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丹青(廣東番禺人)

葉丹青(廣東番禺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葉丹青,男,廣東番禺人,自幼酷愛粵劇藝術,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當業餘演員,21歲才走上專業演戲之路,從新豐粵劇團、廉江粵劇團、鬱南粵劇團一直演到“文革”後的廣州羊城粵劇團。改革開放後,更現身電視螢屏,名馳嶺南大地。工文武生,唱腔專學羅家寶陳笑風,他將兩位粵劇前輩的唱腔所長融匯一身,演唱“二黃”以羅家寶的“蝦腔”為主,演唱“梆子”則以陳笑風的“風腔”是尚,在西江流域演出時,被觀眾稱為“西江羅家寶”。從藝幾十年,葉丹青演出了大批經典劇目,如《柳毅傳書》、《梁山伯與祝英台》、《裴度還帶》、《唐伯虎點秋香》、《鬼索》、《鴛鴦劍》等,深受觀眾好評。而讓葉丹青紅遍嶺南並家喻戶曉的,則是其主演的40集粵語電視連續劇《孫秀才傳奇》,其在劇中塑造的孫秀才形象深入人心,人們甚至以“孫秀才”稱呼他。直到現在,很多觀眾提起“孫秀才”依然意猶未盡,廣東電視台還應觀眾的要求再次重播此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丹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番禺
  • 職業:演員
  • 代表作品:《柳毅傳書》
名門少年,青年小生,中年丹青,梨園佳話,從藝回顧,評論,六奇人生,著名曲目,

名門少年

熬夜看天光戲,不慎掉進池塘
出身嶺南畫派名門的葉丹青,自小卻痴愛粵劇,少時還因為熬夜看天光戲,不慎掉進了池塘。
“我的父親是嶺南畫派的畫家,叫葉永青,當年師從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曾經受到過高劍父系統的培訓。我出生之後,父親希望我能繼承他的衣缽,因此給我起名叫做丹青。儘管我後來對畫畫也有一定的興趣,但是我的興趣不在畫畫而在粵曲。”
葉丹青的童年時代,除了父親的書香、墨香,充盈在他耳邊的就是聲聲的粵韻,那時候的鄉下,有做“天光戲”的習慣。
“當時村裡有個蓮塘,戲班的戲棚就搭在蓮塘之上,因為天光戲是從夜裡做到白天,看到深夜,我實在熬不住,又捨不得走,因此就倚著戲棚的柱子打瞌睡,一不留神就掉到池塘里去了,一下子驚動了戲班的人。當時戲班有位著名的武生叫周瑜良的,看到我這么喜歡粵劇,就鼓勵我從藝,並教了一些戲班裡的跳大架、走圓台、打手轎等程式動作。”
葉丹青自小痴愛粵劇,並且經過名師指導有了一定的基本功架,但是由於出身名門,再加上舊時社會對戲班的偏見,葉父堅決不同意兒子放棄筆墨去做一個“下九流”的“戲子”。

青年小生

會計唱粵劇,終成“西江羅家寶
粵劇電視劇《孫秀才傳奇》中,葉丹青飾演孫秀才一角,令他紅遍嶺南、港澳、洛杉磯等地區,“冬粉”無數。
1953年,葉父去世,在香港工作的葉丹青回來奔喪。由於捨不得年邁的老母,葉丹青決定留在廣州工作,以照顧母親。由於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因此到當時的南方針織廠去當會計。南方針織廠有一家業餘的粵劇團,恰好當時廣州市舉辦全市的業餘劇團大匯演,同事們知道葉丹青學過粵劇,極力支持他參演。葉丹青憑著一曲《孤舟風雨看堤圍》獲得全市一等獎,其錄音也在廣東電台播放,一時聲名鵲起。
上世紀50年代的廣州,是廣東粵劇發展的一個黃金時期,到處都有粵劇團。葉丹青在全市大賽之中一鳴驚人後,立刻有曲藝界的朋友來拉他進入劇團。在徵求母親的同意之後,葉丹青開始參加粵劇團的演出。雖然是半路出家當粵劇演員,但是葉丹青扮相俊美,聲腔動情,一出道就是正印小生,在經過短期的磨練之後,他很快就成了戲班挑大樑的文武生
葉丹青參加過不少劇團,其中有新豐粵劇團、廉江粵劇團、鬱南粵劇團。其最風光之時,是在鬱南粵劇團的時候,這個劇團經常在肇慶廣西梧州演出,當時葉丹青的《柳毅傳書》最為有名,在這齣戲中,他將羅家寶的“蝦腔”學得惟妙惟肖,因此當地人都稱他為“西江羅家寶”。

