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原電機系)的前身電工專修科創建於1908年,是我國高校同類學科創建最早、學科設定最齊全的學院/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在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方面處於國內高校同類學科領先地位,培養了王錫凡邱愛慈程時傑雷清泉等院士為代表的傑出校友,被譽為“中國電氣工程師的搖籃”,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目前學院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能源局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工程中心3個,在2007,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名列第2名,並於2017年納入了教育部“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出爐,西安交通大學與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得分均為A+,並列全國第一(參評高校84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 簡稱:西交電氣
  • 校訓: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 創辦時間:1908
  • 所屬地區:中國陝西西安
  • 類別:公立
  • 學校類型:理工
  • 學校屬性: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
  • 主要院系:發電、高壓、絕緣、電機、電器、工企、三電等
  • 前身:南洋公學
  • 學科評估排名:全國第一 
大學介紹,學院概覽,學院組成,師資力量,人才培養,教學成果,科研成果,學術成果,奮鬥目標,知名校友,政界,商界,學界,學科介紹,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國家重點學科,電機與電器國家重點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國家重點學科,實驗室建設,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智慧型化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智慧型電網重點實驗室,陝西省高壓放電與電漿研究中心,陝西省高電壓大電流測試技術及裝備工程,科研機構,電力電子與新能源技術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研究生電氣技術創新實驗室,下屬教研室,電機教研室,電器教研室,高電壓技術教研室(高壓教研室),電力工程系(發電教研室),絕緣教研室,測控技術教研室,工業自動化教研室(工企教研室),學院領導,專業設定,

大學介紹

西安交通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為我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其前身是1896年創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1921年改稱交通大學,1956年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9年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是“七五 ”、“八五”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和 “985”工程建設,被國家確定為以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目標的學校。2000年4月,國務院將原西安醫科大學、原陝西財經學院併入原西安交通大學組建新的西安交通大學。

學院概覽

學院組成

學院主體學科為電氣工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並涵蓋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2個一級學科。學院下設4個系:電機電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業自動化系、電力工程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系,1個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並有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特種電氣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智慧型電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能源局先進電網與裝備可靠性及壽命評估技術重點實驗室、陝西省智慧型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陝西省智慧型電網重點實驗室、陝西省高壓放電與電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高電壓大電流測試技術及裝備工程實驗室、先進直流電力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電氣技術創新實驗室、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電漿生物醫學研究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大批在國內外享有崇高聲望的教授,截止2018年有6位院士(唐任遠張鐘華周孝信雷清泉馬偉明)被聘為兼職教授。現有教職工190人,其中院士2人(邱愛慈王錫凡)、IEEE Fellow 5人(邱毓昌、王錫凡、張保會、劉進軍、孔剛玉)、“千人計畫”學者3人(武新章、牛春明、孔剛玉)、國家教學名師2人(王兆安羅先覺)、“國家百千萬工程人才”3人(王建華、賈申利別朝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5人(榮命哲成永紅吳鍇劉進軍楊旭)、長江學者講座教授4人(Nick Quirke、李芙蓉、Sergey Lebedev、王飛)、“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賈申利張冠軍榮命哲李盛濤李興文)、973首席科學家1人(榮命哲)、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首席科學家5人(別朝紅鐘力生張喬根劉進軍李興文)、“騰飛人才計畫”特聘教授6人(榮命哲成永紅張冠軍賈申利李建英別朝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李興文史宗謙劉文鳳、劉定新)、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人(李興文王小華)、教授5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4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75人。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陝西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海外兼職教授4名。目前在校本科生1679名,各類研究生1688名,其中博士生209名、工學碩士生770名。學院按下屬四個學科培養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研究生:電氣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並建有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人才培養

學院從1911年到1948年培養畢業生38屆總計1144人,1949年至2005年培養畢業生57屆總計19309人,其中博士學位畢業生304人、碩士學位畢業生1863人、本科生15146人、各類專科生1647人、工程碩士學位畢業生349人。

教學成果

學院教學改革成績顯著。十餘年來編寫出版各類教材、科研專著、譯著150餘種,建成國家級電工電子教學示範中心,獲國家精品課程8門、國家教學成果獎8項、優秀教材4部;陝西省精品課程3門、陝西省教學成果獎29項、省部級優秀教材11部。學院是教育部全國高校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單位,也是電氣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教育協作組的組長單位。

