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公投

蘇丹公投

2011年1月9日,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蘇丹的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公民投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丹公投
  • 開始時間:2011年1月9日
  • 地址:非洲
  • 國家蘇丹
公投介紹,解讀公投原因,國際社會關注,南方公投結果,南方建國意向,南蘇丹建國,

公投介紹

2011年1月9日,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蘇丹迎來一次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公民投票。如果投票通過,這個國家將一分為二,南部地區大約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將有可能獨立。此次公投可能改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理及政治版圖。蘇丹南部地區公投當地時間9日8時(台北時間13時)開始。公投為期一周,將決定南部地區是否從蘇丹分離。
近400萬蘇丹南方登記選民開始在全國各地和8個海外國家投票,其中超過95%的選民在蘇丹南方各州投票。選民憑身份證,核對登記名單後用染色的拇指在“統一”或“分離”選項上按下手印。選票隨即投入選箱密封起來。
部署在各地約6萬名警察嚴陣以待,維護治安。1萬多名國內觀察員和1500多名國際觀察員在各投票點巡視觀察,保證公投透明公正舉行。
2005年,深陷內戰20多年之久的蘇丹北南雙方簽訂《全面和平協定》,其中一項核心內容就是舉行蘇丹南部地區公投。國際社會普遍希望這次公投能產生反映人民意願的結果,使蘇丹走上永久和平之路。

