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脈管炎

英文名稱: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發生於中小動脈(同時累及靜脈及神經)的慢性進行性節段性炎症性血管損害;病變累及血管全層,導致管腔狹窄、閉塞。又稱伯格氏病。多發於青壯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煙歷史。典型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休息痛及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該病主要侵犯肢體,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動脈及其伴行的靜脈和皮膚淺靜脈,受累血管呈現血管壁全層的非化膿性炎症,管腔內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現進行性狹窄以至完全閉塞,引起肢體缺血而產生疼痛,嚴重者肢端可發不易癒合的潰瘍及壞疽。

臨床表現,疼痛,發涼,皮膚色澤改變,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肢體營養障礙,肢體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發病原因,吸菸,寒冷、潮濕、外傷,感染、營養不良,激素紊亂,遺傳,血管神經調節障礙,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病理,輔助檢查,皮膚溫度測定,紅外線熱象圖,節段性測壓和應激試驗,脈波描記,動脈造影,治療,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高壓氧治療,其他治療,藥膳調理,保健貼士,預後,預防,

臨床表現

患者幾乎都為男性,年齡在25~45歲間,病程緩慢。典型症狀有間歇性破行,伴患肢怕冷、麻木、刺痛。足趾有持續性疼痛,尤其在夜間臥床時加劇(靜止痛)。後期出現足部壞疽和潰瘍。

疼痛

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狀。病變早期,由於血管痙攣,血管壁和周圍組織神經末梢受到刺激而使患肢(趾、指)出現疼痛、針刺、燒灼、麻木等異常感覺。隨著病變進一步發展,肢體動脈狹窄逐漸加重,即出現缺血性疼痛。輕者行走一段路程以後,患肢足部或小腿脹痛,休息片刻疼痛即能緩解,再次行走後疼痛又會出現,這種現象稱為間歇性跛行。產生間歇性跛行的機理一般認為是血液循環障礙時,肌肉運動後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積聚,刺激局部神經末梢引起疼痛。也有人認為,動脈狹窄或閉塞後,動脈壓降低,肢體運動時,肌肉收縮所產生的壓力超過肌肉內動脈的壓力,使局部血流顯著減少,從而引起患肢疼痛。重者即使肢體處於休息狀態,疼痛仍不能緩解,稱為靜息痛。此時疼痛劇烈、持續,尤以夜間為甚。患肢抬高疼痛加重,下垂後則略有緩解。患者常屈膝抱足而坐,或將患肢下垂於床旁,以減輕患肢疼痛,形成血栓閉塞脈管炎的典型體位。一旦患肢發生潰瘍、壞疽、繼發感染,疼痛更為劇烈。

發涼

皮溫降低患肢發涼、怕冷,對外界寒冷敏感是血栓閉塞脈管炎常見的早期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發涼的程度加重,並可出現動脈閉塞遠端的肢體皮膚溫度降低。

皮膚色澤改變

患肢缺血常使皮膚顏色呈蒼白色,肢體抬高后更為明顯。下述試驗有助於了解肢體循環情況:①指壓試驗:指壓趾(指)端後觀察局部皮膚或甲床毛細血管充盈情況,如果松壓後5秒鐘皮膚或甲床仍呈蒼白或瘀紫色,表示動脈供血不足。②肢體抬高試驗:抬高肢體(下肢抬高70~80°,上肢直舉過頭),持續60秒,如存在肢體動脈供血不足,皮膚呈蒼白或蠟白色。下垂肢體後,皮膚顏色恢復時間由正常的10秒延長到45秒以上,且顏色不均呈斑片狀。肢體持續處於下垂位時,皮膚顏色呈潮紅或瘀紫色。③靜脈充盈時間:抬高患肢,使靜脈排空、癟陷,然後迅速下垂肢體,觀察足背淺表靜脈充盈情況。如果靜脈充盈時間大於15秒,表示肢體動脈供血不足。此外,部分患者受寒冷刺激或情緒波動,可出現雷諾綜合徵,表現為指(趾)皮膚蒼白、青紫、潮紅間歇性改變。

