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高橋小菜

葫蘆島高橋小菜

在美麗富饒的渤海灣畔,有一座令人嚮往的城市——葫蘆島。她位於遼西走廊,北依松嶺山脈,南臨渤海遼東灣,扼進出關內外之咽喉,有“關外第一市”之稱,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葫蘆島高橋小菜
  • 區域:渤海灣畔
  • 屬性:蝦油——什錦小菜
  • 創始人:劉雲獻
歷史,現代發展,

歷史

一、從蝦油——什錦小菜——海鮮小菜,曾轟動宮廷朝野上下
創始人劉雲獻,祖籍河北,1893年出生,1902年隨父舉家遷居現葫蘆島市連山區高橋鎮大四方台村。當時地名為連山高橋鋪。9歲時讀了3年私塾。由於家庭困難無力支付學費,12歲時就開始和父親製作鹹菜。當時條件很差,是家庭式小作坊。靠醃製的小菜四處變賣,養家餬口。高橋大四方台村距西海口幾里之遙(現在的西海口已建成錦州港),西海口是渤海岸邊的一個小漁村,也是清朝時期的一個小碼頭。當時,全國各地的商船、商人經常來這裡交易,互換商品,尤其趕上初一、十五大潮時更是熱鬧。劉雲獻跟隨父親時常把自家的鹹菜拿到西海口去交易。去的機會多了,接觸的也就多了。當時有一位來自山東的老客,帶有一種叫魚露的東西引起了劉雲獻父親的注意。這種東西既有腥味,又有鮮味,食之有味,棄之可惜。細心地究其來源,對方說是捕撈的魚一時吃不完,時間一長在容器中溢出的液體。這件事觸動了劉振祥父親和他的靈感。
渤海每年早春開海時盛產一種銀白色的小蝦和細線一般的烏蝦。銀白小蝦炒後製做蝦皮。而烏蝦除了做飼料,否則就要棄掉。當時17歲的劉雲獻看到海邊棄掉的烏蝦,索性蒐集起來,回家後像淹鹹菜一樣把它醃起來。劉雲獻從小養成勤勞、吃苦、心細、什麼東西都好琢磨的性格。醃上後的烏蝦他每天都去觀察,有時他還用醬爬打幾下(農村老太太做家下的醬用來打醬的爬子),過了一段時間,果然生成了一些液體,用手指一蘸品嘗一下,很是鮮美,爺倆為之一振,如獲至寶非常高興。偶然的事情,成就了以後的一番事業,後來,劉雲獻收購烏蝦,而且從幾缸到幾十缸的醃製,採集的油存放起來,放一段時間味道更鮮、更美。最後爺倆給這個油取了名,此油因蝦而來就得名為蝦油。
1913年劉雲獻的父親為了擴張自己的醬菜,開始在連山大街設立了店鋪,字號為義發祥。當時店鋪不大,總面積510平方米,營業面積376平方米。作為一個視窗第一次把劉氏醬菜發展到了城裡。此時的劉雲獻用自己醃製的蝦油替代用鹽醃製本村種植的小黃瓜、地梨、芹菜、芸豆、豇豆。經過蝦油泡製的菜,具有鮮、脆、爽的特點,一改鹽制菜苦、鹹的口味。蝦油小菜的問世很適合東北人的口感,劉氏醬菜生意由此也就火了起來。針對市面情況,在徵求大家的意見後,他開始琢磨散裝換成包裝,這也是有利於市場流通,方便攜帶的舉措。開始是幾種菜無序包裝,逐步配重包裝。由於當時沒有化驗能力,靠的是經驗,靠的是品嘗,靠的是用戶的反饋。不斷總結,推陳出新,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鮮小菜越來越受歡迎,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充滿商品意識的劉雲獻意識到,商品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有自己的字號和特點,否則就會出現魚目混珠。經過潛心琢磨,為了達到十全十美的寓義,最後精選小黃瓜、小芸豆、油椒、苤蘭、地梨、杏仁、小茄子、薑絲、芹菜、豇豆,實行計量包裝。這就是延續到現在的什錦小菜。包裝選擇條編小簍,而且豬血加毛頭紙封口(毛頭紙是清朝時期用麻加紙漿製造的紙,拉力很強),古老的包裝至今該廠還在使用。1913年底以劉氏冠名的簍裝海鮮小菜出現在市面上。據史記考證,當時清朝宮廷的御桌上也少不了海鮮小菜。轟動朝野上、下的海鮮小菜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品牌。