中年丹青

演繹“孫秀才”,紅遍港澳嶺南
葉丹青自小痴愛粵劇,從藝幾十年,演出了大批經典劇目,更被人稱為“西江羅家寶”。
文革之後,很多劇團都重新恢復正常演出,廣州地區一共有6大劇團來找葉丹青,他最終來到了郊區羊城粵劇團。
“當時郊區的文化部門負責人最有誠意,我考慮了很久,終於決定過來羊城粵劇團。當時羊城粵劇團高手如雲,扮相好、唱腔好的大有人在。我過來之前,有朋友警告我,因為怕我在羊城粵劇團呆不下去。但是我認為,一個劇團有高手,證明這個劇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堅決過來了。”
很快,葉丹青在羊城粵劇團演出了一批劇目,並成為該團的台柱,迎來了羊城粵劇團的鼎盛高峰期。不過上世紀90年代,由於受各種現代文化娛樂方式的衝擊,盛極一時的粵劇逐漸冷落。為了給粵劇注入新的生命力,當時廣東電視台拍攝了40集粵劇電視連續劇《孫秀才傳奇》。這部詼諧的電視劇保留了很多粵劇元素,葉丹青在片中演繹孫秀才一角,通過電視傳播,迅速受到人們的追捧。
“孫秀才是一個讀死書的‘酸秀才’,雖然他一心要向聖賢學習,但是由於生搬硬套,生活之中到處碰壁,是一個可憐可笑的迂腐人物,他的碰壁經歷給了現實生活人們很多啟示。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借鑑了很多經典人物形象,比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此外還有粵劇舞台的一些老書生。由於是粵劇電視,因此演這個人物的時候,不能有太多粵劇舞台的誇張,又不能照搬現實生活而丟掉粵劇的特點,要顧及、權衡很多方面的東西才能演得好。”
《孫秀才傳奇》播出之後,社會反響非常強烈,葉丹青擁有大批的“冬粉”。“當時上公車,經常有人要我簽名。不管走到哪裡,人們一看到,都叫‘孫秀才來了’!有一次騎車跟人相撞,肇事者要逃走,卻被大批的民眾‘冬粉’揪住了……”提及孫秀才一角帶來的影響,葉丹青嘴角微微帶著笑容。
據說當時有一位大老闆曾經慫恿葉丹青去西關地區開一家“孫秀才酒家”,聲稱“保管滿座!”藉助現代傳媒,“孫秀才”在美國舊金山洛杉磯澳門香港等地也都有大批的“冬粉”。

梨園佳話

真槍實彈上陣,劇中作畫吹簫
戲曲舞台上關於生活百態的演出,一般是通過虛擬的方式,比如表現寫字畫畫,通常在紙前作揮寫的動作就可以了,但是葉丹青為了演出效果,充分發揮其多才多藝的才華,經常是“真槍實彈”上舞台,這在粵劇界也傳為佳話。
在演出《唐伯虎點秋香》的時候,為了表現唐伯虎的才氣,在“畫觀音”這一場之中,葉丹青在舞台上現場揮毫,在短短的一段《柳搖金》音樂聲中,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觀音躍然紙上。而在《劫難情侶》之中,劇中的將軍用橫簫吹奏《泣殘紅》用以鼓舞士氣,而後用秦琴彈唱《悲歌行》,用歌聲勸勉國人殺敵報國,其時兩廂樂隊靜寂,當聽眾聽出音樂來自葉丹青手中的樂器時,台下掌聲雷動。