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40~50%的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發病前或發病過程中可反覆出現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急性發作時,肢體淺表靜脈呈紅色條索、結節狀,伴有輕度疼痛和壓痛。2~3周后,紅腫疼痛消退,但往往留有色素沉著。經過一段時間,相同部位或其他部位又可重新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在尚未出現肢體動脈搏動減弱和肢體慢性缺血徵象時,已經存在反覆發作的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因此,有人把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看成是血栓閉塞脈管炎的前驅表現。

肢體營養障礙

患肢缺血可引起肢體營養障礙,常表現為皮膚乾燥、脫屑、皺裂;汗毛脫落、出汗減少;趾(指)甲增厚、變形、生長緩慢;肌肉萎縮、肢體變細。嚴重時可出現潰瘍、壞疽。潰瘍、壞疽常先出現在趾端、甲旁或趾間,可因局部加溫、藥物刺激、拔甲、損傷等因素誘發。開始多為乾性壞疽,繼發感染後形成濕性壞疽。根據潰瘍、壞疽的範圍可分為三級。I級,潰瘍、壞疽局限於趾(指)部;Ⅱ級,潰瘍、壞疽超過跖趾(掌指)關節;Ⅲ級,潰瘍、壞疽超過踝(腕)關節。

肢體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

根據病變累及的動脈不同,可出現足背動脈、脛後動脈、膕動脈或尺動脈、橈動脈、肱動脈等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但需注意,約有5%的正常人足背動脈先天性缺如而不能捫及搏動。尺動脈通暢試驗(Allen試驗)可鑑別尺動脈搏動未捫及者動脈體表位置解剖變異和動脈閉塞。方法是抬高上肢,指壓阻斷橈動脈後,重複握拳數次,促使靜脈回流。然後將手放至心臟水平,如果尺動脈通暢,手指和手掌皮膚迅速轉為粉紅色(40秒內)。反之,只有解除橈動脈指壓後,皮色才能恢復正常。尺動脈通暢試驗還可了解尺動脈搏動存在者尺動脈遠端通暢情況。方法同上,如持續指壓阻斷撓動脈後,手指保持蒼白色,提示尺動脈遠端閉塞。套用同樣原理,可以了解撓動脈有無有閉塞性病變以及撓動脈遠端通暢情況。

發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導致永久性功能障礙或肢體丟失,甚至死亡。
血栓閉塞脈管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吸菸

綜合國內外資料,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中吸菸者占60~95%。臨床觀察發現,戒菸能使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病情緩解,再度吸菸又可使病情惡化。Erb等在鼠的動物實驗中發現,菸草浸出液能引起血管病變。Harkavy等用菸草浸出液作皮內試驗發現,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陽性率達78~87%,而正常人僅為16~46%。但吸菸者中發生血栓閉塞脈管炎畢竟還是少數,部分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亦無吸菸史。因此,吸菸可能是血栓閉塞脈管炎發病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

寒冷、潮濕、外傷

我國血栓閉塞脈管炎的發病率以比較寒冷的北方為高。流行病學調查發現,80%的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發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部分患者有外傷史。可能這些因素引起血管痙攣和血管內皮損傷,並導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閉塞。

感染、營養不良

臨床觀察發現,許多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有反覆的黴菌感染史。Thompson發現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的皮膚毛菌素試驗陽性率為80%,而對照組僅20%。Craven認為,人體對黴菌的免疫反應,誘發血液纖維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狀態可能與血栓閉塞脈管炎的發病有關。
許多國家的學者發現,血栓閉塞脈管炎在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中多見。Hill等分析了印尼的血栓閉塞脈管炎後發現,大多數患者的飲食中缺乏蛋白質,尤其是必需胺基酸。還有人在作大白鼠試驗時發現,飲食中缺乏VitB1和VitC可誘發大白鼠的血管炎。因此,蛋白質、維生素B1和維生素C缺乏可能與本病有關。

激素紊亂

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絕大多數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人認為,前列腺功能紊亂或前列腺液丟失過多,可使體內具有擴張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減少,並有可能使周圍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血栓形成從而導致本病。

