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蓀

蔡小蓀

蔡小蓀,男,漢族(1923,12-)上海市人。任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婦科主任醫師,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婦科委員會主委,上海市中醫藥學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上海中醫藥大學暨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上海市高級衛生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專業評議組成員。上海食療研究會理事,上海中醫藥結合研究會委員。曾任上海廣慈醫院、仁濟醫院、國際婦嬰保健院中醫顧問,上海首屆中醫藥國際學術會議婦兒科專題會議中方主席,上海中醫藥雜誌編委等職,是上海蔡氏女科第七代傳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小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23年
  • 職業:醫生
  • 主要成就:1991年定為全國首批名老中醫
簡介,學術觀點,證治經驗,崩漏證治,閉經證治,用藥特色,敗醬草,皂角刺,從醫醫案,經驗驗方,逍遙散,加味順經湯,桂枝茯苓丸,化瘀定痛方,名家論文,

簡介

1939年畢業於上海中國醫學院,秉承庭訓光紹軒歧,深得先祖蔡小香,父香蓀公之傳。素有儒醫之稱的江灣蔡氏女科,源於清代乾隆年間,歷代名聞遐邇,至五世蔡小香於清末被推舉為全國性中醫師學會--中國醫學會首屆會長,並創刊全國第一份醫學期刊--“醫學報”,極力倡導中西醫結合。蔡小蓀老師的父親香蓀公也是一位蜚聲滬上的名醫,一貫急公好義,曾參加孫中山先生的同盟會,為抗日救國作出不少貢獻。還曾擔任中國醫學院副院長。在這樣的醫學世家薰陶下,蔡小蓀老師對祖國的中醫事業無比鐘愛。並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中國醫學院畢業後即隨父襄診,1943年香蓀公去世。21歲的蔡小蓀即獨立應診。門庭若市。蔡師精通各流派學術要旨。嘗謂:“治學當厚古而不薄今、集思廣益、博採眾長,治病當師法而不拘方,變化在我,講究實效”。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勤於臨證,長於思考,敢於創新。辨證靈活,精確;用藥果敢、審慎;在診治中頗多獨到灼見。學術上強調婦人以氣血為本,肝腎為綱;推崇辨病辨證相結合;倡導審時度勢論治方法;注重補肝腎、健脾胃、調沖任,理氣活血化痰諸法;擅長活用古方小方,並因病尋藥,創製專方、套方;用藥以簡、輕、廉、驗為特色。50餘年的醫學實踐,理論上不斷深化,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治療婦科疑難雜病。如不孕症、崩漏、子宮內膜異位症、先兆流產、症瘕、盆腔炎及婦科腫瘤等證。並身體力行倡導中西醫結合,對古籍文獻,前人學說均辨證接受,對現代醫學專業理論和這實驗檢查,廣為借鑑。
蔡小蓀蔡小蓀

