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方碑(漢衡方碑)

衡方碑

漢衡方碑一般指本詞條

《衡方碑》是刊刻於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九月的一方碑刻,全稱為“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一般認為書丹者是朱登,屬隸書書法作品,現藏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廟碑廊。

《衡方碑》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高240厘米,寬110厘米,厚25厘米,屬圓首碑,上雕蟠螭紋,碑額隸書陽刻“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2行10字。額下有圓穿,穿下碑文記敘了衡方的祖先及衡方的生平政績。書法上,其字型方拙樸實,以拙取勝,間架穩實厚重,如虎臥闕下;筆畫端正粗壯,筆筆如磐石,折角棱條分明,有嚴峻之態;章法行密字滿,平正之中有欹斜之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方碑
  • 全稱: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
  • 別稱:衡方墓碑
  • 創作時間: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九月
  • 書丹者:朱登
  • 書法類型:隸書
  • 規格:高240厘米,寬110厘米,厚25厘米
  • 現藏地:山東泰安市岱廟碑廊
碑刻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品評價,歷史傳承,

碑刻內容

碑陽
(碑額)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
衡方碑衡方碑
府君諱方,字興祖。肇先蓋堯之苗,本姓□□,則有伊尹;在殷之世,號稱阿衡,囙而氏焉。□□□┘圡,家於平陸。君之烈祖,少𣽈術,安貧樂道。履該顏原,兼修季由,聞斯行諸,砥仁癘□,□□□┘土。階夷愍之貢,𦀇常伯之,位左馮翊。先帝所尊,垂名竹帛。考㿖江大守,兄𤻉門大守。□□□┘孝,長發其祥。誕降於君,天資純。昭前之美,少文塞。敦厖允元,長欽明。躭《詩》悅《書》,□□□┘秋。仕郡辟州,舉孝廉,除郎中,即𠀌侯相、膠東令。遵尹鐸之𣜦,保鄣二城。參國起按,班敘□□。□┘本肇末,化速𨛀置。州舉尤異,遷會稽東部都尉,將繼南仲、邵乕之軌,飛翼軫之旌,操參□□□,┘綏來王之蠻。會喪冭夫人,感背人之《凱風》,悼《蓼儀》之劬勞,寢闇苫凷,仍□上言,倍榮□□。□□┘祥除,征拜議郎、右北平大守。尋李癀之在□,恢魏絳之和戎。戎戢土佚,費□□□,□□□□,□┘靜有績。遷穎川大守。清滌俗,招拔隱逸,光大茅茹。國外浮,淡界繆動。氣泄狂□,□□□□。┘歸來洙泗,用行舍藏。征拜議郎,遷大醫令、京兆尹。舊都余化,《詩》人所詠,並有亡新。君□□□,□┘隆𥦀栗,鶉火光物。隕霜剿奸,振滯起舊,存亡繼絕。恩隆《乾》《冭》,威肅《剝》《𡿦》。本朝錄功,入登衛□,□┘翼紫宮。夙夜惟寅,禕隋在公。有單襄穆䓦謨之風。詔選賢良,招先逸民。君務在𥦀,失順其文,舉┘己從政者,退就𠡠巾。永康之末,君衛孝桓。建寧初政,朝用舊臣,留拜步兵校尉。處六𨸲之,維┘時假階,將授緄職。受任浹旬,庵離𥨊疾,年六十有三,建寧元年二月五日癸丑卒。詔遣使□□┘賻禮,百臨會,莫不失聲。其年九月十七日辛酉㘸。蓋《雅》《頌》興而清廟肅,《中庸》起而□□□。┘故仲尼既歿,諸子綴《論》,《斯乾》作歌,用昭於宣。𧧓旌德,銘勒勛。於是海內門生故吏,□□□,采嘉石,樹靈。鐫茂伐,祕將來。其辭曰:┘峨峨我君,懿烈孔純。高朗神武,歷丗忠孝。馮隆鴻軌,不㤁前人。𥦀猛不主,德義是𦀇。韜綜頙□,┘溫故前呈。㩜英接𥝙,踵跡晏平。初據百里,顯顯令聞,濟康下民。曜武南會,邊民是鎮。惟□□□,┘憂及退身。參議帝室,剖苻守藩。北靖□□,有□有聲。旋守中嶽,幽滯榮。邁種舊京,□□□□。┘舍澤戴仁,□□攸寧。克長克君,不虞不陽。維明維允,燿此聲香。能悊能惠,克亮天功。入統□□,┘赳赳光光。法言稽古,道而後行。競競業業,素絲《羔羊》。誾誾侃侃,顒顒昂昂。蹈規履榘,金玉其相。┘謇謇王臣,群公憲章。樂旨君子,□□無疆。銘勒金石,□□□□。□問□□,萬世是傳。碑
。┘
(說明:加粗表示異體;□表示缺一字;……表示缺若干字;┘表示分行。)
碑陰
碑陰原有字,現已全部漫滅。