科研成果

學院科研工作碩果纍纍,2011年以來,電氣工程學科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承擔國家“973”項目1項,“十五”科技攻關項目1業化示範項目1項、國家電力公司重大項目2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電工學科全國第一)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3項(近三年數量持續名列電工學科前茅)。2005年以來,省部級獎20項;授權發明專利181項。
科研成果
獲獎級別
獲獎時間
主要完成人
直流配電系統大容量斷路器快速分斷技術及套用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16
榮命哲、吳翊、楊飛、紐春萍、王小華、朱忠建
大功率特種電源的多時間尺度精確控制技術及其系列產品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5
楊旭、王兆安、卓放、裴雲慶、白小吉、姚為正、於文斌、李瑞、郭春龍、侯霄峰
開關電器大容量開斷關鍵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2
賈申利、李興文、史宗謙、陳德桂、王立軍、馬志瀛、唐春潮、何廣麗、魏光林、管瑞良
供用電系統諧波的有源抑制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1
王兆安、劉進軍、王躍、夏道止、卓放、肖國春、王衛安、白小青、姚為正、雷萬鈞
過電壓防護的雷電測試關鍵技術及其系列測試設備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1
姚學玲、陳景亮、孫偉、劉東社、黃蓉蓉、趙志強、趙鐵軍、衛康
智慧型電器理論、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8
王建華、榮命哲、鄭軍、耿英三、宋政湘、王小華、張國銅、張杭、游一民、張永
電子元器件絕緣粉末包封理論、關鍵技術及系列產品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7
陳景亮、姚學玲、劉東社、李盛濤、邢菊仙、李建英、高乃奎、趙志強、趙鐵軍、彭宗仁
磨機負荷最佳化控制共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5
張彥斌、賈立新、崔棟剛、曹暉、司剛全
空氣介質電弧的測試、仿真、調控的關鍵技術及其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
陳德桂、榮命哲、耿英三、邱祖述、李興文
電弧電漿與電極表面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1999
王其平、榮命哲、孫明、萬江文
電力系統可靠性與規劃的基礎理論及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
1999
王錫凡
三相交流鐵磁分離器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1997
顧積棟、崔新藝
三相自動控溫加熱電纜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1996
程錫圭
小型紅外光控制高壓脈衝角發裝置
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1990
張源斌
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合作)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2017
彭宗仁
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套用(合作)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2012
劉鵬
基於行波原理的電力線路線上故障測距技術(合作)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7
合作,本校完成人:葛耀中(第六完成人)
電纜故障測距儀(合作)
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1993
葛耀中

學術成果

學院學術氣氛活躍,近三年發表論文被SCI和EI收錄約300篇,已連續兩年在《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發表論文數為全國高校第一名。近六年來在電工學科領域已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共6次,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國核心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8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85篇、EI收錄論文910餘篇。本學科已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瑞典、荷蘭、波蘭、韓國、新加坡等14個國家近60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長期科技協作關係,在國際上已有較高的學術地位。

奮鬥目標

保持該院電氣工程學科在國內的領先地位,使電氣工程學科的若干二級學科和科研方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學院電氣工程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知名校友

政界

江澤民,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
陸定一,曾任國務院副總理,政協副主席
蔣正華,曾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馬德秀,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曾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袁占亭,現任蘭州大學黨委書記,曾任蘭州理工大學校長、蘭州市市長
岳華鋒,現任西安市政協主席,曾任西鹹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西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康軍,現任西鹹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
王亞傑,現任西北大學黨委書記
李雪瑩,中共十五屆、十六屆中央紀委委員。曾任中央紀委駐原信息產業部紀檢組組長、部黨組成員
石軍,中組部組織二局局長

商界

王安,世界著名的美籍華人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計算機工業先驅,堪稱“電腦大王”
溫樞剛,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張雅林,新興際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辛保全國家電網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楊晉柏,現任廣西自治區副主席,曾任國家電網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雷菊芳,甘肅奇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鄧建玲,中國華能集團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
張金泉,ABB集團副總裁,負責亞洲地區電力系統業務
譚永香,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
鄔捷龍,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總經理
龐慶平,國家電網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成衛,國家電網河南平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苟銳鋒,西電集團總工程師
王毅峰,交通銀行四川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馬海安,英國COCOA有限公司董事長,被稱為歐洲羊絨產業屆的“羊絨品質之王”

