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環城公園

襄陽環城公園

襄陽環城公園,以具有2800年歷史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襄陽古城牆和護城河為主體而建,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座落在漢水之濱的襄陽環城公園,環繞具有2800年歷史的襄陽古城牆(“鐵打的襄陽古城牆”基本保存完好,城牆平均高8.5米,寬5-15米,全長7322米,氣勢恢宏,雄偉壯觀),依託號稱“華夏第一城池”的襄陽護城河(平均寬度180米,是全國最寬的古代人工護城河)而建,由長春、文薈、峴秋、安和四大景區構成,晉代荀灌娘墜城遺址、望峴樓、五傑亭等名勝盡在其中,是一座集名勝古蹟、園林藝術、水陸遊樂、動物觀賞、水產養殖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襄陽環城公園
  • 地理位置襄陽古城牆和護城河。
  • 占地面積:1479畝
  • 保護級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
公園環境,歷史文化,門票,相關景點,長春景區,文薈景區,峴秋景區,安和景區,

公園環境

襄陽環城公園所轄園林景點首尾相接,形成了一個頗具特色的環城風光帶,總面積1479畝,水面800餘畝,樹木9000餘株,植物種類120多種,綠地率為72%。從東向西依次為:長春景區(襄陽公園)園內大樹成蔭,桂花香氣襲人,遊船在湖面盪起漣漪,動物園海獅表演精彩滑稽,鞦韆、滑梯、木馬、轉椅……時空里褪色的童年盡在眼前;漫步在古城觀光帶古樸的木棧道上,一側是挺拔的杉樹林,一側是平靜的護城河水,遠眺水天一色,近觀沉光泛影,別有情致;文薈園塘綠魚紅,荷粉葉翠,青牆竹影,鑒亭凌波,石磴小路逶迤環繞,仿佛置身於江南水鄉,是鬧市中難得的優雅去處;南湖廣場開闊明快,風格迥異,大家風範彰顯,夕陽下男子騰足舞劍,女子婀娜健身,老者悠然品茶,少年嬉戲打鬧,是老少皆宜的休閒場所;西護城河兩岸柔若無骨的岸柳低垂,青翠欲滴的坡地草坪,水碧風清,鬧市與閒情,僅一路之隔。
古城橫亘,湖水環繞,綠蔭蔥蘢,樓閣參差,亭橋疊翠,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珠聯璧合。襄陽環城公園豐富的植被、優美的景觀和寬闊的水域,為襄陽城區防風、蓄水、調節氣溫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成為人們休閒、健身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專家們喻為襄樊的“綠心綠肺”。
襄陽環城公園現有職工319人,其中離退休人員98人,在職221人,專業技術人員 40人,占在職人數的18%,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有27人,占12%。
為力爭將襄陽環城公園這座集人文名勝古蹟、園林藝術、水陸遊樂、動物觀賞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打造成一張襄樊的“綠色名片”,襄陽環城公園管理處在提高植物養護管理、優質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同時,將展會活動與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先後成功舉辦了“我為鳥兒取個名”、“魅力襄樊”遊園燈會、菊花花會、哈爾濱冰雕展、具有民俗特色的黃金週遊園會等展會活動,以及袋鼠認養、愛心“六一”、捐植紀念樹、“愛鳥周”、邀請孤寡老人、孤殘兒童免費遊園等公益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尤其是公益活動的開展,是襄陽環城公園管理處人文關懷、社會責任感的體現,一方面豐富和充實了遊人的文化生活,同時取得了襄陽環城公園的社會、生態、環境、經濟四個效益的豐收。
襄陽環城公園
襄陽環城公園依附城市的建設,伴隨著城市發展而發展。從空曠平淡、到遊人摩肩接踵,從簡單的城市公園到具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人民民眾文化生活、進行青少年科普教育等多功能複合的綜合性公園,這些變化無不凝聚著一代又一代城市園林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無不凝聚著廣大市民對環城公園的關注與關愛。襄陽環城公園將以創造兼顧生態效應和人文關懷的環境精品為己任,努力為您打造更加完美和諧的新襄陽!

