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村(溫州市永嘉縣東皋鄉下轄村)

蓬溪村(溫州市永嘉縣東皋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蓬溪村位於東皋鶴盛之間,距縣城60公里。東西南三面環山,北臨鶴盛溪,隔溪有低丘為屏障,溪水繞障而行,形成東西兩個門戶,有世外桃源之境。背枕鶴盛溪,蓬溪村是楠溪江中游風景最優美的古村。村子東西南三面環山,狹長的村落就是山岙中的小小桃花源。鶴盛溪在村北水口的懸崖下拐了個彎,日積月累,溪水在崖壁底沖刷成深不可測的灣潭。

基本介紹

歷史,概述,村景概況,文化遺產,蓬溪村楠溪江,地圖信息,

歷史

村落始建於南宋。南宋時,出了一位狀元李時靖,現古宅北側仍留有狀元街,朱熹在浙江東路常平鹽茶公事任上,曾經拜訪過蓬溪學仕,現還留有朱熹墨跡。村內有李狀元府邸,大小宗祠、古亭、大量木構清宮式民居。
蓮溪村地理位置蓮溪村地理位置
蓬溪村選址講究,不僅風光如畫,而且地形險固。蓬溪村在一個袋形盆地里,四圍高山重重,只有北面缺口,卻又被鶴盛溪封住。祖先在溪西絕壁上架起一里多長的棧道,村子方可出入。
蓬溪村的民居多內向,院落謹嚴,平面有三合院式或四合院式,立面有兩層樓閣式,有要檐;單層、四面板壁、檐口低矮、出檐深遠,並留有方形木墩為柱礎,許多古舍用蠻石原木,經幾片粉壁勾勒襯托,顯得簡潔古樸,而意韻淳厚。
相傳李時靖的故居,也是非常簡樸,單層,四面板壁,檐口低矮,用方形木墩為柱礎,看來久經風霜。村裡有幾幢大型住宅,其中一幢造於時代,傳說當年它主人的表弟在這宅里住過,後來任南國子監祭酒,曾寫文章提到過它。這幢大宅,屢經修繕,布局已亂,大致是主體七開間,三進兩院,左右各自有跨院。整個大約有70多間房間。重要的特點是兩進院落都是水池,前院中央有甬路,水池一分為二,後院則是整個一方大池。
村中一座小亭,翼然高台之上,這是康樂亭,也就是紀念村民的祖先康樂公謝靈運的亭子。亭中康樂公的肖像似乎有些現代化,神情倨傲,昂道向天。
蓬溪村