學界

鐘兆琳,中國電機工程創始人
朱物華,中國科學院院士
蔣新松,中國機器人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邱愛慈,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西安交大電氣學院院長,曾任西北核技術研究所所長,少將
唐任遠,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南寧,中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曾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王錫凡,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電力系統專家
程時傑,中國科學院院士,IEEE Fellow,電力系統專家,華中科技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雷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絕緣技術專家
孫才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高電壓工程(高電壓與絕緣及故障診斷技術)專家
孫九林,中國工程院院士
湯廣福,中國工程院院士,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副院長,先進輸電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劉奕路(Yilu Liu),美國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
邱毓昌IEEE Fellow,混合氣體絕緣專家
王鵬,IEEE Fellow,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電力系統可靠性和混合AC/DC微電網專家
焦李成IEEE Fellow,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
曹一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廖瑞金,重慶大學副校長,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吳廣寧,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IEEE FELLOW,西南交大二級教授
何怡剛,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學院院長,武漢大學電氣學院副院長
唐炬,973 首席科學家,武漢大學電氣學院院長
蔡自興,國家級教學名師,中南大學教授,曾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鄒積岩大連理工大學教授,曾任大連工業大學校長
姜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終身教授,2012年當選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徐文遠(Wilsun Xu),IEEE Fellow,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山東大學長江學者(特聘)
王飛(Fred Wang),IEEE Fellow,美國田納西大學教授,西安交通大學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郭汝艷,美國陶瓷學會會士(Fellow),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氣工程系和材料研究所教授
董新洲IEEE Fellow,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
馬釗,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現任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智慧型配電首席專家
安婷,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現任國家電網公司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智慧型設備系統設計首席專家
傅明利,國家“千人計畫”特聘專家,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高電壓技術研究所高壓電器室負責人
張保會IEEE Fellow,西安交通大學二級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副院長
劉進軍IEEE Fellow,西安交通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學科介紹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國家重點學科

西安交通大學高電壓與絕緣技術重點學科始建於1952年,1953年開始培養研究生,1988年批准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 1990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建設“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兩次世界銀行貸款、“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和振興教育“行動計畫”重大項目的重點建設,具備了優良的實驗研究環境和條件,其中完整的介電譜測量系統和空間電荷測量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該學科點擁有教授24人,博士生導師3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邱愛慈),IEEE Fellow 1人(邱毓昌),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首席科學家2人(鐘力生張喬根),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成永紅吳鍇),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張冠軍李盛濤),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劉文鳳),具有博士學位青年教師16人,多名教授在國際學術組織、會議及刊物中擔任職務。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及省部委項目數十項;獲國家級科研成果獎4項,省部級科研獎20餘項;主持召開5次國際學術會議和5次國內學術會議;近5年來,本學科出國講學、合作研究和參加國際會議21人次,邀請國外學者講學22人次,接受國內外訪問學者25人次。
該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電力設備絕緣狀態檢測與診斷、電介質理論及套用、電氣功能材料與特種絕緣技術、高電壓與絕緣測試技術、電力設備絕緣結構絕緣配合
50年來,本學科點已培養出本科畢業生4000餘名,研究生471名(其中博士畢業生78名),有兩人成為院士。現有在校研究生235名,其中博士生49名、碩士生119名、工程碩士生67名,本學科點已成為國際知名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電機與電器國家重點學科

西安交通大學電機與電器重點學科由原電機和電器兩個二級學科組成,是長江特聘學者學科點。原電器學科於1982年成為首批博士點,1988年又被批准為該學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學科,也是1990年批准建立的“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組成學科之一。通過“世行貸款”、“211工程”和“行動計畫”的建設,研究設施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該學科點擁有教授17人,博士生導師20人,具有博士學位青年教師9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榮命哲),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首席科學家1人(李興文),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榮命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人(榮命哲賈申利),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李興文史宗謙、劉定新)、長江學者青年學者2人(李興文王小華),新成立的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器智慧型化系統與套用專委會主任委員由本學科點的年輕學術帶頭人擔任。“九五”期間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2項和省部級獎4項,成立的“陝西省智慧型化電器及CA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擔著國家計委重大產業化示範項目。從1996-2000年,共主辦國際學術會議3次、國內學術會議5次,教師出國培訓和進行學術交流頻繁。
該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電器智慧型化理論與工程、電弧與電接觸等電器基礎理論、電器與電機的計算機輔助工程、新型電機及其控制與測試。
該學科已培養出博士畢業46名,碩士畢業生285名。現有在校研究生210名,其中博士生38名、碩士生112名、工程碩士生60名,本學科點目前繼續保持著電器領域的國內領先地位和電機領域的國內先進水平,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國家重點學科

