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盛萱

蕭盛萱

蕭盛萱,京劇丑角。譜名蓮萱,字仿萊,祖籍江西新建,出生於1917年1月19日,逝世於2000年12月19日,享年八十三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蕭盛萱
  • 別名:譜名連萱,字仿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新建
  • 出生日期:1917年1月19日
  • 逝世日期:2000年12月19日
  • 職業:京劇演員
  • 主要成就:京劇丑角演員
人物簡介,藝術經歷,藝術傳人,代表劇目,藝術特色,活動年表,發起人名單,成立錄像組,

人物簡介

蕭盛萱便裝照蕭盛萱便裝照
蕭盛萱(1917-2000)京劇丑角演員。譜名連萱,字仿萊,祖籍江西新建,農曆丙辰年十二月廿六日出生於北京。出身梨園世家,祖父蕭鎮奎、父親蕭長華均為丑角名家。蕭盛萱妻為葉春善四女葉蕙蓉,因此蕭盛萱與茹富蘭、宋繼亭均為葉氏門婿。葉蕙蓉生五男二女,除早夭一子外。其餘四子均業梨園,所工各行都有建樹。

藝術經歷

盛萱幼承家學,1925年入富連成社習藝,為盛字科學生,排名盛萱,師從父親蕭長華郭春山王長林王福山蕭連芳王平等學習文丑武丑。1935年出科後,又拜王福山為師,實從王福山父王長林學藝,先後搭班與尚小雲筱翠花於連泉)、程硯秋趙嘯瀾李盛藻張君秋言慧珠楊寶森譚富英李少春葉盛蘭等名家合作演出,其中與尚小雲合作時間較長。早年曾執教於榮春社。1949年在中國戲劇研究院實驗學校任教。1951年率先加入中國京劇院,與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杜近芳等同台合作,曾任中國京劇院劇務科科長。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與尚小雲合作演出的《昭君出塞》被拍攝成戲曲藝術片。1962年轉至中國戲曲學院任教,曾任中國戲曲學院名譽教授。
蕭盛萱劇照,《昭君出塞》飾王龍蕭盛萱劇照,《昭君出塞》飾王龍

藝術傳人

中國戲曲學院畢業的大多數中青年丑角演員均受過其教誨。其門人有馬幼祿譚韻壽鈕驃鄭岩黃德華等,還有一位隨他學戲二十年未正式拜師的徒弟,雖未正式拜師,但深得蕭先生真傳,東西規矩。不貧不俗。

代表劇目

他能戲極多,常演劇目有《群英會》、《法門寺》、《女起解》、《問樵鬧府》、《拾玉鐲》、《審頭刺湯》、《昭君出塞》、《烏龍院》、《連升店》等,尤以《法門寺》之劉公道,《馬思遠》之甘子遷,《畫春園》之歐陽德,《選元戎》之程咬金為最有精彩。武丑戲中以《八大拿》等戲之開口跳,均甚稱職。曾與尚小雲趙燕俠高盛麟等分別拍攝戲曲影片《昭君出塞》、《辛安驛》、《獨木關》等。其錄像有與趙燕俠之《拾玉鐲》,與其子蕭潤德之《連升店》。
蕭盛萱劇照,《群英會》飾蔣乾蕭盛萱劇照,《群英會》飾蔣乾

藝術特色

蕭盛萱表演細膩,善於揣摩劇情,唱、念俱佳,諧而不俗,精采動人,是一位頗具造詣的丑角演員。他嗓音清脆,吐字清晰,京白韻白蘇白等皆精,唱腔極富韻味,尤精民歌小調及各種曲牌。所演角色各具特色,決不雷同。

活動年表

1946年3月30日,農曆丙戌年二月廿七日:1946年為北京伊斯蘭教工業學校等籌款義演
本日北平市立劇院為北京伊斯蘭教工業學校等籌款義演,張君秋陳少霖楊寶森蕭長華蕭盛萱葉盛蘭李多奎張春彥田玉林等合演《四郎探母》。
1949年7月28日,農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舉行
中國戲曲改進會發起人大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會場懸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題詞:“推陳出新”、“開展平劇改革運動”,指示了戲曲界當前的任務。到會者發起人百餘人。由歐陽予倩主席,他說明召開這個大會是接受了文代大會的指示,來完成改革戲曲的任務。接著由全國文聯主席郭沫若講話,他說:在中國,舊戲曲的改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戲曲在民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它是土生土長的民族形式,一種綜合的藝術,是很重要的社會教育工具之一。在今天這個嶄新的人民自己的時代,不僅舊戲曲要改進,一切舊文藝都要改進,連同我們自己也要改造,應該堅決走向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方向。改進戲曲,不僅是改進戲曲本身,而是為了改進社會,改造人民的舊思想。戲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進行自我教育,從思想上改造自己,才能幫助教育別人,完成戲曲改革的任務。最後,他並就《霸王別姬》、《三岔口》兩戲提出改進的意見。
接著有前延安平劇研究院院長楊紹萱、全國劇協主席田漢、全國曲藝改進籌委會主任委員趙樹理、華北文委會舊劇處主任馬彥祥、北平國劇工會負責人葉盛章等發言,大家一致認為今後戲曲的改進要在毛主席的文藝方向下,為廣大的人民服務。並就“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組織、有計畫、民眾性、全國性的進行改革”以及“培養新幹部”等問題提出具體的意見。
阿英同志報告籌備經過後,推選:王聰文、田漢、白雲峰、沙梅、阿英、阿甲、李一氓、李綸、李少春、吳天寶、周揚周信芳袁雪芬、夏衍、馬少波馬彥祥、馬健翎、張庚高步雲梅蘭芳程硯秋焦菊隱楊紹萱葉盛章、董天民、趙樹理、趙子岳、劉芝明、韓世昌、齊燕銘、歐陽予倩等三十一人為籌備委員。隨後,周信芳焦菊隱等多人發言,一致認為解放後舊藝人翻了身,今後應加強團結努力學習,改造自己為人民服務。最後並推出歐陽予倩楊紹萱、田漢、阿英、馬少波五人負責起草宣言。

