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江南新區

萬州江南新區

萬州江南新區位於長江南岸的沿江地帶,與萬州老城隔江相望,東靠氈帽山,西臨長江,南起五橋河,北達曬網壩,是萬州城建規劃的八大組團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萬州江南新區
  • 外文名稱:Wanzhou Jiangnan New District
  • 地理位置重慶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東南季風性濕潤氣候區
  • 占地面積:34.75平方公里
  • 經濟發展: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共同發展
歷史沿革,自然條件,交通,經濟,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區域規劃,統籌建設,

歷史沿革

重慶市明確提出要把萬州建成為重慶第二大城市和渝東北地區經濟中心,充分發揮萬州的經濟帶動和輻射功能;在萬州城市總體規劃及萬州“十五”計畫中,提出了城市發展要“過江推進”、儘快形成“一江兩岸”、“八大組團”的格局。在此背景下,重慶市、萬州區兩級政府作出了開發建設萬州江南新區的戰略決策。江南新區從2002年10月18日起開始籌建,2003年1月1日正式運行,是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設的以城市開發為主的市級開發區。江南新區黨工委、管委會負責統一管理轄區的黨政和開發建設事務,在具體運作上,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模式運行。

自然條件

江南新區屬大巴山、秦嶺山脈平行嶺谷地貌,地形呈波浪帶狀,谷地系統由濱江向縱深地段支狀延伸;江南新區地勢平坦,沿江向山呈台地分布,東高西低,最高海拔620米,最低海拔175米,春早秋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3.8-18.8℃,無霜期320-335天,年平均降雨量1000-1300MM,常年日照1300-1600小時。轄區具有較好的長江景觀、綠化植被和豎向開發條件,其地勢呈帶狀分布,為南北走向,地質構造屬川東沉褶皺帶,整個區內工程地質良好,基岩裸露較廣,地基承載較高,植被保存較好,區位優勢十分突出,極具開發建設的優勢和潛力。

交通

新區交通條件良好,已建成的萬州長江大橋、長江二橋、長江三橋、萬宜鐵路大橋,將新區與萬州老城區緊密連線;轄區萬州機場已經通航,沱口40萬標箱深水碼頭和從新區通過的萬宜鐵路正在建設;加上正式通車的達萬鐵路、渝萬高速公路以及長江黃金水道,以及即將開工建設萬宜高速公路,使江南新區具有水陸空鐵立體交通優勢。
在新區城市規劃區內,城區對外交通由快速路、鐵路、水路構成。通過快速路能便捷地到達萬州機場和渝萬高速公路;並結合地形和城市呈現帶狀組團布局結構的實際,在中心城區形成“三縱”形態的城市主幹道網,即濱江路、中部路、上部路,其中,上部路為交通性幹道,濱江路、中部路為生活性幹道。新區城市快速路和主幹道路面按照40-46米控制、次幹道路面按照30米控制,濱江路為40-80米寬的景觀大道。

經濟

2004年,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781萬元,比建區時增長93.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366萬元,比建區時增長30倍;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2588萬元,比建區時增長184%;完成工業總產值13359萬元,比建區時增長187%;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0萬元,比建區時增長122%;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395元,比建區時增長115%。新區國民經濟呈快速發展態勢。新區社會事業也正加快發展,轄區教育正由農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的轉型,共擁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5所,其中江南初級中學是萬州初級中學中第一家規範化管理示範學校。

工業

工業以華森萬元紙業、重慶發電設備有限公司、江萬船廠等規模以上企業為骨幹,其中華森萬元紙業是中國西部第一家可生產高檔無碳複寫紙的企業。2004年,新區重點企業繼續盤大盤強,藉助良好的發展基礎,加上各種扶持政策措施得到落實,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9597萬元,比上年增長86.4%。

農業

在城市開發建設以外,新區現以農業經濟為主,主要種植蔬菜、水稻、玉米、柑桔等經濟作物,是萬州重要的優質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優質水果基地。新區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農業綜合開發實施加快,南參貢桃、養殖重專大戶發展勢頭良好。2004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4025萬元,糧食產量4450噸,蔬菜產量21000噸,柑桔產量1746噸,生豬出欄6902頭,家禽出欄45690隻;引進農綜項目5個;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395元。

