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豆

藜豆

藜豆為豆科植物常綠油麻藤的種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藜豆
  • 別稱:拉古爾-芍沙,車日必-芍沙,達古爾-芍沙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 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豆目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理作用,食用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油麻藤 Mucuna sempervzrens Hems L.常綠攀緣灌木,通常長5~10m,少有20m者。莖棕色或黃棕色,粗糙;小枝纖細,淡綠色,光滑無毛,具明顯之皮孔。複葉革質,小葉3;頂端小葉卵形或長方卵形,先端尖尾狀,基部闊楔形;兩側葉片長方卵形,先端尖尾形,基部斜楔形或圓形,小葉均全緣,綠色,無毛,長7~12cm,闊5~7cm,葉脈明顯小葉柄粗短;總葉柄長9~15cm,基部粗壯。總狀花序,花下垂;花萼外被濃密絨毛,鐘形,裂片鈍圓或尖銳;花冠深紫色或紫紅色;雄蕊2體,10枚;子房下位,花柱細長,柱頭頭狀。莢果扁平,密被金黃色粗毛。種子圓形,黃色或黑黃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藜豆藜豆
本品載於《認藥白晶鑒》。《無誤蒙藥鑒》稱:“莖枝細,葉圓形,開白花,莢果心形,種子具黑色花紋,腎形,邊厚。”上述植物形態及種子形狀與蒙醫所認用的藜豆之形狀特徵基本相符,故認定歷代蒙醫藥文獻所載的拉古爾-芍沙即德力溫-芍沙(藜豆)。

生長環境

生於林邊及肥沃之處,常纏繞於樹上或附於岩石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藥理作用

性味:味甘,性平。效膩、燥、輕。
功效:清脾熱,強身,消腫。
主治:主治脾熱,少精,陽痿,遺精,炭疽,奇哈,白脈病。
用法用量:內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附方
治腎絞痛 蓽茇、藜豆各等量。製成煮散劑。每次3~5g,每日1~2次,水煎服。(《金光注釋集》蓽茇藜豆湯)
採收加工
9~10月來收成熟果實,曬乾,取出種子即可。
藥材鑑別
性狀鑑別 種子呈緊形,兩面中間稍內凹,表面深棕色至黑色,具光澤,長2.5~3cm,厚約0.58cm,種臍條狀半包種子。質堅硬,種皮厚,種六兩片,類白色。氣微,味甘。
化學成分
種子含L-多巴(Ldopa)[1]。

食用價值

藜豆為豆科藜豆屬中以嫩莢及種子供食用的栽培種群,屬一年生纏繞性草本植物,別名虎豆、狗爪豆、八升豆等。可作蔬菜食用的有黃毛藜豆(Stizolobium hassjoo Piper et Tracy)、茸毛黎豆(S.deeringianum Bort.)、藜豆(S.capitatum Kuntze)及白毛藜豆(S.niveum Kuntze)等4 個種。黃毛藜豆又稱毛黃豆,因其莢果有且形似黃豆而得名,由於有人認為它原產於日本而又稱日本藜豆。茸毛藜豆和白毛藜豆因莢果上分別長有黑色或白色絨毛而得名。
藜豆原產於亞洲南部,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美洲除外。據吳耕民先生1936年出版的《蔬菜園藝學》記載:“藜豆原產於東亞熱帶地方,野生山中,間有栽培者”,可見當時少有栽培。目前,日本廣為栽培。中國四川、雲南、廣西、貴州、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區)有栽培。
藜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可以採收嫩莢果或種子供蔬食。但藜豆有微毒,烹調前需先煮熟,除去莢皮和絨毛,用清水充分浸透,然後漂洗到不現黑色為止再烹炒食用,或加工製成豆腐、豆醬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