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桑塔格

蘇珊·桑塔格1933年生於美國紐約,畢業於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珊・桑塔格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紐約
  • 出生日期:1933-1-16
  • 職業:教師、作者
  • 畢業院校:芝加哥大學
  • 主要成就: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
她是當前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漢娜·阿倫特被並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獎,並獲得2003年度德國圖書大獎——德國書業和平獎。 1988年,在《芝加哥論壇》的一次訪問中,蘇珊・桑塔格的我和兒子戴維・里埃夫― ― 本身也是作家――為他的母親勾勒了一種驚人的形象:“她能夠在同一個晚上去都市歌劇院 ,接著在里茲大飯店吃完夜宵之後,於凌晨兩點到一個夜總會去聽一幫新納粹分子的無聊話 ,第二天上午再起來會見一些克里米亞的異端分子。這是一個好奇心永不滿足,對世界的興 趣永無窮盡的女人。”自從1966年在美國出版了書名為《反對釋義》的一些影響巨大的評論 之後,蘇珊・桑塔格就成了紐約知識界的一位大明星。桑塔格把關於藝術批評的傳統觀念拋 在一邊,形成了她特有的一種審美感,並且使形式優先於內容。人們同時看到她處於美國左 翼的、包括女權主義在內的一切鬥爭的前列。�
蘇珊・桑塔格
蘇珊・桑塔格於1933年1年16日生於紐約, 她和姐姐在那裡生活數年,遠離住在中國 做皮貨生意的父母。她六歲時父親死於結核病。她的母親回到美國,和孩子們住在亞利桑那 州,再婚後定居於洛杉磯郊區。蘇珊・桑塔格在接受採訪時幾乎不談與她父母的關係,但是 在一篇短篇小說里,敘述者非常激動地談起了父親的不在:“每當電影裡出現父親傷心地久 別之後又回到家裡擁抱他的孩子或孩子們的場面時,我還是忍不住流淚。”她在青少年時代 就顯示出一種罕見的精神上的好奇心。她講到她常在好萊塢大街和葡萄樹街的拐角上的一個 報亭里買《黨派評論》,而且大量閱讀,她說“什麼都讀”。十五歲時她獲得“中學畢業文 憑”,立即進入伯克利大學。第二年在芝加哥大學註冊,遇見了傑出的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 菲力普・里埃夫,並在1950年嫁給了他(和他生了兒子戴維,又過了數年後離婚)。�
1951年獲得哲學業士學位以後,蘇珊・桑塔格定居於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學,在擔任助教的同 時繼續她的學業。在牛津和巴黎小住之後,蘇珊・桑塔格重返紐約,在新保守主義的《評論》雜誌社裡撰寫社論。不過數學對她更有吸引力。她後來在哥倫比亞大學呆了四年,在這個時期她主要寫了第 一部小說(《恩人》),這是一部實驗性的作品,受到了批評界的相當熱情的歡迎。不過把 她推到紐約的舞台前面的卻是她的評論。關於新小說(娜塔莉・薩洛特)、特別是法國電影 的新浪潮(戈達爾、雷乃、布萊松)的評論,動搖了傳統批評的一切禁忌。她在《黨派評論 》上發表的《營地筆記》,認為存在著“一種健康的趣味和一種不健康的趣味,而一部趣味 不健康的作品也可以甚至應該受到重視,恰恰是因為它是醜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