遺傳

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中1~5%有家族史。不少學者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某些特殊位點與血栓閉塞脈管炎的發病有關。日本學者發現血栓閉塞脈管炎的HLA-J-1-1陽性率為46%,而正常人僅18%。另有報導,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的HLA-BW54、HLA-BW52和HLA-A陽性率增高。其中HLA-J和HLA-BW54均受遺傳因子支配。

血管神經調節障礙

植物神經系統對內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調節功能紊亂,可使血管容易處於痙攣狀態。長期血管痙攣可使管壁受損、肥厚,容易形成血栓導致血管閉塞。

自身免疫功能紊亂

近10餘年,自身免疫因素在血栓閉塞脈管炎發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Gulati等發現血栓閉塞脈管炎患者血清中ⅠgG、IgA、和ⅠgM明顯增加,而補體CH50和C3則減少,並在患者的血清和病變的血管中發現抗動脈抗體和對動脈有強烈親合力的免疫複合物。Smoler等在20例血栓閉塞脈管炎中發現7例存在膠原抗體,而對照組無1例存在膠原抗體。Bollinger等和Berlit等則分別在血栓閉塞脈管炎中發現彈性蛋白抗體。Gulati等認為,吸菸等因素可改變血管抗原性,產生自身抗動脈抗體。由此形成的免疫複合物沉積於患者的血管導致血管炎症反應和血栓形成。

病理

血栓閉塞脈管炎是青壯年的動脈和靜脈的一種周期性、節段性炎症病變。病變多數發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為常見。病理改變首先是血管內膜增厚,隨後有血栓形成,以致最後血管完全阻塞。通常病變首先出現於肢體動脈遠端,如脛後、脛前、尺、橈、足弓、掌弓、趾、指等動脈,病變進一步發展才累及股動脈和肱動脈等。病變節段和正常部分之間的界線非常分明,伴行靜脈常同時受累,一般都較輕。晚期,血管周圍有纖維組織增生、硬化。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主要累及肢體的中小動靜脈。以下肢脛前動脈、脛後動脈、腓動脈、足背動脈和趾動脈最為多見,也可累及上肢橈動脈、尺動脈和指動脈,較少累及較大的動脈如股動脈和肱動脈。伴行靜脈和淺表靜脈也可累及,但程度較輕。累及心、腦、腸、腎等內臟的血管較罕見。
病理改變的特點是血管全層非化膿性炎症,管壁結構仍然完整。病變呈節段性,節段之間有內膜正常的管壁。病變血管有廣泛內皮細胞增生和全層成纖維細胞增生及淋巴細胞浸潤。早期即有血栓形成,血栓內含有許多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後期血栓機化並伴細小的再管化。病變後期,動脈周圍廣泛纖維化,常包繞靜脈和神經形成纖維索條。受累靜脈的病理變化與動脈相似。血管壁的交感神經可發生神經周圍炎,神經退行性變和纖維化。血管閉塞的同時,雖可逐漸建立側支循環,但常不足以代償。

輔助檢查

一般根據病史和體檢,即可診斷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列輔助檢查有助於進一步明確動脈閉塞的部位、範圍、性質、程度以及側支循環建立情況。