學術觀點

寓防於治長調脾胃安未病之地
蔡師治病重視脾胃的觀點,源於家傳,並深受許叔微、李東垣、薛立齋等醫家的影響。脾胃為後天之本,水谷之海。五臟六腑非脾胃之氣不能滋養,氣血津液非脾胃之氣不能生化,故東垣奉“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立齋尊“胃為五臟之本源,人身之根蒂”也。蔡師亦頗重脾胃對元氣精血的滋生作用。認為元氣精血雖稟受於先天,由先天之腎精所化生,但必須依賴後天脾胃之氣的不斷滋養,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而二者之間,脾胃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蓋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養。非精血,無以立形體之基;非水谷,無以成形體之壯”(《景岳全書》)。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不足者,但得後天精心培育,或可彌補先天之虛而強壯;而後天之不足,若不得重新恢復其運化、滋養之功,則非但脾胃之氣日虛衰,即使先天強盛之元氣精血,也會因失於後天精微的調養、滋生、充實而告匱乏。基於這種認識,蔡師在臨證治病中頗長於運用健脾益氣之法安未病之地,以保證氣血之源不竭,從而達到截斷疾病進一步發展、變化的目的。如治更年期綜合症,目前中醫界多從腎虛論治,而蔡師認為:是病之腎氣衰退仍生理性轉變的大勢所趨,任何治法藥方終不能逆轉此種衰變,人力藥物所能挽者,只是減慢腎氣的衰退速度,將由此引發的臟腑、陰陽失調緩衝在最小的範圍內,從而達到消除或減輕症狀的目的。其間,補益腎氣固然重要,但調理脾胃也至為關鍵,基於這種後天補先天的觀點,蔡師治療本病常冶調理脾胃與補腎填精於一爐,頻收良效。
蔡小蓀蔡小蓀
從女子異於男子的生理病理言,蔡師認為:婦人以氣血為本,其經帶胎產的過程往往數傷於血,數脫於氣,使氣血常處於相對不足狀態。生理狀態下,脾胃可代償性加快運化功能以彌補氣血之不足,然這種負荷運化時日漸久,就易損傷脾胃功能引起病理變化;若為病理性一時大量或長期失血耗氣,便可削弱或影響氣血對五臟六腑的推動滋養作用,引起臟腑功能失調。胃為生化之源,兩虛相合,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疾病進一步發展變化。故而凡病者,必有氣血不足,也必有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失調,治病當注重顧及脾,此其一也。婦人陰性偏執,易於抑鬱傷肝,肝失疏泄,即可影響脾胃升降運化功能;即病之後,又多擔擾、思慮、恐懼心理,而此又最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調,使本已紊亂或不足的脾胃和氣血不能修復甚至進一步加劇,導致疾病向縱深發展。固此,如何截斷疾病的發展變化,脾胃功能的復舊亦是關鍵所在。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此其二也。治療疾病之藥物通常首先入胃,除加重脾胃受納運化負擔外,其藥物偏勝之性及副作用,首當其衝的影響脾胃。如苦寒之品易敗傷胃氣;滋補之品易粘滯胃氣;香燥之品易卻奪胃陰;溫熱之品易燥灼胃陰;許多西藥也最易引起脾胃功能的紊亂等,故如何儘量避免治療過程中,對脾胃的損傷,對疾病的轉歸具重要意義。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此其三也。藥物入於胃中,必須通過脾胃之受納、運化、轉輸才能作用於患處,從而發揮治療效能。若脾胃運化不佳,則其轉輸藥物功能必會減弱,就可影響藥物發揮正常作用。故凡病兼胃失調者,不論是病初、病中、病末,均當在治本卻病同時,及時正確地調理脾胃,保證藥物最大限度發揮治療作用。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此其四也。凡此種種,可以李中梓喻概之:“胃氣猶兵家之餉道,餉道一絕,萬眾立散,胃氣一敗,百藥難施”。
本著治病當注重顧及脾胃的觀點,蔡師在治病過程中,除了運用治療疾病所需藥物外,每多注重兼顧調治中州的運化功能。臨床處方,部分藥物習慣妙用。一則藉以改善藥性之偏,一則使其焦香,增進健脾之力。而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石斛、谷芽、陳皮之屬,為常用之品,旨在健脾和胃,以增生化之源。特別是茯苓一藥,最喜用之,幾乎每張處方中均遣用。蔡師言,茯苓味獨甘淡,甘則能補,淡則能滲,甘淡屬土,具健脾和中,利水滲濕之功,其藥性緩和,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為防治脾胃之虛要藥也。在蔡師自擬之“孕Ⅰ方”、“孕Ⅱ方”、“內異Ⅲ方”、“化瘀消堅方”等系列方中,均茯苓列為主藥。此外,蔡師對腥臭烈氣藥物,如治瘀滯腹痛之五靈脂、治赤白帶下之墓頭回、破除症積之阿魏等藥,認為有礙脾妨胃之弊,用時尤宜審慎,對脾胃失健者則應注意避免使用。
蔡小蓀蔡小蓀