概述

蓬溪的村民以謝氏為主,雜居著少量的李姓。楠溪江流域的謝氏都是名門之後,他們的遠祖是古代赫赫有名的山水詩人謝靈運。
蓬溪村
謝氏在東晉一朝,既是百年望族,又有中興之功,謝靈運世襲爵位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劉裕篡奪司馬氏政權後,打擊舊家世族,謝靈運在政治上鬱郁不得志。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三十八歲的謝靈運被放逐為永嘉太守。到永嘉後,謝靈運意氣消沉,寄情山水,不問政事。《宋書》本傳這樣記載:“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逾旬朔,民間聽訟,不復關懷。”
想必楠溪江的佳絕山水留給謝靈運的印象實在太深,宋文帝元嘉十年(公元433年),謝靈運在廣州被殺後,後人扶柩回到永嘉,建墓並定居於溫州城內。北宋年間,謝氏後裔又回到鶴盛溪畔建村築寨,圓了六百年前謝靈運的一個山水隱居之夢。
蓬溪村的水口叫霞港頭,為了鎮住鶴盛溪沖刷下來的洪水,村民們在這裡種了一棵虬乾參天的古樟,在古樟下修建了一座關帝廟,以祈福辟邪,保障全村平安。關帝廟前的小廣場,就是村里四時八節游龍舞獅的活動場所。
八五年,村里修築機耕路,開山炸岩,山崖絕壁和所有的棧道全部化為碎石塵埃滾滾瀉入鶴盛溪,把溪灣中清幽的深潭湮滿成淺淺的灘地了。
“蓬溪村的千年風水從此破了!”我想,“先人們選擇蓬溪作為居住地,目的是為了避世,後人的願望卻是努力走出這虛幻的桃源,追逐世俗的享樂,謝氏族人在此定居千年之後,走的路卻是南轅北轍了。”
繞過關帝廟進村,村口有一個小而簡陋的康樂亭,是紀念先祖謝靈運的鄉土建築,現在成了村里年輕人打紙牌的樂園。
蓬溪村中的風水原也極好,村東有山泉水匯聚的瀦湖,湖中有青螺髻一般的鳳凰嶼,湖水東南有文筆峰,正合“筆入硯池”的說法。不過近二十年來,村子四周的山林伐盡,泥沙隨雨水而下,祖先辛苦挖掘的“硯池”早已淤積成了真正的稻田。
村裡的老屋還保留了一些。
蓬溪村(溫州市永嘉縣東皋鄉下轄村)
有一幢楠溪江流域典型的“水院”住宅,三進兩個院落,前面的水院正中是條石砌築的甬道,甬道兩側是對稱的兩個水池;後面的水院則整個院落都是池水,池邊的屋檐下胡亂堆放了直疊到檐椽的柴禾稻草。這所水院宅第建於明代,加上左右的跨院,房間總數有七十多間,現在雖顯破敗,在四百年前可是鄉間數一數二的豪宅了。
蓬溪最精緻的老屋是建於晚清的“近雲山舍”,有江南一帶常見的青磚嵌石匾門樓。門額上“近雲山舍”題字落款是南宋大儒朱熹,兩邊是體現儒家傳統教誨的石雕對聯“忠孝持家遠,詩書處世長”。“近雲山舍”院子裡保存了一堵精美絕倫的磚雕花牆,是永嘉縣保護文物。這牆原是對稱的兩堵,對面的已經破壞無存了。
傳說朱熹在兩浙東路常平鹽茶公事任上,曾到楠溪江訪問地方學者耆宿,其中就來過蓬溪村。原來村口鶴盛溪絕壁上的摩崖石刻有朱熹題的“釣台”兩字和一首五絕:
觀魚勝濠上,把釣超渭陽,嚴子如來此,定忘富春江。
四句小詩評點了莊子、姜子牙、嚴子陵三位超級大名人,也把蓬溪村水口的絕佳勝跡發揚到淋漓盡致。只不過現在說這些都是遺事了,霞港頭摩崖石刻都已在十六年前的爆破聲中化作煙塵,隨鶴盛溪的清清流水而永遠逝去了。

村景概況

村裡的屋,多為內向,裡頭構築嚴謹,用途甚是明了。雖是卵石壘牆、木料搭架,卻是古樸簡潔、意韻深厚。村中有一“水院”頗具特色,屋為明時所建,七開間,三進兩個院落,兩院之間皆有一方水池。池水已經泛綠泛黑了,但你不難想像:400餘年前,池中種有荷花睡蓮,葉間游著一尾尾各色田魚;夏夜時,香氣陣陣襲人。倘若此刻你靠欄搖扇納涼或者借月光吟讀詩書,不就像做了神仙嗎?
蓬溪村(溫州市永嘉縣東皋鄉下轄村)
村中還有一精緻的屋,門樓上嵌有“近雲山舍”四字匾額,落款為朱熹。屋為晚清所建,想來大概是主人借用名人名言罷了。可門楣上那楹聯為鄉賢晦庵先生所撰:“忠孝治家遠 詩書處世長”。不論匾額或是楹聯,都溢出濃濃的書卷氣。這屋的門樓,是用大方青磚砌就,磚與磚之間的結合處竟無一絲裂縫,真乃巧工也。更巧的還是裡頭一堵花牆,長8.8米,高2.65米,為菱花式透空窗框,共3組,上嵌眾多人物、花卉、蟲魚等。那種逼真和精巧,怕是很難找了。
村里因有了諸多的院落,令那巷道更悠長交錯了。走在深深的巷道里,感覺真是妙不可言。院牆皆用卵石無規則堆就,但看上去卻那么和諧自然。牆上頭擺滿了罈罈罐罐,種些蔥或治痛癢一類的草藥,既實用又好看;有的牆上爬滿了藤蔓,一片片翠綠的葉子垂掛在卵石上,斑斑駁駁,隨著風動而影移;當你走到巷道拐彎處,為單調的色彩而感到視覺疲勞時,忽有幾枝嫣紅的花從牆頭迎面跳出,令人驚訝不已;隔著院牆能分明聽到院裡雞鴨貓犬的追逐聲,中午時分有乳白色的裊裊炊煙從青灰色的瓦縫裡飄出來,隨即響起菜餚落鑊的“嗞嗞”聲;長長的巷道里,有各色的門台,講究的或簡樸的,往裡頭一覷,見到的皆是一張張笑臉,很熱情的邀你歇足、喝茶、抽菸乃至吃飯。

