發展思路。
規劃結構:呈 “兩心、兩帶、兩片區”的空間結構形態。
兩心:即鎮區中部的公共服務核心和新規劃的商貿中心。
兩帶:即庫二線和旅遊路所形成的建築景觀帶。
兩片區:即北部工業物流區、南部居住服務核心區。
城鎮風貌總體構想:建立一個“兩層次、一交融”的整體構架。
兩個層次指外部層次和內部層次。
外部層次:是以周邊的自然水面、生態農田等組成的城鎮綠色風貌大背景。
內部層次由城鎮綠地系統和城鎮景觀風貌構成。外部層次的構建主要是維護自然景觀,協調城鎮建設與外部環境的關係,引導內外之間的和諧交融。重點加強對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控制,結合城鎮的地形、地貌以及城鎮用地布局的特徵,強調鎮區綠地與周邊自然環境有機聯繫,將外圍優美的碧水青田等自然景觀引入鎮區。
外部層次環境不得隨意開發或毀伐樹木要保護水體,維護良好的原生態面貌。兩大層次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景觀環境一體,水田相承、相互交融、隨處連通,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在水中、水在綠中”的風貌格局。 西安鎮總體規劃的特色是城鎮建設重點在於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城鎮建設的經濟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鎮建設中強調求精不求大、求強不求形,以建設“精品城鎮”為基本目標。

居住用地布局規劃

形成兩類:一類居住用地和二類居住用地。
一類居住用地集中安排在鎮區東北側,仍保留原有庭院的布局方式。
二類居住用地集中安排在鎮區西側和南側,形成居住小區,建築以6層住宅為主,區內綠地率控制在30%以上。
在公共設施用地布局規劃方面:重新選址建設鎮政府,位於鎮區的南側庫二線的東側,並與其它行政辦公單位一同布置,形成行政管理中心,集體辦公,提高鎮政府的公共服務形象;建文化活動中心,集中安排圖書、青少年活動、老年活動等設施,形成多功能文化中心,以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改善鎮區整體文化氛圍;保留西安鎮中、國小、中心幼稚園,提高內部環境質量,完善教學設備;設定一處科研設計用地,滿足未來鎮區發展的需要;保留中心醫院,並適當擴大規模,同時增加醫療設備、醫療保健、衛生防疫設施,提高服務水平為主;保留鎮區的敬老院、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並完善其服務設施。沿庫二線和上二線兩側集中建設商業網點、農貿市場、賓館等接待服務設施,建築以多層為主,形成現代服務區。在工業用地布局規劃方面:採用組團式相對集中布局,以利於節約用地和建設投資,利於專業化生產與相互協作,形成規模效應。將工業園區與現狀工業企業相結合,發展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業,工業用地安排在鎮區北部,形成集中的工業園區。在物流倉儲用地布局規劃方面:保留鎮區現有糧庫,沿高速公路布置倉儲用地,利用毗鄰西安高速口的便利交通優勢發展物流業。

綠地系統布局規劃

一、公園綠地:在鎮區南側,結合水渠,適當布置園林小品和休閒設施,形成綜合性公園。同時為了提高鎮區的環境質量,為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活動場地,在鎮區布置多處公園綠地。
二、防護綠地:在高速公路的兩側設定不小於50米寬的防護綠帶,在主幹路兩側設定10米寬以上的防護綠帶;在幹路兩側設定8米寬以上的防護綠帶。防護綠帶以種植行道樹和花灌木為主,既可防塵、隔音、蔽日,又可美化環境。
三、廣場用地:在鎮政府的南側設定休閒活動廣場,同時保留現狀的文化活動廣場。休閒活動廣場以硬鋪裝和綠化為主,配以主題雕塑、噴泉、花壇、座椅等,形成居民聚會、日常使用和交流的開放空間。在水系布局規劃方面:在原有水網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調整,保留西老灣總乾渠及鎮區北部和東部的乾渠,同時對鎮區南部的池塘及水渠進行改道或拓寬,打造具有濱水特色的水網景觀體系。

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布局

沿用現狀的給水水源,遠期採用大夥房水庫供水。排水體制為雨、污分流制,保留原有的污水處理站,級別為二級處理,設計規模10100立方米/日。鎮區內部的架空電力線路改造為埋地暗敷設。鎮區形成東西兩個供熱區,每個供熱區域規劃一座集中鍋爐房。熱水管網一律採用直埋敷設。

遠期規劃

結合西氣東輸,形成天然氣管道燃氣供應系統。在鎮區南部、小亮溝村的北部建垃圾中轉站, 在垃圾中轉站附近建糞便處理站,其周圍設定10米寬以上防護綠帶。鎮區段乾渠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鎮區採用低壓消防供水系統,與鎮區給水共享同一管道,靠近河流及水塘處可利用天然水源作為消防用水;大遼河兩側結合道路適當設定消防平台,以備發生意外災害時用於消防取水。新建建築和構築物均按地震烈度6度設防。對有特殊要求的建築物和構築物應按地震烈度7度設防。

所獲榮譽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