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春艾草

蘄春艾草

蘄春艾草,湖北省黃岡蘄春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蘄春艾草,艾草的一種,為蘄春四寶蘄蛇蘄龜蘄竹蘄艾)之一,蘄春艾草又名艾蒿、蘄艾、冰台、香艾等,屬菊科蒿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葉,故藥材名為艾葉。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中藥志》載:“藥用艾葉以蘄艾為佳,蘄州即今湖北蘄春縣,為李時珍故鄉所在地。”《本草綱目》也有記載。艾草一般生長在近水向陽之田埂地邊,山坡上也少量生長。

2017年9月1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對“蘄春艾草”地理標誌產品實施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蘄春艾草
  • 拼音:qíchūn ài cǎo
  • 產地名稱:湖北蘄春
  • 品質特點:葉寬大肥厚,青灰色
  • 地理標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7年第71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7年9月18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種植,管理,採收,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相關人物,

產品特點

蘄春艾草又名艾蒿,屬菊科蒿屬,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莖直立,高約80-250厘米;葉片寬大肥厚,被毛密而長,形狀如蒿,每片葉有五個大的缺刻。葉面淡青色或灰色,莖桿及葉片的背面密生白色絨毛,柔軟而光滑。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並有白色腺點與小凹點,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基生葉具長柄,花期萎謝;莖下部葉近圓形或寬卵形,羽狀深裂,每側具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每裂片有2-3枚小裂齒,乾後背面主、側脈多為深褐色或銹色,葉柄長0.5-0.8厘米;中部葉卵形、三角狀卵形或近菱形,長5-8厘米,寬4-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至半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厘米,寬1.5-2厘米,不再分裂或每側有1-2枚缺齒,葉基部寬楔形漸狹成短柄,葉脈明顯,在背面凸起,乾時銹色,葉柄長0.2-0.5厘米,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淺裂或3深裂或3淺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形、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橢圓形,直徑2.5-3毫米,無梗或近無梗,每數枚至10餘枚在分枝上排成小型的穗狀花序或複穗狀花序,並在莖上通常再組成狹窄、尖塔形的圓錐花序,花後頭狀花序下傾;總苞片3-4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總苞片小,草質,卵形或狹卵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綿毛,邊緣膜質,中層總苞片較外層長,長卵形,背面被蛛絲狀綿毛,內層總苞片質薄,背面近無毛;花序托小;雌花6-10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裂齒,紫色,花柱細長,伸出花冠外甚長,先端2叉;兩性花8-12朵,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檐部紫色,花葯狹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不明顯的小尖頭,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向外彎曲,叉端截形,並有睫毛。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7-10月。
經廣州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對蘄春艾草與一般艾含的精油化學成份作定量分析,蘄艾葉主要成份為乙酸乙酯、桉葉油素、水合莰烯、樟腦、松油醇、葛縷酮等化學物,其精油的出油率蘄艾(1.06%)為一般艾(0.54%)的兩倍。同時,蘄艾含側柏酮(15.6%)和異側柏酮(2.7%),而一般艾則未見此成份。蘄艾油有明顯的平喘、鎮咳、祛痰及清炎作用。
蘄春艾草蘄春艾草
蘄春艾草,味苦而辛,無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溫中、逐冷、除濕,治多種疾病。《本草綱目》載:蘄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見風,搗汁股,止傷血,殺蛔蟲,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腸痔血,拓金瘡,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癬甚良,……”。蘄艾“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炙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疴之人為康壽。其功亦大矣。”蘄艾除能治多種疾病外,還具有異香,枝葉熏煙能驅蚊蠅,清瘴氣,具有禳毒防毒的功能。

產地環境

蘄春縣地處長江中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境內低山丘陵交錯,氣候冬冷夏熱,雨量充沛,適宜於多種中藥材生長,《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見諸蘄春的就有700多種。
蘄春艾草一般生長在蘄春縣近水向陽之田埂地邊,山坡上也少量生長。蘄艾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潮濕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人工栽培在丘陵、低中山地區,生長繁盛期24~30℃,氣溫高於30℃莖桿易老化,抽枝,病蟲害加重,冬季低溫小於-3℃當年生宿根生長不好。

歷史淵源

艾,最早見之於《詩經》《離騷》。其後《孟子》《莊子》《楚辭》《春秋外傳》等均有記載。艾葉還是《黃帝內經》中記載為數不多的幾種藥物之一。
乾艾草乾艾草
到了明代,蘄春縣所產艾葉逐漸以其質優效佳而為廣大醫藥界所接受,蘄州鎮也成為艾葉的道地產地。據明弘治年間(1488-1505)定稿的《本草品匯精要》載:“生田野,今處處有之……道地:蘄州、明州。”其後,《本草蒙荃》收載了蘄州艾葉圖,並描述了當時對蘄艾的重視程度:“倘有收藏,不吝價買,彼處仕宦,亦每采此,兩京送人,重紙包封,以示珍貴,名益傳遠,四方盡聞。”
清代仍推崇蘄春縣蘄州所產艾葉,如《本草備要》《本草易讀》《得配本草》《植物名實圖考》《大清一統志》《蘄州志》均有記載。1953年時逸人著《中國藥物學》註明:“艾產於我國各地,以湖北蘄春產者最佳。”《中藥志》載:“藥用艾葉以蘄艾為佳,蘄州即今湖北蘄春縣,為李時珍故鄉所在地。”