文化遺產

楠溪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無限默契,它猶如一件藝術瑰寶,天生麗質,至真至美,令中外無數遊客喜愛和迷戀。
天人合一、八卦以及陰陽五行風水思想構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著大批完整的宗譜、族譜,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可以使人們大體了解我國古代耕讀社會與宗族文化的梗概,縱觀楠溪江古村落,大體有幾下三方面特點:
一是建村歷史比較悠久:楠溪江古村落的歷史基本上都在500年以上,大部分有700-1000年歷史,最悠久的大約有1500年左右了.據保存下來的各村宗譜記載,建於唐代的有蒼坡、楓林、花坦等村,建於北宋的有芙蓉、廊下等村,而岩頭、蓬溪、溪口等村則建於南宋。建於元朝的代表性古村落有林坑、埭頭等。
二是類型豐富,規劃和諧,環境意識較強:民居、宗祠、亭台、池榭、書院等一應俱全。好多村都有寨牆寨門。整個村子的水系、街巷井然有序,民舍、庭院、禮制中心等錯落有致。楠溪江古村沒有多少深宅大院,也少有雕樑畫棟,建築直接採用楠溪江河床底下的卵石構築,顯得樸素真實、大方自然、野趣天成、和諧親切; 表現出楠溪江先民極強的環境意識和審美能力,突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氛圍。
三是宗族文化突出:各村都以一到幾個宗族聚居而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單元,一般是一村一姓或一姓多村,如芙蓉、埭頭、坦下等為陳姓聚居之地;蒼坡、方巷為李姓聚居之地;花坦、廊下為朱姓,茗岙、豫章為胡姓;蓬溪等因為是謝靈運後人聚居地,所以為謝姓,小坑村基本上姓章,而林坑人絕大部分姓毛等。
那么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後人重要聚居地的蓬溪村是一個什麼樣的村子呢?
從溫州望江路碼頭渡船至永嘉縣甌北鎮,沿楠溪江幹流前行,過縣城上塘鎮岩頭鎮不久便到了楠溪江腹地----楠溪江中游的支流鶴盛溪,車程大約1.5小時。蓬溪村正位於東皋村鶴盛村之間,距縣城大約60公里。鶴盛溪,顧名思義:相傳古代仙鶴眾多的溪流。您可以想像:白鶴翩翩,迎風弄羽,青山綠水間聲聲清亮的鶴唳,似乎告訴您這裡曾經是人間的仙境。
千百年以後,鶴已珍稀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現在鶴盛溪的風光雖然秀美如昔,但是卻難覓仙鶴蹤跡了。
蓬溪村中的風水極好,村東有山泉水匯聚的瀦湖,湖中有青螺髻一般的鳳凰嶼,湖水東南有文筆峰,正合"筆入硯池"的說法。蓬溪村北臨鶴盛溪,隔溪有低丘為屏障,溪水繞障而行,形成東西兩個門戶。村落始建於南宋。南宋時,出了一位狀元李時靖,現古宅北側仍留有狀元街。村內有李狀元府邸,大小宗祠、古亭、大量木構清宮式民居。村落狹長,村子東西南三面環山,儼然就是山岙中的一處世外桃源。鶴盛溪在村北水口的懸崖下拐了個彎,日積月累,溪水在崖壁底下沖刷成一灣深不可測的活潭。顯然是楠溪江中游風景最優美的古村之一。
蓬溪村坐落在一個袋形盆地里,四圍高山重重,只有北面缺口,卻又被鶴盛溪封住,先人們便鑿山開路,在溪西絕壁上架起一里多長的棧道,村子才能出入,為了保平安,又在村口霞港頭上造了一幢關帝廟。依靠深潭峭崖作為天塹,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蓬溪村顯得特別安全。