第三產業

新區第三產業重點發展了三峽珍稀植物園、龍山莊、龍冠山、木魚堡、機場生態休閒旅遊園區等。

區域規劃

規劃設計情況
(一)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1.功能定位與城市規模
核心區定位:萬州區重要的文化新區、活力新區和宜居新區。
核心區功能:萬州區行政辦公中心和文化中心,萬州區商務副中心和商業副中心,三峽重要的旅遊服務基地和萬州區生態居住區。
核心區規模:規劃用地面積為4.84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為4.21平方公里,開發總量控制在535.69萬平方米,居住人口容量控制在8萬人以內。
2.用地結構與空間布局
核心區採用“一軸、一帶、雙心、多廊道、多片區”的整體用地布局結構。“一軸”即:東西向行政文化軸,以行政辦公區和公共文化區為主的行政文化軸,是萬州重要的文化軸線,江南新區的核心軸線;“一帶”即:南北向濱江公共服務帶,主要結合濱江地區,設定商業服務用地、旅遊接待設施用地以及大量混合功能用地,形成具有較強公共性的濱水區;“雙心”即:中部行政文化中心和南部商務會展中心;“多片區”即:根據功能側重的不同以及風貌特徵的各異劃分為商業居住綜合區和多個特色居住區;“多廊道”即:依據場地單元形成以山體余脈、截洪溝、台地綠化為主要內容的景觀廊道。
3.建築高度與開發強度控制
新控規利用城市設計方法,通過分析河岸線、天際線等因素,確定出了20米、40米、60米、100米四種高度控制區域。通過高度控制和用地性質的分析,規劃將建設強度分為4個等級:包括容積率小於等於1.5區域;大於1.5小於等於2.5區域;大於2.5小於等於3.5區域;大於3.5區域。
(二)密溪溝控制性詳細規劃
1.功能定位與城市規模
功能定位:將密溪溝片區定位為以休閒遊玩、旅遊度假、高檔居住三大功能為主導,其它相關功能配套的多功能、複合型的旅遊度假服務基地。
城市規模: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為4.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97平方公里,水域及其他用地面積約1.53平方公里。
2.用地結構與空間布局
規劃充分結合地形,密溪溝呈楔形滲入基地形成湖面,以中心湖面結合周邊濱水綠地形成生態核心,各類用地主要呈帶狀和組團式布局,以環湖路為紐帶,串聯各組團,並與生態綠地、城市公園等滲入組團間的綠楔相間,圍繞密溪溝形成環狀的布局結構。規劃範圍內以居住用地和公共綠地為主,主要分布在密溪溝東西兩側的坡地位置,其餘為公共設施用地,主要布置在規劃區中部和北部。
(三)聯合壩控制性詳細規劃
1.功能定位與城市規模
功能定位:本規劃區以現代港口轉運型物流為主,兼容工業倉儲用地。
城市規模:本規劃區總用地為4.2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設用地2.92平方公里,最大人口規模為1.56萬人。
2.用地結構與空間布局
規劃尊重原有地形,以東南——西北向的城市主幹道(疏港大道)為骨架,呈帶狀布局。按用地功能劃分為兩個片區:沱口港口物流片區——以綜合服務性物流園區為主,按現代貨櫃碼頭成片成規模布置,為港口備用地和配套倉儲區。聯合壩工業片區——結合港口的建設以及便利的交通條件,在此規劃建立服務於港口和機場的保稅工業區、配套倉儲區。

統籌建設

江南新區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捷、開發成本較低,是萬州唯一土地成片完整的區域,實施開發建設的風險較小,回報較高,開發項目極具潛力。
江南新區建設規劃圖江南新區建設規劃圖
總體目標:圍繞“森林江南、宜居新城”,加快推進開發建設步伐,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和諧優美的生態宜居環境,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努力把江南新區建設成為繁榮和諧的現代化新城區。到2011年,基本建成核心區,建成區面積達到4.8平方公里;到2020年,全面完成江南新區開發建設,形成以行政、商住、文化、休閒、港口為主要功能的新城區。
項目情況:江南新區作為萬州建設重慶第二大城市的主戰場和突破口,是萬州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開發建設項目,江南新區開發建設項目土地一級開發加上二級開發,項目總投資100多億元。江南新區的開發建設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突出“經營城市”理念,由重慶市萬州江南新區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重慶市萬州區南濱開發建設有限公司、萬州區水利電力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業主承擔新區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土地的一級集約開發,土地二級及其以外市場面向區內外開放。
進展情況:江南新區從2003年開始建設以來,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基本形成,具備了大規模開發項目入駐的條件,正由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向城市開發為主轉變。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江南新區對外吸引力不斷增強,正成為一方投資創業熱土。幾年來,江南新區成功引進北京中恆、浙江志城、重慶中渝等大盤房地產開發項目,僅這三個項目開發完成(110萬平方米)就能入駐1萬戶以上人口;引進聚達隆船舶修造、千島湖遊艇、山仁實業、帝威汽車服務等19家企業和20餘個項目。區委、區政府及主要部門已遷入江南新區辦公,區國稅局、移動公司、郵政局等市直管單位已入駐,江南新區作為萬州行政中心功能已經形成;寧波國小和江南中學遷建工程、三峽中心醫院江南分院、三峽移民紀念館等項目陸續竣工或開建,為江南新區文化功能和配套打下堅實基礎。市民廣場、南濱公園建成並投入使用,森林工程快速實施,江南新區已成為萬州新的看點、亮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