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尉卿衡方碑(衡方碑)

衛尉卿衡方碑

衡方碑一般指本詞條

漢《衛尉卿衡方碑》又稱《衡方碑》。隸書,碑文共二十三行,每行三十六字。有碑陰,只存題名二列,余皆漫漶。此碑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一六八年)刻,現在山東泰安岱廟內。中國漢“衛尉卿衡方碑”原石的明代初期拓本。剪條裝,共69頁,每頁3行,行5字。縱24厘米,橫14.5厘米。此碑書法結體寬博闊綽,沉厚淳重,行密格滿,字取橫勢,筆尚方折,筆致古健豐腴,遒勁雄偉,是漢隸方整一體的代表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尉卿衡方碑
  • 又名:衡方碑
  • 年代:東漢靈帝建寧元年(一六八年)
  • 原址:山東汶上縣郭家樓
  • 現址:泰安岱廟漢柏院
  • 屬性:書法碑
由來,立碑,書風,影響,特點,

由來

此本為傳世最舊拓本。以往諸家著述,皆以為此碑最舊為明拓本,以碑文第 6 行“將”字未損及“南”字清晰等為明拓本的考據,並說碑陰漫漶,經清嘉慶初黃易洗石後精拓 , 才發現碑陰有字。此本不僅第 6 行“將”、“南”不損,而且碑陽全篇較一般拓本少損 20 余字,定為明代初期所拓。碑陰、碑額皆同時所拓,碑陰可辨者 70 余字,尤為稀有,並可證明碑陰之字為黃易發現的說法不確切。此本舊為葉氏平安館所藏,有葉志詵翁方綱等藏印 19 方,後為方若所得,方氏於此本之後,再跋、三跋予以更正說明,尤有言未能盡之意。現藏故宮博物院。

立碑

衡方碑”為建寧元年(168)九月立,碑原在山東汶上縣郭家樓 , 清雍正八年(1730)汶水泛決 , 碑仆陷,莊人郭承錫等出資復建。今置山東省泰安岱廟漢柏院。碑額陽文隸書“漢故衛尉卿 衡府 君之碑”,碑文隸書23行,行36字。文末另起一行書“碑”字 , 其下有小字隸書 2 行,“門生平原樂陵朱登字仲帝”,多以為是書碑者朱登款識。

書風

從總的書風來說,《衡方碑》和《張遷》,《鮮于璜》、《景君》,《郙閣》等碑,同屬漢隸中古樸雄強一類。它的碑額,陽刻“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十字,雄渾方正;碑文陰刻,用筆肥厚古拙,結體寬綽舒朗,行格之間字字茂密而不留空隙。姚華說:“《景君》高古,惟勢甚嚴整,不若《衡方》之變化於平正,從嚴整中出險峻”。楊守敬也說它“古健豐腴,北齊人書多從此出,當不在《華山碑》之下。”

影響

應該看到,這一派書風對後世影響的確既深且大。有人說,北魏太和年間(公元四七七——四九九)洛陽書風尚方折,源出於此;也有人說,它不僅啟迪顏魯公,而且唐初歐陽詢書和它也有淵源關係;至於清代伊秉綬,近代吳昌碩,齊白石的隸書得雄強博大之氣勢,亦均受益於此碑。

特點

衡方碑》在書法藝術上比較明顯的特點,可歸納為“方”、“重”、“滿”三字。所謂“方”,主要體現在用筆與結體上;所謂“重”主要體現在體勢和氣韻上;所謂“滿”主要體現在布局和形態上。正是根據這些藝術特點,前人有把學此碑作為醫治貧弱之病、增強豪縱之氣的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