西安交通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重點學科是全國首批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建設單位。為全國高校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年會、中國電力教育大學院(校)長聯席會議、全國電氣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教育協作組發起單位。具有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電力市場模擬仿真實驗室及柔性輸電實驗室、新型繼電保護實驗室等設備先進、設施完善的實驗基地。
該學科現有教職工2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王錫凡),IEEE Fellow 2人(王錫凡張保會),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首席科學家1人(別朝紅),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李芙蓉),在職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講師6人。近年來,本學科共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1項,出版專著15部、全國通用教材8部。發表論文500餘篇,SCI及EI檢索180餘篇。目前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5項,教育部“振興教育行動計畫”項目2項及大量的橫向研究課題。與海外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緊密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該學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電力系統運行與規劃、電力市場、新型輸電方式、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電力系統安全穩定控制、新型繼電保護及自動化、電力系統通信等。

實驗室建設

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建於1991年,是國家面向電力能源建設,依託西安交通大學,在電力設備電氣絕緣領域開展高水平科學技術研究、學術交流、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國家級重要科研基地。現任實驗室主任為王建華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雷清泉院士。
實驗室研究方向為:電介質材料、結構、性能、表征及其套用,電氣設備及其智慧型化,電力設備絕緣系統及其壽命管理,電工電能新技術及套用。
近年來,實驗室針對電力設備電氣絕緣領域的科技發展前沿和我國電力工業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積極承擔國家、省部級和橫向協作項目,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科研經費突破億元;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9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項,授權發明專利114 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逾兩千篇;科研成果轉化顯著,代表性成果新增利潤超過20億元。實驗室廣泛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合作,主辦國際會議13次,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和加拿大等國著名大學與科研機構緊密合作,有170人次在國內外重要學術組織和期刊任職,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國際影響力。
實驗室已形成多學科融合、勇於創新的科研群體。有固定人員53名(研究人員48名,技術人員4名,管理人員1名),其中院士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全國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入選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13人。此外,還有雙聘院士3人,資深教授6人以及客座研究人員57人,在讀研究生407名。
實驗室研究設施完備、系統,科研條件處於國際上大學同類實驗室先進水平。
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
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由原電工原理、電子學和電工學三個教研室(均成立於1952年)於1997年1月合併成立,是西安交通大學“211工程”建設中重點建設的10個教學實驗中心之一,也是國家工科基礎課程電工電子教學基地的依託單位。
2006年10月,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被教育部批准為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心現有教授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18人,高級工程師5人。
中心承擔著全校電類和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基礎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任務。開出的本科生課程主要有:電路理論、電磁場理論、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通訊電子電路、電力電子技術、電子系統設計與實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DSP原理與套用、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基礎、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
中心繼承了西安交通大學“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的辦學傳統,勇於探索研究型大學工科基礎課程實驗教學建設的構架,形成了以電工基礎、電子技術、系統分析、計算機技術為主線的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三層次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新體系,構建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融合,課內教學與課外指導一體化,與理論教學改革相匹配的三層次開放式實踐教學新體系。近年來,學校專項投入實驗中心建設經費總計500餘萬元,建立了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和具有一流環境和條件的電工電子基礎課程實驗室,已成為國內著名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中心,人才培養、教師進修和培訓的基地。
中心擁有“電工理論與新技術”、“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和“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3個二級學科。“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科於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國內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1986年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點,也是電氣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成員單位。現有在讀博士研究生21名,在讀工學碩士研究生126名。這裡研究條件完善,有專用的硬體實驗室,配備有頻譜分析儀、數字存儲示波器、可程式函式發生器積體電路測試儀、電磁參數分析儀、精密測試電源、變頻電源、DSP開發系統和單片機開發系統、邏輯分析儀現場匯流排開發裝置。另外,還配有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電磁場分析與計算等大型軟體,為開展高水平研究創建了一個良好的工作條件。
中心與國內兄弟高等院校的同行們有著廣泛的交流與聯繫,與加拿大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陝西省智慧型化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