創作背景

衡方少舉孝廉,歷任郎中、即丘侯相、膠東令、會稽郡東部都尉、右北平太守、穎川太守、京兆尹等職。建寧初年,漢靈帝即位,起用舊臣,衡方被拜為步兵校尉。衡方上任才十天就突然染病,臥床不起,於建寧元年(168年)二月五日逝世,同年九月十七日下葬。《衡方碑》即其門生故吏在東漢建寧元年(168年)九月為其追頌生前事跡而立的墓碑。

藝術鑑賞

風格特徵
《衡方碑》的風格特徵主要有:
①講究氣勢。雖然從外形看來《衡方碑》並沒有恣肆的體勢和飛動的主筆畫,但其鋪毫前行、不求精工的線條本身和茂密的結構卻又在昭示一種粗獷和雄強。
②崇尚古拙。“古”表現線上條的樸素,沒有故作姿態的甜俗。線形的變化更多地出於自然的粗細交錯、曲直相生、長短穿插等,在運筆過程中並沒有明顯的“節奏點”可以找尋、沒有人為的刻意雕琢,只有從平實線條所透射出的斑駁的古意和率真。“拙”表現在結構的方整,和方整之中的重心偏移——有時偏左、有時偏右、有時偏下。
③表現力量。《衡方碑》的力量表現為肥厚渾厚如磐石,此由用筆的“積點成線”而來。這種用筆不同於篆書的平移,雖然都是中鋒,但篆書中勿須頓挫,用力平衡,而《衡方碑》線條的內在運動是不斷地調整提筆、頓筆、扭曲、出鋒等動作過程,不斷地調整筆鋒用力的角度和位置。它也不像《禮器碑》和《曹全碑》等波挑明顯的漢碑那樣來得舒展,而是顯得匆匆忙忙,對波挑的書寫儘量弱化,而表現為圓融和含蓄。
(圖冊來源:《漢衡方碑》

作品評價

清代書法家翁方綱:是碑書體寬綽而闊,密處不甚留隙地,似開後來顏魯公正書之漸矣。然予嘗以每行分翦,微空一線之隙裝之,則每字相接,並不嫌於緊密,蓋其書勢在《景君》《鄭固》二碑間也。(《兩漢金石記·卷十二·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
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衡府君碑》,方古中有倔強氣,自是東京傑跡。(《何紹基詩文集》)
清代書法家方朔:字型方正渾樸,與《張遷碑》可以伯仲。(《枕經堂金石跋·卷三·漢衛尉卿衡方碑跋》)
近代書法藝術家楊守敬:此碑古健豐腴,北齊人書,多從此出,當不在《華山碑》之下。(《激素飛清閣評碑記·卷一·漢·衛尉卿衡方碑》)
近代書法家康有為:凝整則有《衡方》《白石神君》《張遷》。(《廣藝舟雙楫·卷二·本漢第七》)
近代篆刻家、藏書家姚華:《景君》高古,惟勢甚嚴整,不若《衡方》之變化於平正,從嚴整中出險峻。(《弗堂類稿·跋衡方碑將字本》)

歷史傳承

流傳情況
《衡方碑》原在山東汶上縣次邱鄉中店村(舊稱平原社郭家樓)。清代雍正八年(1730年),汶水泛決,碑陷臥,莊人郭承錫重立。1953年移到岱廟炳靈門內陳列,1983年9月移到岱廟碑廊。
著錄情況
著作
著錄名稱
名稱
作者
後漢衡方碑
衛尉衡方碑
漢衛尉衡方碑
衛尉卿衡方碑
曝書亭金石文字跋尾
衡方碑
漢衛尉卿衡方碑
顧藹吉
衡方碑
金石圖說
衛尉唧衡方碑
衛尉卿衡方碑
潛研堂金石文跋尾
衛尉卿衡方碑
山左金石志
衛尉卿衡方碑
兩漢金石記
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
漢隸拾遺
衛尉卿衡方碑
古墨齋金石跋
漢衛尉卿衡方碑
平津讀碑記
衛尉卿衡方碑
枕經堂金石題跋
漢衛尉卿衡方碑
讀書余錄
衛尉卿衡方碑
集古求真
歐陽輔
衡方碑
激素飛清閣評碑記
衛尉卿衡方碑
山東金石志
後漢衛尉卿衡方碑
衛尉卿衡方碑
(表格內容來源:《山東漢代碑刻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