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岩山景莊菩薩會

蒼岩山景莊菩薩會

由農曆三月初一廟門大開到三十日關閉一個月的廟會。廟會歷史悠久,規模盛大,形式多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蒼岩山景莊菩薩會
  • 時間:農曆三月初一
  • 性質:宗教活動
  • 禮儀:賀朝山 跑馬
簡介,廟會日程,賀朝山,跑馬,

簡介

蒼岩山自農曆三月初一廟門大開到三十日關閉,整整一個月的廟會遊人似水,香客雲集,熱鬧非凡。廟會歷史悠久,規模盛大,形式多樣。而景莊菩薩會(料名神通會)隆重威嚴,獨具特色,是蒼岩山廟會中最為精彩的一幕。菩薩會圍繞著三奶奶的滿朝鑾駕,展示了隆重的皇家出行氣派。

廟會日程

二月二十九日下午,菩薩會大小會頭組織人員將三奶奶鑾駕從景莊村廟裡移到官房大街。駕前香案上紅燭高燒,香菸繚繞。景莊村的老嫗少婦們不離鑾駕左右。燒香、念佛、打扇鼓,至誠至敬。入夜,全村善男信女通宵伴駕達旦。當街置放大酒罈(會頭所獻),伴駕的男人們隨飲隨取,說地談天,好不快活。
三月初一菩薩會開始演駕。所謂演駕,顧名思義,乃演示之意。演駕有大小之分。大演駕在各村人員到齊後,從景莊開始逐村演示;小演駕只限在景莊村範圍內演示。
三月二十九是菩薩會的朝山日。朝山的聲勢比演駕更為隆重。鑾駕中三奶奶頭戴鳳冠霞帔,身穿繡鳳紅蟒,腰系藍田玉帶。妙相莊嚴,端坐中駕中栩栩如生,左童男,右童女待立兩旁。所乘鑾駕仿皇家車輦雕制而成,前面兩楹金龍盤繞,駕頂周圍彩幡飄動,好不毫華。駕前香案上香火旺盛,並放有響環三尖兩刃刀和綰著的短柄長麻鞭(九斤十二兩[舊制]麻擰成),大、小會首分坐於香案兩邊,總藍旗(官)頭戴銅頂紅纓涼帽,著袍系帶,手抱方藍旗,恭候各村到來。駕前兩側數十名清道(護衛),個個戴紅氈帽,穿藍道袍,手執兵刃。弼馬十多人也都穿戴齊整,單披紅綢,提齊眉大棍。社火、劇團等演出人員人粉墨著裝。四、五樂隊鑼喧天,嗩吶齊奏,大禮迎接。

賀朝山

各村朝山隊伍在小藍旗(官)率領下相繼到來。會首、總藍旗(官)迎上前去與小藍旗(官)橫握旗柄,相對打躬施禮後,參駕入列。(凡有參駕者均由會首兒子頂香包陪參)。人員到齊後,總藍旗(官)搖旗指揮,炮手鳴放大鐵炮三聲,各村小鐵炮爭相鳴放,開始起賀朝山。有道是:
金瓜鉞斧朝天凳,鬼頭大刀亮紅纓。一對板子一對棍,一對鐵鎖一對繩。兩條鞭子分左右,官燈紗燈對對行。兩面傳鑼前開道,社火護駕壯行蹤。駕後左纛旗高挑,“聖母聖駕”寫得清。浩浩蕩蕩菩薩會,轟轟烈烈好威風。
再看駕後另有一番景象。王幫村小藍旗提王命頭牌率隊緊隨,本庄諸村依序數列並進。村村數組鐃鼓鈸、吹鼓手同時敲奏,數百面上書“朝山”、“敬香”的紅邊白底大旗迎風招展,上千人浩浩蕩蕩一路向蒼岩山進發。
蒼岩山福慶寺僧人,情知二十九日為山主朝山日,非同往日。大清早側耳恭聽,忽聞三聲炮響,不敢怠慢。住持僧頭戴五佛冠,身披紅袈裟,懷抱玉如意,率僧眾數十名,笙笛臥管,吹吹打打到胡家灘 村北口接駕。
朝山隊伍步行十餘里來到胡家灘閣外,福慶寺僧眾迎上前去接駕於閣里,在炮聲中徐徐落駕,住持率僧眾列隊參駕之後,起駕胡家灘官司房大街。各村依序列隊參駕開始。參畢,四面八方前來趕會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紛紛上香。每有跪拜者,駕前清道(護衛)大喊堂威,直驚得跪而復起者有之,起而復跪者有之。
各村人中參駕後,拉隊演出開始。路線從胡家用灘回閣老至蒼岩山大殿。途中,凡設香案處為一演出場地。耍社火、顛皇槓、耍鐵叉、折子戲等節目豐富多彩,此去彼來,連續不斷。沿途觀看者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

跑馬

跑馬也是頗具特色的一道程式。在胡家灘落駕後,只見馬子風風火火飛速跑至駕前倒身下拜。這時,會首、總藍旗(官)即刻按住與他著裝:紅纓帽,藍短袍,紅彩褲,薄底靴。末及裝罷,馬子順便從香案上左手操起三尖兩刃刀,右手抓起長麻鞭,唰啦啦一聲將長鞭甩開,弼馬急忙拾起鞭稍不放。馬子神氣十足,揮刀向自己臉上砍去,弼用馬棍去迎(怕砍傷臉),但常常措手不及。馬子連砍三刀,臉上鮮血直流。會首、總藍旗(官)見狀,口中念念有詞,忙從香案上取黃表紙給他貼上,血流即止,並永不復發。馬子砍罷三刀,徑直向蒼岩山大殿飛跑(俗稱跑馬)而去。
再說那十多名弼馬,在落駕後早已在胡家灘至大殿途中分段站立,迎接馬子經過。因馬子在跑馬時速度非常,一路上凡遇行為不規之人,甩鞭即打。為不致打傷人命,故有弼馬拾鞭稍跟隨(一般情況弼馬是不把鞭稍放開的)。從胡家灘落駕至起駕間,馬子往大殿跑三個來回,速度如此之快,一、二個弼馬無論如何也跟不上。弼馬只好甲傳乙,乙傳丙,接力從事,往來傳送。
胡家灘大街參駕敬香完畢,眾炮齊鳴,眾人起駕朝山,直奔大殿。這時,先行演出諸隊已出大殿集中到拱套(圓覺殿後)匯演,各村竟相登場,一展風采。鑾駕進大殿置於香案之上,福慶寺所有僧人及善男信女參駕上香。之後,住持向三奶奶敬獻鳳冠霞帔、蟒袍玉帶及紗燈數對。此時夜幕降臨,朝山程式全部完畢,鳴炮起駕,挑燈下山回莊。
至此,蒼岩山廟會結束,於三十日關閉廟門。此廟會場景今已少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