解讀公投原因

自1月9日以來,蘇丹南方開始就是否獨立舉行公投,引發全球高度關注。如果南方最終選擇獨立,蘇丹將“一分為二”,失去非洲面積最大國家的頭銜,1956年獨立的蘇丹將進入新的歷史。蘇丹為何會走到如今的局面,蘇丹南部為何要就獨立公投,未來蘇丹將面臨什麼新問題,所有這些都需要一一解答。
要解答這些問題,就有必要追溯蘇丹的“前世”,分析蘇丹的“今生”,探討蘇丹的“來世”。如果說獨立前的歷史是蘇丹的“前世”;那么從1956年~2011年南方公投之間的歷史,則是蘇丹的“今生”;而南方公投選擇獨立之後,蘇丹的歷史無疑將進入一個新時期,進入“來世”。
蘇丹如今的局面,既是“前世”英國殖民統治者“分而治之”政策埋下的惡果,也是“今生”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勢力干預的結果。至於“來世”,顯然不能靠一次公投就能化解南北恩仇。
數字解讀蘇丹“南北差異”
位於非洲東北部的蘇丹,國土面積超250萬平方公里,是非洲面積最大國。蘇丹全國人口約4000萬,其中,黑人占52%,阿拉伯人占39%。70%以上的蘇丹人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主要居住在北方,蘇丹南方居民則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5%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多居住在南方和首都喀土穆南方人口約占蘇丹總人口的20%。
這些數字看似枯燥,卻值得仔細解讀。從這些數字可看出,蘇丹南北在宗教、人種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這也是造成蘇丹獨立後南北頻繁衝突和南部公投是否獨立的潛在原因。
蘇丹“前世”
殖民統治埋分裂禍根——導致蘇丹南北矛盾的歷史“黑手”
1956年獨立前,蘇丹曾淪為英國事實上的殖民地。這段殖民歷史,埋下了蘇丹獨立後兩次內戰以及今日面臨分離局面的種子。
與埃及歷史交織 淪為英國殖民地
回顧獨立前的蘇丹歷史,往往是與埃及歷史交織在一起的。歷史上,蘇丹數度被埃及統治,到了近代則出現了一個新角色英帝國。19世紀初,埃及侵占蘇丹,到了1882年,英國占領埃及。此時,雖然蘇丹名義上的統治者仍是埃及,但其實已經間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奴隸貿易被廢止,蘇丹爆發經濟危機,引發大起義,起義者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趕走盤踞蘇丹的外國勢力。1885年,埃及和英國部隊撤離英國,蘇丹實現了短暫的獨立。19世紀90年代,英國試圖捲土重來,重新控制蘇丹。這一次,同樣借著埃及統治者的名義。1899年,英國和埃及達成“共管”蘇丹的協定。實際上,蘇丹再次淪為英國殖民地。
英國對蘇丹事實上的殖民統治,引起了埃及民族主義者的強烈不滿。對此,英國採取的政策是竭力阻撓。1952年,廢除君主制的埃及新領導人認為,結束英國對蘇丹殖民統治的唯一方法,就是放棄埃及對蘇丹名義上的統治。這一年,英國和埃及達成了蘇丹舉行自決的協定,保證蘇丹在1956年1月1日獨立;1956年,蘇丹正式獨立。
英國蘇丹政策 南北“分而治之”
就在1956年獨立前一年,蘇丹南北之間爆發內戰,因為南方人擔心新獨立的蘇丹被北方人主導。歷史上,蘇丹北部與埃及關係更密切,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而蘇丹南部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另有少數人信奉基督教,這種南北差別由來已久。
只是在英國殖民時期,這種南北差異因“分而治之”的政策而被強化和擴大。從1924年到1956年蘇丹獨立前,英國對蘇丹北方和南方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其中影響最深遠的政策就是:從1924年起,居住在北緯10度以北的蘇丹居民不得前往南方;居住在北緯10度以南的蘇丹居民則不得前往北方。當時,英國殖民統治者的理由看上去冠冕堂皇:防止已重創英國軍隊的瘧疾和其他熱帶疾病肆意蔓延。
實際上,英國殖民統治者的真正目的,卻是為阻止蘇丹北方的阿拉伯文化向蘇丹南方傳播,同時也便於其在蘇丹南方傳播基督教。毫無疑問,該政策直接阻斷了蘇丹南北的融合,蓄意強化了本已存在的蘇丹南北差異,埋下了日後南北衝突的種子。
蘇丹“今生”
兩次內戰奪命數百萬
獨立後的蘇丹歷史,是一部內戰與政變交織的歷史,也是一部南北差異持續強化的歷史,長期的衝突不僅造成數百萬人的傷亡。
三次軍事政變
自1956年獨立以來,蘇丹經歷3次軍事政變(1969年、1985年和1989年)。在1989年的政變中,巴希爾上台;1993年,巴希爾就任蘇丹總統,並在此後四次大選中四次連任。