從藝回顧

如果時光倒流,一定演得更好
回顧五十多年來的舞台生活,葉丹青異常謙虛,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演員在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而已。對於演繹出名動嶺南乃至海外的角色孫秀才,葉丹青認為還不滿足:“以前的技術比較落後,拍攝之後沒能去修改它,任由它在電視上播放出來。要是有現在的技術,看到不行的一些鏡頭,還可以修改呢。”葉丹青認為,要是時光可以倒流,他肯定會演得更好。

評論

戲德在梨園有口皆碑
葉丹青未做過“出就出先,企就企兩邊”的龍套,一出山他就做正印文武生,這在梨園界是很少見的。同時,葉丹青的戲德在梨園界也是有口皆碑,當時為了培養後輩,他把自己正在主演的角色讓徒弟姚志強來試演,自己退身幕後拉音樂“頭架”,這在戲行里也是絕無僅有的事。
——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阮志遠

六奇人生

人說葉丹青有六奇。他20多歲才投身專業劇團演戲,卻能迅速成名紮起,此一奇也。甫進劇團即擔正印小生,旋踵轉為文武生,他毋須像大多數學戲之人從“手下”做起,由“拉扯”再到“二、三步針”,一步一步積累經驗升上去,他的平步青雲是二奇也。葉丹青擅長唱功,為他招徠觀眾的一出《柳毅傳書》,使他以“西江羅家寶”的讚譽揚名。其實他的演唱兼融羅家寶的“蝦腔”和陳笑風的“風腔”,唱〔二簧〕時以“蝦腔”為主,唱〔梆子〕則以“風腔”作基礎,再結合自己的演唱特點,融匯於一身,深得觀眾的歡迎。他能集兩大流派唱腔於一爐,此第三奇也。他演生旦戲頗有心得,《柳毅傳書》、《梁山伯與祝英台》、《裴度還帶》、《唐伯虎點秋香》、《鬼索》等劇目是他的首本名戲,晚年更在電視連續劇《孫秀才傳奇》中成功地塑造了孫秀才這個藝術形象,一時羊城街頭巷尾都說孫秀才,使他無論在表演藝術上,抑或名聲影響力,都攀達到人生的藝術高峰,他是在舞台和電視同時取得成功的藝人,此四奇也。葉丹青演《唐伯虎點秋香》一劇時,為了更深刻更形象地展現唐伯虎這個風流才子,他在“畫觀音”一折戲裡即席揮毫,在短短一段“柳搖金”小曲中,邊唱邊畫,小曲唱罷,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觀音就呈現在觀眾的眼前了,令人嘆為觀止。如果說他畫畫有如他的名字“丹青”一樣,得益於家學相傳的話,那么在《劫難情侶》這個戲飾演武將陳有信,大打南派“藤牌槍”,在舞台上不用音樂伴奏,自己吹起簫來,表現劇中人激勵士氣,後又拿著二胡且拉且唱,如此多才多藝,誰人能及?此五奇也。葉丹青不單自己了得,更培養出一個了不起的女兒和一個弟子。他愛女葉幼琪是著名的“星腔”(小明星)唱家,獲獎無數,享有“跨世紀之星”美譽,涉足舞台,排演了《小明星》、《周璇》等粵曲舞台劇,大有青出於藍之勢;著名文武生、戲劇梅花獎得主姚志強,一級演員,在舞台上威風八面、文武雙全,是葉丹青的徒弟,如此盛譽,這般成績,竟集於一門,此六奇也。
《孫秀才》劇照《孫秀才》劇照

著名曲目

柳毅傳書》《梁山伯與祝英台
畫作《孫秀才》畫作《孫秀才》
《鬼索》
電視連續劇《孫秀才傳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