陝西省智慧型化電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成立於1999年11月,是國內唯一的省級智慧型化電器及CAD 工程中心。中心的支撐學科是西安交通大學電機與電器國家重點學科。中心的建設目標是:將信息技術與電氣技術相融合,研究新一代智慧型化電器的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設計開發具有智慧型化、可通訊功能的新型電器設備,實現電器通斷電路、線上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的智慧型化,改變我國電器產品技術含量低、無法與國際大公司產品競爭的落後局面,促進我國電器設備產業最佳化升級和技術進步,提升我國電器智慧型化產品的研發能力。
主要研究方向:
1. 開關電器智慧型化與CAD的理論與技術
2. 電力設備線上監測與診斷技術
4. 新型智慧型感測器及其系統集成
5. 智慧型化電器專用積體電路
6. 現場匯流排技術及其在電器智慧型化系統中的套用
主要研究項目及成果:
工程中心成立以來,承擔的項目有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超高壓變電站關鍵設備線上檢測與診斷”、國家計委重大產業化示範項目“智慧型化電器技術及設備”,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6項。
在智慧型化電器領域進行了開創性工作,針對電力設備的特點,研究開發了基於SOC的可重構智慧型化電器硬體平台,並開發了大量基於此平台的監測、診斷、控制、保護模組;開發了一系列用於電氣開關櫃、母線槽等產品的設計軟體,在開關行業得到廣泛套用,大幅度提高了電力設備企業的設計能力和水平。獲得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擁有6項發明專利和8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論文496篇, SCI收錄論文數31篇,EI收錄論文105篇。
工程中心與國內其他單位合作,共同組建了“西安交通大學思源智慧型電器有限公司”和“南京因泰萊智慧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兩公司年產值現已超過億元,為工程中心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陝西省智慧型電網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智慧型電網重點實驗室依託電氣工程學院建設,面向國家和陝西省電力工業重大需求,在智慧型電網領域,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併網與消納和滿足用戶多元化、靈活互動用電需求為主線,在大規模可再生能源併網的規劃與運行、分散式電源與微電網的運行與控制、用戶互動與需求側管理、主動配電網、新能源發電與獨立電網、新型儲能材料與儲能裝置等方面,開展相關基礎理論、技術方法和套用研究,建立智慧型電網相關領域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形成5個研究方向協同發展、產學研緊密結合、具有國內領先水平和一定國際影響的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主任由別朝紅教授擔任。別朝紅教授,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規劃可靠性評估以及新能源併網的相關理論與技術,其開發的大型電力系統可靠性綜合評估軟體包和發電廠、變電站主接線可靠性評估以及配電系統可靠性評估軟體包,廣泛套用於實際工程項目,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863重大專項子課題1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第九屆陝西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曾獲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陝西省高壓放電與電漿研究中心

中心依託電氣學院建設,將針對電氣放電的危害性與有益性兩方面,圍繞高壓電力設備放電檢測評估、電漿產生及套用等開展科技研發和技術諮詢。一方面開展電力能源設備局部放電等故障及老化狀態的先進檢測和診斷評估技術的創新研究,開發狀態檢測與評估系統,預警電力設備運行狀態,避免重大事故發生,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另一方面開展放電電漿的特性、產生裝置和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研發,針對材料表面改性、消毒滅菌、生物醫學及環境治理等重點領域,開發適用於不同套用環境的電漿源並進行參數最佳化,滿足不同行業的套用需求。中心將面向放電檢測評估、放電電漿套用兩個層面,提升我國在高壓放電與電漿方面的科技創新及套用水平。
中心主任由張冠軍教授擔任。張冠軍長期從事複合絕緣放電特性、輸變電設備狀態檢修及放電電漿技術等方面研究。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IEEE Chatterton青年研究者獎、省部級科技獎勵及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等10多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全國百篇優博論文獲得者,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和首屆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陝西省高電壓大電流測試技術及裝備工程

實驗室
實驗室依託電氣工程學院,以研究輸配電、電子與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高電壓大電流測試關鍵技術和測試裝備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性新理論與技術為基礎,持續不斷地為企業提供工程化、產業化的技術成果,形成國際一流的高電壓大電流測試技術及裝備系列產品。實驗室將通過提出針對不同套用領域的高電壓大電流測試技術及裝備的新標準和規範,將傳統的電氣科學與新興的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相融合,推動學科交叉,促進創新性成果的產生和產業化;深入推進協同創新,孵化高電壓大電流測試技術及裝備高新技術企業並實現規模產業化,提升高電壓大電流測試技術及裝備的國際競爭力。建設國內外一流水平的科研平台,提升本學科團隊成員的國際化水平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實驗室主任由姚學玲教授擔任。姚學玲主要研究方向為高電壓大電流測控技術和過電壓防護技術。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主持和參與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863項目、省部級重大項目及企業橫向課題多項,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何梁何利創新獎、中國青年科技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和多項專利獎。