蓬溪村楠溪江

楠溪江主流長139.8公里,有36灣72灘。河流柔曲擺盪,緩急有度,江水清澈見底,純靜柔和,水底卵石光潔平滑,色彩斑斕。泛舟漂游江上,近觀鬱郁灘林,遠眺綿綿群山,俯視澄碧江水,令人心曠神怡。
楠溪江流域特質的山岩中出現峰筆立、崖如削、洞懸壁的奇異景觀,與柔美的楠溪江水景形成強烈對照,極具剛性之美。較為突出有三面環溪、一峰拔地而起的石桅岩,有姿態各異、參差筆立的十二峰,有四面絕壁、觀天如井的崖下庫,以及諸如陶公洞鶴巢洞天柱峰、棒槌岩之類的奇峰異石,數不勝數。
楠溪江流域山體的斷裂構造使各支流形成山崖險峻、峽谷深切的複雜地形,產生了多姿多彩的瀑布。其中有高達124米的百丈瀑,有連續如梯的三級瀑、七級瀑,有形同蓮花的蓮花瀑,有聲如鑼鼓的擊鼓瀑和打鑼瀑,有藏而不露的含羞瀑,有飛珠濺玉、陽光下彩虹映碧瀑的橫虹瀑,還有在2公里內的溪谷中出現形態各異的九疊飛流。奇峰峭壁,飛瀑碧潭,構成了層次豐富、動靜有致的獨特景觀。
楠溪江流域文化特色鮮明,文化積澱深厚。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甌越先民就已在此繁衍生息,並造就了甌越文化,至今仍保留著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及宋、明、清的古塔、古橋、古亭、古牌樓等名勝古蹟。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古建築,選址講究,規劃嚴謹,風格古樸,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融,是中國四大民居之一。較為突出的有岩頭、楓林、蒼坡、芙蓉、花坦等村,均為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無數的傑出人物和燦爛文化。從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過604位進士。兩宋時期,曾經出現輝煌的“永嘉學派”、“永嘉四靈”,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顯著的地位。2001,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永嘉崑劇作為崑曲中的重要代表,成為全人類的共同精神財富。
楠溪江名人履跡、詩文著述豐富。歷史文化名人王羲之、顏延之謝靈運等曾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張子容、孟浩然,宋朝陸游、葉適徐照,明朝王叔果、潘舜臣,清朝朱彝尊、金簡庵、朱步墀等也都曾遊歷過楠溪江,並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在任永嘉郡守期間,遍游永嘉山水,吟詠不輟,寫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山水詩,遂使楠溪江成為山水詩的搖藍,並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尋找詩魂的勝地。由於楠溪江特殊魅力,先後被中國作家協會和攝影家協會命名為“全國文學藝術創作基地”和“攝影創作基地”。
楠溪江流域是革命老根據地,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中心策源地和浙南革命活動的中心。紅十三軍軍部舊址已成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楠溪江風景名勝區是山水文化與古村文化的高度結合,耕讀文化與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無限默契,它猶如一件巨大的藝術瑰寶,天生麗質,至真至美,令中外無數遊客喜愛和迷戀。
“楠溪江是天下樂土,永嘉縣是地上文章”,三百里楠溪江被譽為“中國山水畫搖籃”,融天然山水、田園風光、人文景觀於一體,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灘林”的獨有特色而聞名。

地圖信息

地址:水下線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