皮膚溫度測定

在一定室溫(15~25℃)條件下,肢體溫度較對側相應部位下降2℃以上,表示該側肢體血供不足。

紅外線熱象圖

紅外線熱象儀能探測到肢體表面輻射的紅外線,並轉換成熱象圖。同時,可用數字表示各採樣點的溫度。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肢體紅外線熱象圖可顯示患肢缺血部位輝度較暗,出現異常的"冷區"。
3.前列腺素 具有擴張血管和抑制血小板作用。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取得良好效果。常用給藥途徑為動脈注射和靜脈滴注。國內報導採用前列腺素E1(PGE1100~20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有效率為80.8%。前列腺環素(PGI2)具有更強的擴張血管和抑制血小板作用,但因其半衰期短,性能不穩定,臨床套用療效不肯定。
4.己酮可可鹼(pentoxifylline,trental)能降低血液粘滯度,增加紅細胞變形性,使其能夠通過狹窄的血管,從而提高組織灌注量。常用劑量:400mg, 口服,每日3~4次。連續服藥1~3月或長期服用。國外報導服藥後能減輕靜息痛和間歇性跛行,促進潰瘍癒合。治療肢體動脈閉塞性疾病有效率達95%。
5.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2~4萬)具有減少血液粘滯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常用劑量: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靜脈滴注,每日1~2次。10~15天為一療程,間隔7~10天可重複使用。
6.蝮蛇抗栓酶 從蝮蛇蛇毒提取的具有降低纖維蛋白原和血液粘滯度的物質。近年來,我國先後用從東北蛇島和長白山蝮蛇蛇毒提純的抗栓酶和清栓酶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顯效率分別達到64%和75.4%。無明顯副作用。
7.激素 激素治療意見尚不統一。有人認為激素能控制病情發展和緩解患肢疼痛。阪口報導採用強的松龍20mg動脈注射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3日和7日內疼痛明顯減輕或消失者,分別占43.5%和26.1%。對不能施行動脈注射者,採用潰瘍、壞疽以上部位的健康組織皮下注射,止痛效果優良者也占37%。
8.二氧化碳 能使血管平滑肌電活動減弱或消失,使血管壁處於鬆弛狀態使血管擴張。動脈內注射二氧化碳能擴張血管、促進側支循環建立。一般採用95%二氧化碳2ml/kg體重股動脈注射或0.3ml/kg體重肱動脈注射。每周1次,4~8次為1療程,一般治療1~2療程。國內報導療效優良率為75.7%。

手術治療

1.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和腎上腺部分切除術 交感神經節切除術能解除血管痙攣,促進側支循環建立,改善患肢血供。適用於第一、第二期患者。根據病變累及上肢或下肢動脈,採用同側胸或腰第2、3、4交感神經節及其神經鏈切除術。對於男性患者,應避免切除雙側第1腰交感神經節,以免引起件功能障礙。術前應常規進行交感神經阻滯試驗,如阻滯後患肢症狀緩解,皮膚溫度上升1~2℃以上,提示患肢存在血管痙攣,切除交感神經節後常能取得良好療效。反之,則說明患肢動脈閉塞,不宜選用交感神經節切除術。由於交感神經節切除術主要改善皮膚血供,因此常能使皮膚溫度升高,皮膚潰瘍癒合,但不能緩解間跛症狀。對於第二、第三期患者,有人認為採用交感神經節切除術合併腎上腺部分切除術,能提高近、遠期療效。
2.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 是將病變動脈的血栓內膜剝除,從而重建患肢動脈血流的手術方法。適用於股、膕動脈閉塞,而膕動脈的分支(脛前動脈、脛後動脈和腓動脈)中至少有一支通暢的第二、第三期患者。常用方法有:開放法,切開整個閉塞的動脈段,直視下剝離並取出血栓內膜。適用於短段動脈閉塞。半開放法,多處短段切開閉塞的動脈,用剝離器分離血栓內膜後,將其取出。適用於長段動脈閉塞。此外,還有二氧化碳氣體剝離法和帶囊導管剝離法。由於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臨床適應者較少、遠期療效不佳,現已較少採用。
3.動脈旁路移植術 在閉塞動脈的近、遠端行旁路移植,是另一種重建患肢動脈血流的方法。適應證同動脈血栓內膜剝除術。動脈移植材料多採用自體大隱靜脈,膝關節以上也可採用人造血管。由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變主要累及中、小動脈,輸出道條件往往較差,很少有條件採用動脈旁路移植術。
4.大網膜移植術 游離血管蒂大網膜移植術能使大網膜組織與患肢建立良好的側支循環,改善患肢血供,具有明顯緩解靜息痛和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適用於膕動脈以下三支動脈均閉塞的第二、第三期患者。方法是游離大網膜,將胃網膜右動、靜脈與股動脈、大隱靜脈或膕動、靜脈吻合,然後把經剪裁或未經剪裁的大網膜移植於患肢內側。近期療效滿意,遠期療效尚不肯定。
5.靜脈動脈化 將閉塞近端的動脈與靜脈吻合,使閉塞近端的動脈血轉流到患肢的靜脈系統,從而改善患肢血供。適應證同大網膜移植術。早年採用動、靜脈直接吻合,因動脈血流不能沖開正常靜脈瓣膜的阻擋,結果多告失敗。近10年來,國內外學者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採用分期或一期動靜脈轉流重建患肢血液循環獲得成功。方法是根據患肢動脈閉塞平面不同,採用股、膕動脈與股淺靜脈、脛腓乾靜脈或大隱靜脈吻合形成動靜脈瘺,使動脈血既能不斷向瘺口遠端的靜脈瓣衝擊,又能從瘺口近端的靜脈向心回流。經過一段時間(2~6月)後,瘺口遠端的靜脈中的瓣膜由於長期承受逆向動脈血流衝擊和靜脈段擴張而發生關閉不全。這時再將瘺口近端的靜脈結紮,就能使動脈血循靜脈單向灌注到患肢的遠端。國內文獻報導療效滿意。