歷史文化

古城河畔一明珠――襄陽公園變遷
“古塘源檀溪,澄流繞城澳。”這是古人對鏡湖(襄陽環城公園前身)的讚美。然而,鏡湖到清末因失治而淤積,被闢為菜地,尚存的南邊道坑也變成了死水坑。新中國成立後,湖面又日漸縮小,周圍的亭台亦圮。
九曲橋九曲橋
上世紀70年代,為給市民增加更多的公共休息場所,政府開始籌建襄陽公園,並於1975年免費對市民開放。這也是襄城第一家公園。1992年,襄陽公園、原陽春門公園、原國營漁場正式合併,成立襄陽環城公園管理處。
襄陽公園(即襄陽環城公園長春景區)已成市區面積最大的一家公園,每年接待市民達到40萬人次,是一家集名勝古蹟、園林藝術、水陸遊樂、動物觀賞、水產養殖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公園。
公園源於鏡湖
清代中期,當時的襄陽守道陳大文在襄陽古城東北角即新城灣(大北門與長門之間地域),修建了一個水清如鏡的湖,命名為鏡湖。
上世紀70年代,焦枝鐵路的通車和環城東路的修建,把古老的鏡湖攔腰截為兩段。同時,搬遷到這裡的居民越來越多,如何開發利用這片雜草叢生的空地和塞滿淤泥的湖面,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
原市規劃局副總工程師陳家駒告訴記者,他年輕時經常去護城河游泳,“現在的襄陽公園那時候就是一個水塘,和護城河連在一起,很荒涼。”“空地閒著也是浪費,就用它來建一個公園吧。”徐世安說。這裡以前雜草從生,一片荒涼,對如何利用這塊空地,政府有關部門起初並沒有長遠的規劃,就在一位市領導的提議下,“變廢為寶”,建起了公園。
襄城第一座公園
1973年,原本在人民公園工作的徐世安被借調出來,參與襄陽公園的籌建。當時的公園籌建處僅有兩名幹部、兩名工人,平時施工都是請附近民工。
長春景區內景長春景區內景
由於受到當時財政收入和城市建設觀念的制約,公園的籌建經費並沒納入政府的財政預算。這樣一來,公園的早期建設則是捉襟見肘。“什麼都沒有,我們只好隔三差五地纏著市長要錢。”徐世安笑著說,可以用“三無”(無錢,無人,無地)來形容公園籌建處成立之初的情形。
公園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跑馬圈地”。公園籌建處想方設法,先後從原四季青大隊、漢江一橋護橋部隊、原襄城蔬菜隊三家單位手中,要回了部分“地盤”,讓公園有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家”。“公園的錢,都是政府從牙縫中擠出來的。”徐世安回憶說。由於缺乏資金,當初公園的道路總是建建停停,有錢了就施工,沒錢了就擱在那。有一年,已經是臘月三十了,他們還找了些民工來施工,因為年底政府結帳,錢到位了,要加班趕工期。
在建設過程中,原本學習園林綠化專業的徐世安,不僅要設計公園道路兩側的綠化岸坡,還經常得去採購施工用的材料,有時還要幫著攪拌水泥,“那時候一點都不覺得累,每天都覺得幹勁十足”。
經過兩年的建設,1975年,襄陽公園管理處掛牌成立,公園開始免費對市民開放。
老虎獅子吃飯也要糧票
公園牌子掛起來了,但是園內並沒有值得一看的景點,被市民戲稱為“草園”。上世紀70年代末,為吸引更多的遊客,襄陽公園開始進行大規模的人工造景,修建了湖心亭、九曲橋等一大批亭台樓閣。
動物園老虎動物園老虎
公園有山,方顯清幽,但是襄陽公園本身並沒有天然的山。他們就地取材,建了兩座“山”:利用疏浚護城河堆積的淤泥,建了一座假山;建了一座擁有72隻猴子的猴山。
1979年,襄樊市第一家也是惟一的一家動物園在襄陽公園後門(新城灣一帶)建成,猴山就在動物園內,當時的門票是每人0.05元。
動物園建成後,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甚至還有河南等地的遊客。同時,這也是當時鄂西北最大的動物園,不僅有獅子、老虎等“常規”動物,還有梅花鹿、海豹、白化熊等一些珍稀品種。
由於當時城市糧食實行定額供給制,公園除了要為職工安排糧食配置計畫外,還要為每一隻動物登記造冊,建立獨立的“戶口本”。要不然,飼養員就不能為動物購買食物。
上世紀80年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公園添置了一批簡易的遊樂設施。1983年,經市政府批准,除此前的動物園收費外,襄陽公園也開始對遊客收費,每人0.03元。
2002年5月,由於新城灣一帶的房產開發,動物園遷址重建,從襄陽古城城內移至城外,現已成為公園的支柱性產業,並且成為市民進園遊玩的好去處。
機制改革促新生
1992年6月,襄陽公園、原陽春門公園、原國營漁場三家單位合併成立,面積是原來的幾倍,但是合併之後的襄陽公園效益並沒有增加。2001年以來,公園開展了一系列改革:綠地管理推行模擬市場運作;漁業生產和遊船經營權面向職工競標拍賣;組建長春、文薈、峴秋3個園林綠化維護作業模擬公司,參與公共綠地招投標……這些措施的出台,盤活了公園資產,也讓公園有了充足的財力進行建設,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襄陽環城公園
自2003年起,襄陽公園先後舉辦了“我為鳥兒取個名”、捐植紀念樹、遊園燈會、冰雕展、黃金週遊園會、愛鳥周等20餘次大型公益活動,多次被中央電視台、《湖北日報》等媒體報導,被譽為“襄陽古城風光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未來展望
小橋流水溢古韻,“呼鷹台”前覓舊事。2008年,襄陽公園改造方案初步獲得專家評審組通過,待市政府批准後就可實施。
按照規劃,市政府計畫投入資金 2700多萬元,將襄陽公園的升級改造與襄陽護城河第五期綜合治理相結合起來,重新修建“呼鷹台”,增建劉表紀念館、古代詩詞碑等具有三國文化內涵的人文景觀。
此外,按照新的規劃方案,襄陽公園被定位為以春季常青植物為主的開放式公園,小橋流水、亭台樓閣相互輝映,盡顯古典園林風格。

