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現代馮至創作詩歌)

《蛇》現代詩人馮至是於1926年創作的一首抒情詩。此詩是一首吟詠愛情的寂寞的詩作,主要抒發了寂寞的甚或是苦悶、但亦是美好的單戀情思。詩人選取“蛇”這一冰冷不語的意象表達相思的寂寞、熱烈、苦悶、期盼等錯綜的情感、情緒。既有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美意境,又創造性地在表現手法上融合了象徵派詩歌的一些要素,使此詩飽含著象徵性和詩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蛇
  • 創作年代:1926年
  • 作品出處:《昨日之歌》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馮至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名家點評,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靜靜地沒有言語。
你萬一夢到它時,
千萬呵,不要悚懼!
它是我忠誠的侶伴,
心裡害著熱烈的鄉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頭上的、濃郁的烏絲。
它月影一般的輕輕地
從你那兒輕輕走過;
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
像一隻緋紅的花朵。

創作背景

此詩是馮至早期抒情詩的名篇,寫於1926年,對當時激情宣洩的“五四”詩歌是一種反撥。作為一個接受了“五四”現代意識的時代青年,他有著美好的理想,然而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現實生活使馮至陷入了理想與現實矛盾的思索之中,並將其滲透到此詩的內容與形式之中。
據說作者當時是看了一幅畫,他根據這幅畫寫了這首詩。此詩後被收錄於作者1927年4月北新書局出版的《昨日之歌》詩集中。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這是一首吟詠愛情的寂寞的詩作,在《蛇》這首詩中,作者一改人們心目中蛇的原形,使它輕靈憂傷,至情至性,據作者日後回憶,這是一首借畫抒情的詩,主要抒發了抒情主人公“我”對“姑娘”懷有熱烈的單戀情思。
青春是美好的,但往往也是寂寞的甚或是苦悶的,因而這樣的詩對年輕的讀者會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但是對於自己的早期詩作,馮至後來並不滿意。馮至在解放後寫的《馮至詩文選集·序》里曾這樣說:“詩里抒寫的是狹窄的情感、個人的哀愁,如果說它們還有些許意義,那就是從這裡邊還看得出‘五四(即五四運動)’以後一部分青年的苦悶”。不過,這已道出了《蛇》這樣的詩的意義。

藝術特色

這首詩的一大特色就是它奇特而幽深的比喻:詩人將暗戀之思說成是“寂寞”,並將其比喻成“蛇”,其想像是奇特的。詩人不僅用“蛇”來比喻自己的寂寞,在接下來還說“它是我忠誠的伴侶”,這不僅表達了某種感激之情,而且還暗示出寂寞之深;而詩人的寂寞是和一種熱烈而又默默的愛聯繫在一起的。這種未經表達的愛,也就是人們說的“單相思”。單相思很偉大,因為它培養了想像力。
全詩分為三節,第一節寫“蛇”的遊走,取“蛇”的修長和無言的自然特徵,表現抒情主人公深沉的相思,並祈求“姑娘”:千萬不要因此而害怕。
第二節寫“蛇”的“鄉思”(鄉思為相思諧音),取“蛇”棲息草叢的生活習慣,說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頭上的濃郁的烏絲。蛇與秀髮的關係一般會讓人們想起古希臘美妙的神話,有著姣人可愛面容的美杜莎,其秀髮上卻是無數吐著紅信的毒蛇,見到她真實面容的人瞬間化為石頭,美與惡的合體之神是非常令人神奇的。或許馮至的蛇與秀髮的想像也受到此神話的啟示吧。
詩的最後一節寫“蛇”的歸來,用“月影”的比喻,不僅寫出了蛇的輕盈、迅捷,也寫出了它的靈性,“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這樣,從詩一開始的“你萬一夢到它時”又回到了對方的夢,全詩就這樣寫出了一種“互夢”:“蛇”夢到了那“茂密的草原”,而對方也夢到了這條“蛇”;更為奇異的是“它把你的夢境銜了來/像一隻緋紅的花朵”,詩寫到這裡,由朦朧的情調和奇異的想像落腳到一個具體的意象,色調也一下子加重了。請注意用在這裡的“緋紅”,人們很難構想它置換成“藍色”“白色”甚或“紅色”,因為它恰好傳達出全詩那種濃郁的羞澀的情感色調。讀了這首詩,人們不僅感到作者的內向,也深深感到了夢到這條蛇的“她”的羞澀。“緋紅”,恰好是一種羞澀的色調。
的確,“用濃重的色彩和陰影來表達出一種沉鬱的氣氛,使人讀後長久為這種氣氛所縈繞”,這就是《蛇》這首詩給人們的感受。它寫出了無言的寂寞,也寫出了愛的深沉;它有著奇異的想像,也刻畫下它投下的濃重陰影。據詩人說,他是看到一幅銜著一朵紅花的蛇的木刻畫後寫下這首詩的。但是,這只是對他全部生活的一個觸動。從一幅畫到一首詩,這中間仍有著許多難以言傳的秘密。
此詩在藝術上的特點,是它既有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美意境,又在表現手法上創造性地融合了象徵派詩歌的一些要素,使這首愛情詩飽含著象徵性和詩意。詩人跳出了關於蛇的古老的思維定式,以浪漫的筆觸描繪出一條通靈的寂寞之蛇,帶給讀者的是柔情、是愛、是美。

名家點評

當代詩人何其芳《詩歌欣賞》:“《蛇》所表現的也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然而寫得那樣不落俗套,那樣有色彩。不應該把這首詩的長處僅僅歸結為構思的巧妙,而是由於作者青年時期對於“寂寞”有深切的感受,因而就得到了一個奇異的比喻:它“靜靜地沒有言語”,像一條蛇。整首詩就是從這樣一個想像展開的。”
臨沂師範學院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張根柱《地球上的王家莊》:“《蛇》是一首具有浪漫主義風格的愛情詩,詩中青春時代那種深深的苦悶、純潔而羞澀的愛戀和奇異的想像力無不實踐著馮至二十年代的創作主題:青春與愛。”
華東師大《中文自修》雜誌編輯、副編審、《上海詩人》編輯李天靖《我與光一起生活 中外現代詩結構·意象》:“馮至前期的詩的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並且有感傷的意味。詩人在詩中的超乎常人的心理,均因相思之切所引起,由此創造了蛇這個令人驚悚的意象,這種陌生化的處理,也即艾布拉姆所說,“使得平常所認知的世界‘變得陌生’從而更新了讀者已喪失了的,對語言新鮮感的接受能力。”但卻折射出詩人的一種病態之美的傾向,似梅什金公爵之于娜司泰謝·菲里波芙娜。”

後世影響

《蛇》後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中國現代詩歌散文欣賞》教科書中。

作者簡介

馮至(1905—1993年),原名馮承植,字君培,河北涿縣(今涿州市)人。1921年就讀於北京大學預科,1923年轉入本科德文系,1930年赴德國攻讀文學與哲學,五年後回國,先後任教於上海同濟大學附設高中、西南聯大外文系、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後任中國作協副主席。早在大學學習期間即開始新詩創作,1923年參加淺草社1925年參與組織沉鐘社。魯迅曾讚譽馮至為“中國最為傑出的抒情詩人”。主要詩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北游及其它》《西效集》、《十年詩抄》、《馮至詩選》中篇小說《伍子胥》散文集《東歐雜記》學術著作有《杜甫傳》、《論歌德》《馮至學術論著精華錄》,翻譯作品有《海涅詩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