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應里

莽應里(緬語作南達勃因,1535年11月9日——1599年11月30日),緬甸東吁王朝國王(1581——1599),白象王莽應龍之子。繼承了一個強盛的國家,但因窮兵黷武,多次對外用兵失敗,最終被俘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莽應里
  • 外文名:南達勃因
  • 國籍:緬甸(東吁王朝)
  • 出生日期:1535年11月9日
  • 逝世日期:1599年11月30日
成年即位,撩撥龍鬚,數次慘敗,暹羅獨立,終至敗亡,餘韻不絕,

成年即位

自1531年莽瑞體建立東吁王朝後,緬甸又經歷了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之一莽應龍的強化。經過1531年到1581年這整整50年的努力,緬甸控制了大半個中南半島,形成了緬甸史上最大的版圖。1581年輝煌一時的莽應龍去世了。即位的是他的兒子莽應里,他究竟能否完成父親的遺願?至少剛開始人們都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13歲時就跟隨莽瑞體入侵阿瑜陀耶,此後追隨父親征戰三十餘年,即位時已經46歲,是位成熟而有力的君主。(莽應里是他的中文名字,他的緬名叫作南達勃因)

撩撥龍鬚

早在莽應里還是王子時,隴川大漢奸岳鳳就和他私下結交,關係頗為密切。到了莽應里正式即位後,岳鳳自然受到器重。而原木邦國主後來歸附莽應龍的罕拔,卻依仗自己的地位和先前招撫隴川、乾崖的功勞而變得過於狂妄。這直接導致了莽應里和岳鳳的不滿,尤其是隴川木邦的領地之爭,這最終造成了罕拔的死亡。1582年,岳鳳帶兵突然攻打乾崖,拘捕掌握乾崖官印的女主罕拔之妹罕氏,奪得乾崖地區。隨後,莽應里聽從岳鳳的計策,引誘罕拔前往都城,將其殺死,於是岳鳳又帶兵試圖占領乾崖。加上此前岳鳳曾為了討好莽應里而獻上原隴川宣撫司多士寧的母親胡氏及親族六百餘人,並將他們全部殺害,造成多氏的宗族幾乎全滅,岳鳳已經控制了大片土地。而此時罕拔的兒子罕進忠鎮守木邦,不肯歸附緬甸,有重新回歸明朝的意向。莽應里派遣弟弟奇襲木邦,而罕拔的孽子罕鳳和耿馬土司罕虔早與岳鳳等人串通,想要捉拿罕進忠獻給莽應里。於是,罕進忠帶著妻子兒女逃離木邦,到達明朝的控制區域尋求庇護,罕虔等人一直追到姚關,焚燒順寧街市後方才離開。這個事件終於直接誘發了中國明朝和緬甸東吁王朝之間的正面衝突,而這場戰爭與1573年的那次全然不是同等規模的。