在巴希爾統治時期,蘇丹建立其本國的石油工業,並於1999年成為石油出口國,目前年產原油超過1億桶。隨著大量石油的出口以及油價的高漲,蘇丹經濟近年來快速增長,成為非洲乃至全球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而經濟上的良好局面,仍未能化解蘇丹南北之間的差異,緩和南北之間的內戰。就在巴希爾統治時期,蘇丹南北之間的戰爭持續了10餘年。
兩場血腥內戰
1956年蘇丹獨立時,南北之間的內戰已爆發1年,此為第一次蘇丹內戰。這場內戰從1955年持續到1972年,持續了17年。1983年,第二次蘇丹內戰爆發,這次內戰持續超過20年。
2005年,蘇丹政府與南方叛軍簽署《全面和平協定》,規定從2005年起,實行6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允許蘇丹南方有限自治;過渡期結束後,蘇丹南方將就是否獨立舉行全民公決。此外,協定還規定,南北雙方平等分享石油收益。
在此之前,蘇丹南方一直指責稱,石油資源多位於南方,石油收益卻多被蘇丹政府和北方“奪走”。實際上,促成蘇丹經濟近年迅速發展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已經成為蘇丹南北之間衝突的一個新導火索。
2005年的《全面和平協定》結束了長達22年的第二次內戰。內戰奪走了約200萬蘇丹人的生命,造成400萬蘇丹人流離失所。內戰還摧毀了蘇丹經濟,導致食物短缺、飢餓和營養不良。由於內戰,蘇丹尤其是蘇丹南方,整整一代人失去了獲取基本醫療服務、教育和就業的機會。
美國強力干預——蘇丹南部分離公投的現實“推手”
在第二次蘇丹內戰中,蘇丹政府軍曾占領南方,但南方軍隊卻獲得西方的支持。換句話說,西方、尤其是美國加大了對蘇丹內政的干預力度。正是在西方的強大壓力之下,蘇丹政府才與南方軍隊達成《全面和平協定》,同意南方就是否獨立舉行公投。可以說,今日蘇丹之局面,很大程度上是西方、尤其是美國所促成的。
早在蘇丹獨立前的1952年,美國就在喀土穆設立了聯絡處。1954年蘇丹首屆自治政府成立不久,美國就開始插手蘇丹問題,美聯絡處也升格為大使館。但1967年蘇丹為抗議美國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同美國斷交,5年後才復交。
1989年,巴希爾上台後推行激進的對外政策,蘇美關係急劇惡化。蘇丹國內政治勢力與外國極端組織關係密切,甚至有人邀請“基地”頭目前往蘇丹,導致美國在1993年將蘇丹列入其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
1990年,美國指責蘇丹違反人權,停止了除緊急救濟以外的其他援助。1991年,蘇丹譴責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拉克採取軍事行動。1992年,美國在聯合國大會第三委員會提出“蘇丹的人權”提案,再次指控蘇丹違反人權,兩國關係更趨緊張。1997年,美國以蘇丹繼續支持國際恐怖主義、侵犯人權、危害鄰國穩定等為由,宣布對蘇丹實行全面經濟制裁。1998年8月,美國駐坦尚尼亞肯亞使館遭恐怖攻擊,造成224人死亡,其中包括12名美國人,另有5000多人受傷。美國指責拉丹是幕後主使,同時指責蘇丹捲入,曾用飛彈炸毀了蘇丹的一家製藥廠。
2001年11月,美國專門設立蘇丹問題特使,加大了介入蘇丹問題的力度。2002年,美國接連出台針對蘇丹的舉措: 1月,提出在保持蘇丹國家統一的前提下,以南方實行高度自治和享有獨立立法權為主要內容的“新建議”;3月,邀請蘇丹人民解放運動領導人加朗訪美,時任國務卿鮑威爾等高級官員以及一些議員和知名人士與其會面;3月,前總統卡特訪問蘇丹,繼續對其施壓;4月,美國會通過決議,將蘇丹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7月,助理國務卿沃爾特訪問蘇丹,為蘇丹政府與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的和談進行斡旋;8月,美國務院設立蘇丹事務司;10月,布希總統簽署了《蘇丹和平法》,規定如果6個月內和談無進展,將對蘇丹政府進行制裁;11月,美國再次延長了自1997年以來的單方面對蘇丹經濟制裁。2003年10月,美國務卿鮑威爾親臨蘇丹南北方在肯亞的談判現場,敦促雙方加快談判進程。2005年1月,在美國及東非的“政府間發展組織”的斡旋和推動下,蘇丹政府與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終於在奈洛比正式簽署《全面和平協定》
《協定》簽署後,美國堅持要求蘇丹政府兌現協定,其要害就是在南方舉行公投,以決定該地區的未來地位。2007年至2008年間,蘇丹外交官與美方多次接觸,表示願與美國改善關係。但美國堅持將改善美蘇關係與落實《協定》掛鈎。2009年四五月間,美國總統蘇丹問題特使格雷申兩度訪問蘇丹,誘導蘇丹落實《協定》,實施公投。
