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無名氏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薤露》是西漢無名氏創作的一首雜言詩。這是一首輓歌,表示對死者的哀悼,詩以薤上的露水容易曬乾起興,寫人生的短暫;又以露水幹了明天還能再降落,反寫人的一去難以回還。這首詩三、七言交替,歌詞錯落有致,變化多姿,感情纏綿舒緩,傷悲之情緩而令人嘆息不已,易打動人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薤露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體裁:雜言詩
  • 作者:無名氏
  • 作品別名:薤露歌
  • 作品出處:《樂府詩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

作品原文

薤露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薤(xiè):植物名,葉子叢生,細長中空,花紫色。
⑵晞:曬乾。
⑶落:降落。

白話譯文

薤上零落的露水,是何等容易乾枯。
露水乾枯了明天還會再落下,人的生命一旦逝去,又何時才能歸來?

創作背景

《薤露》是漢魏時期的一首輓歌,是出喪時牽引靈柩的人所唱,在《樂府詩集》中收於“相和歌辭”。《薤露》和《蒿里》原來本是一首詩,據說出於楚漢爭霸時期田橫的門客。田橫出身於戰國時齊國的宗室,秦末戰爭時一度自立為齊王,後兵敗,與五百門客逃于海島。西漢建立後,田橫受到漢高祖劉邦的徵召。在前往洛陽的途中因不願臣服而自殺,他的門客為哀悼他而作了這首輓歌。至漢武帝時,宮廷樂師李延年將其分為二曲,《薤露》送別王公貴人,《蒿里》送別士大夫和庶人。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篇歌辭是感嘆人生命的短暫。歌從朝露感興成篇。薤上的一顆顆露珠,迎著初升的朝陽,閃閃爍爍,晶瑩璀璨,顯得那樣的美麗動人。沒有太陽,朝露無從獲得光彩,但又因為太陽的照射,它轉瞬即逝。詩人則從薤上朝露領悟到人生命的極其短暫,於是感嘆:“薤上露,何易晞!”這其實是人們從長期的體驗中得出的對於人生的認識,偶借朝露而發。另一篇相和歌古辭《長歌行》與此篇頗有相近之處,其中有類似的句子:“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秦嘉贈婦詩》說:“人生譬朝露。”曹操短歌行》詩也說人生“譬如朝露”。可見,人生如朝露是一種普遍意識,而非個別人的一時想法。因為此歌以朝露比人的生命,所以歌的首二句感嘆朝露,也就是感嘆人生。將這兩句放在開篇,可以發人深省。
將人的生命和朝露作對比,這已夠令人聞之心驚了。可是歌的第三句進一步說,人的生命尚且不能同朝露相比:朝露雖然“易晞”,明朝卻可以“復落”。詩人把人生說得那樣可悲。說朝露“晞”而“復落”,令人自然聯想到死而復生的意念,這意念由詠嘆的主題決定,具有否定的內涵,最後一句“人死一去何時歸”即是從這否定意念中引發出來,與第三句相反成義,並且作為否定意念的承擔者。“人死一去何時歸”的疑問,表現出對人生的迷惘。生與死的矛盾長期苦惱著人們,及時行樂或努力有所建樹,便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此篇前三句造勢,而把筆力貫注於第四句,這結尾一句如一聲巨響,揭出全篇主旨。

名家點評

復旦大學教授王運熙:露水易於而能復生,人生奄忽卻不可再得,人生反不如露水,比對強烈。此歌通行之文為隔句押韻,如從異文,則為三句整齊的七言,句句押韻,與漢代七言詩用韻的通例正相符合。(《樂府詩述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