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松坡先生遺集》作者:蔡鍔,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本書共12冊,該書於1943年10月出版。由蔡鍔的生前好友石醉六岳森李劍農、劉達武與蔡鍔曾經的學生與部下雷飆、唐希抃等於1930年代成立湖南邵陽蔡公遺集編印委員會,在全國廣泛收錄蔡鍔將軍遺作、遺墨編輯而成,交由邵陽亞東印書館鉛印發行全國。 該書由當時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與著名歷史學家李劍農作序。該書是民國時期最全面、最權威的收錄蔡鍔將軍遺作文集,也是後來編制《蔡松坡集》與《蔡鍔集》的重要史料依據,以及研究蔡鍔將軍生平事跡的重要史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松坡先生遺集
  • 年份:1943年10月出版
  • 作者蔡鍔撰,劉達武、李劍農輯
  • 出版社::湖南邵陽蔡公遺集編印委員會
  • 刊行:邵陽亞東印書館鉛印
  • 重印:1962台版,1996邵陽松坡圖書館版
概況,蔡松坡生平,人生經歷,個人影響,舊書歷史,撰,輯,題,藏,

概況

蔡松坡先生遺集》1943年10月出版,蔡鍔撰,劉達武、李劍農輯。
原書籍扉頁原書籍扉頁
出版社:湖南邵陽蔡公遺集編印委員會
年份:民國32年(1943)
頁數和開本:鉛印本 12冊、照片、表格及地圖
在1930年代,邵陽各界即成立了蔡鍔紀念委員會,由蔡鍔的生前好友石醉六、岳森、李劍農與蔡鍔曾經的學生與部下雷飆、唐希抃等編著。1943年10月,出版《蔡松坡先生遺集》後,蔡鍔紀念委員會會員大會便向海內外發起,籌建松坡圖書館。

蔡松坡生平

蔡鍔蔡鍔

人生經歷

蔡松坡蔡鍔,湖南邵陽人。1898年,入長沙時務學堂學習。1899年以後,兩度赴日,曾在日本士官學校學習軍事。1904年回國後,先後在江西、湖南、廣西擔任軍事教職,以善於訓練新式軍隊著稱。1911年到雲南,任新軍第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在昆明策動新軍回響,被推為總指揮。雲南軍政府成立,他任都督。1913年“二次革命”時,他曾籌劃回響。袁世凱覺察後,調他到北京,委以陸軍部編譯處副總裁之虛銜,而嚴密監視。1915年,當袁世凱加緊策劃稱帝之時,他以赴津診病為名,化裝逃出北京,轉道日本去昆明。12月23日,他通過任可澄唐繼堯通電北京,要求取消帝制,並誅殺籌安會會長楊度等以謝天下。25日,他與唐繼堯等通電宣告雲南獨立,聲討袁世凱。他任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率軍入川。護國戰爭勝利後,他任四川都督。1916年8月,他因病赴滬治療。不久轉日本,治療無效,死於日本。遺體送回國內,葬於長沙嶽麓山。蔡鍔在短暫的一生中,注意辨別政治風雲,順應歷史潮流,投身革命運動;在軍事理論和戰爭實踐方面都作出了較突出的貢獻。特別是在護國戰爭中,他抱病參戰,指揮劣勢軍隊頂住了優勢敵人的進攻,逼迫敵軍停戰議和,表現了他堅定不移、臨危不懼的精神和為國為民戰鬥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作戰指導方面,他注意及時總結經驗,克服初戰時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及時修改作戰計畫,調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動,避免被動,基本體現了他自己所主張的“因時以制宜,審勢以求當,未可稍有拘滯”的戰爭指導思想。蔡鍔因治療無效,死於日本後,孫中山寄贈輓聯寫道:“平生慷慨班都護,萬裡間關馬伏波。”以班超馬援這兩個歷史名將作比喻。高度讚頌了這位熱誠愛國,叱吒風雲的青年軍事家

個人影響

蔡鍔師事梁啓超,在政治思想上深受梁的影響。在當時的政治界和思想界,他的影響不大。他是優秀的軍事家和軍事學家,是“軍國民教育”的提倡者之一。他一生的主要貢獻為發起和進行了護國戰爭。這個戰爭順應了反對復辟帝制的時代潮流,故一時到處回響,獲得勝利。他因此成為再造民國著名英雄。他的文章編為《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松坡先生遺集》蔡鍔年譜《蔡松坡先生遺集》蔡鍔年譜

舊書歷史

民國三十二年(1943),該書出版時,正逢常德會戰爆發。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湖南常德收藏家、歷史學者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時任國民黨74軍58師師長的張靈甫曾親筆題辭贈與部下李嵩(時任74軍第58師上校步兵指揮官)

湖南收藏家收藏有二冊張靈甫常德會戰前夕題贈的《蔡松坡先生遺集》。該書(十一、十二),為雕板印刷線裝書。24.5×14厘米。蔡松坡先生,即蔡鍔(1882~1916)。湖南邵陽人,字松坡。光緒二十四年(1898)入長沙時務學堂,從梁啓超學習。次年赴日本求學。二十六年(1900)回國參加自立軍起兵,失敗後又去日本,入陸軍士官學校。三十年(1904)歸國,在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訓練新軍,宣統三年(1911)升任雲南新軍十九鎮三十七協協統。武昌起義爆發,與雲南講武堂總辦李根源在昆明舉兵回響,建立軍政府,任雲南都督。1913年被袁世凱調至北京,暗加監視。1915年袁陰謀稱帝,他與梁啓超策劃反袁,潛出北京,輾轉回到雲南。12月25日,通電討袁,宣告獨立,並組成護國軍,任第一軍總司令,出兵四川,與袁軍激戰於敘州、瀘州、蓁江間。袁世凱死後,任四川督軍兼署民政長。因病赴日本就醫,不治去世。劉達武根據其生前著述,輯有《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鍔蔡鍔