科研機構

電力電子與新能源技術研究中心

該校電力電子與新能源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於1995年,原以電氣工程學院教師為主體,還包括電信學院、理學院的部分教職工。目前中心隸屬於電氣工程學院,以工業自動化系的教師為主,還包括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的部分教職工。目前,中心共有教師14人,其中工業自動化系教職工10人,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教職工3人,外籍兼職教授1人。上述教師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約20人左右,碩士研究生100餘人,他們和教師一起,構成本中心的主體。除上述教師及研究生外,本中心教師指導下的高年級本科生(大三、大四)也是本中心的成員。
本中心的研究方向以電力電子技術為主,也包括工業電氣自動化、新能源技術、智慧型交通等方向的研究。具體的研究方向為:電力電子技術在電能質量控制及電力系統中的套用,開關電源和逆變器技術,電力電子集成技術,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技術,電力電子系統的建模、仿真及控制,電力傳動自動控制系統,微機控制系統及控制網路,智慧型交通系統等。在電力電子技術方向,本中心的研究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影響。 本中心以科研項目為聯繫紐帶,在科研和教學兩個方面全面發展。本中心的科研項目、科研經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授課安排都統一進行,在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上決定本中心的重要事項。
研究生(含博士生、碩士生)是本中心的重要力量。本中心對研究生的指導實施導師個人和中心教師集體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其中集體指導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學位論文預答辯和答辯,研究生助研金的發放,企業獎學金的評定,都在本中心每周一次的教師例會上統一決定。
除科研外,教學在本中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中心教師幾乎都承擔著本科生的教學任務。本中心承擔的最重要的課程“電力電子技術”在2003年就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精品課程,《電力電子技術》(第4版)教材在2002年獲國家優秀教材一等獎,本中心主任王兆安教授在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名師。本中心的教師大都還承擔著研究生的授課任務。
在本中心進行畢業設計的高年級本科生也是本中心的主要成員,該校實行2+4+X的培養模式,學院對大學本科高年級學生實行導師制,這一思路在本中心得到了較好的貫徹。本科學生不僅是本中心研究生的主要後備力量,在本科期間也積極參加本中心的各種活動,做著積極的貢獻。

西安交通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

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總部在美國,是享有世界聲譽的生產自動化設備和軟體的公司,在北美工業自動化產品領域市場占有率最高,與通用電氣齊名。
1998年該校與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簽定合作協定,雙方合作建立“西安交通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 ,用於該校與自動化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科研。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同意捐贈自動化設備和軟體,以及部分場地裝修和家具費用,用於該實驗室的建設,並承諾今後每年再選擇其最新自動化產品進行捐贈,並可按實驗室提出的需求捐贈設備。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同意在該校與自動化相關的專業中設立羅克韋爾自動化獎教金和獎學金,並每年選派資助該校學生和青年教師參加該公司與美國密爾沃基工程學院舉辦的全球發展計畫培訓活動。
1999年10月該校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正式成立,並舉行了實驗室落成儀式、及當年獎教金、獎學金頒獎儀式。其後,每年雙方續簽一次合作協定,同時舉行獎教金和獎學金頒獎儀式。幾年來,雙方都圓滿執行了協定,合作非常愉快,該校共接受了公司捐贈的價值近五十萬美元的設備。該校先後有70餘名本科生和研究生獲得了羅克韋爾自動化獎學金,14位教師獲得了羅克韋爾自動化獎教金。公司還先後選派了該校電氣學院和電信學院的6名青年教師和學生赴美國參加了該公司與美國密爾沃基工程學院舉辦的全球發展計畫培訓活動,並選派了該校多名教師和學生先後參加了該公司在上海、廈門、杭州等地舉辦的講授最新自動化技術的專業培訓。該校還承辦了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主辦的2000年度全國高校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管理研討會。
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在該校與自動化有關的專業(主要是電氣學院和電信學院)本科生專業課教學、本科生畢業設計、以及研究生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2001年起,實驗室開設了《基於現場匯流排的工業控制技術》課程,課程專門介紹實驗室所具備的設備和涉及的PLC、網路技術。學生有8個學時的實驗全部由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承擔。每學年選修人數在100名左右。《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系統》課程的部分實驗(2個學時)也用的是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的設備。每學年選修人數在150名左右。面向非電類全校本科生的《工業自動控制系統及網路》課程也由實驗室教師開設並承擔實驗工作。另外,每學年有4-6名本科生在實驗室完成畢業設計。由於實驗室連續七年來在本科生教學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2006年度被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授予“最佳教學獎”。
2006年度2007年7月初,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將主辦“羅克韋爾自動化2007走近西北電力科技夏令營”,這又是一次加強雙方合作關係,提高該校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知名度的一大盛事