數次慘敗

岳鳳消滅了朝中的異己木邦罕氏之後,就極力勸說莽應里攻打明朝。於是莽應里派遣士卒戰象數十萬,多路出兵攻打雲南。1582年冬,大漢奸岳鳳和兒子岳曩烏、耿馬土司罕虔兄弟、南甸土司刀落參、茫施土司放正堂以及莽應里的叔父猛別、弟弟阿瓦等,各率領象兵數十萬攻打雷弄、盞達、乾崖、南甸、木邦、老姚、思甸各地,燒殺搶掠不計其數,並進一步覘覦騰越永昌、大理、蒙化景東鎮沅元江等地。1583年初,岳鳳率軍焚燒搶掠施甸,攻陷了重鎮順寧。岳曩烏領兵六萬,突襲至孟淋寨,明軍的指揮吳繼勛、千戶祁維垣均戰死。緊接著,岳鳳又攻破盞達,盞達副使刀思定向周圍地區求援,但是沒有得到及時的協助,盞達城破,刀思定和他的妻子兒女及族人都被殺害。這時,岳鳳的僚婿明朝鄧川土官知州何鈺派遣使者面見岳鳳,希望他能夠歸順明朝,不要再協同東吁王朝的莽應里侵略中國,岳鳳立刻拘捕使者交給莽應里。這段時期內,車裡首領糯猛、孟養首領思威、木邦首領罕鳳、孟密首領思忠、蠻莫首領思化以及孟艮、八百等都派兵支援莽應里的侵略軍主力,東吁王朝軍隊的規模甚至超過了莽應龍的時代,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態勢。
直到此時,明朝方才醒悟,開始調集各處將領和兵馬與緬軍決戰。黔國公沐昌祚帶兵移駐洱海雲南巡撫劉世曾也率軍移駐楚雄,迅速徵調漢人和當地土駐軍隊數萬,命令參政趙睿鎮守蒙化,副使胡心得鎮守騰衝,陸通霄鎮守趙州,僉事楊際熙鎮守永昌,委派監軍副使傅寵、江忻協同督參將胡大賓等人分幾路迎擊緬甸侵略軍。經過大小十多次戰鬥,總共殺死緬軍一千六百多人,並擊斃莽應里的叔父猛別和南甸土司刀落參等將領,取得了一些小勝利。雲南巡撫劉世曾又請求南京坐營中軍劉綎擔任騰越游擊,武靖參將鄧子龍擔任永昌參將,各自調集五千士兵前往任地打擊莽應里的緬軍,並調集各地的土駐軍隊增援二人。鄧子龍就是後來抗擊豐臣秀吉侵略朝鮮而和李舜臣一起英勇犧牲的那位老英雄,此時抗擊緬甸的時候他也已經年近六十了,不愧為老當益壯,1598年去世時已經是古稀之年了。而劉綎則更是萬曆年間名列第一的名將,曾擊退緬甸、羅雄、日本等勢力,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劉綎所使用的鑌鐵刀重達一百二十斤,他在戰馬上能將其輪轉如飛,天下聞名,都稱他為“劉大刀”,1619年他在與清朝軍隊的交戰中犧牲,可以看出他不但是一位善於用兵的智將,而且也是一員身先士卒的猛將,反擊緬甸的時候他還比較年輕。這兩位明朝的將領雖然都善於用兵,但是在人品性格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這裡不再贅述。看到明朝調集十餘萬大軍,緬甸莽應里也將部隊匯合至姚關一帶,交與岳鳳和罕虔指揮,雙方形成主力對峙的局面。(姚關在潞江東、永昌南。)
