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法中私人複製問題研究

著作權法中私人複製問題研究

隨著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文化生活日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文化生活,又往往與作品的閱讀、欣賞和使用聯繫在一起,在此過程中,人們免不了要複印文字作品、拷貝電影音樂、刻錄軟體光碟,在網際網路時代,“上傳”、“下載”也已經成為不少民眾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以上種種行為,儘管表現形式各異,卻都包含了複製他人作品這樣一個共同的後果。因此,在傳統著作權法的制度框架下,著作權人不必、實際上也無權阻止社會公眾的私人複製行為,在一般民眾的觀念中,私人複製幾乎可以與“合理使用”劃等號。

基本介紹

  • 書名:著作權法中私人複製問題研究--從印刷機到網際網路
  • 作者張今
  • ISBN:9787562033127
  • 定價:28.00 元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
  • 開本: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隨著經濟成長和社會進步,文化生活日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文化生活,又往往與作品的閱讀、欣賞和使用聯繫在一起,在此過程中,人們免不了要複印文字作品、拷貝電影音樂、刻錄軟體光碟,在網際網路時代,“上傳”、“下載”也已經成為不少民眾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以上種種行為,儘管表現形式各異,卻都包含了複製他人作品這樣一個共同的後果。一般說來,只要這類複製在目的或性質上限於個人非營利的使用、在數量上微不足道,就可以歸入著作權法上的私人複製之列。在模擬技術條件下,私人複製對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並不會造成明顯的損害,因此,在傳統著作權法的制度框架下,著作權人不必、實際上也無權阻止社會公眾的私人複製行為,在一般民眾的觀念中,私人複製幾乎可以與“合理使用”劃等號。

作者簡介

張今,江西臨川人。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學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同年起進入中國政法大學任教,2000年起任校民商經濟法學院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所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年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民商法學博士學位。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研究員、北京仲裁委員會仲裁員、中華商標協會中企商標鑑定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自2000年以來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多項,在《政法論壇》、《法商研究》、《智慧財產權》、《中國著作權》、《華東政法大學學報》、《法律適用》、《智慧財產權研究》、《私法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近40篇,其中3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參加“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智慧財產權法》、21世紀法學研究生參考書系列《智慧財產權基本問題研究》等多部教材的編寫,另合著有《智慧財產權國際保護制度研究》、《經濟法通論》、《競爭法學》等。

目錄

致謝
引言
第一章印刷術與著作權法的產生
一、中國的印刷術及其西傳/12
(一)雕版印刷在中國的主導地位/12
(二)活字印刷術與歐洲的印刷特權/16
二、印刷術和著作權在中國分道揚鑣的技術原因/22
(一)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活字印刷/25
(二)漢字形態對活字印刷的阻礙/26
小結/30
第二章傳播技術進程中的複製與複製權(上)
一、印刷時代的著作權——複製權/31
(一)以複製為基礎的早期著作權法/31
(二)複製權在著作權法中的地位/40
二、電子時代的著作權——錄製權和鄰接權/45
(一)複製方式的多樣化和複製權的擴展/45
(二)傳播技術的發展與鄰接權的產生/48
三、技術變遷中的私人複製/51
(一)印刷時代的私人複製——“法律不理瑣事”/51
(二)電子時代的私人複製——容忍還是無奈/52
(三)國際組織的努力/58
小結/59
第三章傳播技術進程中的複製與複製權(下)
一、數字環境中的信息傳播/61
(一)數字傳播的傳媒特性/61
(二)數字傳播的法律共性/64
二、無所不在的複製與暫時複製的定性/67
(一)暫時複製引發的著作權爭議/67
(二)暫時複製的法律定位/70
(三)暫時複製的法理分析/73
三、信息網路傳播權的出現/78
(一)數位技術對複製權的挑戰/78
(二)發行權與複製權的分離/83
(三)“向公眾傳播權”的產生/86
小結/89
第四章複製權的限制
一、權利限制的理由/91
(一)基本人權對著作權的限制/92
(二)基於公共利益對著作權的限制/96
(三)為消除市場失靈對著作權的限制/101
二、權利限制的兩種立法模式/105
(一)“封閉式”權利限制體系/105
(二)“開放式”權利限制體系/110
三、國際組織的立法及對各國的影響/116
(一)《伯爾尼公約》的“三步檢驗法”/116
(二)“封閉式”和“開放式”的靠攏/120
小結/123
第五章數位技術對私人複製制度的挑戰
一、私人複製制度面臨的困境/126
(一)從模擬技術到數位技術的著作權/126
(二)網際網路傳播對著作權法的衝擊/127
(三)有關私人複製的論爭/130
(四)私人複製難以定性的原因/134
二、私人複製的判例法/137
(一)索尼案:新技術提供者與私人複製/138
(二)德克斯考案:終結了大眾讀者複印
雜誌文章的合理使用/147
(三)Napster案:檔案共享技術下誰為私人複製
與傳播行為負責/149
三、“合理性”標準的困惑/154
(一)使用的目的和性質/155
(二)被使用作品的性質/159
(三)使用的程度/160
(四)市場影響/162
小結/165
第六章數字環境下私人複製的定位
一、私人複製的類型/167
(一)“對作品的使用”和“對權利的使用”/167
(二)“消費性使用”和“創造性使用”/169
二、合理使用原則重述/171
(一)重新認識“商業性”和“使用目的”/172
(二)從“已有市場”到“新興市場”/174
三、我國著作權法權利限制制度的完善/178
(一)我國著作權法的規定及不足/178
(二)私人複製規定的修改建議/181
小結/183
第七章網路服務商著作權責任
——限制私人複製的司法手段
一、問題的提出/185
二、著作權法上第三人責任的歷史演進/186
(一)第三人責任的起源/186
(二)第三人著作權責任的發展/194
三、第三人責任的法律標準/199
(一)第三人責任的責任人——網路服務商/200
(二)第三人責任的基礎行為——間接侵權行為/204
(三)第三人責任的主觀要件——過錯/214
四、網路服務商責任的限制/218
(一)網路服務商責任制度的演變/218
(二)“安全港”抗辯/223
(三)“技術中立”抗辯/225
小結/235
第八章著作權補償金
——限制私人複製的經濟手段
一、問題的提出/237
二、補償金的含義及制度運作/238
(一)補償金的緣起/238
(二)補償金的發展/240
(三)各國立法及實施/243
三、補償金的性質/249
(一)法理分析/249
(二)經濟分析/254
(三)補償金在不同法系之間的比較/261
四、數位技術對著作權補償金的挑戰/265
(一)數字權利管理與補償金的衝突/265
(二)共存並相得益彰/268
五、補償金在我國的運用/269
(一)著作權法的修改/269
(二)網路傳播權先行/271
小結/272
第九章著作權權利管理
——限制私人複製的技術手段
一、問題的提出/274
二、個人管理和集體管理/275
(一)權利的個人管理/275
(二)權利的集體管理/276
(三)中國的著作權集體管理/281
三、著作權數字管理/284
(一)數字管理系統及其正當性/284
(二)數字權利管理與著作權的關係/289
(三)我國技術保護措施規定的完善/296
四、數字權利管理的前景/298
(一)服務於新的商業模式/298
(二)為集體管理開闢新的發展機遇/302
小結/303
主要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