研究生電氣技術創新實驗室

教育部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是落實“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重大舉措,旨在深化改革,建立基地,實現開放和資源共享,改造並提升研究生創新環境,加強和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高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整體水平,造就一批拔尖的高層次創新人才。
遵照教育部教研辦[2002]20號檔案精神,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委託電氣學院負責組建以電子電氣等技術為主要內容,能夠覆蓋電氣、能動、機械、力學、材料、環化等各學科領域和科學工程中具有共性內容的實驗平台,使之成為高水平的研究生教學實驗和科研實踐創新基地。
實驗室以“立足西部、面向全國、求實創新、與時俱進”為宗旨,以“學科融合、全面開放、資源共享、激發創新”為目標,力求“結構合理、內容豐富、手段先進、設計新穎”,通過基礎理論實驗、綜合設計實驗、研發創新實踐、自主創業工程四個漸進式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敏銳發現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實踐能力”。
1、基礎理論實驗:配合課程進行的基本實驗技能培養,跨專業性的電氣技術科研素質培養,為創新奠定基礎。
2、綜合設計實驗:在專家指導下,通過自主設計環節,進一步完善擴充的知識結構,實現專業融合拓寬視野,在設計過程中培養創新意識。
3、研發創新實踐:針對某個環節進行專題研究,通過自主創新設計獲得對該環節的性能改善,或者完成國家、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攻關研究;通過和科研單位、廠礦企業密切合作,真刀實槍地解決在科學研究中和生產急需的技術難題攻關;或者通過實驗室創新基金的申請自主完成項目的創新。
4、自主創業工程:策劃部集中實驗室以及校、社會的綜合力量,組織精英形成團隊依靠集體的智慧研發、孵化、創業。

下屬教研室

電機教研室

電機教研室是“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電機電器國家重點學科”組成單位,是西安交通大學創建最早的專業之一,是博士學位點,也是電工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組成單位。電機教研室有一支力量雄厚、學術水平高的科研隊伍。現有教授2人(博導1人)、副教授6人,是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直線電機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大電機、小功率電機、永磁電機、微特電機、超導電工、計算機專業委員會委員所在單位。

電器教研室

電器教研室學科和平台優勢:國家第一批博士學位授予點,原電器(二級)學科第一個重點學科單位,屬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中的電機與電器專業,“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先進電網與裝備可靠性及壽命評估技術重點實驗室”、“特種電氣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組成學科之一,陝西省電器智慧型化與CAD工程中心設定點。

高電壓技術教研室(高壓教研室)

西安交通大學高電壓技術專業1956年春成立於上海,成立之初就定位為學科性專業。1980年西安交通大學高電壓技術專業成為國內第一批碩士生培養點,1986年起成為博士生培養點和電氣工程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的一部分。1993年教育部進行專業調整,高電壓技術和電氣絕緣與電纜技術合併為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業,我校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現為全國高校重點學科。
現在的高電壓技術專業主要由高電壓技術教研室組成,屬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中的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有:電力設備絕緣結構設計與最佳化、過電壓與絕緣配合、電力設備絕緣診斷與狀態評估技術、脈衝功率與放電電漿等。隨著學科的發展,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的研究內容不僅涵蓋電力與電工部門,而在環境、能源、國防、電磁兼容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套用。

電力工程系(發電教研室)

電力工程系是全國首批碩士點、博士點(1982年)和博士後流動站建設單位,也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我系現有教職工18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導師7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學科教師隊伍結構合理,45歲以下的教師9人,全部擁有博士學位,為本學科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近年來在國家級211工程、教育部“振興教育行動計畫”的資助下,學科取得了重大的發展。
目前我系科研條件良好,具有電力系統動態模擬實驗室、電力市場模擬仿真實驗室、柔性輸電實驗室、新型繼電保護實驗室、電力系統實時數字仿真(RTDS)實驗室等設施完善的實驗基地。與海外多所著名院校建立了緊密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本學科在電力系統分析與規劃、電力市場、電力系統安全控制、新型繼電保護及綜合自動化、諧波分析等研究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

絕緣教研室

電氣絕緣教研室涵蓋高電壓與絕緣技術、材料物理化學兩個二級學科。電氣絕緣專業成立於1953年,1963年成立絕緣研究室,為當時教育部直屬18個研究室之一,1982年批准為全國電工材料及絕緣技術學科惟一的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1988年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1989年經國家計委批准建設電力設備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隨後又由國家計委投資建成一座5600m的絕緣試驗大樓,1995年和2003年先後通過國家驗收和評估。近年來,獲“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及振興教育“行動計畫”重大項目資助,進一步完善了研究工作條件。並對本科生和研究生開放。