高壓氧治療

能夠提高血氧含量,增加肢體供氧量,從而減輕患肢疼痛,促進潰瘍癒合。方法是每天在高壓氧倉內行高壓氧治療1次,持續2~3小時。10次為一療程,休息1周后再進行第二療程。一般可進行2~3療程。

其他治療

1.鎮痛
(1)止痛藥:嗎啡、度冷丁等止痛藥能有效地緩解患肢疼痛,但易成癮,應儘量少用。解熱鎮痛藥如索米痛、安乃近、消炎痛等也可試用,但療效不肯定。
(2)連續硬膜外阻滯:能緩解患肢疼痛,擴張下肢血管,促進側支循環建立。適用於嚴重靜息痛的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一般選擇第2、3腰椎間隙留置硬膜外導管。間斷注入1%利多卡因或0.1%地卡因3~5ml。操作時應嚴格掌握無菌技術,導管留置時間以2~3天為宜,留置時間過長容易並發硬膜外間隙感染。
(3)中藥麻醉:主要藥物為東莨菪鹼和洋金花總鹼,能使患者安睡,疼痛緩解。其中東莨菪鹼尚有擴張周圍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和改善微循環的作用,能增加患肢血流量。常用劑量:東莨菪鹼1~3mg,洋金花總鹼2.5~5mg,靜脈推注、靜脈滴注或肌肉注射。每次輔以氯丙嗪12.5~50mg。連續套用3~5天,改為隔日或隔二日一次。一般用藥後3~4小時病人自然清醒。必要時可於用藥後5小時注射毒扁豆鹼0.5mg催醒。
(4)小腿神經壓榨術(Smithwich手術)根據患肢疼痛部位施行小腿下段感覺神經壓榨術,能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70%的患者可得到長期止痛。主要缺點是足部感覺遲鈍,常需幾個月才能恢復。
2.創面處理
(1)乾性壞疽:保持創面乾燥,避免繼發感染。可採用酒精消毒創面並覆蓋無菌紗布保護。
(2)濕性壞疽:去除壞死組織,積極控制感染。可採用敏感的抗生素溶液濕敷或東方I號、金蠍膏、玉紅膏外敷。壞疽邊界清楚,可行清創術或截趾(指)術。
3.截肢術 足部壞疽繼發感染並出現全身中毒症狀、肢體劇痛難忍影響工作生活,經各種治療難以控制或足部壞疽達足跟、踝關節以上且界限清楚可行截肢術。施行截肢術應注意以下兩點,①在保證殘端癒合的前提下,儘量選擇有利義肢安裝的較低截肢平面。②截肢術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保護截肢殘端血供,儘可能避免加重患肢缺血的因素。具體措施包括,皮膚、皮下組織和筋膜一層切開,不宜過多游離皮瓣;切斷骨膜時應貼近截骨平面,避免向近端過多分離骨膜;肌肉切斷平面與截骨平面相同,儘量切斷可能壞死的肌肉組織;此外,術中應避免使用止血帶。