實際上,美國早已預設好了公投結果。2009年10月,美國國務院發布的檔案明確指出,美國的目標是“2011年後在蘇丹實現和平,或以有序方式建立兩個有能力獨立生存、和平相處的國家”。與此同時,美國對蘇丹出台一項新政策,將通過 “胡蘿蔔加大棒”的措施推動蘇丹北南雙方落實《協定》。當月27日,歐巴馬總統向國會提交報告,宣布將對蘇丹的制裁延長一年,包括禁止美國公司在蘇丹投資或有貿易往來、凍結蘇丹政府在美國的資產等內容。2010年1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就《協定》簽署5周年發表聲明,敦促蘇丹國內各政治派別加倍努力,以確保《協定》得到切實落實,確保大選順利舉行以及阿布耶伊地區歸屬與北南蘇丹劃界問題得到妥善處理。
2010年4月,在巴希爾第四次連任蘇丹總統後,美國總統蘇丹問題特使格雷申即於5月訪問蘇丹,與聯合國官員及《協定》評估委員會相關各方代表共同評估協定的落實情況,並同蘇丹政府和蘇丹人民解放運動的領導人就全面落實《協定》過程中的一些未決問題進行磋商。歐巴馬在與一些外國領導人會談時,幾乎一次不拉地要求他們與美國一起向蘇丹施壓。歐巴馬強調,美國與蘇丹關係的未來取決於一次成功的公投。同時,美國宣稱,如果蘇丹政府確保南部地區公投如期舉行,並尊重公投結果,美國最快可在2011年7月將蘇丹從支持國際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上刪除。
美國為了“建立兩個有能力獨立生存、和平相處的國家”,可謂煞費苦心,甚至為未來的新國家提供資金和派遣顧問都考慮到了。
華盛頓郵報》網站去年12月9日的文章公然承認美國干涉蘇丹內政,讚揚歐巴馬採取“非常美國式的舉動”,在南蘇丹的外交政策取得成功。日本每日新聞》說,從2005年的《協定》,到2011年南部公投,這一系列進程都是在美國的主導下完成的。
西方軟硬兼施
2001年“9·11”事件後,蘇丹積極配合美國反恐,驅逐了本國境內的極端組織,兩國關係改善。2005年,在美國的斡旋下,和平協定簽署。不過,自2005年和平協定簽署以來,蘇丹境內仍時有衝突發生,尤其達爾富爾地區。血腥的衝突造成數十萬人死亡,超過200萬人失去家園。對此,西方指責巴希爾政府要承擔責任。
2009年3月4日,國際刑事法院以涉嫌在達爾富爾犯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為由,對巴希爾發出逮捕令。這是國際刑事法院自2002年7月成立以來首次對一國在任國家元首發逮捕令。可以看出,南方問題之後,達爾富爾已成為西方干預蘇丹的著力點。
總而言之,從獨立後的兩次內戰,到如今的南方公投、達爾富爾問題等等,蘇丹每次重大危機背後,都有西方外部勢力干預的影子。
石油政治——老謀深算玩的還是“這一手”
日本媒體指出,美國之所以如此積極地介入蘇丹事務,表面上看是出於最終結束蘇丹內戰這一人道主義目的。實際上,美國的真實意圖是確保日產量達49萬桶的石油權益。美國雪弗龍公司原本就對自己發現的油田因內戰和制裁無法開發的現狀感到不滿,希望恢復“既得權益”。
蘇丹的地質條件表明其擁有大型油田,但由於缺乏資金和技術,蘇丹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本國的石油工業。上世紀50年代,義大利阿吉普公司、英荷殼牌公司曾在蘇丹北部進行過勘探。上世紀60年代初,美國雪弗龍公司進入蘇丹,早期的勘探作業集中於紅海,唯一的重要發現是1976年在蘇丹港附近蘇阿金的天然氣田。雪弗龍公司還在蘇丹南部班提烏和馬拉卡爾市附近進行了長達10年的勘探開發,發現了幾個大型油田,探明了1.8億噸石油儲量,同時還發現了一些中小油田。1983年,由於南方油田的發現,再度引起蘇丹內戰。次年,雪弗龍公司3名雇員遭反政府游擊隊殺害,雪弗龍公司開始撤離蘇丹,並最終放棄了開採權。1997年美國開始制裁蘇丹,禁止美國公司同蘇丹發生經濟聯繫。
不過在此之前,蘇丹已經改變了石油開採依靠美國的方針。1995年9月,蘇丹總統巴希爾訪華時提出,希望中國公司到蘇丹勘探開發石油,幫助蘇丹建立自己的石油工業。隨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馬來西亞加拿大和蘇丹石油公司組建了大尼羅河石油公司。該公司在蘇丹克服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幫助蘇丹建設了輸油管道、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等設施,建立起集原油勘探開發、輸油管線、煉油、石化於一體的石油工業體系。蘇丹就此在短期內從一個純石油進口國變成一個新興產油國和石油出口國。
蘇丹石油工業迅速發展,大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帶動了中蘇經貿關係進一步發展。現在,中國是蘇丹第一大貿易夥伴,蘇丹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中蘇在石油領域的合作真正體現了互利雙贏的真諦。
美國面對蘇中良好合作的局面,只能是施壓加利誘,威逼蘇丹按期實施公投。本月8日,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約翰·克里再次揚言,只要公投順利結束,美國與蘇丹的關係將進入新時期。
