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標誌物

血清標誌物B肝"兩對半" HBsAg HbsAg是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發現的,故開始被稱為澳大利亞抗原,即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一直說的“奧抗”,後又被稱為肝炎相關抗原(HAA),1974年被正式定名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清標誌物
  • 時間:1963年
  • 發現者:Blumberg
  • 來源澳大利亞土著人
介紹,表面抗體陽性,保險係數,疫苗加強,

介紹

HbsAg實際上就是一項肝炎病毒的外殼部分。在血清中查到它的時候,由於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並不含有病毒顆粒,因此並不能反映病毒有無複製、複製程度以及傳染性強弱、預後等問題。目前血清HbsAg陽性僅僅作為HBV感染的標誌。
HbsAg一般在B肝患者轉氨酶(ALT)升高前2~8周的血清中出現。患者進入恢復期後,HbsAg的滴度可逐步降低;當患者血中出現抗HBs時,HbsAg可消失。由此可見,HbsAg是B型肝炎早期診斷的指標之一。臨床發現,一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續存在,原因可能是編碼HbsAg的病毒基因與患者的肝細胞DNA進行了整合。在這種情況下,即使HBV已從人體內消除,肝細胞仍能不斷地複製HbsAg。
HBV感染後,大部分人沒有臨床表現,但在血中可檢出HbsAg。這類人通常被稱為HbsAg攜帶者,也叫健康攜帶者。我國健康攜帶者的人數超過1億。其中,大部分可持續攜帶HbsAg數年、數十年,甚至終生攜帶而無臨床症狀;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破後,可發展為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人感染HBV後,絕大多數外周血中會出現HbsAg,一般含量在5ng600μg/ml。據文獻報導,獻血員中發現的HbsAg攜帶者最低含量為0.2ng/ml,含量高者可達2000μg/ml以上。但也有少部分HBV感染者血清HbsAg測定為陰性,如暴發性B型肝炎、HBV基因發生變異者等。急性重症B型肝炎由於肝細胞以合成HbsAg為主,很少或不合成HbsAg,因而外周血中也可能無HbsAg。
人自然感染HBV或注射了HbsAg疫苗後,機體可產生抗HBs。但如果病毒的有關基因發生了變異,機體所產生的機體對變異株便沒有作用,感染者血清中可同時出現HbsAg和抗HBs。B肝疫苗接種也不能有效地預防這類變異病毒的感染。
HbsAg不僅存在於血液中,而且還存在於許多體液和分泌物中,如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
目前,國內最常使用的測定HbsAg的方法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其次是放射免疫試驗(RIA)。ELISA簡單、方便、快速,進口試劑盒可測到的血清HbsAg最低濃度為0.2ng/ml,國產試劑盒目前能達到0.5ng/ml。
抗-HBs 抗-HBs就是B肝表面抗體;是B肝的保護性抗體,也就是說:抗-HBs陽性說明機體對B肝病毒有了免疫力。

表面抗體陽性

1.表面抗原(HBsAg)  表面抗原就是過去人們經常說的“澳抗”。 “澳抗”是“澳大利亞抗原”的簡稱,因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所以稱為“澳抗”。
B肝病毒雖然構造非常簡單,但是,它也有一個外殼。這種外殼,是一種蛋白質,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現,標誌著有B肝病毒存在。 所以,如果化驗時“表面抗原”陽性,就表示體內感染了B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體(抗HBs)
抗-HBs這是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後產生的抗體,它是一種保護性抗體,也叫中和性抗體。它能中和掉B肝病毒的感染力,保護人體免受B肝病毒再度襲擊。
抗-HBS陽性至少說明三個問題:
(1)B肝病人到了恢復期,從此即將告別B肝病毒感染;
(2)既往感染過B肝病毒,可能患過B肝病,也可能是不知不覺中的隱性感染,但現在病毒已被清除,獲得了對B肝的免疫,即使有B肝病毒侵入體內,也仍然安然無恙;
(3)單純抗-HBs-項陽性,是注射B肝疫苗並免疫成功的標誌,當然也不會再感染B肝病毒了。
在B肝抗體三兄弟中,以抗-HBS最為特殊,它與B肝抗原(HBsAg、HBeAg和HBCAg)勢不兩立,它陽性,抗原們也就陰性了;只在很特殊的情況下,抗-HBS和HBsAg才同時出現。
3.e抗原(HBeAg)  e抗原是B肝病毒複製的標誌。它可以判定傳染性的大小。如果檢查時有e抗原陽性,就表示B肝病毒在人體內複製活躍,血中帶毒量大,傳染性強。所以,e抗原陽性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情。
4.e抗體(抗HBe)  檢查時發現了e抗體,表示B型肝炎相對好轉,給病人帶來的是一個好訊息。因為它的陽性,標誌著B肝病毒的複製已經從活躍轉為相對靜止,血中帶毒量減少,傳染性也相對降低了。
5.核心抗體(抗HBc)  核心抗體是人體感染了B肝病毒以後,最早出現的一種抗體。但是,它對人體沒有保護作用。陽性時,如果加號多(醫學上的說法是“滴度高”),提示病毒正在複製,傳染性也強。 如果過去是強陽性,現在雖然也是陽性,但是加號比原來減少了,表示曾經得過“B肝”,這種陽性差不多要持續存在幾年或數十年。

保險係數

我國當前臨床使用的B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製品,副作用小。人體接種B肝疫苗後,通過主動免疫方式產生抗體,使人體獲得對B肝的免疫力。
統計資料表明,接種B肝疫苗後人體B肝表面抗體(抗一HBs)轉陽率在95%以上,有效保護期在5年以上,抗體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強,免疫保護持續時間也越長。但也有極少數人在接種B肝疫苗後,體內產生的抗-HBs滴度很低,達不到保護值,這樣就不能有效地阻止B肝病毒的感染和複製。

疫苗加強

B肝疫苗接種後,抗-HBs隨時間推移,滴度會逐漸下降,當抗-HBs滴度降至保護值以下時,也就不再對B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為保證預防效果,接種B肝疫苗後,應抽血化驗,查二對半,若抗-HBs呈陽性,說明接種成功,同時還應查抗-HBs滴度。
1、若抗-HBs滴度最高值僅為10~100mIU/m1,最好在6個月後複種1次;
2、抗-HBs滴度最高值為101~1000mIU/ml時,應於首次接種後1~2年內複測抗-HBs;
3、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時,應在2~4年內複測;
4、當抗-HBs大於10000mIU/ml時,可在4~6年內複測;
5、當發現抗-HBs滴度低於10mIU/ml時應複種,複種仍按初種的劑量和時間方案進行。
B肝疫苗接種是預防B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絕對的和一勞永逸的。接種後一定要檢驗接種效果和抗-HBs滴度,並根據抗-HBs滴度情況適時複測,當滴度小於保護值時,要及時補種,使體內經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這樣才能有效地預防B肝病毒感染,真正達到預防B肝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