現代發展

二、繼承父業,壯心不已,為的是讓“老字號”品牌不失傳
作為第一繼承人,劉九奎是劉雲獻的長子。劉九奎生於1925年,13歲起從事父業。1956年公私合營改造,劉雲獻創辦的義發祥連同德發源、春源勇、萬豐醬園、大生醬園、榮譽醬園等6家合併成立錦西縣公私合營釀造廠。當時劉九奎的父親劉雲獻、次子劉九文在錦西縣公私合營釀造廠。31歲的劉九奎回高橋鎮大四方台村,繼承父業,延續劉氏醬菜。為了秉持父業並將其事業延續下去,劉九奎除了繼續製作海鮮小菜外,開始研製蝦油系列小菜。同時精製蝦醬,原漿蝦油已陸續上市。到了1963年家庭作坊演變成了隊辦企業(當時大四方台村為一個生產大隊)。生產隊種的各種蔬菜有的直接賣掉,有的品種經過劉九奎廠長的隊辦醬菜廠生產加工。由於他的精心管理,不斷推出新品種,醬菜廠的銷售額從辦廠初期的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作為當時的一個生產隊企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文化大革命期間企業斷斷續續,生產、經營一度受到了影響。
1972年到1984年10多年的時間,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劉氏小菜的發展受到限制。
1985年高橋鎮黨委、政府抓住發展鄉鎮企業的契機,將大四方台村醬菜廠的劉九奎老先生聘請到鎮上重建醬菜廠。同時劃出舊廠地1000平方米、廠房十幾間,作為高橋小菜廠的創業區。同年4月份小菜廠在銀行貸款2萬元,建了幾個醃菜池子,購置十幾口大缸開始了創業。
靠著創業的雄心,憑著艱苦奮鬥的毅力,劉九奎帶領十幾個人用二個月的時間就投入了生產,辦廠頭一年就實現銷售收入23萬元,獲利5萬元。開始了原始積累。
燕子築巢,一口一口的銜泥的精神,賺點錢辦點事,一點一滴的做起,小菜廠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幾年過去後,小菜廠打開了品種在增加,產量在增加,市場的覆蓋面在增加,銷售收入在增加,利潤在逐年增加的可喜局面。小菜廠的發展引起世人刮目相看,劉九奎的創業結出了豐碩之果。1986年高橋小菜廠生產的海鮮小菜得到了專家、技術監督部門、用戶的認可,通過市級技術鑑定。同年4月海鮮小菜申請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為“錦港牌”商標。1987年海鮮小菜參加全省組織的行評,經專家評議,產品檢測所檢定、用戶評定,該廠的海鮮小菜被省政府授予省優質產品稱號。1988年農業部組織評比,海鮮小菜代表遼西特產參加行評,以優良品質被農業部授予部級優質產品。獲獎以後劉久奎並不滿足現狀,而是以企業家的膽識,繼續發展事業,已近7旬的他再發揮餘熱,立下了發展品種50個、創產值500萬元、利稅50萬元的誓言。果然到了他70歲生日的時候,三項指標如期實現。為了表彰他的創業精神及其對企業發展的突出貢獻。當時的開發區管委會決定集體為劉老先生祝賀他70歲壽誕。為他送了一塊“歲晚豪氣盛,老驥更奔騰”的金字匾。
三、繼往開來,再創輝煌,誓把產品推向全國,走向世界
歷史的重任落到了現任廠長劉恩平的肩上。劉九奎老先生膝下無子女,劉氏醬菜傳人非他莫數。
劉恩平1953出生,受家庭的影響,國小沒讀完,就提前進入生產隊加入社員的隊伍。陰差陽錯,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他在年少的時候就開始繼承了劉氏醬菜。環境的影響和強烈的責任感,使他過早的成熟。劉恩平可以說是年富力強,富有心機,書念的不多,頭腦靈活,在協助劉久奎老先生創業期間,他就潛心揣摩劉氏海鮮小菜的製作奧妙。他以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大膽探索創新的精神,把海鮮小菜加工製作上升為企業文化。首先他從源頭抓起,把分散收購各種蔬菜變為基地種植,與菜農簽訂種植、收購契約。確保原料入廠的第一環節。每年從選種、選地、種植、採集、醃製五個過程他要親自把關。並要求基地種的菜都要生態的,不上化肥,不打農藥。收購的小黃瓜尺寸、規格一致,且必須保證“三滿”:即滿刺、滿花、滿籽。油椒的個頭均勻,深綠、保鮮、保脆,各種菜必須青嫩……
第二關就是釀製蝦油關,蝦油是確保海鮮小菜保鮮、保脆、保味美的關鍵。每年早春劉恩平廠長親自到海邊收購烏蝦,出的是高價,購的上等蝦,而且烏蝦必須是鮮的,不要隔潮貨。運到廠內後即刻採取工藝手段,趕不上潮晚間都不能過夜。在釀造過程安排專人負責。做到日曬時間保證、打爬的次數保證,就是曬透、爬夠。用他的話說,夠不夠三百六。可見什麼事都要下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由於有了精製的蝦油,傳統海鮮小菜有了優質的蝦油,更是錦上添花。而蝦油又成了時代的一個產品。第三道關就是注重產品的外在包裝。劉恩平廠長作為企業的唯一高級工程師,他意識到傳統的產品與現代理念的有機結合,那就是企業文化的體現。他首先與裝潢設計師共同探討,重新設計各種簍裝和袋裝海鮮小菜的標識,使企業文化通過商品傳遞給消費者嶄新的視覺。