公元1583年閏二月,木邦部耿馬土司罕虔劫掠乾崖、南甸,不久搶渡查理江(怒江),直犯姚關,灣甸土知州景宗真和弟弟宗材也一併協助他。鄧子龍急忙從永昌出發和緬軍大戰於攀枝樹下,大敗緬軍,當場殺死宗真、罕虔,生禽宗材,取得了1582年中緬正式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罕虔的兒子招罕、招色率領殘部逃到三尖山,命令叔父罕老率五百名葡萄牙僱傭軍洋槍隊和藥弩手把守要害。鄧子龍率軍追擊,用重金引誘葡萄牙僱傭軍,完全探明了緬軍駐守區域的小路情況。於是,鄧子龍命令裨將鄧勇等人帶領北勝、蒗渠等地方的土兵,直搗敵軍後方據點,然後預先埋伏到緬軍駐紮的山後進行夾擊。半夜,鄧子龍生擒了招罕、招色、罕老及其士卒一百三十餘人,斬首五百餘人,緬軍在三尖山的據點被拔除後,鄧子龍又率軍招撫流移達數千人。
罕虔進犯姚關被鄧子龍擊潰後,莽應里又組織岳鳳向東攻打姚關,北據灣甸、茫施。此時,鄧子龍已經追擊招罕、招色而去,正巧劉綎的軍隊到達,明朝軍隊士氣大振。這時,何鈺再次派遣使者勸說岳鳳歸順明朝,並和他立誓為盟。岳鳳考慮到劉綎的軍隊就在面前,鄧子龍的大軍也在不遠處,自己的處境十分危急,終於決定向明朝投降,於是命令自己的妻子和部曲向劉綎繳械。劉綎責令岳鳳交出所占領地區的金牌、符印以及蠻莫孟密等地,乾崖的印符居然在戰亂中丟失,不復得了。劉綎以送岳鳳的妻子歸還隴川為名,分兵數路趕往沙木籠山,搶先占據險要的地方,而親自率領大隊兵馬進入隴川。岳鳳終於意識到無機可趁,到劉綎的軍門正式投降。劉綎繼續率兵進攻緬甸勢力,緬軍將領先期逃跑,只留下少數部隊守衛隴川,面對劉綎的猛攻,岳鳳的兒子岳曩烏也向明軍投降。於是,劉綎又帶著岳鳳父子前往蠻莫攻打緬甸東吁王朝的餘部,蠻莫的思化得知岳鳳已經投降,急忙報告莽應里,發兵攻打隴川。劉綎乘機掩殺,各土司都覺得不能低檔,紛紛請求投降,都綁了緬甸士卒和戰象戰馬向劉綎獻俘。劉綎進一步招撫孟養的思威,孟養思威原本就與緬甸東吁王朝有仇,只因1579年思個被殺後受到緬軍控制,思威當然支持明軍的行動。駐紮在孟養的莽應里的軍隊想要乘座戰象逃走,明軍發動追擊將其抓獲。劉綎又移師圍困孟璉,生擒孟璉的土司,隴川一帶終於平定。
自從1582年10月到1583年4月,明軍一共剿滅入侵的緬軍一萬餘,取得了全面的勝利。劉綎、鄧子龍等將領又率兵從隴川、孟密出發,一直攻打到阿瓦城,緬將猛勺向明軍投降,猛勺是莽應龍的弟弟,即莽應里的叔父。原來鎮守隴川、孟養蠻莫等地的緬將,全部潰退,大漢奸岳鳳和他的兒子後來也都被處死,終於結束了他十多年的漢奸生活。明軍平定隴川後,劉綎撤回了騰越,鄧子龍撤回了姚安。明朝在這之後於邊境增設了大量的關隘和官員,增加兵力防守,雲南的防務一度加強。明軍還委任思威為孟養宣慰司,罕欽為木邦宣慰司。
