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孤

裝孤

宋 雜劇、 金 院本中扮演官員的角色。 宋 吳自牧夢粱錄·妓樂》:且謂雜劇中末泥為長,每一場四人或五人……或添一人,名曰‘裝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孤
  • 拼音:zhuāng gū
  • 注音:ㄓㄨㄤ ㄍㄨ
  • 出處:《水滸傳
簡介,由來,

簡介

zhuāng gū ㄓㄨㄤ ㄍㄨ 裝孤
水滸傳》第八二回:“這五人引領著六十四回隊舞優人,百二十名散做樂工,搬演雜劇,裝孤打攛。”

由來

元雜劇的雛形階段,應該是在時期,當時經濟的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老百姓對精神消費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高,他們已不再滿足於一、兩個角色在台上說噱逗唱,而需要既有故事情節、又有歌唱舞蹈的新藝術,於是便逐漸發展起一種雜劇藝術來。宋之雜劇相比後來的元雜劇,不僅表演的人少,而且故事也不夠完整,結構格局也不像元雜劇那么嚴謹。據吳自樂《夢粱錄》記載,北宋時的雜劇中“末泥為長,每一場四人或五人。先作尋常熟事一段,名曰‘艷段’。次做正雜劇、通名兩段。末泥色主張,引戲色吩咐,副淨色發喬,副末色打諢。或添一人,名曰裝孤。先吹曲破斷送,謂之‘把色’。大抵全以故事,務在滑稽,唱念應對通遍。”宋代的戲曲分為兩大類,一類以歌唱為主,如諸宮調大曲鼓子詞等。另一類以講故事為主,如傀儡影戲、雜劇等。金代的戲劇稱為院本,即“行院之本”,演員大都是娼妓身份,所居之處稱為“行院”。金代時曾產生了著名的《西廂記宮調》,創作者為董解元,這部作品精工麗,備極才情,字字本色,因而被譽為“北曲之祖”,在戲劇史和文學史上,“董西廂”都有其獨特的地位,它對“王西廂”(即元代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的創作亦具有啟後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