證治經驗

崩漏證治

(又名功能性子宮出血)
婦女崩漏,最為大病,常互相轉化,久漏致崩,或久崩成漏。他對崩漏的診治,總的來說,首先區分陰陽。通過月經的期量色質,辨明陰陽的偏盛偏衰。尤其在治療方法上,強調“求因為主,止血為輔”。血得熱則行,得寒即止,故崩漏功血,以血熱所致較多見,大都出血量多,色鮮紅或紫,經來先期,質較濃或稠,屬陽崩範疇,治法以清熱涼血為主,用炒當歸9g丹皮炭9g側柏葉9g白芍12g炒地榆12g旱蓮草15g重用生地炭30g。熱甚常出現陰虛現象,則可增用龜版9g或固經丸12g吞服,則效果較顯。此外陰虛伴肝旺時,有乳脹易怒等症狀,可加柴胡4.5g黑芥穗9g。崩漏日久,常導致氣陰兩虛,前方可加用太子參或黨參12g煅牡蠣30g阿膠9g療效更佳。但阿膠的運用,須注意出血的色質,以血色鮮紅或稍淡,質較稀薄而無瘀塊者為宜,說明非瘀熱證實。如血色紫黑,質稠厚成塊而穢氣的則不宜用。一般陰虛的崩漏用龜板膠尤佳,如無龜板膠,以龜板與阿膠同用,效果亦顯。陰崩多久崩久漏,色較淡而稀薄。因失血過多而血傷陰,陰血大虧,氣亦隨耗,崩久不止,以致陽虛。這類崩漏,大多綿延日久,一般止血劑效果不顯,我在臨床上常用黨參12g生黃芪20g炒當歸9g焦白芍9g牛角鰓9g陳艾炭3g仙鶴草30g熟附片9g炮姜3g阿膠9g對久治不效的陰崩,如辨證正確,常可獲得顯著效果。如患者舌苔淡薄而舌質偏紅的,上方可加生地炭、煅牡蠣各30g以制約溫陽藥物的偏性,同時又可增加止血的作用。或用龜鹿二仙膠更佳,也可以龜板9g鹿角霜9g阿膠9g同用。一般血止以後,即去姜、附,因二藥畢竟溫燥,崩後失血,多用恐非所宜,故只須益氣養血,自然陽生陰長,康復可期。如純屬氣虛下陷,固攝無權的崩漏,可宗補中益氣法重用黃芪30g增生地炭至30g炮姜3g姜、地同用,可互制偏性,且又陰陽兼顧,止血效果較顯。炭劑是治崩漏常用之品,在炮製方面,必須炒炭存性,否則變成焦炭,難免損耗藥物作用。處方時也只須參用幾味即可,以助固攝之力。如全部或大部用炭,則藥力未必有原藥顯著。本人在臨床上,對某些崩漏症並不用炭,特別是瘀血導致的崩漏,相反用化瘀調攝之劑,也同樣取得預期效果。
蔡小蓀蔡小蓀

閉經證治

對閉經的治療,不能急切圖功,妄事攻伐。原發閉經,以育腎養血為主,參血肉有情之品,冀腎氣旺盛,沖任充盈,月事得以時下,方用:炒當歸9g生地、熟地(各)9g川芎9g熟女貞子9g仙靈脾12g蓯蓉9g狗脊9g山茱萸肉9g制黃精12g河車大造丸9g(吞)。如大便不實可去生地、蓯蓉。加炒淮山藥9g菟絲子9g以健脾腎。每處1劑,1月為一療程,通常觀察3個月,最好能同時測量基礎體溫,以助診斷。這種閉經,多數基礎體溫單相。經過治療後,如體溫呈現雙相,即預示症情已有好轉,繼用調經方:炒當歸9g大熟地9g川芎4.5g白芍9g淮牛膝9g丹參9g制香附9g桂枝3g紅花4.5g澤蘭葉9g。可望經水通行,但尚須繼續治療,直至停藥3個月,經事仍能按時來,方稱痊癒。繼發閉經屬腎虛不足,沖任失充者,大多基礎體溫也呈單相。我對這類病例,仍以育腎為主,首先用雲茯苓12g生地熟地各9g仙靈脾12g石楠葉9g淮牛膝9g制黃精12g公丁香2.5g路路通9g桂枝2.5g細辛1g麥冬9g烏雞白鳳丸(吞)1粒,服7帖,以育腎通絡。繼用雲茯苓12g大熟地9g仙茅9g仙靈脾12g石楠葉9g紫石英12g狗脊9g鹿角霜9g熟女貞子9g蓯蓉9g河車大造丸(吞)10g約8劑,以育腎溫煦。如大便不實的,可去蓯蓉,改菟絲子9g。腰冷的加熟附子9g艾葉2.5g。按周期反覆服用後基礎體溫能呈現雙相者,當屬好轉之象,然後用四物湯加理氣活血劑催經,月事可下。一般短期內不易見功,須有一定過程。因環境改變,不能適應,或抑不快,影響情緒致閉經者,用四物湯加柴胡等疏肝理氣藥,有一定效果,炒當歸9g大生地9g川芎4.5g白芍9g柴胡4.5g制香附9g烏藥9g丹參9g廣鬱金9g淮牛膝9g紅花4.5g。有煩躁不安,緊張易怒者,加淮小麥30g生甘草3g甘以緩急。如恢復原來生活習慣者,則效果更顯,個別患者甚至勿藥自愈,這類病例在閉經中,相對來說比較易治。
蔡小蓀蔡小蓀

