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宗祠(福建省石獅市)

董氏宗祠(福建省石獅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董氏宗祠位於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沙堤村。此地臨海、風光秀麗,人稱“迷茫回顧青千頃,翡翠盈時碧一灣”。是一處始建於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董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清嘉慶十年(1805年)擴建,民國十九年(1930年)重修,較完整地保留閩南宗祠的古建築風格。董氏宗祠中最令人神往的是祠堂天井左側聳立一天然“石筍”,露出地面約3.5米,最大直徑約1.5米,形同春筍。無斧鑿之痕跡,乃天然而生成。鄉人傳聞,此石筍攝日月之精華,沐雨露之膏澤。汲地泉以沾濡,稟士氣以熏蒸。不與草木同枯,而與時序共榮,有“活筍”之稱。故沙堤董氏素以“玉筍傳芳”為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氏宗祠
  • 位於:福建省石獅市永寧鎮沙堤村
  • 地理環境:此地臨海、風光秀麗
  • 始建於:明代
布局,現狀,

布局

在宗祠正廳前橫樑高懸一塊“玉筍宗祠”匾額,字跡猷勁,有顏魯公之神韻,下款清晰可辨,題為“金門董氏諸裔孫立”。據族人介紹,金門古坑鄉(古時稱“許坑鄉”)董氏與石獅沙堤鄉董氏一脈相承,骨肉同胞。抗戰勝利後,金門光復,兩地宗親繼續親密往來。1947年,沙堤董氏宗祠修譜晉主,金門宗親特地組團回沙堤謁祖歸宗,故敬獻此匾以示紀念。
綜合《溫陵董氏沙堤分派宗譜》和《董氏大成宗譜》等資料,亦考證出金門、石獅兩地流傳的“董氏一家親”的說法是有事實根據的。據悉,沙堤董氏的入閩始祖董思安乃王審知部將。天福七年(942年)朱文進弒王延曦自立,董思安、留從效、王忠順合力除逆鏟叛,復立王氏。開運二年(945年),南唐兵圍建州,王氏部屬大多叛降。董思安忠於舊主,退隱泉州。清代《泉州府志》卷五十七《忠義》為其立傳褒揚。
宋代,董思安之子董興以軍功,封太尉,上柱國,賜“開國伯”爵位,其子孫八世相襲,且科第蟬聯。故沙堤董氏宗祠現仍保存一副對聯:“八世襲封光祖德,五庚科甲振宗風。”元代至元十一年(1274年)農曆七月十四,董思安第十四世孫善順因避元兵騷擾,從晉江青陽遷居永寧沙堤鄉,善順之弟善應則避居於金門古坑鄉,證實沙堤董氏與金門董氏的先祖系同胞骨肉,血脈相連。也因為有這段經歷,沙堤董氏保留下一種特殊的習俗。那就是在泉州民間,每逢七月十五,家家戶戶均舉行祭祖及各種祭祀、娛神活動。惟獨沙堤董氏為緬懷先人搬遷之難、創業之艱,提前一天,於七月十四舉行祭祀儀式,至今尚為永寧百姓傳為奇聞軼事。
也正是基於石獅、金門兩地董氏一家親,因此鄭成功的岳父董颺先在明末世亂之時,寓居於金門,為明木本水源之意,特地於崇禎十六年(1643年)寫下《沙築公私志手書世系》記載家族的相關信息,為後人破解一系列謎團,提供了翔實的依據。董?先堅決支持鄭成功抗清事業,在他的激勵下,沙堤董惟哲以武舉人的身份,率軍在仙霞關與清軍作戰,壯烈捐軀。董?先的兒子董騰也加入抗清隊伍,後追隨鄭成功收復台灣,曾長期率水師駐紮澎湖。董?先還多方搜羅人才,舉薦給鄭成功。清代《廣陽雜誌》就記載他向鄭成功推薦楊於兩的經過,鄭成功也非常信任楊於兩,表奏封其為兵部郎中,多次受鄭成功委託,秘密赴京會見鄭芝龍。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先去世,墓葬於金門古坑鄉湖南。清代《金門志》視之為“寓賢”,為之立傳。
沙堤村民認為董氏宗祠有“玉筍”奇觀,地靈人傑,故沙堤董氏群英薈萃,文武雙全。為了激勵後人,多種《董氏族譜》中均專門增設記錄歷代名人的篇章。文博人員認為,經過與有關的史籍相印證,《董氏族譜》的記載基本可信,這些資料對泉州文化史的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如明代,董灌,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士,任戶部員外郎,史稱其“詩文清古,字逼晉唐”。董?先,崇禎十年(1637年)進士,任廣東按察副使,明魯王贈以“風高五柳”之匾。武科則有董惟哲,崇禎九年(1636年)武舉人,勤王死難於仙霞關。董惟卿,隆武丙戌科(1646年)武舉人,追隨鄭成功馳騁沙場。清代,董晉轟,康熙庚辰科(1700年)武進士,任御前侍衛。董衡,雍正庚戌科(1730年)文進士,任定陶知縣。令人稱奇的是,這種文武兼備的現象也出現於金門古坑董氏家族中。據《董氏大成宗譜》記載,善應公開基金門古坑,傳開六房:希賢、希聖、希文、希武、希元、希萬。派下子孫分居於金門、同安、廈門、漳州等地。明代,董文需,萬曆丁酉科(1597年)武舉人。董文衡,萬曆戊午科(1618年)第八名文舉人。“浯島稱無地不開花,董姓任居之地尤為特奇”。

現狀

沙堤董氏宗祠於1989年,由旅菲僑領董尚真先生捐資重修,注重維持古建築風貌,修葺工程取得良好效果。1991年,沙堤董氏宗祠舉行慶典活動。牽掛多年的金門古坑董氏宗親歡欣鼓舞,特地組團返鄉祭祖,敬獻“振我宗風”匾額一方,再續親緣。如今,沙堤董氏宗祠、金門董?先墓葬以及沙堤宗祠內高懸的匾額等文物史跡維繫著石獅、金門董氏宗親的血脈親情,默默地講述著董氏家族的榮耀與滄桑。結束採訪時,回首遙望董氏宗祠在落日餘暉的掩照下,顯得更加迷人,更加引人遐想……
石 獅與金門、台灣一衣帶水,骨肉同根,兩地唇齒相依,這種親情是任何力量也割捨不斷的。如果兩岸直接“三通”能早一天到來,他們也希望到金門,台灣尋訪與鄭成功、董夫人、董?先等人有關的史跡,弘揚先祖遺風,促進國家統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