傳統海鮮小菜產品的繼承與發揚,必須與市場需求相接軌,劉恩平以敏銳的眼光,觀察市場,做足做大市場這一大文章,不斷研製開發新產品。1989年他看到農民秋後的大蘿蔔幾分錢一斤賣不出去,深深的感覺到資源的浪費。在蘿蔔上做文章是他多年的夙願。過去的傳統醃法,一醃、一曬、一調,散裝上市,既不衛生,又不雅觀,而風味也單調。為了充分開發當地的資源,他關起門來搞起了試驗,硬是靠鑽研、韌勁,探索出醃製蘿蔔的新工藝。達到了蘿蔔本來風格,即:鮮、脆。最後生產出了適合大眾口味的辣花蘿蔔,一上市即受歡迎。年產量由剛開始的幾百噸,達到上千噸。僅此一個品種就創營業收入150萬元。利稅20萬元。既解決了菜農賣菜難的問題,又增加了花色品種。辣花蘿蔔問世後,為以後的開發產品奠定了基礎。1993年在他的帶領下,推出了軟包裝清淡型系列小菜100多個品種,年銷售量2000多噸。同年6月份參加香港食品國際博覽會“錦港牌”清淡型小菜榮獲博覽會銀獎。
傳統製作工藝與現代科技的有機結合,是劉恩平廠長全新的觀念。為了讓品種增多,產量增加,手段強化,工藝細化,他採取了一系列相應措施:一是包裝車間改造。按照食品衛生法和工藝流程,車間牆壁,地面全部貼瓷磚。地面長流水,做到無塵、無菌操作。二是購置高強度的真空包裝機,確保食品安全。三是添置鍋爐,產品採用物理滅菌,保證產品營養不被破壞,保質期延長的雙重作用。四是經營採用立體式連鎖銷售。同時,他通過科學管理,倡導現代經營理念,給企業帶來了勃勃生機。企業從初期的資本運作現形成總資本370萬元。是建廠初期20倍。企業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成為東北地區最大醃製菜集散地。年加工能力現已達到7000噸,2003年營業收入710萬元,利潤75萬,稅金51萬元;2004年營業額760萬元,利潤80萬元,稅金56萬元;2005年營業額810萬元,利潤95萬元,稅金73萬元;2006年計畫營業額1000萬元,利稅200萬元。
高橋小菜廠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績,得到了各級領導關注,1993年時任省委書記顧金池同志來廠視察,親筆題詞,勉勵高橋小菜廠“放眼大世界,勇創大市場”。
省委老書記戴蘇理同志題詞“高橋小菜廠、香飄萬里”。副省長徐文才、省食品協會會長劉福俊先後來該廠視察,對取得成績給予充分肯定。當時省食品工業協會劉福俊會長揮筆提詞,譽為高橋小菜為“行業之冠”。
2005年12月劉恩平廠長代表葫蘆島市農業產業化企業出席全國菜籃子放心工程優秀企業代表大會,受到了國家部委領導的接見。高橋小菜廠被評為全國菜籃子工程優秀示範企業,全國菜籃子放心工程高科技保障誠信經營示範企業,全國菜籃子放心工程推廣企業。鑒於劉恩平廠長的突出貢獻,被市政府評為勞動模範,全國食品行業企業家的稱號,並當選市人大代表。今年5月,該廠參加了在朝鮮平壤舉辦的第九屆國際春季展覽會,所參展的系列小菜產品受到中國使館人員及平壤商務負責人及多家外方企業的好評,所帶展品被搶購一空,並有10餘家朝鮮企業意向引進該廠產品。
四、展望未來,強力推進企業向前發展,為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做出不懈努力
海鮮小菜,近百年的歷史,在調味品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的份額,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烙印。抓住商機、擴產增量,以海鮮小菜為先導,形成批量品牌,是該廠今後的努力方向,具體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全面實施品牌戰略,做大做強企業。(1)從企業硬體入手,抓好技術改造。籌措資金100萬元,對醃菜池進行防腐處理,對車間地面、棚頂、牆壁按衛生法的食品企業標準建設,同時購置必要的消毒、真空包裝等設備,整個改造工程預計今年9月底完成。(2)做好質量認證工作。
按照ISO國際質量認證體系標準,規範工藝操作準則,完善各項制度,對職工進行培訓等工作。爭取在年底前企業通過ISO國際質量認證體系認證,並獲取產品準入證,為今後品牌戰略實施奠定基礎。(3)成立調味品研究所。繼海鮮小菜之後把海蝦蝦油、清淡小菜作為品牌儲備,再賦於新的含量,使這兩個產品真正成為消費者餐桌上的佳肴。為此,決定與大專院校聯合成立調味品研究所,借院校的力量,探索海蝦蝦油的內在質量及其人體必須成份的研究。並將清淡小菜的營養保留、保質的延長,(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條件下)作為攻關加以探索。使產品達到“色、香、味”俱佳的目標。二是加快企業現代化制度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