分析人士認為,蘇丹南方公投對美國而言作用是多方面的:肢解蘇丹,使非洲發生“巴爾幹化”, 繼續對非洲玩弄“分而治之”的伎倆, 延滯非洲的復興,保持對非洲的控制,為自己解套,從而有理由允許美國公司進入蘇丹爭奪石油資源
蘇丹“來世”
局勢五個關注點
公投最終結果將於2月7日~14日之間公布。目前大多數分析認為,南部會獨立出去。但即便公投結果獲得國際社會認可,但蘇丹的未來前途和命運仍然難料。
有媒體認為,蘇丹巴希爾政權之所以允許公投和南蘇丹獨立,實非心甘情願,是在“只要尊重公投結果,就考慮取消國際制裁和逮捕令,追加國際援助”的“胡蘿蔔加大棒”下才勉強接受的。
關注一:巴希爾是否會反悔?
目前,國際社會對蘇丹和巴希爾本人的一系列制裁,大多是因為達爾富爾問題所致,南蘇丹問題的圓滿解決未必能換來他所期望的結果;一旦希望落空,事態可能會出現反覆。
蘇丹總統巴希爾早就表示,如果南部選民公投中選擇分離,他將成為第一個承認該結果的人,但承認也不會是無條件的。他已放風稱,他決不會接受在公投中出現違規和錯誤,因為公投中所做出的選擇是最終選擇。
對於巴希爾政權會否反悔的疑問,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劉乃亞說:“一切皆有可能”。他分析說,因為2005年《全面和平協定》就是一個妥協的結果,是雙方經過20多年衝突後在國際壓力之下達成的。當時簽訂協定就含有妥協的成分。
劉乃亞表示,公投的最終結果要2月才能公布,“作為非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巴希爾當然不希望南部這塊相當於法國面積的領土分離出去。巴希爾也曾身著軍裝,向反對黨喊話呼籲建立聯合政府。”劉乃亞說,巴希爾公投前曾一直呼籲不希望國家陷入分裂,“這不能不說是某種程度上的一種暗示。”
關注二:南北分界線是“火藥桶”
在公投前和公投期間,在位於蘇丹南北分界線中段北側的阿卜耶伊地區,傾向北方的阿拉伯遊牧民族米塞里亞族與傾向南方的恩古克族接連發生暴力衝突,造成數十人死亡,預示著南北選擇“分離”後還存在眾多現實問題。
阿卜耶伊這個地區,一直處在蘇丹南北爭議問題的漩渦中心。兩大部族在過去100多年中多次發生暴力衝突,結怨很深。此外,北南雙方對於該地區的歸屬、地下所蘊藏石油的分配和邊界劃分都存有爭議。
劉乃亞說:“現在結果還未出來,事實上還是難預測。目前在阿卜耶伊這個爭議性地區,雙方陳兵對峙,在公投期間或之後都可能爆發衝突。一般認為,南部會獨立出去。”可以說,阿卜耶伊問題是蘇丹北南矛盾的集中體現。這個問題如果處理不好,阿卜耶伊則很有可能成為摩擦和衝突的“火藥桶”。
關注三:6個月過渡期很關鍵
如果公投結果決定南部獨立,南北雙方還需要利用6個月的過渡期,就包括阿卜耶伊去向在內的關鍵議題展開艱苦談判。
目前,蘇丹北南之間仍存在多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北南邊界的劃分、油田歸屬和石油收入分配、居住在北方的南方人和居住在南方的北方人的國籍,以及國家承擔的國際債務如何分攤等問題。蘇丹輿論認為,上述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得不到解決,都可能導致北南之間重新爆發戰爭。
劉乃亞稱:“石油、水源等問題都是接下來需要談判解決的爭議問題。”他表示,按照2005年的《全面和平協定》,南部北部對於石油收益分配問題的辦法是“二一添作五”。
關注四:南部獨立困境多多
和富庶的北蘇丹相比,南蘇丹雖然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仍十分貧窮落後,基礎設施匱乏,在相當於法國面積的領土上,居然只有38公里舖設路面的公路,只有2%人口有國小文化程度,文盲率高達85%,許多非洲媒體都擔心,如果公投結果是南部獨立,那么就將誕生非洲這個貧窮大洲的最貧窮國家。
有媒體評論稱,南蘇丹公投只是艱苦工作的開始,而絕非結束。對此,劉乃亞也表示:“南部經濟不發達,極度貧困,民眾大量失業,也沒有什麼產業,國民經濟發展滯後,沒有形成體系,即便獨立,日後也將面臨許多問題。”劉乃亞表示:“獨立還是不獨立?都是個問題。”
關注五:公投影響將輻射非洲
公投開始之前,就有評論稱,此次公投可能改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理及政治版圖,蘇丹南部一旦獨立,恐將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因為索馬里盧安達剛果(金)等國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類似問題。
劉乃亞表示,非洲一些國家非常關注蘇丹公投,例如蘇丹鄰國盧安達。圍繞南部公投所折射出的周邊關係、大國關係成為公投引發的焦點。
他表示,蘇丹公投對其他國家產生的效應肯定有。但如果蘇丹南部獨立了,但雙方仍衝突不止,或者因邊界問題與北方掀起內戰,這對其他國家來說是不好的範例,並不值得效仿。

