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護城牆

襄陽護城牆

襄陽護城牆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城池始建於漢;襄陽護城牆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

襄陽城築於,歷經水患兵燹,屢圮屢建,城牆初為土牆。時改建為磚牆,城門也由單一直出直進式改成屯兵式瓮城門。初,湖廣行省平章鄧愈對古城進行擴建和維修時,為加強防禦能力,使城北與漢水緊連,因而在東北角築新城。

襄陽城1956年被定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襄陽城牆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獨有的歷史價值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陽護城牆
  • 類型:護城牆
  • 地點:襄陽
  • 意義: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牆介紹,歷史變革,城牆文化,遊覽路線,

城牆介紹

襄陽城築於漢,歷經水患兵燹,屢圮屢建,城牆初為土牆。宋時改建為磚牆,城門也由單一直出直進式改成屯兵式瓮城門。明初,湖廣行省平章鄧愈對古城進行擴建和維修時,為加強防禦能力,使城北與漢水緊連,因而在東北角築新城。據陳鍔《襄陽府志》載:“凡周二千二百二十一丈七尺,得一十二里一百三步二尺,高二丈五尺,上闊一丈五尺,下倍之。垛堞四千二百一十,窩鋪七十,門六,俱有月城,角樓各一,花樓十。萬曆時知府萬振孫題。城北漢為濠,計四百丈;東南西鑿濠,共二千一百一十二丈三尺,闊二十九丈,深二丈五尺。”東門曰陽春門,東長曰震華,南文昌,西曰西城,北曰拱宸,小北曰臨漢。建國後因擴建道路,東、南、西城門均被拆除。為加強對古城牆的保護,已按原貌修復。現古城牆基本為是明代牆體,城牆全長7377米,其中有護壁磚牆6408米,平均高度10.84米,最高處11米,最低處7米,底寬13—15米,頂寬6—11米。護城河疏浚,全長5060米,最寬處250米,平均寬度180米,面積91萬平方米,為我國第一寬護城河。襄陽城1956年被定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護城牆又叫襄陽城牆、襄陽古城牆,為什麼叫護城牆?一說是和襄陽護城河相對應。位於現襄陽市襄城區境內,起初築於漢初(具體年代無考),屢經整修(從城牆磚上有“ 鄧城”,“太平興國”、“岳”、“光緒”等字樣可證),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明洪武初年,衛國公鄧愈守襄陽,在整修舊城的同時,並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闢二門(大北門、長門),連同原有四門(詳見《縣城集鎮》部分),各建城樓一座(今僅小北門城樓巋然獨存)。六個城門外各有瓮城,東、南、西三門的瓮城外另有子城,瓮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後改石橋)。城垣周長7.6公里,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今僅存小北門,大北門和襄陽公園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瀲灩,儼若平湖(今襄陽公園用以供遊客泛舟),全國罕見。由於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峴天設,山川環衛,是以號稱“鐵打的襄陽”。
2001年6月25日,襄陽古城牆作為明代古建築,被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襄陽城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歷史變革

襄陽護城牆約始築於西漢高帝六年(前201),城址疑在今襄陽城西北的漢水邊,劉表遷荊州治於襄陽前後在城東另築新城。宋時由土城改為磚城,並將直進直出式城門改為屯兵式的瓮城門。明洪武初年,漢水南岸北移,為加強城東北角防禦能力,遂將城向東北擴展,使城周長達7.3公里,面積達2.5平方公里,城牆堅固,護城河最寬處達250米,易守難攻。 建築特點 現存城牆基本上是於代所建,外砌城磚,內用土夯築。東、西、南、北城牆分別長2.2公里、1.6公里、1.4公里、2.4公里,城牆均高8.5米,寬5至15米。共有6座城門:東門曰"陽春",南門曰"文昌",西門曰"西成",大北門曰"拱宸",小北門曰"臨漢",東長門曰"震華",城門由明萬曆年間的知縣萬振孫題額。 除了六個城門之外,另有四座角樓,名曰王粲樓、獅子樓、奎星樓(三座角樓皆已頹圮,唯於1990年代初重建了王粲樓)。在襄陽城中心十字街處有鼓樓(昭明台),於南街設有譙樓,城內建築相互呼應,構成一個完備的古代城池功能整體。 清順治二年,知縣董上治再題額:東門曰"保厘東郊",南門曰"化行南國",西門曰"西土好音",北門曰"北門鎖鑰"。現僅存一座臨漢門樓,其他或因市政改造被拆除,或因風雨災害而傾頹,但整體上依然保留著古代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雙層防禦體系。 重大事件 東漢初平三年:孫堅圍襄陽,後中箭重傷而亡 378年-379年東晉襄陽保衛戰 1267年-1273年:襄樊之戰1643年李自成攻克襄陽後,自稱“新順王”,並改襄陽為“襄京” 1948年7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襄陽城,並俘虜第十五綏靖中將司令官、立法委員康澤

城牆文化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蹟,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公。
襄陽護城牆
襄陽城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湖北省北部,漢水中游。《漢書·地理志》謂:“襄陽位於襄水之陽,故名。”戰國時楚置北津戌,始為軍政重邑。漢時置縣,三國時置郡,此後歷代為州、郡、府治所。漢唐兩代,襄陽城處於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荊州記》載:東漢時襄陽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城南一帶號稱“冠蓋里”。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為荊州刺史,將州治從漢壽遷至襄陽, 使襄陽城由縣級治所一躍升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的一部分,成為當時中南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唐代襄陽城為山南東道治所,轄區擴及今陝西、四川的部分地區。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陽城,並在此建立國家政權,自稱“新順王”,改襄陽為襄京。1950年5月1日,襄陽與漢水對岸的樊城合為襄樊市。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蹟,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邇,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遊覽路線

襄陽護城牆面積比較大,涉及面比較之廣,不愧為華夏第一古城池。到古城牆全市公交經過的線路比較多,市內有1路、6路、14路、21路、24路、512路等公車穿城而過。
部分保存非常完好的地段,風景比較優美的地段,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段是不公開投放和參觀的,需要門票一般來說價格比較優惠的。當然了,古城牆跨度之長,範圍之廣,你完全不用出錢即可欣賞古城魅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