莽應里在對明朝的戰爭中遇到了較大的挫折,緊接著內部也出現了不穩定的跡象。他的叔父猛勺野心膨脹,試圖串通兩位王兄卑謬侯、東吁侯發動叛亂以奪取莽應里的王位。但是,阿瓦侯的計畫並沒有得到回響,事情敗露,莽應里惱羞成怒,舉兵直撲阿瓦,擊敗了猛勺。猛勺戰敗後逃往明朝境內,在路上患病而死。雖然費了不大的力氣就鎮壓了一次叛亂,但這種暫時的穩定似乎是蒙蔽性的,對莽應里王權真正的威脅根本沒有消除。
1584年,明朝副使李材派人勸說蠻莫土司思化歸順,不久孟密的土司思忠也歸順明朝。莽應里大怒,任命其子思斗鎮守阿瓦,再次攻打孟養蠻莫等地,聲言復仇。思忠早在1560年就已經歸附緬甸,已達24年,莽應里軍隊一到來就又叛歸。明朝政府任命思忠的母親罕烘代掌司印,莽應里率軍猛攻孟密,罕烘帶領兒子思禮、侄子思仁逃奔孟廣,於是孟密淪陷。副使李材在騰衝集結兵力,遣人援救孟養、蠻莫等地,和緬軍大戰於遮浪,大破莽應里的象陣,生擒五千餘人。但是孟密方面士兵戰敗,莽應里的大軍圍困五章。明朝把總高國春率五百人救援,居然一舉攻破緬軍數萬,接連摧毀緬軍六座營壘,堪稱西南戰功第一,受到朝廷的大加封賞。劉綎鄧子龍也因為與其配合而受到嘉賞。於是,在蠻莫設定安撫司,因為土司思順有戰功,將此位特授與他。莽應里即位後的第二次緬中戰爭又以失敗而告終。
從1582年到1584年中國明朝和緬甸東吁王朝之間的戰爭來看,都是緬方首先發動的侵略戰爭,其規模都比莽應龍時代大。但是結果卻都是以緬方失敗而告終,造成東吁王朝北部大片領土失去,也為緬甸衰落埋下了禍根。莽應里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東吁王朝自建立後50多年長期進行征伐戰,幾乎沒有間隙,窮兵黷武使得生產力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國內的局勢得不到應有的穩定,下緬甸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莽應里的能力遠不及乃父莽應龍,而且剛即位便殺害重臣,膽敢對雖不如前但仍強大的明朝發動侵略戰爭,這使明朝改變了過去綏靖的態度,導致了緬甸的失敗。當然,其中諸如劉綎鄧子龍李材和高國春等名將的傑出表現也是明朝取得全面勝利的原因之一,明代萬曆前期最突出的幾位名將幾乎都參與了這場與緬甸的戰爭,莽應里以小國抗大國,這是必然的結果。【在緬甸史籍中並無侵華的記載,但有邊境孟溫土司包邁者,料是岳鳳之流。】