用藥特色

敗醬草

1.主要治療:盆腔炎、帶下病、產後腹痛等
2.臨床見有濕熱瘀滯者,均可使用該藥
3.配伍:
敗醬草20~30g配紅藤15~30g等主治盆腔炎
敗醬草30g配紅藤30g銀花30g蒲公英15g丹皮10g等主治流產,產後發熱,產後腹痛均為急性感染
4.最大劑量30g最小劑量15g
5.敗醬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臨床上不孕症患者如果兼有濕熱瘀滯者,可用自擬清熱化濕方(雲茯苓12g桂枝2.5g柴g梢4.5g赤芍9g敗醬草20g丹皮9g鴨跖草20g川楝子9g紅藤9g延胡索9g淮牛膝9g)參自擬孕Ⅰ等Ⅱ方調治。
蔡小蓀蔡小蓀

皂角刺

1.主要治療:輸卵管炎,生殖道結核,不孕症經前乳脹,乳癬,子宮內膜異位症
2.配伍
皂角刺12g配丹參12g百部12g留行子9g山海螺15g魚腥草12g功勞葉15g夏枯草12g淮牛膝9g大生地9g路路通9g主治生殖道結核(抗癆方)
皂角刺15g配留行子9g月季花4.5g廣地龍6g降香片4.5g主治輸卵管炎,輸卵管欠暢,阻塞(通絡方)
皂角刺20g配甲片10g必甲10g絲瓜絡10g等主治經前乳脹乳癬等
皂角刺12g配化瘀散結之品,主治內異症,經淨後服
3.最大劑量20g最小劑量12g

從醫醫案

李××43歲女已婚農民江灣公社鎮南大隊
1977年11月14日初診曾育四胎。64年施直腸及乙狀結腸部分切除術,左側輸卵受卵巢切除,病理:良性畸胎瘤積膿,慢性輸卵管炎)75年因腹部不適經婦科檢查診斷為右側輸卵管卵巢炎性腫塊約7×6×5cm,不活動,經期尚準,(最近經期10月15日,11月11日)此次突狂行如注,有塊且大,色紅或黑,腰酸腹痛,用中西藥均未效,脈略虛,苔薄質偏紅,氣虛挾瘀,沖任不固,擬益氣調固,參去瘀生新。
炒黨參15g炙黃芪15g炒當歸9g生地炭30g炮姜炭3g生蒲黃15g花蕊石12g焦白芍9g地榆炭9g大黃炭9g陳棕炭9g三七未吞3g3帖
11月17日複診藥後崩勢立緩,未下塊,今已淨,腹痛亦止,惟目花乏力,腰腿酸軟,肢冷,脈細,苔薄白,症勢顯減,體虛受損,擬和養調攝。
炒黨參12g炙黃芪12g炒當歸9g炒杜仲9g白芍9g川續斷肉12g桑寄生9g制黃精12g仙鶴草15g陳皮4.5g大棗30g4帖
11月21日又複診腰酸見減,曾自服三七傷藥片幸血崩未見反覆,納呆乏力,大便易溏,脈濡,苔薄白,邊有齒印,氣虛不足,脾腎兩虧,再當補氣養血,健因脾腎。
炒黨參12g炒黃芪12g炒當歸9g制黃精12g炒杜仲9g川續斷肉12g炒白朮9g補腎脂9g陳皮4.5g炙谷芽15g大棗15g7帖
按治療血崩,以塞流,澄源,復舊為3個主要步驟,前人並有暴崩宜止,久崩宜補之說,闡明突然血崩,以止血為先,根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原則,補氣止血,以防虛脫,患者突然大量出血,當屬暴崩急症,由於在農村工作辛勞過甚,難免氣虛不足,勞傷沖任,不能約制經血,以致大下不止,但間有血塊且大,並伴腹痛,顯見兼挾血瘀,症屬虛中夾實,是以單純止血塞流症勢依然,未能收效,因擬益氣調固,參去瘀生新,用參芪補氣攝血,當歸、白芍養血調經,生地炭、炮姜炭,溫涼並蓄,互制偏勝,止血固崩。陳棕、地榆、熟大黃炭涼血止血並寓去瘀,蒲黃、花蕊石、三七去瘀生新止血,主要治則,寓攻於補,藥後崩勢立緩,血塊即除,3天全止,症勢顯著好轉,惟究因曾經手,沖任不免受損,加以平素操勞過度,脾腎交虛,故目花乏力,腰腿酸軟,大便易溏,複診除去瘀止血藥,以益氣健脾補腎為主治本復原,以資鞏固,在治療過程中不能拘於一法,必須辨別證因,按實際情況,溫涼並用,攻補兼施,方可取得預期效果。