發起人名單

(以姓氏筆劃為序):丁聰、丁國岑、丁濤、于山、於伶、於宗昆、方華王一達、王聰文、王學民、王頡竹王瑤卿、王亞平、王諭、王鐵夫、王元和、王若愚王金璐、王少芳、王瑞林、王敏六歲紅、尤金圭、石小英、尹月樵、仇戴天、田漢、白雲峰、白家麟巴南岡、史曼尼、史若虛江新熔、伍月華、沙可夫、沙梅任桂林、任均、任開民、阿英、阿甲、何海生、何遲李伯釗、李一氓、李和曾李桂雲李金鴻李紫貴李雲、李綸、李長山、李瑞來、李少春、李碧岩、李仲英、李永華、李桐森、李鐵英、李實、宋之的、邱玉成、呂君樵、杜雲振、沈金波沈雲陔沈知白、沈傅斤、吳天寶、吳寶華、吳幻蓀郭沫若郭蘭英、郭硯芳、柯仲平、茅盾、林岩、林秋雯、林鵬程、金素雯金素琴孟麗君、武幗英、周揚、周巍峙、周亞川周璣璋周正、周奇之、周信芳、周達仁、周天棟周嘯天洪深、哈鴻濱、南鐵生、侯相林、荒煤、梁一鳴、栗金池、梁小鸞唐遠之孫盛武翁偶虹范季高范瑞娟、徐平羽、徐繼聲、徐特、徐玉蘭徐菊華徐一鳴、袁世海、袁雪芬袁靈雲、袁廣和、秦友梅、夏衍、夏青、馬義蘭、馬少波、馬齡童、馬茂嶺、馬健翎、馬彥祥、張致祥、許萬恆、張凌霄、張國礎、張春山張青張一然張文俊張夢庚張庚張和元張東川、張僖、張革非、張忠民、張魯、高玉倩高連榮高維廉高步雲、陶鈍、陸定一、崔嵬、崔炳玉、崔東升、崔克、陳伯達、陳山、陳綺霞、陳其通、陳梅森、陳德明、曹禺、曹克英、曹慕髡、陽翰笙、雲燕銘、湯增桐、康生、康農、程硯秋梅蘭芳焦菊隱楊紹萱、楊韻甫、楊菊萍、姜椿芳、景孤血喜彩蓮、董大民、郭玉昆、黃松齡、黃韋、馮玉昆、葉盛蘭、葉盛章、虞棘、趙樹理、趙子岳、趙毅敏、趙更生、趙光、趙奎英、筱文艷熊佛西、管韻華、管韻聲、魯誥、劉芝明、劉沛、劉子西、劉小雲、劉乃崇、劉念渠、齊燕銘、齊濟民、蓋玉亭、蘇恩厚、潘之汀、潘喜雲、鄭振鐸、裴東籬、魏靜生、魏晨旭、關鳳奎、鄧澤、歐陽予倩應雲衛韓世昌、羅合如、蘇堃、蘇世明、蕭長華蕭盛萱蕭慎、嚴朴、蕭三、欒少山、顧仲彝
1975年4月,農曆乙卯年:“中央文革”成立錄音錄像組錄製傳統戲

成立錄像組

為毛澤東錄製傳統戲。參加的人北京的有李金泉賡金群、高盛麟、洪雪飛、萬一英、侯少奎李宗義、杜近芳、李慧芳馬長禮等,上海的方洋劉異龍閔惠芬等。
所錄劇目計有:
京劇《古城會》(高盛麟,袁世海)
京劇《獨木關》(高盛麟,高盛虹,蕭盛萱張春孝
京劇《薛禮嘆月》(高盛麟,郝慶海)
京劇《長坂坡·漢津口》(高盛麟,袁世海,俞大陸
京劇《挑華車》(高盛麟)
京劇《洗浮山》(高盛麟)
京劇《走麥城》(高盛麟)
京劇《盜魂鈴》(李宗義李慧芳
京劇《大·探·二》(李宗義,李長春,李炳淑,趙炳嘯)
京劇《法門寺》(李宗義李慧芳,羅榮貴)
京劇《空城計》(李宗義,蕭英翔)
京劇《斬黃袍》(李宗義王泉奎,吳富友)[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