暹羅獨立

正當莽應里在北方失利的時候,南方又出現了問題。事實上,1584年莽應里曾命令泰國阿瑜陀耶王朝的王子帕那萊(即後來的納黎萱大帝)率部隊協助他攻打北緬各部,平定阿瓦的叛亂,並想乘機殺害帕那萊。事先獲悉這一陰謀,就於6月在孟肯宣布獨立,並率軍攻入緬甸。但莽應里迅速攻破阿瓦,帕那萊只好在勃固附近搜羅了一萬餘暹羅臣民後匆匆返回本土,在回程中他又成功地擊退了一次緬軍的追擊。此後,帕那萊一直與緬甸軍隊周旋。莽應里後來在北方失敗的原因之一也就在於他必須趕快回到南方抵禦泰國的叛亂。當莽應里的大軍追入暹羅境內時,帕那萊已經完成了“焦土政策”的準備,將幾乎所有的抵抗力量收縮到堅固的大城內。由於事情的匆忙,緬軍的數量並不太多,不足以圍困阿瑜陀耶,只得撤退了。從1585年到1586年間,莽應里又兩次發兵攻打阿瑜陀耶,並一度包圍大城,雖然還有著高棉的策應,但仍均遭失敗。
而1585年,明朝命令元江土司那恕招撫車裡的土司糯猛復歸,於是糯猛向明朝進獻馴象、金屏、象齒等諸多貢物,以謝其罪,明朝政府接受其供奉,允許車裡恢復職位。東吁王朝隨著阿瑜陀耶王朝和車裡的分離,從此步入衰落期。莽應里的統治變得越來越不穩固,各地方的土司紛紛開始組建割據的力量,當年莽應龍時代的繁盛景象已經蕩然無存。
1584年和1588年,莽應里在東吁卑謬的兩個叔父相繼去世,莽應里認為自己的王位不再受到威脅,便重開了對開動武的企劃。1590年,他不顧國內割據混亂,第三次向北方進攻。莽應里的大軍攻打孟廣,原來從孟密遷至此的罕烘、思禮等部曲不敵,逃奔隴川,思仁逃奔工回,孟廣失守。此前,思仁跟從罕烘逃奔到孟廣時,與投歸緬甸的思忠的妻子甘線姑私通,就想娶她作妻子,然而遭到罕烘拒絕。至此,罕烘帶著甘線姑逃到隴川,思仁到達雅蓋,率領士兵戰象進犯隴川,想要劫走甘線姑。此時明朝在隴川有防備,思仁無法得逞,就歸附了北進的莽應里。莽應里於是任命思仁掌管孟密,該地的一切事宜均由其管理。莽應里進一步北上,攻打孟養,並將孟養的土司思真生擒。於是,孟養的部長思遠協同思真妻向明朝求援,明朝給與他冠帶,命令他帶人回到孟養守衛。思遠乘戰亂自立為宣慰司,向明朝進貢戰象和方物,得到明朝默許。但是,思遠暴虐,不得人心,手下各部都怨恨他,引導莽應里的大軍攻打孟養,聲稱要讓思真回來重新統治孟養,思遠沒有能力固守,便逃到盞西去了。而孟養一部土司思轟,向明朝投誠內附,和蠻莫土司思正共同占據險要關隘抗擊莽應里。雲南巡撫吳定和黔國公沐昌祚調集大軍救援各地,同時也起復鄧子龍一起前往抵禦,在明朝軍隊和孟養、蠻莫土兵聯合打擊下,東吁王朝軍隊戰事受阻,再加上木邦的罕氏因為幾代的仇恨而堅決打擊莽應里側翼,緬甸軍隊不得不退卻了。
同年即1590年,泰王坦馬羅闍去世,帕那萊正式即位為王,時年35歲,始稱納黎萱。他在位時,廢除許多親王在邊境地區的領地,將全國分為若干行省,由國王任命的長官管轄,獎勵商業貿易,促進經濟發展。這對於東吁王朝來說可以稱得上是剋星到來。莽應里從北方回歸後,即刻發動對泰國的戰爭,想趁納黎萱立足未穩將其消滅。但是,莽應里是“下降之王”,而納黎萱卻是“上升之王”,莽應里迎來的自然又是一次失敗。而他此後仍未覺悟,不斷發動對外戰爭。
1591年,莽應里再次率兵圍困蠻莫,土司思化向明朝告急。此時正值天氣炎熱,緬軍停滯不前。明朝裨將萬國春星夜行軍趕到蠻莫,多設了大量的火炬以為疑兵,緬軍恐懼而退卻。萬國春率軍追擊,大敗敵軍。莽應里隨後又在1592年發兵進犯孟養和蠻莫,和孟密的思仁及其屬下丙測相聯合,當地的土同知思紀逃奔到等練山。明朝派出鄧子龍又將緬軍擊敗,莽應里的第四和第五次北進也均以失敗而告終。
但莽應里始終不明白他所缺乏的恰恰不是戰爭而是休整。1592年,他被鄧子龍擊敗後不多久便發動對泰國的大規模入侵。1592年底,泰緬主力決戰於泰國廓沙拉,結果緬軍大敗,孤軍深入的統帥即緬甸王儲陣亡。緬甸從此在泰緬戰爭中轉而處於劣勢,這是莽應里萬萬沒有想到的。1593年以後,泰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不斷向緬甸發動進攻。1593年,泰軍攻占緬甸南部的土瓦、丹那沙林。同年緬甸發生了孟族反叛事件,莽應里盲目擴大鎮壓的對象,這激起了孟人全面的抗爭,毛淡棉的孟人頭領依附於納黎萱。1594年,暹羅又進占毛淡棉、馬都八等地,吞併緬甸南部狹長地帶大片領土。與此同時,納黎萱還攻破了東鄰高棉,泰國進入了昌盛期。

