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莫土司

蠻莫一般指本詞條

明萬曆十三年 (1585年)分孟密北部地置安撫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附近地區:三十二年地入緬甸。清初曾再度內屬,乾隆後又屬緬甸。

明萬曆十三年 (1585年)分孟密北部地置安撫司。轄境相當今緬甸八莫附近地區:三十二年地入緬甸。清初曾再度內屬,乾隆後又屬緬甸。
《西南夷風土記》:“形勝惟蠻莫獨擅。後擁蠻哈前阻金沙,上通迤西、里麻、茶山;中通乾崖、南甸、隴川、木邦、芒市;下通孟密、緬甸、八百、車裡、擺古。誠為水陸交會要區諸夷襟喉重地。兼以田地肥饒一年兩收,若於此處築堡設屯,且耕且守,數年之後,將見陳陳相因,轉輸可省,流移日聚,生齒漸蕃,家自為守,人自為戰,而寡兵亦可撤矣。”
成化年間,孟密土司從木邦內部分化出來。《明史·地理志》載:孟密宣扶司,本孟密安撫司,成化二十年(1484年)析木邦地置。明朝後期,洞吾王朝已表露出對明朝領土的深度覬覦,但明朝依然在分解自己在邊疆的控制力。萬曆十三年(1585年),明朝又從孟密土司轄境劃出蠻莫安撫司。蠻莫一帶是西南邊疆各土司爭奪的重點,也是洞吾王朝侵掠的主要對象。明朝置蠻莫土司,試圖遏制緬甸洞吾王朝內侵。洞吾王朝繼續屢犯蠻莫。雲南巡撫陳用賓遂在乾崖 、 隴 川與木邦之間築設八關,蠻莫之地已在關外,八 關之設,意在御緬。既欲御緬,何以 把戍邊前線大大回縮 ?歷史已經證明這是敗筆 。
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木邦之地亡於洞吾王朝兵下。木邦城被緬軍包圍時,“請救於內地,不至。”可是與木邦相鄰的其他土司難道沒有絲毫力量可以馳援嗎?不是,但邊地土司的力量在相互攻奪中被內耗不少,而且其他土司也面臨著與洞吾王朝間的戰爭。問題是,蠻莫和木邦等土司間並沒有為對付洞吾入慢而結成任何形式的聯盟。這恰好是中央政府應該發揮的組織功能,可惜沒有。不但沒有,明中央從“析麓川地”開始就在消融該地區存在的政治經濟合力,他們只擔心邊地力量對其統治的危害,而沒有從戰略高度認識戍守邊疆需要邊地人民的力量。明中央政府應該努力做到的是對邊疆力量的整合與運用,而不是分解和消融它。
有明一朝,一直疲於應對麓川、木邦、孟養等土司間紛爭,未有善果,及至國力不振,邊地土司益加失控。境外沒有強大政權時,明廷“析麓川地”固然便於其管理,一旦境外出現強大政權,因“析地”帶來的邊地力量分散及力量內耗的諾病便一覽無餘。所以,“析麓川地”是明朝失地於洞吾王朝的直接導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