國際社會關注

國際社會對此次公投給以非常大的關注,外界普遍希望,不論公投結果如何,未來的蘇丹能真正走上和平發展之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公投舉行前夕,敦促各方繼續做出努力,確保公投以一種自由、公正和安全的方式進行。
孩子揮舞南部蘇丹旗幟,慶祝投票結果公布。孩子揮舞南部蘇丹旗幟,慶祝投票結果公布。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克里、美國前總統卡特等多位國際政要已經抵達蘇丹,觀摩9日開始的公投。克里9日形容公投使蘇丹開始了“全新的篇章”。
中國駐蘇丹大使李成文表示,不管公投結果如何,中國仍將堅持與蘇丹北南雙方的互利合作,繼續推動半個多世紀的中蘇友好向前發展。
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在蘇丹的維和行動,先後派出多批維和人員。中方人員為蘇丹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得到了當地民眾的讚賞。李成文說,中國對蘇丹的和平前景充滿信心。

南方公投結果

蘇丹南部公民投票委員會2月7日在喀土穆正式宣布蘇丹南部公投的最終結果,在1月舉行的蘇丹南部公投中,98.83%的選民支持南部地區從蘇丹分離,1.17%的選民支持國家統一。
蘇丹南部公投委員會主席伊卜拉欣·哈利勒在當晚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宣布的最終結果,與上月底公布的初步結果完全吻合。根據該結果,有379.25萬名選民投票支持分離,4.48萬名選民支持統一。
蘇丹總統巴希爾7日早些時候已經宣布承認和接受蘇丹南部公投的最終結果。
根據蘇丹北南內戰雙方2005年達成的《全面和平協定》,如果蘇丹南部地區今年1月9日至15日舉行的公投結果是分離,那么該地區將在今年7月9日宣布獨立。