劉達武,字粹叔,號鈍公,自稱西漢長沙定王第六十八代孫,1876年出生於湖南省邵陽縣五峰鋪一個書香門第。自幼博覽群書,1908年考取吏部學治館法政班,次年轉學廣西法政專門學校特科班,畢業後任廣西巡檢。1912年,劉達武應雲南都督蔡鍔之邀,入雲南任元江縣知事。1915年12月,蔡鍔首義討袁,劉達武任護國軍軍法處處長及滇黔聯軍司令部秘書。蔡鍔在日本病逝後,劉達武沿江東下,迎櫬滬濱,在蔡鍔國葬後,劉達武留湘,任湖南省政府執法處執法官,長沙警備司令部執法處長,湖南省政府參議,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三師秘書,邵陽縣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劉達武晚年從教,先後執教於湖南省立第六中學和邵陽縣私立應時中學。著有《 蔡松坡年譜 》,輯有《 蔡松坡先生遺集 》、《蔡松坡先生榮哀錄 》等。1950年2月7日,劉達武病逝,終年74歲。

該書封面有張靈甫親筆題辭:
周新國先生周新國先生
快仙指揮官惠覽
常德會戰期間張靈甫題贈蔡鍔遺集常德會戰期間張靈甫題贈蔡鍔遺集
張靈甫敬贈
三二·一〇·十四
(蓋朱色篆體“張靈甫印”)
民國三十二年(1943),該書出版時,正逢常德會戰爆發。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湖南常德收藏家、歷史學者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時任國民黨74軍58師師長的張靈甫曾親筆題辭贈與部下李嵩(時任74軍第58師上校步兵指揮官)張靈甫,原名鐘靈,字靈甫,黃埔四期生。陝西省長安縣人。他在《遺集》上的題辭為于右任體。張靈甫自幼模仿于右任的字型練習寫字,從軍以後一直沒有歇過筆。于右任(1879~1964),國民黨政府監察院長,著名詩人和書法家。據史記載:1934年,張靈甫因無辜殺妻事件,被蔣介石關進南京“模範監獄”。“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南京國民黨政府下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調服軍役,戴罪立功。曾是張靈甫上司的王耀武向蔣介石求情。蔣介石本來就不忍心懲辦自己這個學生。隨即,張靈甫被秘密釋放,返回王耀武手下任職。1946年6月,蔣介石將74軍調至南京,駐紮孝陵衛,衛戌首都,蔣家“御林軍”自此聲名鵲起。張靈甫以74軍軍長之身兼首都警備司令之職,成為戌守南京之重臣。國民黨整軍會議後,第74軍改編為整編74師,張靈甫任師長。1947年4月,國民黨向我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5月,號稱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編第74師在進攻諸敵中態勢突出。我華東野戰軍當即決定集中主力五個縱隊圍殲敵第74師於孟良崮。全殲整編第74師32000餘人,師長張靈甫被擊斃(另說自戕身亡)。
張靈甫張靈甫

周新國先生,1941年10月生,湖南省常德市人。高級講師、經濟學副教授,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 。周新國先生三十年如一日收藏不懈,守望常德歷史文化。他收藏有圖書近萬冊,歷代古錢幣、青銅鏡和古陶瓷約3000種,其中精品百餘種,是湘北較有名望的收藏家。周新國先生收藏的漢代“屮”字罐、唐代旋渦紋彩陶瓮、唐代蟠龍紋鏡、北宋靖康盛冰缸、宋代陽燧、元代“常德路造”銅權、三國蜀吳貨幣和蕭梁時期的窖藏貨幣、清代常德官錢局發行的紙幣、常德民間的花票、南明“隆武二年”大鐵罄、明代木雕真武大帝像等,這些都與常德深厚的文化歷史緊緊相聯,是與常德歷史有關的重要證物,填補了地方博物館文物藏品的空白。
周新國 先生周新國 先生
在《武陵藏珍》中,周新國以收藏的一件陶觚及一件陶溫鍋為證,提出常德酒文化發祥地為城頭山的考證;他以陶瓷古物及史料為佐證,比較湖南長沙窯和四川邛窯,提出唐代常德有“朗州窯”存在之說;他通過研究常德本地有柄銅鏡及陝西手持帶柄圓形鏡女俑,得出有柄鏡始於唐代的推理,挑戰考古界關於有柄鏡始於宋代的定論;他寫的《清代常德官錢局考》成為了研究常德本土錢幣史的重要資料;他通過對“秩吾”、“俊甫”銅鏡的研究,考察“女史箴”“女史箴圖”對後世的影響;他通過收集明末李自成大順軍散落在沅澧流域的遺物,探討考證李自成的最終歸屬;他收藏的張靈甫1943年題贈是常德會戰的直接物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