蚰蜒(聊齋志異篇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蚰蜒,出自《聊齋志異》的篇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蚰蜒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作者:蒲松齡
  • 類    別:浪漫主義文言短篇小說集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原文

學使朱矞三家[1],門限下有蚰蜒,長數尺。每遇風雨即出,盤旋地上如白練。按蚰蜒形若蜈蚣,晝不能見,夜則出,聞腥輒集。或云:蜈蚣無目而多貪也。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朱矞三:疑即朱雯。朱雯,浙江省石門縣(後改崇德縣,今為桐鄉縣) 人,康熙進士,康熙三十年任山東省提學使,見光緒《山東通志·職官志》, 民國《浙江通志·選舉志》。

譯文

學使朱矞三家門檻下,有條蚰蜒,長好幾尺。每遇到颳風下雨天氣,蚰蜒就會鑽出來,盤旋在地上,很像是一團白絹。據說:蚰蜒形狀像蜈蚣,白天看不見,晚上才出來。聞到腥味就聚到一起。有的人說:蜈蚣沒有眼睛,性貪。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