門票

2010年6月1日開放免費

相關景點

長春景區

襄陽環城公園長春景區,取“春景長在”之意,她的原名叫襄陽公園,是一座以水陸遊樂、動物觀賞、黃金周的品牌遊園活動等為特色的綜合公園。園內50餘種水陸遊樂項目令遊人樂而忘返;楊柳岸、清風裡,您還可盡享漁翁垂釣之樂;鄂西北最大的動物園占地面積28畝,展出各類珍奇動物40餘種、500多隻(頭),是襄樊市唯一的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基地。襄陽公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襄樊市民非常喜愛的樂園。
襄陽環城公園
在襄陽公園內有一景點叫灌娘台,一塊碑文上生動的記述了古代小英雄荀灌娘突圍救襄陽的動人故事。話說西晉時,襄陽城被敵軍包圍了,城裡的糧食將盡,箭也所剩無幾了。守城的主將荀崧幾次派人出去請救兵,都被敵人堵了回來。眼看著城就要被攻破了。當時,荀崧的女兒荀灌只有13歲,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她說服了父親讓自己出城搬救兵。她帶領一對人馬突出重圍後,翻山越嶺,日夜兼程,終於請來了救兵。敵人怕前後夾擊,趕忙撤退了。襄陽城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全城的人都在傳頌荀灌的壯舉,視其為小英雄。在台灣省1982年10月15日發行的《民間故事》郵票中的“解親之憂”,將這一歷史再現於方寸之中。

文薈景區

文薈景區是襄樊市2006年建成的一座文化山水主題公園,位於襄陽古城外東南段,是襄陽環城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已建成的四大景區之一,更是“華夏第一城池”襄陽護城河的精華所在。文薈景區由“二園二帶一池”即文園、薈園、湖濱觀光帶、古城觀光帶和襄陽護城河五大部分組成,總面積43.3公頃,其中綠地13公頃,水面30.3公頃。

峴秋景區

襄陽環城公園峴秋景區、安和景區統稱西護城河景區,指襄陽西護城河兩岸的區域,全長1650米,總面積約15.98 萬平方米。其中峴秋景區位於襄城西南,即南起八一軍招,北臨西門橋的兩岸綠地及護城河水域 峴秋景區的和平廣場是市民晨練的主要場所之一,該廣場以銀杏作為背景樹,配以小喬和灌木,加強了廣場景觀的層次感,營造圍合空間,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觀體系,為人們提供一個沐浴在晨光中呼吸清新空氣的環境,使人們既強健了體魄,又放鬆了心情。

安和景區

襄陽環城公園
安和景區位於襄城西北,即北起夫人城,南至西門橋的兩岸綠地及護城河水域。
安和景區以夫人城廣場為主,該廣場位於夫人城下以西,北臨漢江,與江景相接,南傍護城河,與水景交融,全長260米,總面積14370平方米。利用夫人城提水泵站出水形成300平方米三疊瀑布景觀;在護城河水域中興建裝機容量為400KVA的大型組合噴泉一座,主噴泉水柱高達110米等。
為提升夫人城廣場品位,2000年5月,在護城河三期治理工程中又投資700萬元對夫人城廣場進行了擴建,新增休閒長廊100米,停車場500㎡,栽植各類園林樹木1.6萬株,安裝景石2組,園燈140組,護欄600米,《故壘驚濤》大型浮雕100平方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