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水華

藍藻水華

藍藻是藻類生物,又叫藍綠藻;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枯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 大約距今35一33億年前,藍藻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現在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分布十分廣泛,遍及世界各地,但大多數(約85%)淡水產,少數海產;有些藍藻可生活在60一85℃的溫泉中;有些種類和菌、苔蘚、蕨類和裸子植物共生;有些還可穿入鈣質岩石或介殼中(如穿鈣藻類)或土壤深層中(如土壤藍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藻水華
  • 拉丁學名:Cyanobacteria
  • 別稱:藍綠藻
  • :植物界
  • :藍藻門
  • :微囊藻、魚腥藻、束絲藻等
  • :銅綠微囊藻等
  • 分布區域:世界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等
  • 種類:藻類生物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危害特點,防治措施,及時打撈,補防魚種,施肥均勻,相關事件,

形態特徵

藍藻不具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液泡等細胞器,含葉綠素d,無葉綠素b,含數種葉黃素和胡蘿蔔素,還含有藻膽素(是藻紅素藻藍素別藻藍素的總稱)。一般說,凡含葉綠素。和藻藍素量較大的,細胞大多呈藍綠色。
形成群體的微囊藻形成群體的微囊藻

生長環境

環境條件適宜
藍藻水華多發生在夏季6-9月,有明顯的季節性,受溫度、陽光、營養物質的影響;溫度在20℃以上;水體PH值偏高、光照度強且時間久的條件下,藍藻形成氣囊浮出水面並且迅速繁殖,以至形成藍藻水華的現象。
魚种放養不合理
在施肥量較高且有大量生活水污水排入湖中。水中營養鹽類豐富,能促進藍藻、銅綠微小魚藻、螺旋藻等大量繁殖。如果此時獵食這些藻類的花白鰱羅非魚數量沒有或很少。則大量浮草植物會在水中老化死亡腐爛。
施肥不均勻
一般是說前期施肥量過大,或後期施肥量少或不施肥。導致大量浮草植物漂浮出水面而形成水華現象

分布範圍

世界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等

危害特點

藍藻很難消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由於難以消化所以很多魚類不吃。有些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並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惡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大規模的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和海洋發生的赤潮對應)。綠潮引起水質惡化,嚴重時耗盡水中氧氣而造成魚類的死亡。
藍藻水華引起水體生物多樣性急劇降低
藍藻大量繁殖惡化了水中的通風、光照、缺氧;導致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阻礙水藻的光合作用。減少了魚類的生存空間,使與池中的絲狀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營養而導致死亡
藍藻大量繁殖導致水體缺氧,水質變壞
由於缺氧甚至無氧且水質變壞,藍藻中有些種類(如微囊藻)還會產生毒素(簡稱MC),大約50無的綠潮中含有大量MC。MC除了直接對魚類、人畜產生毒害之外,是強烈的致癌物質,也是肝癌的重要誘因;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而且MC耐熱,不易被沸水分解,但可被活性碳吸收,所以可以用活性碳淨水器對被污染水源進行淨化。

防治措施

及時打撈

在夏季高溫水華容易形成的情況下,在水中將水華打撈出來投放到其他魚池(這些湖水當然是少或者沒有浮草植物)中作為魚食,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或者放到其他空曠陸地上。

補防魚種

可以通過放養濾食性(filter-feeding)魚類——鰱、鱅來控制藍藻水華,也稱之為非經典生物操縱技術(non-traditional biomanipulation)。在魚池或者湖水中以h㎡水面補防體積4500g左右白鰱魚種1400-1800尾,既可防治水華又能增加魚產量。

施肥均勻

魚數量密度較高的水中施肥時間間隔不能過長,一般2-3D為宜,高溫期間最好堅持至少2天施肥1次。

相關事件

2007年5月底至6月初, 江蘇無錫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太湖藍藻污染飲用水源事件,無錫市70%的自來水被污染,200萬人的生活用水受到了影響,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主要是由於水源地附近藍藻大量堆積,厭氧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氫等異味物質。
藍藻水華現場藍藻水華現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