南方建國意向

蘇丹南部2011年1月進行公投後決定獨立,新國名現已定名為“南蘇丹國”。《中東報》今天報導說,蘇丹南部今年1月就其地位問題進行了公民投票,結果絕大多數人選擇了獨立,蘇丹政府表示尊重南部人民的選擇。以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為首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蘇人解)政治局表示,由於南部決定獨立,新生的南部國家的名字已經確定。蘇人解秘書長巴甘。阿蒙昨天對記者發表談話說,“就南部獨立後的國家名字問題政治局進行了多次討論,先後提出了‘蘇丹南部’、‘南蘇丹’、‘尼羅河國’以及‘阿馬?國’的名字,最後決定使用‘南蘇丹’。之所以確定在新國名中有蘇丹這個名字,是為了反映南北部之間的深厚聯繫,同時也是為未來實現統一打開希望的大門。”巴甘。阿蒙說,“14日,我們將把這一決定提交給南部各組織和有關機構以及南部各政黨。”
據報導,蘇人解政治局確定上述國家名字後,還決定成立一個領導委員會,就該黨在蘇丹北部和南部的組織機構進行調整,黨在南部和北部的組織成為獨立的兩個黨,此前北部各州選舉出的政治局成員劃歸新的政治局,其中包括兩名來自南科爾多凡州和青尼羅河州的成員。巴甘。阿蒙說,根據政黨法,蘇人解在南部的組織要重新進行登記,從今年7月8日開始,蘇人解在北部和南部組織將脫離關係,單獨活動。
蘇人解副秘書長亞希爾也表示,“新國家定名為‘南蘇丹’,是為了加強雙方的共同感情,為將來在新的基礎實現統一打開大門,或兩國建立邦聯體制,這種選擇是有利的,有利於提高南北部人民的士氣。”蘇丹人民解放運動是蘇丹南部的主要政黨,該黨主席薩爾瓦。基爾是蘇丹第一副總統兼南方自治政府主席。

南蘇丹建國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將於當地時間7月9號0點(台北時間凌晨5點)宣布正式獨立,成為世界上最新的國家。約有30個國家的元首參加南蘇丹共和國的獨立慶典儀式。蘇丹政府已正式承認南蘇丹共和國,蘇丹總統巴西爾將參加南蘇丹獨立慶典。為鞏固這個新生共和國的和平與安全,聯合國安理會8日上午通過決議,決定於9日設立聯合國南蘇丹共和國特派團。決議說,南蘇丹特派團將最多有7000名軍事人員及900名文職警察人員,起初任期為一年,並視需要予以延長。分析指出,南蘇丹共和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基礎薄弱;而且與北蘇丹仍存潛在衝突,在內部也有多個政治派別與政府對抗,南蘇丹獨立建國之路並不平坦。
約30國元首將參加獨立慶典
南蘇丹獨立建國後,將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它也將成為第193個被聯合國承認的國家,非洲大陸第54個聯合國會員國。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蘇丹總統巴希爾、中國特使姜偉新、美國特使蘇珊·瑞斯等將出席該國的獨立慶典。
在獨立之夜,南蘇丹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被暫時放到了一邊。首都朱巴充滿了歡樂的氣氛。人們在街上舉著南蘇丹的國旗歡呼,擊鼓,鳴響汽笛。朱巴的電台已經開始播放新的國歌。
南蘇丹新聞社的報導稱,新國家的名稱定為南蘇丹共和國,首都為朱巴。南蘇丹人民對即將到來的國家獨立充滿了信心和憧憬。該社評論指出,南蘇丹人如被授予同等的機會,就會證明自己擁有整個蘇丹最出色的領導者。報導還指責了那些關於南蘇丹人不具備管理自己能力的言論,稱“這些謠言是荒唐和可笑的”。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7月5日宣布,胡錦濤主席特使、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將應邀赴朱巴出席於7月9日舉行的南蘇丹共和國獨立慶典。
南北蘇丹關係引人關注
蘇丹成為第一個正式承認南蘇丹的國家。本周早些時候,蘇丹總統巴希爾承諾支持南蘇丹的獨立。他還表示希望這個新國家能夠“穩定安全”。
但巴希爾同時警告說,兩國“兄弟般的關係”將取決於邊界的安全和互不干擾。
喀土穆一名高級政府部長說,蘇丹承認南蘇丹的獨立,兩國邊界將根據1956年蘇丹從英國和埃及獲得獨立時存在的南北界線。
近期在南北蘇丹邊界包括阿卜耶伊的兩個地區發生了武裝衝突,導致17萬人逃離家園。人們因此擔心南北蘇丹會重新開戰。
不過近幾周達成的數個協定以及交火雙方從邊界撤離使當地的局勢趨於穩定。
與此同時,聯合國安理會已經通過決議,授權7000人的維和部隊繼續留在南部蘇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