終至敗亡

此時的莽應里已經沒有能力再對外發動大規模戰爭了,但是他的周邊各國卻不願意給他喘息的機會。1594年,明朝雲南巡撫陳用賓騰衝設立八關,留兵戍守,又募人前往泰國相約夾攻緬甸。而和緬甸有世仇的木邦則更加積極,他們主動出擊攻打東吁王朝。緬甸最初經常以猛卯的土司多俺為嚮導,進犯東路,而這次木邦罕欽生擒多俺並將他斬首,向前修築猛卯城堡,大興屯田。同年,明朝軍隊和木邦等土兵大敗莽應里派遣的孟密土司思仁攻打蠻莫的軍隊,將思仁的幫凶丙測殺死。由此,中國明朝的力量在北緬取得大勝。而南方的泰國國王納黎萱回響明朝的號召,於1595年率領大軍第一次攻打東吁王朝首都勃固。阿拉乾的國王明耶娑基應莽應里之邀,派遣葡萄牙人勃利多(亦譯菲利浦·德·布里托)率葡萄牙僱傭軍同東吁王朝聯合,並侵占沙廉。而清邁的蘭那泰也派遣部隊援助緬甸,造成納黎萱這次沒能攻陷勃固城。但緬甸已經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1595年之後的東吁王朝已經失去了輝煌,莽應里也在沒有對外發動侵略,只能自保於都城之內,卑謬、阿瓦、清邁相繼宣布獨立,莽應里在東吁的堂弟更是對勃固的王座垂涎三尺,緬甸各地再次陷於軍閥割據的狀態。1598年,寮國也脫離了緬甸的統治,重新回到了明朝的懷抱中。與此同時,納黎萱聚集邊民在毛淡棉屯田,以準備充裕的軍糧,同時與東吁侯以及阿拉乾王朝聯合,準備同時進軍勃固。三方約同於1599年一同攻打勃固。結果,阿拉乾王朝的葡萄牙僱傭軍和東吁侯搶先動手,莽應里如同待宰的羔羊。阿拉乾人占領了沙廉並將該城洗劫一空,隨後在勃固城下與東吁軍隊會師。莽應里的衛隊拋棄了這位可憐的國王,聯軍順利地進入都城,瓜分了財寶和王女,莽應里被東吁侯監禁。當1599年納黎萱從泰國發兵而尚未趕到緬甸時,勃固已變成一片廢墟。納黎萱因為沒有分到戰利品十分惱火,又去攻打東吁,但由於東吁的盟友阿拉乾人的干擾使得他後勤供應不濟,納黎萱頹喪地撤退了。(1605年,納黎萱在攻打阿瓦時因疽疾並發而死,享年50歲。)

餘韻不絕

不過,莽應里的衰敗並沒有使東吁王朝最終滅亡。莽應龍的幼子良淵王(1600——1605在位)挽救了這一頹勢,占領以阿瓦為中心的“糧倉”地區,保住了上緬甸半壁河山,史稱良淵時期。繼其王位的阿那畢隆(1605——1628在位)又光復了下緬甸的所有失地,特別是於1613年收復了被葡人占領的沙廉,把葡萄牙侵略者驅逐出緬甸,從而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他隆執政時(1629——1648),國富民強,他擯棄了勞民傷財的對外擴張戰爭,致力於國內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分配土地給無地農民。1638年,他還進行一次全國性普查,編制了各地戶口、耕地面積、產量和稅賦情況的調查統計,作為徵稅和徵調勞役的依據。但到了緬王平達力時(1648——1661)國力日衰。1659年,明朝末代皇帝永曆逃亡到緬甸,當時緬甸已無力抵禦吳三桂的進攻,只好引渡永曆以換取清軍撤兵。以後,東吁宮廷內部兄弟鬩牆,國王不斷更迭,英荷殖民者又乘機而入,早在1627年荷蘭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就在緬甸設分公司。1688年和1709年法國和英國東印度公司又在沙廉設分公司,控制其對外貿易,殖民勢力開始侵入緬甸。1740年緬甸孟族起義,又從內部動搖了東吁王朝的統治。1752年孟族軍隊占領首都阿瓦,結束了東吁王朝的統治,貢榜王朝繼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