經驗驗方

逍遙散

1.柴胡5g當歸10g白芍10g茯苓10g白朮10g炙甘草3g薄荷5g生薑3片
2.主治:月經失調、崩漏、閉經、痛經、月經前後諸症,更年期綜合徵,不孕症等
3.本方套用廣泛,臨床上凡屬肝鬱血虛,脾虛胃氣不和者,使用本方效果較佳
4.加減:尤以經行前後諸症及更年期綜合徵等有情緒抑鬱及潮熱者,加山梔、丹皮及鬱金隆淮小麥、柏子仁、磁石等,效果較顯。

加味順經湯

1.當歸10g大生地10g白芍10g丹皮12g黃芩12g沙參10g荊芥穗10g牛膝茜草10g山茶花10g澤瀉10g
2.主治:經行吐衄
3.加減:①鼻衄:加茅根、蘆根、枯芩。茅根清肺止血,有奇效。
②吐血:加旱蓮草、茜草、黃芩。
③治倒經不用川芎,因其性上沖巔頂,走而不守,於倒經不利。
④治倒經,不能單純止血,否則經血非但不得暢行,甚至吐血更甚,結果適得其反。

桂枝茯苓丸

1.桂枝3g茯苓12g赤芍12g丹皮12g桃仁10g
2.主治:血瘀經閉或痛經,子宮肌瘤,盆腔炎。產後惡露不盡,子宮內膜異位症,宮外孕。
3.臨床如見婦人宿有瘀塊,按之痛,腹攣急或經行腹痛拒按,產後惡露不盡而腹痛拒按,使用本方有一定效果。
4.本方屬活血化瘀之劑,可治小產子死腹中,或胎腐爛腹中,虛甚者立可取出,產無安胎作用,故對妊娠兼用子宮肌瘤,出現下紅流產者,雖有“有故無殞”之說,亦當慎重考慮。

化瘀定痛方

1.炒當歸10g丹參12g川芎5g川牛膝10g制香附子10g延胡索10g赤芍10g血竭3g制沒藥6g蘇木10g失笑散15g
2.主治子宮內膜異位症
3.子宮內膜異位症,經行腹痛劇烈者,在經行前3天即服,大多有效。
4.本方為自擬方,以化瘀為主,因內異症病理實質是血瘀內結所致,故瘀除病自愈,服用本方須在經行前3天開始,過晚則瘀積既成,難收預期功效,如果患者腹痛劇烈,伴有肛門抽痛,大小便失暢者,可加用蟲類藥劑,以增強化瘀搜剔止痛之效。

