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故里

董子故里

董子,即董仲舒,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哲學家。董仲舒故里為今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廣川鎮董故莊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董子故里
  • 外文名:Dong Zi's hometown
  • 類型:名人故居
  • 人物:董仲舒
  • 位置:河北省衡水市景縣廣川鎮
董子故里簡介,董子故里位置,

董子故里簡介

董仲舒,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哲學家。然而史書對於他的記述卻很簡單。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他的傳文,不足400字。
關於董仲舒的故里,最早記載於司馬遷的《史記》一書,稱:“董仲舒,廣川人也(“廣川”為隋之前對今山東“德州”的舊稱。”
董仲舒存世之際,既有廣川國,又有廣川縣。司馬遷所說的廣川是指廣川國,還是廣川縣呢?
東漢史學家斑彪在論《史記》時稱,司馬遷說指應為廣川縣,並非廣川王國。即董仲舒為廣川縣人。
明代嘉靖《棗強縣志》載:漢世,棗強廣川,離合廢置,本為一也。
據考,其疆域大致包括今棗強縣東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西部之一部,中部、東部、北部及今景縣西南角與今故城縣西北角。古漢之廣川為今之棗強。

董子故里位置

董仲舒故里為今棗強縣舊縣村處,依據如下:
1, 近年來在舊縣村發現“董氏宗祠”石刻門楣及其清代拓片,標記“祥符 醜重修”字樣。即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重修即表示此前這裡就存有:“董氏宗祠”。宗祠即家廟,乃族人祭祀先祖之所。
2, 明《冀州志》載:舊縣村西有一座“四名寺”,當地俗稱“西大寺”。前身為董子當年講學之所。河間國獻王劉德為其所建。該寺毀於清代末,遺址尚存,凸出地面。遍地瓦礫。村民在此挖出陶製燈台,上寫秉燭課徒,誨人不倦。為董仲舒當年講學所用之物。
3, 董仲舒舉家徒長安。故里董氏日漸徒亡。其故居董氏宗祠毀,後人於原址建董子祠。明代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重修,並雕董仲舒坐姿勢石像,(高約2米)一尊奉與內,後伺宇毀,石像仍存。1982年為河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重修董子祠於原址,以保護石像。關於董仲舒石像置於後舊縣村還有一段傳說。稱當年在西山雕刻石像完畢後,要運往董故莊村安放,但運至舊縣村“忽重不可舉,遂置之而去。
4, 《世說新語》記載:董仲舒有一位兒子名符起,被誤為不孝而趕出家門,投奔於距舊縣村四五里路的董仲舒好友王善有。董符起將王善有老人送終後,繼續生活在此村。
明《棗強縣誌》載,卻有王善有此人。但無生平文字。因“善有”音同“壽”,侯此村改名王壽。後來演變為前王壽,後王壽二村。
現兩村95%為董姓。古時,前後王壽及周邊的蘇谷,朴莊等同宗董氏,聚於舊縣村的“董氏宗祠”前祭祖。近代依然。王壽村至今存藏清代重修族譜,序稱董仲舒為太始祖。
對於說“董故莊國小所占的三畝地就是董仲舒老家”之說,早有異議。這一帶唐宋時期的村落,盡淤埋於地下。西漢時代董故莊也難以存於地面。西漢舊縣村曾為縣治所,雖帶又復為治所500年未變。至今地面凸出多多,瓦礫遍地。
近來有報導說福建泉州也發現了董子故里,泉州惠安縣有一個董家村(黃塘鎮接待村)裡面很多人都姓董,據他們自己聲稱自己是董仲舒的後人遷徙到這裡便在這裡安居。據庵兜村民董旭陽說他們是董仲舒的後人,而董家村的村口正好有一個董子故里,所以到目前為止。董子故里一直都是一個富有爭議的話題,學術界也在不停地探討。
不過也有人懷疑舊縣村與董故莊村本為一村,從舊縣村分離而出。但在何年代呢?至今尚未發現證據。
提到中國儒家思想,人們不免首先想到孔子。孔子開儒家先河,而董仲舒卻是使儒學得以千年流傳的關鍵人物,是國際公認的儒學大師。其儒學治國之道,為西漢封建統治奠定了系統的理論基礎,更對中國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董仲舒是中國西漢時期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和思想家,西漢廣川(今河北景縣廣川鎮)人。如今,走進河北景縣廣川鎮,人們可以看到街道兩旁路燈上掛著的寫有董子名言的牌匾,矗立在董子大道旁的董聖殿。廣川歷史悠久,西漢時期就以其繁華興旺、物阜民豐建城設關,封為廣川國,這裡仍存有董子衣冠冢、董子碑等文物。
近年來,廣川鎮不斷將董子文化元素融入城鎮建設中,並將對董仲舒的解讀和展現作為城鎮建設的靈魂。2009年,占地21.5萬平方米的董子文化園開工建設,建設內容包括董聖殿、董子書院、董子舊宅、董子典故園、董子宗親會館、目不窺園殿等內容。目前,董聖殿已建設完成,其他項目正在穩步建設中。
據介紹,董子文化園建設項目已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化建設項目,預計2015年完工。
董故莊是董仲舒的出生地,記者近日來到位於董故莊的董子祠遺址。64歲的村支書劉東林對記者說,“原來這裡有近10間房,我小的時候經常進去玩,裡面東西不多,但有一些關於董子的畫。後來這些房子被拆了。”
“2001年,村民們籌了幾千塊錢,又蓋了這么一個小的董子祠。”劉東林說。記者走進祠內,看到一尊董子像,牆上貼著村民們當年的捐款名錄,5至50元不等,地上仍有人們祭奠後燒紙的灰燼。
“每年的大年三十、初一,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這裡就會水泄不通,人們紛紛前來祭奠董子,並期望家裡孩子考學順利。”49歲的村民崔洪新說,“祠堂漏雨或者掉瓦,我們知道了都會過來義務維修。”
這裡的人們都以自己是董子故里人而感到自豪,不論是政府官員、商人還是普通百姓。“小時候,我們趕集時的口袋上都寫著董子故里呢。”崔洪新說。
廣川是中國鐵塔之鄉,博大精深的董子文化給了這裡的企業家們進步的動力,他們把董子精神運用到企業的發展當中去。以信為本是一條金科玉律。
2009年,由董子文化研究會和董子文化基金會組成的董子文化協會在廣川成立。近年來,協會舉辦多次研討活動和周年紀念活動,促進了董學研究,推動了董子文化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