生產情況

種植

蘄春縣以蘄艾種植聯社為核心載體,對接精準扶貧1000戶,蘄春縣每個自然村規範種植30畝,實現580個村全覆蓋,用規範種植基地帶動千家萬戶種植蘄艾。首先要明確蘄艾種植合作聯社的性質、經營範圍、宗旨,蘄艾種植聯社是一家集蘄艾規範種植,產地加工、貯藏、養護、銷售於一體的股份制企業,其經營範圍:以推廣蘄艾種植、組織艾葉收購、銷售,培育蘄艾種苗、組織技術培訓、免費諮詢、指導。至2017年,全縣蘄艾種植面積16萬畝,直接和間接從蘄艾產品加工企業1158家,一個完整的蘄艾產業生態圈已經形成。
蘄春艾草蘄春艾草

管理

①選擇交通方便、向陽的坡地、塝田,土地租金每畝60-100元為限,最好是基地間作套種,比方說枝子基地、油茶基地、桃子基地、板栗基地、優以油茶基地套種最好。
②與農作物套種,隔一相種蘄艾,一相種農作物,依次間作,過兩年再輪耕一次,比方說紅苕、花生、棉花、大豆、土豆等農作物。
③套養,蘄艾基地連片20畝地以上放養100隻以上的土雞比較合適。
④採用機械除草、機械收割、機械耕地、智慧型化烘烤、機械脫葉與手工脫葉並用的方法,以降低種植成本。
⑤施足底肥,追肥也儘量早施為好,以農家肥腐植肥為主。

採收

適時採收非常關鍵,不要拘泥於端午節前後20天,因為端午節是以農曆來計算,根據蘄春縣的氣候條件公曆5月10日至7月10日為採收期,具體視艾葉的長勢而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端午節前後20天內,未開花前采葉片曬乾,以色清背面灰白色、絨毛多、葉厚質柔軟而韌、香氣濃郁者為佳。採收時要求艾葉水分不得過15%,總灰分不得過1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3%,含桉油精不得少於0.05%。艾葉曬乾或烘乾後要放在藥材倉庫貯藏,嚴防蟲蛀霉爛。放置時間以三年為限,而不是愈陳愈好。
艾葉採收艾葉採收

產品榮譽

2016年5月,中國中藥協會授予蘄春為“中國艾都”之稱。
2017年5月,蘄春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國家旅遊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蘄春艾草的採收蘄春艾草的採收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蘄艾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湖北省蘄春縣下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菊科植物艾。
(二)立地條件
土壤為黃棕壤,耕層厚度≥25厘米,土壤氫離子濃度指數5.7至6.3,土壤有機質含量≥1.6%。
(三)栽培管理
1、繁殖:採用分株繁殖。
2、栽種:栽種時間2至3月份,每公頃≤83250穴,每穴2至3株。
3、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公頃施有機肥≥45000公斤。
4、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1、採收期:端午節前後一周,在晴天中午12至14時採收。
2、采後處理:採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至葉面無水,再脫取艾葉。
3、乾燥:自然陰乾,水份≤14.0%。
蘄春艾草的管理蘄春艾草的管理

專用標誌使用

蘄艾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蘄春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蘄艾的法定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歷史文化

端午懸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至端午節之際,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避邪卻鬼”。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熏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民間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端午掛艾草端午掛艾草

相關人物

與李時珍
李時珍父親李言聞在當地也是名醫,並著有《蘄艾傳》,稱讚艾葉“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此書是第一本專門論述艾葉的專著。他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艾葉)自成化以來,則以蘄州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蘄艾,相傳他處艾灸酒罈不能透,蘄艾一灸則直透徹,為異也。”此述被後世視為有關蘄艾的經典論述而被歷代醫籍所轉載,蘄艾也因此而名傳漸遠,聞名天下。
繼李時珍之後的明清醫家及本草醫籍皆遵從時珍之說,十分重視和極為推崇蘄艾,明《本草乘雅半偈》載:“蘄州貢艾葉,葉九尖,長盈五、七寸,厚約一分許,豈唯力勝,堪稱美艾。”清代的《本草備要》《本草從新》《本草易讀》《得配本草》等皆有記載。高等醫藥院校教材《中藥學》現代中藥的大型志書《中藥志》以及台灣出版《本草藥性大辭典》等也多有類似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