名家論文

崩漏的陰陽辨證論治
摘要:“婦女崩漏,最為大病”(《古今醫統》),明徐春甫對崩漏之症寄予重視,於此具見一斑。崩漏為婦女常見病之一,包括血崩和經漏兩症。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說“婦人月經非時而下,淋漓不斷,謂之漏下,忽然暴下,謂之崩中。”症狀雖然有輕重緩急之劇,如前人認為“漏者崩之漸,崩者漏之甚”、“崩漏之疾,本乎一證,輕者謂之漏下,甚者謂之崩中。”實則都屬於反常的出血。而且可以相互轉化,即“久崩不止,氣血耗竭,必致成漏,久漏不止,病勢日進,亦將成崩”。互為因果,關係密切,耗損氣,對婦女的身體健康影響很大。
歷來文獻中對於崩漏的辨證論治有不少闡述,在病因方面,大致都認為由氣虛不攝、脾胃虛損、肝旺血熱、腎虛失固、勞傷沖任、氣鬱血瘀等所引起。總的來說,離不開陰陽兩個方面。陳自明《婦人良方》認為:“經有常候也,皆因陰陽盛衰所致”。《素問.陰陽別論篇》又說:“陰虛陽搏謂之崩”。女子屬陰,以血為主,由於經帶胎產等生理特點,陰血易耗,且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體陰而用陽,陰血不足,更易引起陽亢,陰虛陽盛,則迫血妄行,由於血得熱則行,所以崩證屬熱者為多。因此臨床診斷區分陰陽,首先區別陰證和陽證,是辨證的大綱。“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所謂“治病必求其本。”這對崩漏證之屬於功能性病變的出血尤為重要。
崩漏可簡單地歸納為兩種類型,即陰崩與陽崩。陰崩多寒證,陽崩多熱證。從出血的色質來看,大致黯淡、質稀的屬陰,赤紫、稠厚的屬陽。故而陰崩是指出現陰性的症狀,陽崩是指出現陽性的症狀。陽亢者為陽崩,陰盛者為陰崩。陰崩大多陽虛,陽崩大多陰虛。所以,結合舌脈及全身症狀,先別陰陽,就能執簡馭繁,掌握疾病的本質,從而區分崩漏屬於陰證、陽證、寒證、熱證。
治療崩證,文獻所載有三個步驟:塞流、澄源、復舊。崩證來勢較猛,前人有“先止血以塞其流”之說,這是應急措施,唯恐失血過多,以防虛脫,而採取單純固澀止血的方法,對於一般的崩證,誠可取效一時,但在子宮功能性出血的患者,如果不辨證因,而採用單純止血的方藥,往往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本病病程長年累月,纏綿不愈,除有實質性病變外(如症瘕等)。先辨陰陽,非常必要,這樣就能確立治療方針,便於對證用藥。
根據血得熱則行,得寒則止原理,臨床上以陽崩較為多見,齊仲甫《女科百問》說“受熱而色赤者,謂之陽崩”。造成陽盛陰虛而致崩者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七情所引起的,如張潔古認為“悲哀憂思太甚,陽氣內動,真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是以治療崩證的大法,多數以養陰清熱,涼血止血為主。丹溪認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所以“補陰瀉陽而崩自止”。但也有部分是屬於陽虛暴崩,或崩久而致陽虛的病例,如蕭慎齋《女科經綸》說“崩本為血病而有陽氣之虛者,血脫亦脫也”。血為氣的物質基礎,失血過多則亡血傷陰,陰血大虧,則氣無所附,陽氣不足,統攝無權,則致崩之不止,故陽虛致崩的病例,除素體陽虛以外,大致均由久崩所引起的為多。雖然在臨床上,陽虛血崩相對來說為數較少,但也並不鮮見,且症勢較為嚴重,必須予以重視。涉及陰虛或陽虛的崩漏之症,以青年及中年後期的婦女較為多見,大致均值腎氣應盛未盛或將衰未衰之際,陰陽每多偏虛,故虛證崩漏相當於現代醫學的青春期及更年期之有排卵或無排卵型功血。是以崩漏初起,須別陰陽,久崩久漏,更必然涉及陰陽,故治崩漏如能從陰陽為主辨證論治,則療效更顯。
為了辨證分型,提高療效,在具體處方用藥時我們強調“求因為主,止血為輔”。雖然出血症應當止血,但不主張一味固澀止血,實踐證明,兩者的效果,有明顯的差別,茲舉崩證從陰陽辨證論治驗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