測控技術教研室

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系成立於1983年,當時專業名稱為“電磁測量與儀器”,當年開始招收三年制大專生;1987年,開始招收第一屆大學本科生,同年被批准為碩士授予點“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1998年,“測試計量技術與儀器”專業博士授予點獲批;1999年,教育部進行專業調整後,本科專業改名為“測控技術與儀器”;2002年,被批准為一級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2003年設立博士後流動站。
目前教授(博導)4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高級工程師2人,工程師1人,其中教師中博士學位人員超過90%,45歲以下超過70%,是一隻年富力強的學術隊伍。現有在讀博士、碩士、工程碩士研究生近90人,本科生120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4-8人,碩士研究生20-25人。

工業自動化教研室(工企教研室)

工業自動化教研室現有博士學位指導教師5人,碩士學位指導教師9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高工)9人,另有講師及以下人員7人,年青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占教研室教師比例的85%。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0餘人,碩士研究生46-50人。是我國電力電子技術和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方面高級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教研室具有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個二級學科,畢業研究生可分配到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高校、研究所或大型現代化企業以及去國外進修或深造。
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三電中心)簡介
中心承擔著全校電類和非電類專業電工電子基礎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任務。開出的本科生課程主要有:電路理論、電磁場理論、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通訊電子電路、電力電子技術、電子系統設計與實踐、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DSP原理與套用、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基礎、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

學院領導

學院院長:邱愛慈,女,教授,博士生導師。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高電壓技術專業,後分配到西北核技術研究所,先後任技術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總工程師。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2005年起擔任西安交通大學電氣學院院長。是我國高功率脈衝技術和強流電子束加速器技術主要開拓者之一。主要工作領域和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高功率脈衝技術和強流粒子束加速器技術研究和套用工作,包括:1. 高功率脈衝技術:快放電儲能技術;脈衝形成、壓縮、傳輸技術;脈衝開關技術;快脈衝高電壓、大電流的測量技術;在短脈衝作用下高電壓的絕緣技術;脈衝大電流放電特性與機理等。2.強流脈衝粒子束加速器技術:高功率脈衝源與負載的耦合技術;脈衝粒子束產生、傳輸和診斷技術;高功率Z-箍縮高溫電漿產生和輻射源技術等。3.高功率脈衝技術和強流脈衝粒子束的套用研究。
黨委書記:成永紅,男,教授,博導,長江學者

專業設定

該專業培養在電氣工程、自動化、信息技術、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套用等領域從事集工程設計、系統分析、系統運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綜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他們將成為相關行業與部門的骨幹或帶頭人。
該專業具有強弱電結合、軟體與硬體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運行與製造結合的特點。學生主要學習電工技術、電子技術、自動控制理論、信息處理、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並受到電氣工程、自動化及計算機技術與套用方面的基礎訓練。既具有電氣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又有自動化和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專業面寬,適應性強,具備解決既有強電又有弱電的寬口徑專業問題的能力。
主幹學科: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設定有:自然科學、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微機原理及套用、計算機軟體基礎、自動控制理論、電力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電機學、現代測試技術等。高年級可根據社會需要設定柔性的專業方向課。
該專業培養六年、四年制學生。學生修完規定課程及學分,可獲得工學碩士或學士學位。
畢業生就業行業主要為:電氣製造業、信息產業、電力系統及運行部門、國家機關和科研院所、國防
該專業培養具備精密儀器設計製造及測量與控制方面基礎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領域內有關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製造、技術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該專業是集檢測、控制與儀器製造為一體。學生主要學習機械學、電子技術、光學、測量與控制、市場經濟及企業管理、計算機技術與套用等較寬廣領域的工程技術基礎和一定的專業知識。使學生能系統的掌握光、機、電、計算機結合的現代測控技術和實驗研究技術,並具有測控技術、儀器與系統的設計、開發能力。
主幹學科:儀器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主要課程設定有:自然科學、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精密機械與零部件設計、信號與系統、精密測量技術、工程光學、現代測試技術、電氣測試技術等。
該專業為全日制本科,學制為四年。
畢業生就業行業主要為:儀器儀表、電子與信息產業、國家機關和科研院所、國防工業。近幾年該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98%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