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紅素

藻紅素

藻紅素(phycoerythrin),存在於藻類〔紅藻藍藻、隱(甲)藻〕的色素蛋白,開環的四吡咯藻紅素作為色素部分與蛋白質共價鍵結合。其輔基是吡咯環所組成的鏈,分子中不含金屬,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藻紅素
  • 外文名:phycoerythrin
  • 概念:藻類的色素蛋白
  • 輔基:吡咯環所組成的鏈
  • 植物紅藻藍藻、隱(甲)藻
  • 學科:藻類學
簡介,藻紅素生產方法,與葉綠素的區別,

簡介

藻紅素,水溶性,呈紅色。藻紅蛋白、藻藍蛋白及別藻藍蛋白,一起總稱為膽素蛋白質(biliprotein)或藻膽蛋白(phycobiliprotein),在紅藻、藍藻里,它們存在於藻膽蛋白體(phycob-ilisome)中,後者為直徑數十毫微米的球狀構造。其功用是捕獲吸收光能,並將光能傳遞給葉綠素a,吸收光譜通常在278,307,498,540,568毫微米附近,但因材料不同,有時差別相當大,它的最大吸收光譜是波長570納米(nm)的短波綠光。由於綠色光透入海水較深,所以不少紅藻種類可生活在較深的海底。

藻紅素生產方法

利用粉紅柱狀的乳節藻生產藻紅素的方法:
原理:關於用粉紅柱狀的乳節藻(Galaxauraoblongata)生產具有高吸光度(OD)比值藻紅素的方法。利用粉紅柱狀的乳節藻生活史中具有的有性生殖、無性生殖與營養繁殖三個世代交替及果孢子絲狀體階段不含各種膠類的特徵下,在控制的光線、溫度及營養條件下,延續其絲狀體階段,並進一步以其為原料,萃取具有高吸光度比值的藻紅素。
不論就藻紅素、藻藍素或其它天然蛋白質色素而言,通常具有實用安全性,對熱、酸鹼度等亦具有相當程度的穩定性,可套用於食品與化妝品上,同時亦可作為免疫學上抗體標誌用的螢光色素,而套用於臨床診斷及細胞生化學研究上。
目前市場已開發並套用的有藻藍素(phycocyanin)與藻紅素(phycoerythrin),其中,藻藍素生產的原料來源多為可予大量繁殖培養的藍綠藻,如螺旋藻(Spirulina)與銅銹微囊藻(Microcystis),且其培養與生產方法多享有專利。
而藻紅素則因為原料的缺乏,或因為原料不利於色素生產,而存在產量少及價格昂貴的缺陷,對全球每年數萬磅食用紅色色素的需求,必須開發一種天然、安全、穩定又具有特殊螢光釋出的紅色色素,預估大量生產後,將使價格下降,更會擴大其套用範圍與市場供給。
目前藻紅色素蛋白大部分是分離自紅藻的大型葉狀體,如紫菜(Porphyra)或仙菜藻(Ceramium)等,少部分則萃取自可大量控制培養的紫球藻(Porphyridium)。其主要問題在於1、目前雖有野生大量紅藻資源及栽培的紫菜作為藻紅素原料,但因為多數紅藻含豐富膠質物(洋菜膠、鹿角菜膠、紅藻膠),導致色素的萃出不易,尤其是乾燥後的藻類原料更是如此,再加上野生藻種的原料在品和產量上均有季節性差異,為人力所不易掌握。2、目前紫球藻的培養於收集細胞時,亦有顯著的困難,因為單細胞藻體的收集一向是耗能而耗時的操作,造成生產成本甚大,而藻細胞於培養時所分泌的可溶性多醣類,除了阻礙細胞的收集外,亦影響到色素的抽取。
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美國專利5,358,858提出了一種由頭髮菜(Bangiaatropurpurea)及狹葉紫菜(Porphyraangusta)絲狀體生產藻紅素的方法,利用頭髮菜及狹葉紫菜生活史中的絲狀孢子體階段不含各種膠類的特徵下,通過控制的光線、溫度及營養條件下,延續其絲狀體階段,並進一步以其為原料,萃取藻紅素。

與葉綠素的區別

藻紅素(phycoerythrin),存在於藻類〔紅藻、藍藻、隱(甲)藻〕的色素蛋白,開環的四吡咯藻紅素作為色素部分與蛋白質共價鍵結合。其輔基是吡咯環所組成的鏈,分子中不含金屬,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葉綠素(chlorophyll)是一類與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有關的最重要的色素。光合作用是通過合成一些有機化合物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過程。葉綠素實際上存在於所有能營造光合作用的生物體,包括綠色植物、原核的藍綠藻(藍菌)和真核的藻類。葉綠素從光中吸收能量,然後能量被用來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碳水化合物。葉綠素為鎂卟啉化合物,包括葉綠素a、b、c、d、f以及原葉綠素和細菌葉綠素等。去鎂葉綠素。
藻紅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