藥膳調理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又稱伯格氏病,是發生於中小動脈(同時累及靜脈及神經)的慢性進行性節段性炎症性血管損害,病變累及血管全層,導致管腔狹窄、閉塞。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由抽菸等多種原因引起。在治療的同時進行中醫藥膳內在調理,效果更佳。藥膳調理疾病方如下:
一、溫陽狗肉
原料:狗肉500克,炮附子12克,油肉桂、乾薑、鬱金、桃仁各10克,懷牛膝30克,蔥段、薑片、料酒、食鹽、味素各適量。
做法:將狗肉洗淨切塊,焯去血水;將諸藥放紗布袋內紮緊。取砂鍋,墊幾片瓷片,放入狗肉及藥袋,加入適量清水及蔥、姜、料酒、鹽,武火燒沸,撇去浮沫,中火燉2小時至肉爛,去藥袋。
功效:本道脈管炎藥膳溫陽狗肉具有溫陽散寒,活血通絡。適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表現為下肢寒涼、沉重、麻木、酸痛,行走時疼痛加重,呈間歇性跛行,患肢皮膚蒼白,全身喜暖畏寒,面色暗淡、蒼白等症。
二、鹿角膠熟地湯
原料:鹿角膠15克,熟地50克,肉桂5克,白芥子10克,麻黃、姜各2克,生甘草6克。
做法:將所有配料放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汁。每天服1劑。
功效:補腎虛、強筋骨;對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鶴膝風、陰疽等症均有療效。
三、枸杞紅棗山藥粥
材料:大米、去核紅棗、枸杞、山藥(切丁)
做法:所有材料放在一起加適量水煮粥即可
功效:適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四、黑豆活血粥
原料: 黑豆,梗米各100克,蘇木5克,雞血藤10克,元胡粉3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黑豆洗淨,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煮至5成熟,另將蘇木和雞血藤加水煎煮40分鐘,過濾藥渣,把藥液與黑豆在同時煮至8成熟時放入梗米,元胡粉,適量水,煮至熟爛,加紅糖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補腎活血,通絡止痛,適用於氣滯淤型血管性頭痛者食用。

保健貼士

1.飲食宜清淡,忌辛辣、生冷,以絕生痰之源。
2.在緩解期,藥膳療法通常以補益肺、脾、腎為主,不宜進食鯉魚、蝦、蟹、生雞等“發物”。
3.在急性感染期,飲食宜清淡富含營養,應戒辛辣、燥熱之品。飲食療法應結合辨治情況運用。
不同患者飲食禁忌:
1.血瘀阻絡型患者(喜暖怕冷,足趾端皮膚蒼白,持續脹痛,無潰瘍),可進食生薑羊肉湯、鴨、鹿血、山碴、桂枝、桂圓肉;忌生冷。
2.熱毒傷絡型病人(反覆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趾端可發生壞疽及潰瘍)宜食清熱解毒,易消化的食物,如綠豆、梨、西瓜、馬齒覓等。可飲用菊花茶、金銀花露或用荷葉、竹葉、鮮車前煎湯代水。
3.氣血兩虛型患者(形體消瘦乏力,患肢肌肉萎縮,皮膚枯皺脫屑,創面經久不愈)宜食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雞蛋、牛奶等。可用黨參、黃芪、白朮、大棗燉牛肉食用。

預後

經治療病情繼續惡化或截肢者,預後差。

預防

本病病因未明,但某些因素能誘發本病,並能引起病情的發展,故積極地採取預防措施,能穩定病情、減輕症狀。
1.絕對禁菸是預防和治療本病的一項重要措施。
2.足部清潔與乾燥保持足部清潔、防止感染;因濕冷比干冷對病情更為有害,故宜保持足部乾燥;因患部已有血液循環不良,即使輕微外傷亦易引起組織壞死和潰瘍形成,故切忌任何形式的外傷。
3.防寒保暖無論是在工作或休息時均宜保持足部溫暖,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環,但不能過熱,以免增加氧消耗量。
4.體位變動與足部運動勞動時應隨時變換體位,以利於血液循環。平時可進行足部運動(Buerger運動),以促進患肢側支循環。方法為:患者平臥,抬高患肢45°,維持1~2min,然後兩足下垂床旁2~5min,同時兩足及其趾向四周活動10次,再將患肢放平休息2min,如此反覆練習5次,每天數回。
5.避免套用縮血管藥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